APP下载

气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研究

2016-05-14王云

环境与发展 2016年4期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作用

摘要:生态文明建设与气象息息相关。以气象事业发展为切入点,探讨气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气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公共气象服务融入生态文明建设、气象防灾减灾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环境气象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应对气候变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气候资源开发与利用支撑生态文明建设、气象文化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新状态下,只有拓展气象服务发展新的理念、完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促进环境气象业务上新的台阶、强化应对气候变化发展战略、优化气候资源可持续利用方式、用创新机制构建气象生态文明的法制框架和宣传氛围等工作,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开拓气象生态文明发展新路子。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作用

中图分类号:X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2X(2016)04-0088-05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6.04.023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weather,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eteorological industry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 Discussion on the function of Meteorolog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he function of Meteorology i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integration of public meteorological service into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and prote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of Environmental Meteorological Service, Coping with climate change and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clim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meteorological culture ate resources to support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meteorological culture. Under new condition, Only expanding the concept of the development of meteorological services,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system, To promote the new level of Environmental Meteorological Service, Strengthen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to deal with climate change, Optimizing the way of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climate resources, Building the legal framework and propaganda atmosphere of the meteorological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with the innovative mechanism, In order to achieve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Development of new ways of meteorological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Key word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Meteorological;Effect

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象征1。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国家社会各个层面,事关每一个公民,需要每一个部门、每一个行业出谋划策、攻坚克难。建设生态文明的实质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是要为人民创造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 气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如何定位

气象指大气的状态和现象,用通俗的话来说,它是指发生在天空中的风、云、雨、雪、霜、雷等一切大气的物理现象。大气也就是平时说的空气,它包围看整个地球,大气的状态和变化随时随地影响着人们的活动,大气不但是地球生态系统最主要的组成之一,而且还具有相当重要的资源属性和环境属性。

生态文明建设是为了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矛盾而提出的3,它以尊重自然为前提,把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作为宗旨,把资源环境的承载力作为基础,把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结构与生产方式以及消费模式等作为着眼点。气象机构作为科技型公益性事业部门,承担着气象预测预报业务,气象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开发与利用气候资源等工作与职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不可忽视。气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定位可总结概括为,即气候是生态环境中最主要的因素之一,气候文明是生态文明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气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扮演着“前沿哨口”的战略角色,具有基础性科技保障作用。

2 气象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

2.1 公共气象服务融入生态文明建设

公共气象服务具有丰富的内涵,中国气象局2011年发布的《公共气象服务业务发展指导意见》是指导公共气象服务业务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公共气象服务主要包括为防灾减灾的气象服务,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气象服务,为公众的气象服务,为农村农业的气象服务,为城市的气象服务,专业气象服务以及为保障重大活动(工程、项目)的气象服务等。公共气象服务融入生态文明建设,主要体现在提升气象为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性保障上,包括气象防灾减灾应急响应、气候变化适应与减缓机制,以及节能减排、生态与环境、地质灾害、林业防火、重大项目建设等方面与生态文明建设密切相关的气象保障机制。综上不难得出,公共气象服务融入生态文明建设与公共气象服务面向社会和造福民众的根本宗旨是相一致的。

2.2 气象防灾减灾保障生态文明建设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据统计,2015年我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18620.3万人次受灾,819人死亡,24.8万间房屋倒塌,21769.8千公顷农作物受灾。气象灾害导致生态恶化,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因气象灾害导致的经济损失也在持续上升4。气象防灾减灾是保障生态安全、有效防范环境风险的第一道防线,气象机构根据《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切实作好暴雨、台风、洪涝、雷电等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防御工作。在农村防灾方面,制订了县、乡、村三级气象灾害防御预案,重点提高农村易发频发灾害的监测预警和预报服务能力,解决灾害预警信息在农村传播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提高农村应对突发灾害应急处置能力;城市防灾方面,向政府部门建言献策,开展部门联动,增强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提高城市气象灾害易发区、脆弱区和高影响行业的防御能力,为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提供气象保障。加强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严格实施气象灾害风险论证制度也是气象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主体功能战略的一部分。

2.3 环境气象服务生态文明建设

目前气象机构开展的环境气象业务主要有雾霾(PM2.5)、沙尘暴的监测预报预警,污染气象条件(空气质量)预报,突发大气污染事件应急保障等;在服务民众健康宜居生活领域,主要有紫外线强度、花粉浓度、人体舒适度、疾病的发生和流行等预报服务等。大气环境污染是生态环境污染的核心内容,大气污染已成为损害公众健康突出的环境问题,如何将人与自然的关系协调到有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和谐状态5,政府关心,百姓期盼。以雾霾形成的主要污染物PM2.5为例,据统计2015年全国366个城市PM2.5浓度的平均值为50.2μg/m3,而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最大年均值为10μg/m3,可谓相差甚远。目前,针对重污染天气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短期应急措施,但从效果来看并不十分明显,这也昭示着大气污染治理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2.4 应对气候变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气候变化最直接的影响是导致一些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发重发,并会对农业、水资源、自然生态系统以及其他行业和部门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气象机构加强适应气候变化特别是应对极端气候事件能力的建设,做了一系列工作,包括加强极端气候事件的监测预测预警和科普宣传等方面。科学应对气候变化是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的需要,也是保障全球生态安全的需要。我国早在2007年就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提出了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等6项的重点任务。2015年我国向联合国提交了《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国家自主贡献》文件,提出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等目标。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是我国广泛参与全球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要求。

2.5 气候资源开发与利用支撑生态文明建设

气候资源指能为人类经济活动所利用的光能、热量、水分与风能等,是一种可利用的可再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6。在保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前提下,使用合理的气候指标和充分利用气候资源,既可获得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又可预防气候灾害。气象机构开展气候资源普查及分析评估,气候可行性论证,实施气象生态修复工程,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气候能源,充分利用光、热、水等气候资源发展特色农业和现代农业,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明显的支撑作用。

2.6 气象文化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我国的气象文化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时期就设立了掌管气候和农桑的太常。目前气象文化尚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笔者将气象理念、气象知识、气象法规、气象科普等纳入气象文化的范畴。气象文化与经济社会和人类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与生态文明紧密相连。在围绕经济强、科教强、文化强、百姓富、生态美的发展目标下,丰富气象文化内涵,对生态文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气象机构利用各种资源,通过多种渠道加强面向公众的大气污染成因解读和气象科普知识宣传,构建包括学校、企业、社区、家庭和社会公益教育体系等在内的生态文明教育体系,提高公众应对气候变化、节能减排和防灾减灾的认识,增强全社会科学应对大气污染的能力和水平,这些都将有助于生态文明建设。

3 发挥气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分析与建议

3.1 拓展气象服务发展新的理念

“生态气象”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而是一种发展理念,它有别于传统“农业气象”下的“生态气象”理念。气象机构要探索和掌握天气气候规律,推进生态环境承载力、生态资源与生态灾害的气象监测预报预警和决策咨询服务,建立重污染应急响应联动机制,深化交通、旅游、电力等专业气象服务,发挥气象资料特别是雷达资料、气象卫星遥感资料和快速同化更新资料的应用水平,加强生态气象观测站网建设,开展生态气象、环境气象观测和成果推广应用工作。生态文明建设对气象预报准确率精细化要求更高,对气象服务的人性化个性化需求更加迫切,需要我们更加认真分析政府、社会、百姓对气象服务的需求,拓展以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气象服务发展新的理念。

3.2 完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气象防灾减灾,首先要树立“防”而非“抗”的观念,在台风、暴雨等系统性灾害天气来临前,气象机构应尽可能早为政府提供决策建议,开辟“绿色通道”7,为公众提供灾害信息,便于公众提前防范准备,其次要树立适时的观念,尽可能在有把握的情况开展预报预警服务,充分认识到气象灾害防范的最有效时间,做到提前预报预警,在预报准确性和防灾时效性之间找到平衡点。目前一些地方普遍存在重救灾轻防灾的现象,这是需要加以克服的。当然,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从政策法规、组织手段、运行机制、经费投入等方面加以保障,这样才能使气象防灾减灾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更好地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3.3 促进环境气象业务上新的台阶

随着大气污染防治成为生态文明建设中公众最关心的领域之一,环境气象的重要性越来

越凸显。目前,环境气象在整个气象业务中还没引起足够的重视,建议中国气象局应统一明确将环境气象纳入气象重点业务之一。当然,环境气象并不是气象部门一家的事,各相关部门在大气污染监测、预报预警、防控、治理等方面要形成合力,打破行政区域和部门界限,多部门联合制定区域性的大气污染防控措施和快速协调机制,特别是要制定严重污染情况下区域应急防控方案,促进整个区域在既定的方案下,统一行动,形成合力。

3.4 强化应对气候变化发展战略

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8。应对气候变化,仅仅依靠搭相关政策的顺风车是不能解决的9,新状态下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低碳发展道路很有必要,为此建议将气象灾害损失占GDP的比重、全年蓝天日数、雾霾日数等生态气象指标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体系,是很有必要的。加强气象与农业、水利、卫生、民政、交通、林业、建筑等部门的合作,建设用户互动平台,以农业与粮食安全、水资源管理、公共卫生、灾害风险管理以及森林湿地等领域为重点,提高全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3.5 优化气候资源可持续利用方式

科学合理的气候资源开发与利用是全面促进资源节约的必然选择,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气象机构要做到合理开发空中云水资源,实施常态化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完善风能、太阳能的专业观测站网,为风电场太阳能电站选址、建设、运行和电网调度提供好气象保障服务;搞好农业气候资源区划,提高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开展气象条件对建筑能耗影响评估,为示范推广绿色建筑提供科学依据;强化应对极端气候条件下的能源安全气象保障,加强异常气候与气候变化对能源需求、能源生产、能源运输及储存等的气象服务。

3.6 用创新机制构建气象生态文明的法制框架和宣传氛围

气象机构要完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为主体,气象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气象法规、地方政府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相配套的气象法律法规体系框架,在原有的气象科普宣传的基础上,做到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若干方面有效结合,以完善政府职能为着眼点,积极参与宣传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让公众树立起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价值观念,养成循环低碳绿色的生态生产生活方式10。

4 结语

新状态下,气象机构要把气象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条工作主线,按照十八大提出的总体战略部署,完善推进气象工作政府化、气象业务现代化、气象服务社会化的具体措施,建立健全气象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政策法规、规章制度,查找、梳理认识上存在的差距,破解发展难题,突破发展瓶颈,明确改进方向,把气象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实现“中国梦”的高度上去认识。围绕十八大对气象工作提出的新需求新要求,坚定气象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信心和决心,提高气象预报预测、气象防灾减灾、环境气象、应对气候变化、开发与利用气候资源的能力,认真履行公共气象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责,使气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奚旦立,孙裕生,刘秀英.环境监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薛根元.建立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机制的探索与实践[J].气象与减灾研究,2014,37(4):1-6.

[3]马凯.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J].求是,2013,(9):3-9.

[4]陈小雷,赵铁松.气象灾害风险转移模式探讨[J].时代金融,2015,(29):282:-283.

[5]宋传玲.环境管理与构建生态文明的关系[J].科技与财富,2011,(12):185-185.

[6]董章杭.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意义和作用[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22):34-35.

[7]赵洪祝.加强气象防灾减灾服务生态文明[J].浙江气象,2010,31(4):1-2.

[8]巢清尘,气象部门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气象软科学,2011,(4):14-20.

[9]孙桢.应对气候变化建设生态文明[J].财经界,2012,(11):37-37.

[10]李卫东.低碳经济环境下绿色发展理念探析[J].知识经济,2016,(8):24-24.

收稿日期:2016-06-09

作者简介:王云(1963-),男,浙江诸暨人,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应用气象与公共气象服务.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作用
气象树
文章有象
用生态文明建设助推佳木斯经济振兴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及工具性价值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制度自信的理论依据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