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蟹套养沙塘鳢生产实用技术

2016-05-14

农村百事通 2016年5期
关键词:河蟹水草池塘

沙塘鳢,俗称“虎头鲨”,栖息于湖沼、河溪的底层及泥沙、碎石、水草、杂草相混杂的岸边浅水处,主要摄食虾类、小鱼和底栖动物。沙塘鳢的含肉量高,肉质细嫩可口,为长江中、下游及南方诸省群众所喜爱,在上海世博会期间被列为招待外宾首选,被称为世博第一菜。

河蟹池塘套养沙塘鳢是一种新的养殖模式,充分利用了沙塘鳢能与河蟹共存、互补的特点,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对河蟹的品质、产量和规格的提高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另外还具有生产成本低、投资少、饲料投喂少的优势,河蟹吃水草,沙塘鳢食小虾、小杂鱼,花白鲢吃浮游生物,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是一种生态养殖模式,从而提高了河蟹养殖效益,也为河蟹养殖模式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子。

一、养殖设施

1.池塘条件

宜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的池塘,面积5~8亩,水深1.5米,常年保持水位0.8~1.2米,土质为沙壤土,淤泥较少,注排水系统完善,能进能排,排灌分开。

2.防逃设施

池塘要有防逃设施,以防敌害侵入或鱼蟹逃走。可用有机纱窗和硬质塑料薄膜共同防逃,用高50厘米的有机纱窗围在池埂四周,将长度为1.5~1.8米的木桩或毛竹,沿池埂将桩打入土中50~60厘米,桩间距3米左右,然后在网上部距顶端10厘米处再缝上一条宽25厘米的硬质塑料薄膜即可。

二、放养前的准备

1.清塘

在蟹种和鱼种放养前,要彻底清塘消毒。抽干池水,拔除池边和池底的杂草,清除过多淤泥,使淤泥保持10~15厘米。放种苗前20天每亩用生石灰100~150公斤或漂白粉25公斤兑水化浆后全池泼洒,以彻底消毒、除野、灭病原菌和敌害生物,并曝晒7~10天,使底泥中的有机物充分氧化还原,达到清除有害病原菌的目的。

2.种草

清塘消毒一周后用60目筛网过滤注水20~30厘米,种植复合型水草,即浅坡处种伊乐藻,池边种水葫芦,在池中心种植轮叶黑藻和苦草,相间轮植,并加设围栏设施,待水草的覆盖率达到60%~70%时拆除。高温季节在较深的环沟处用绳索固定水花生带,以利沙塘鳢栖息、隐蔽和捕捉食物,还可改善水质。

3.营造环境

沙塘鳢喜生活于池塘的底层,游泳能力较弱。因此,营造生态环境很重要,可在池底铺瓦筒、瓦片、大口径竹筒、报废大轮胎或灰色塑料管等作为栖息隐蔽物。

三、苗种放养

1.蟹种的放养

3月10日前,在围栏外的河蟹暂养区,亩放规格为120只/公斤左右的自育蟹种800~900只。

2.沙塘鳢的放养

沙塘鳢的投放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各地可视具体情况而定。一种是直接放养沙塘鳢苗种,要求无病无伤、体质健壮、规格整齐、活力强,每亩放平均体长3厘米鱼苗800尾或4厘米鱼苗500尾;另一种方式就是放养沙塘鳢亲鱼,让它们自行繁殖来扩大种群,方法是在围栏内的水草保护区,每亩投放体型匀称、体质健壮、鳞片完整、无病无伤的沙塘鳢亲本10组(雌雄比为3∶1),雄性亲本规格在80克/只,雌性亲本规格在70克/只。同时在水草保护区内放置两只两端开口的地笼,作为人工鱼巢,有利沙塘鳢受精卵附着孵化,待4月底繁育期结束后取出地笼。

3.青虾的放养

有条件的还可以在池塘中适量放养一些青虾,在鱼苗放养之前15~20天投放抱卵虾,使其恰好在放养沙塘鳢苗时有幼虾供其摄食,另外还可以增加池塘养殖效益。

4.其他配养鱼的放养

3月中旬,每亩可放养规格为200克/尾鲢鱼50尾、100克/尾鳙鱼10尾调节水质。

5.放养的注意事项

放养时间选择晴天早晨或阴雨天进行,蟹种和虾苗下池前要连同运输箱一起用池水浸泡、提起静放,反复3~4次,待虾蟹的体表及鳃丝充分吸水,排出鳃腔内的空气后,多点投放,防止集中放养造成堆集死亡。放养时把虾蟹散放在离岸很近的浅水中,让其自行爬走。

所有苗种在放养时都必须先进行消毒,可用30克/升的食盐水浸浴5分钟或15~2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浸浴15~20分钟,浸浴时间应视鱼的忍耐程度灵活掌握。

四、养殖管理

1.水草管护

水草的管护是养殖管理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蟹池套养沙塘鳢技术的关键。草丛是沙塘鳢、蟹、虾生活生长的主要场所,因河蟹喜食伊乐藻、苦草、轮叶黑藻、黄丝草的根,故应采用增加饵料投喂量的方法予以保护,对遭到河蟹破坏的苦草应及时捞出,防止腐烂败坏水质。伊乐藻、轮叶黑藻高温季节生长较快,极易出现生长过密和封塘的现象,故应在高温季节来临时(5月25日左右),运用割茬的方法,即用拖刀将伊乐藻、轮叶黑藻的上半段割除,也可用带齿的钢丝绳将伊乐藻、轮叶黑藻的上半段锯除,使其沉在水下20厘米左右。以增加水体的光照量,促进水草的光合作用。

2.饵料投喂

建议用配合饲料投喂,每天投喂2次,一般上午10:00、下午17:00左右,上午投喂量占30%,下午占70%,以2小时内吃完为宜,投喂饵料遵循“四定”和“四看”原则,并在池中设置食台,日投喂量要根据水温、天气、生长情况和鱼的摄食情况及时调整。

3.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工作以河蟹为主,全年采取“防、控、消、保”措施。

“防”:坚持以防为主,把健康养殖措施落实到每个生产环节。重点把握清塘彻底,定期加水、换水,定期消毒,定期应用微生物制剂,使池水经常保持肥沃嫩爽,营造良好的蟹、鱼、虾生态环境。

“控”:梅雨期结束后,是纤毛虫等寄生虫的繁殖高峰,要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每月用纤虫净泼洒杀虫一次(150~200克/亩),亩用1%的碘药剂200毫升兑水泼洒全池。

“消”:就是在养殖过程中,定期用生石灰、漂白粉、强氯精或其他消毒剂对水体进行消毒,以杀灭水体中病原体。

“保”:水体消毒用药按药物的休药期规定执行,保证河蟹和沙塘鳢健康上市。

4.捕捞上市

11月下旬,根据市场行情可用抄网或网兜在水草下抄截,再用捕拖网在水底拖,最后干塘捕捉。挑选性腺发育成熟、体表正常、无鳞片脱落的沙塘鳢作为亲体,为来年保种,其余可暂养,适时销售。

这里有一点非常重要,希望引起广大养殖户的关注,就是在池塘中养殖时,河蟹捕食不到沙塘鳢,但是当用地笼套捕河蟹时,钻入地笼的沙塘鳢会被河蟹残杀、摄食。因此,我们在进行河蟹捕捞时需用自制的带9股12号有节网笼梢的地笼,以利于钻入地笼的沙塘鳢逃脱,避免损失。

(安徽省天长市农业委员会 羊茜 占家智 邮编:239300)

猜你喜欢

河蟹水草池塘
热闹的池塘
关于北方河蟹养殖关键技术的探讨
池塘
夏天的池塘
吃掉它不如放它回家
水草冒泡的秘密
为什么金鱼缸里要放水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