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卞之林《断章》多义主题浅析

2016-05-14兰海雁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断章多义主题

兰海雁

内容摘要:《断章》是著名诗人卞之琳的代表作,在中国现代诗歌中占据着重要位置。这首哲理诗在读者的欣赏与再创造中生发出丰富的审美意蕴。它是能充分体现现代诗歌艺术鉴赏多样化原则的典范佳例。半个多世纪以来评论家们亦从不同角度对其主题进行了阐释。本文通过收集和分析已有的研究资料,试对《断章》的五种多义观即相对观、爱情观、热爱生活观、参禅观、人际和谐观作一研究综述,以达到挖掘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和提高阅读鉴赏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断章》 主题 多义

1935年10月,“新月派”诗人卞之琳将他一首长诗中的四行以“断章”为题自成一篇,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短诗。全诗包含桥、楼、明月、窗子四个物体意象和一个精神意象即物我合一的情感。自然景物与人物主体的构图形成了象征境界。《断章》这首精美隽永的哲理诗表现了诗人从刹那感觉中提升起的哲理与智慧,[1]自其问世就引发了文学界诸多探讨。尤其是对主题内涵的阐释充分体现了现代诗歌艺术鉴赏的多样化原则。本文试从多义的角度对《断章》主题进行简析解读。

一.相对观

你在桥上看风景,而别人把你当作风景来观赏;月光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卞之琳说:“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写一刹那的意境。我当时爱想世间人物、事物的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由此一些评论家认为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相对说”是最基本的主题,全诗意图表现人与人之间、物与物之间,都存在一定的相对关系。诗人用轻巧细腻的笔触道出深邃的哲理观:人生可以互相装饰。细细探究,“你”和“风景”构成互为异质的两端,在“看风景的人”眼中你成了风景。“人物与风景,主体与客体,主动与被动,明处与暗处的关系都是相对而言的,随处都有可能变化。”[2]夜幕时分,“你”在窗前欣赏美妙的月色,却未曾预料到别人在为“你”魂牵梦绕。“你”宛如皎洁的明月,装饰了别人的梦境。前两句的相对意蕴更添魅力。《断章》“艺术地揭示了一种无穷尽的多元开放的系统现象。世界上的人和事,貌似彼此独立、无关,犹如‘断章,实际上却构成一个互有关联,相互统一的整体;‘断章本身也是相对的,任何一个系统,既是‘断章,又是更大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3]邓齐平在《卞之琳〈断章〉的多元释义及其本义探微》一文中明确指出:“卞之琳所说的‘相对意义,绝非指简单的矛盾对立,而是指宇宙人生中生命法则的中正、均衡、和畅、无私等等,它着重于宇宙人生的相对平衡、稳定和协和。这才是《断章》一诗中所体现的诗人对中华文化精义的理解和诗人创作的真正意图所在。”[4]全诗蕴含朴素的唯物辩证法即世间主客体皆相对,万事万物都是相对的,他们互相依存、相互作用。

二.爱情观

桥、风景、楼、窗子、明月、梦,诗中有画,画中有人。第一小节焦点是看风景的桥上人和楼上人。诗人以写实的笔法传达出桥上人对风景的热爱和楼上人对桥上人的深情。原本闲适恬静的画面由于主观情感的渗透变得摇曳生姿,幻化成一幕饶有意味的心理剧。我们既能看到作者丰富的情感世界,又能通过联想和想象,产生诸多的爱情困惑:在桥上看风景的“你”为什么会不经意间成为在楼上看“你”的人眼中的“风景”?忘情于景的桥上人能否以同样的深情回报那钟情于己的多情之人?……纷飞思绪,收获爱情感悟。未曾约定,却有淡淡期待,流露出若隐若现的怅惘,在未曾言说的新奇爱恋中暗含着婉约幽怨的别样韵味。“桥”是承载“你”的建筑风景,通过“风景”这一寄托着失落情怀的媒介物,一方传递出对另一方的好感与期盼。含情脉脉,默默守望。目光碰触的瞬间,连同醇美的爱慕之情也融入美丽的风景,成就了人生最美好的断章。

第二小节“明月装饰了你的窗”,自然之景以其特有的方式回报桥上人。楼上人眼波流转,心海泛起涟漪。“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这个荡漾温馨情调的被“装饰”了的梦对于它的主人而言无疑是一次心灵奥秘的反映、慰藉和回报。爱情的悸动与回味、憧憬与彷徨、忧伤与梦幻都蕴藏在轻柔缥缈的月色中,都寄托于美好的梦境中。桥上的“你”又是怎样的心境呢?“你”是否知晓“你”已装饰了楼上人的梦?自然之景和爱恋之情、实景与心境、现实与梦幻,令诗中人心驰神往、令读者心醉神迷。诗人是以中国古典诗的意境和风格来塑造诗的灵魂,由诗中流动的意象所构筑的意境,是诗人浪漫情怀的展现,是诗人自主驾驭的空灵自由且意味深长的广阔空间,是诗人审美理想之所在。

三.参禅观

参禅说又叫禅悟,是指通过参禅来达到本心清净、空灵清澈的境界。经历了“五四”时代的洗礼和大革命失败后理想的幻灭,卞之琳在对西方象征主义和中国古典哲学精义的借鉴阐释中,发现了二者的契合处和融化点,建构起它们自身独特的文化价值体系:即认同中国传统文化弘扬感悟人生,强调天人合一及“禅道在妙悟”等哲学意识。“妙悟”是指主体以身心合一的整体生命去体悟对象,释形以凝心,获得感性的欣悦,并与对象达到神合、气合,以觉天尽性,参赞化育。全诗用现代意识观来表达传统文化中的“禅意”,一瞬间的风景变成永恒的风景,生成永恒的意义;独特视角中的悠闲一瞥、凝神静思,汇聚成一种永恒的相思之情,诗中人霎时的人生体验变成了永恒的心灵感悟,甚至连读诗的人也因“悟禅”而融入了这永恒的风景之中。

《断章》所指的“风景”似乎有其广阔的依托天地和拓展空间,这不禁使人联想到:王维在欣赏自然景物中参悟出禅意[5],禅从景出,他希冀的是自然永恒;李商隐在对自身经历的感伤中参悟出禅意,禅自情来,他期盼的是情之永恒,而卞之琳则以其丰富深厚的艺术经验为基础、以观物为逻辑起点、进行感性、超逻辑的艺术思维方式,观照审美对象的内在本质和理性精神,在自我创造中参悟出禅意,禅由心来,他追寻的是人之永恒。诗人凭借典雅的艺术表现力和高超的内蕴扩张力令读者于唯美的画面中充分领悟到短暂与永恒的辩证关系。

四.人际和谐观

参禅,是一种使人与自然、与社会更加和谐的能力和方式。有学者认为:“第一小节重点讴歌了人与人互动造美的感受,第二小节则又抒写了自然施美于人,人又施美于他人的境界,品味起来,感人至深。”[6]人们往往因年龄、身份、阶层以及地域的不同而以为彼此生活在相互隔绝的世界里,而事实上人们皆因某些共同的东西联系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亦有你,而且在彼此的观照中发现崭新的自己,只是有时人们没有意识到这种联系而已。“联系”的根本媒介在于全诗的隐喻义——“看”即“欣赏”。人间最让人欣赏的品质莫过于欣赏他人,当你如欣赏风景般地欣赏着他人,你就处于最令人欣赏的境界之中。尽管欣赏与被欣赏的双方常常难以对应统一,产生些许遗憾,但不论是快慰还是遗憾都不失为一种清雅朴素、淡泊宁静的美。欣赏可以净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审美境界,陶冶人的情操。只有真正去欣赏他人,社会才能构建和谐发展的美好氛围。

人与他人,和睦相处。《断章》要表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相知与理解、珍惜瞬间的心灵感应和由此所产生的内在和谐感。“你在桥上看风景”和“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中的“桥”与“楼”指的是空间的距离,我们能从诗情的升华中体味出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往往在有着一定距离的欣赏中,独立的个体更能充分向他人展示出自己的优秀品质与独特魅力,从而促进人际群体的融洽,使人们能愉快相处。

五.热爱生活观

《断章》所表达的热爱生活观体现了人类的普遍情感。诗人以个性化的方式表达了热爱生活的宏观意义,具有鲜明的普适性,易被广大读者接受。笔调富有情趣,赋予“断章”无限的时空意义。两节诗之间在内容与时序上是若即若离,可相合亦可分离,各自独立又互相映衬,前两句的意象可理解为处于同一时空或是不同时空,还可理解为回顾前人功迹,冀望未来宏图。诗人抒发了积极乐观的情怀,既欣赏平凡生活又欣赏特有美景;既独自分享又能与众人分享;既沉浸于物我合一的情致中,又能对未来寄予希望。“装饰”的本质是美化、是奉献,“装饰别人的梦”不仅从属于现实世界,也能超越凌驾于现实世界。人是美化、奉献的对象,也美化着现实或超现实的事物及精神、情感。一言蔽之,别人能使你的生活变得美好,你也可给别人带来愉悦与福音。“梦”是对“看你的人”的心灵抚慰,折射出世间万象的多姿多彩。

全诗营造的相对距离形成了多元情境和多种审美追求,如画面的选取与完整,实景与虚景的结合,空间的相离与融合,主体及客体意象的互换,感觉的瞬间与永恒,对人生境界的整体感悟和对某种情感的局部体验……“断章”衍生出丰富的内涵——亦相对亦统一,亦情亦理,亦真亦幻,因相对性形象富有意趣;佳人浮现于梦中平添几缕惆怅;因参悟出禅意心灵宁静;因热爱生活感知景象的美好;因人际和谐焕发喜悦之情。有内心的热忱,也有超脱的静谧;有对心仪之人的倾慕与矜持,也有对人间大爱的尊重与眷守。

六.结语

《断章》多义主题说赋予全诗立体独特的美,常见的图景蕴含了诗人对宇宙人生整体性思考的哲学命题。从多义审美角度挖掘《断章》主题的丰富性,拓展其情感深度,彰显其自然韵味和人性柔美光辉,提高创造性阅读能力,亦是现代诗歌鉴赏不懈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贤明现代短诗一百首赏析[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1):77-78.

[2]曾一果,曾一桃《爱情永恒,风景长存》[J].名作欣赏,2002.3.

[3]曾一果,曾一桃《爱情永恒,风景长存》[J].名作欣赏,2002.3.

[4]邵伯周.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 [M].学林出版社,2007.1.

[5]李旭山.《断章》取义——诗歌鉴赏多义取向例析[J]中学语文教学,2003(8):34.

[6]杨智慧《意蕴浅析》[J].学术交流,1996(6).

(作者单位: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断章多义主题
卞之琳《断章》
作为音乐史家的阿多诺
——论《贝多芬:阿多诺音乐哲学的遗稿断章》的未竞与超越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岩井俊二的青春片摭谈
近十年武侠电影主题的新探索
维吾尔语动词“t∫iqmap”多义范畴的语义延伸机制
一个所谓多义句式的本来面目
多车道自由流技术在多义路径识别领域的应用
俄语动词隐喻的语义解读*——兼动词多义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