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学案介入角度谈语文单元练习助学调控

2016-05-14朱丽凤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6年5期
关键词:学案习题环节

朱丽凤

语文单元练习课教学不像课文教学那样有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有的只是字、词、句、段、篇等练习内容,这些内容之间又缺乏必要的联系,导致教师常常教得没有激情,学生学得也没有兴趣,课堂气氛比较沉闷。这种现象真实地反映了练习课在语文课堂教学体系中的尴尬地位:教之无味,弃之可惜。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教学研究发现,课前学生要借助学案,自主梳理所学知识,化“教”为“学”;课上,尊重学生的需要,可以有效地提升语文练习课的教学质量。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环节:借助学案,自主学习。

教学目标:学案给出了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通过组织学生完成学案的要求,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自主探究能力,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异步传递为同步传递,变盲目无序的学习为有目的的知识准备。

操作要领:教师要围绕练习课的主题设计问题。所设计的可以是一个概括性的问题,如,“认真读本单元练习中出现的习题,借助学习工具,你学会了什么?请写下来。”也可以是一组典型的习题;最后让学生填写评价表,根据学习任务单,检查自学情况,全部完成的请给自己一个评价,并把自己不懂的问题记下来。

本环节应注意的问题:自主学习,不是盲目地学,一定要有指导,且指导方案一定要具有可操作性,这一点尤为重要。教师的指导,一定要在充分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进行,同时要预设学生自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准备相应的解决方案。

第二环节:讨论交流,精讲点拨。

教学目标:自主学习环节之后,要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自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课堂上,教师要重点讲解学生自学中没有解决的问题。

操作要领:本环节是练习课的主体部分,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讨论交流、精讲点拨等环节,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课堂上,要先让学生汇报学习成果,提出不懂的问题,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学生讨论时,教师要深入小组中,了解各组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然后选出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点拨,再组织学生围绕这些共性问题、难点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进而引导学生对主问题更深入、更热烈地交流探讨。

第三环节:自主检测,评价完善。

教学目标: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下课前,可以围绕本节课的重点、难点问题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自我达标性检测,进一步强化“双基”,找出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订正错误,提高学习效率。

操作要领:练习课上,教师可以尝试创编一些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趣味习题。如,我在教学中常根据习题的结构特征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创编“智力大冲浪”“芝麻开门”“挑战极限”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充满趣味性和挑战性的习题。同时,我还鼓励学生根据相关的知识点,自主创编习题,再集体挑选出有创意的习题,让学生操练。事实证明:灵活多样的练习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练习的欲望,提高练习的效率。

第四环节:归纳小结,课外延伸。

教学目标:本环节的主要目标是对本单元的知识点进行系统地梳理,突出重点和难点,并注重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归纳小结:归纳小结要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尤其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错误及教材提示应注意的问题,注意引导学生沟通新旧知识,构建合理的认知结构。小结时可以先让学生交流学习体会,然后教师点评。

课外延伸: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练习情况布置适量的课外作业。课外作业可以是以巩固“双基”为主要目的的书面作业;可以是引导学生体验与生活联系的实践性作业;还可以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预习作业等。

由于教师在上课之前通过查阅学生的学案,已经大致了解了学生的预习情况,这样,就可以根据学生对学案的完成情况,调整教案,做到以学定教,使教师的“讲”真正满足学生所需,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此外,由于学生课前已经消化了部分要学的内容,只是把存疑留在了课堂上,可以有针对性地听老师讲课,学得有重点,有效率。有效教学的前提是有针对性地教学。教与学的目的性强了,教学效率自然提高了。

总之,课前学案的引入,能够真正地让学生做到依案而学,教师了解了学生的预习情况,能够有重点地教,在师生的互动交流中,练习课的课堂教学效率一定能够大大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连云港市柘汪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学案习题环节
《背影》导学案教学
乡愁导学案
一道课本习题“链式反应”
依托过渡环节 构建游戏化微课程——解决幼儿园过渡环节“消极等待”的策略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对一道习题的多角度思考与拓展
关于一道习题解的讨论
谚语趣画
五环节助学教学设计案例
“比例尺(一)”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