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矮的美国都市

2016-05-14徐纯

新疆人文地理 2016年5期
关键词:商业区棕榈树市区

徐纯

飞临洛杉矶上空,见到的是大面积排列齐整、平实无华的低矮民居景象,完全不似之前高楼林立的预想。美国都市大多被两三层高的民居占据,在中心才隆起一片面积不大的高层建筑。所望之处都是以一两层为主的建筑,最“招摇”的则是生长在路边和房前屋后的高大的棕榈树等乔木。当然,建筑的低矮并不意味着土气,这种低矮和好摆弄,为城市的个性建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低矮的都市

由于儿子在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就职,我有了在美国小住、触摸美国自然风光、感受民众生活的机会。

河滨分校所在的里夫赛德市没有机场,飞机只能在洛杉矶降落。我对美国的接触和了解,自然是从洛杉矶和里夫赛德市开始。

洛杉矶是美国的第二大城市,其建设格局和风格很有代表性。按中国城市建设现状推断,洛杉矶和其他都市一定会是高楼林立,大厦彼此相望,奢华无限。不料,飞临洛杉矶上空后,见到的却是大面积排列齐整、平实无华、状若“马赛克”的低矮民居景象。整座城市几乎被两三层高的民居占据,在其中心才隆起一片面积不大的高层建筑。

离开机场,穿越洛杉矶市区,在去里夫赛德市的路上,所到之处亦不见一座高楼大厦,都是以一两层为主的建筑,最“招摇”的则是生长在路边和房前屋后的高大的棕榈树、圣诞树等乔木。随后又去了安大略、圣地亚哥、长滩、新港等几个城市,除了在长滩和新港市区见到一些高层建筑之外,其他城市的建筑和里夫赛德市无异,极少见高大楼宇。散落在山间平地、山坡山巅的民居、商场绝大多数以一两层高的建筑为主,特别是海景房,一律为两三层高、样式古朴的别墅。

低山上的民居依山势而建,不甚规则,平地上的居民区则非常齐整,被一条条街道分割成或方或长的块儿。小院地面大都被绿地占据,周围被棕榈树或圣诞树(枝叶收拢,锥形、细高的松树)环绕,院内常见果实累累的橘子树、柠檬树以及高大的仙人掌、仙人指等植物。私人别墅及一些公寓院内的朝阳处,会有碧波荡漾的游泳池。小院一般被低矮的木质或铁质围栏围起,有些宅院则毫不设防,无墙无栏,住宅完全坦露,与外界直接相通。

私人的居所如此,商家开发的商品房大抵也如此,大都是低于两层的公寓式住宅,不过只是规模大些,十几、几十套连在一起,扎堆建设罢了。里夫赛德等城市,最繁华的市中心只见到三四座十多层高的楼房。在中国,即使是随便一个乡镇,也比它“牛”得多。

当然,建筑的低矮并不意味着土气,这种低矮和好摆弄,为城市的个性建筑提供了广阔空间。各商场、民居可按照各自的喜好随心所欲地设计、装饰,像玩积木似地“拼建”。除了建筑样式、结构的多样化之外,色彩运用和店名、招牌字体的巧妙艺术搭配,成为装扮城市的又一“秘诀”。各商场大都为黄墙红顶,店名、招牌字形字体活泼、色彩丰富、对比强烈。天空晴朗时,在高大棕榈树和蓝天的映衬下,造型各异、色彩艳丽、店名和招牌字体醒目抢眼的建筑,特别是商业建筑非常出彩。

夜幕降临华灯初放时,商业区在晚霞的作用下更加迷人。高大挺立的棕榈树和形状各异的建筑成为剪影,“贴”在当地特有的玫瑰色彩霞天幕上,如梦如幻,让人陶醉、流连忘返。

人都去了哪里

有趣的是,我在美国所见到的这些城市,街道上都不见车水马龙的喧闹,行人游人极少,偶尔有骑单车或以滑板代步者疾驰而过,显得格外空旷清静悠闲,即使是市区中心也如此。

市区不但街道上清静,连最该热闹的公共汽车站也见不到喧闹的人群。不管何时,乘大巴车者都寥寥无几,时常只有一两个人在车站悠闲地等候。于是,能容纳四五十人的大巴,往往只有四五个乘客在里面。一美元一张通票,偌大的豪华巴士,俨然成了廉价的专车。即便如此,它照样运营。除了拉人,还管“闲事”。车头处都有专用铁架,捎带乘客的自行车,“嘴衔”自行车的豪华大巴,成为城市奇特的一景。

当时很纳闷,尽管美国人少,但市区内的行人游人总不该如此之少吧。后来才破解了这个秘密:人,都去了商业区。

美国的商业区不似中国都集中在闹市,而是分散于各居民区。销售模式均为自助超市,极少见小店,只要见到规模较大、扎堆的非民居建筑就是商业区了。商场超市都很低调,除了个性造型、艺术化的门牌装饰,即使是规模巨大的超级市场,也绝无奢华之感。极少悬挂大型广告,没有灯箱和霓虹灯,若不是被人告知,初来者一定因认不出而与其擦肩而过。我在里夫赛德市见过两个巨型超市,其中一个的长度不下100米,但外面居然无任何装饰,只在土黄色的正门上方,用涂料刷出一个巨大的“K”字,下方用小号字注明“mat”(该超市的名字)而已。

商场外观少华丽,里面也是这样,绝无刻意的装饰、装修,一切以实用为准:天棚不会吊顶,只悬挂照明灯具;柜台、货架不过是木框或铁架,再贵重的货物,也只此待遇。如果仅以商场店面的豪华程度来判断货物的好坏,那就大错特错,即使是珠宝、化妆品店,也没有豪华、金碧辉煌之感。装修简单,商品却货真价实,显示出美国人不讲形式求内容的务实风格。

超市货物齐全,应有尽有,服务周全,都有餐饮部、卫生间、免费饮水机,且货架上的儿童玩具可以随便玩,电动的都会装有电池。大人孩子各得其所,这里自然成为购物、休闲的理想场所。而少有商业区的市区中心街道,也就难免被冷落,见不到逛街的人流了。这里的超市开门较晚,一般在11点以后才开始营业,人们更爱在夜幕降临之后去购物。美国人的商品制作只会考虑本国人的需求和习惯,于是,在食材和餐厨用品上,外国人会觉得不适应不方便:只能见到适合西餐的菜蔬品种,见不到豇豆、圆茄子、尖辣椒等;炉灶的出气口都很细,火开不大,不适合爆炒,炒菜成了“水煮”,口感和味道大打折扣。

难分城与乡

由于城市低矮平实,缺乏应有的奢华喧闹,我去过的中小城市看上去更像是超级大城镇、大乡村,特别是分散的商业区,稀有的高层建筑群,仅从外表看,很难分清哪里是城市,哪里是乡村。

建在远离市中心山腰上山洼中的民居建筑群,往往会被认为是“穷人”的“部落”,其实不然。在美国,越是远离市中心的山地民居建筑才是富人的居所,价格往往是市区中心的数倍,看似乡村的地方,恰恰是有钱的城里人的首选。加之美国没有城市户口和农产户口之分,大家彼此身份相同,城中有“村”,乡下有城,城乡差别不复存在,也就很难用一般概念中的城市标准区分城与乡了。

即使是乡下,务农者的居住、生活条件和社会地位也不比城市居民差。乡下农场主地多收入高,住豪宅开名车,城里的工薪阶层甚至商人和工厂主也不一定比其富有。从此角度看,亦不存在城乡差别。所谓的乡下、农村,不再是贫穷落后之地。

究其缘由,是由美国地大人稀的国情及土地所有制和人们的居住理念决定。如加州陆地面积40.42万平方公里,人口总数338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84人。加州属地震多发带,低矮的板房抗震性能好,即使倒塌,造成的伤亡也比钢筋水泥的高层低很多。从地广人稀的角度看,每家每户都有足够的土地建房置院,不必靠上部空间解决面积不足的矛盾,也在客观上为居民接受政府提倡的低建筑要求提供了土地条件。而土地私有、经济对地产的非依赖性,也是决定这种城市建设的重要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开发商也就不可能随心所欲地在市区中心大建高楼大厦,商业服务网点也就不必在市区中心扎堆,而是哪里需要哪里去,从而呈现出市区中心和非中心同样繁华、城市和农村难以区分、城乡差别大大缩小的城乡建设格局和现状。

猜你喜欢

商业区棕榈树市区
阅读理解精练精析
能“行走”的棕榈树
棕榈树
与严彬夜饮
昆明市主城区商业区绿视率研究
青泥洼桥商业区内公交场站优化设计
青泥洼桥商业区内公交场站优化设计
繁华商业区地下立体车库车辆堆垛测控实现
2013年三季度全国各省市区玩具进出口统计
2013年二季度全国各省市区玩具进出口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