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谈中职校园信息化建设

2016-05-14何伟

科技资讯 2016年6期
关键词:网络化教学管理校园

何伟

【内容摘要】在校园信息化建设中,校园信息化概念绝对不能仅停留在硬件建设层面上,其后的学校管理系统、教育教学资源库、虚拟实训平台、数字图书馆、学校网站、信息化工作团队等的建立和形成,教育教学环境的信息化、教学管理的信息化,更需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以应用为根本目的,搞好硬件建设之后的软件建设,才是目前校园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 关键字 】 校园信息化建设学校管理系统资源库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2(c)-0000-00

一、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持续飞速发展与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以及VR(虚拟现实)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关注度最高、应用广泛延伸、影响深远的关键性技术,是各个国家为了推动经济增长与文化传播的重要把手。资讯水平的高低成为区域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教育教学信息化、VR(虚拟化)是当前人类使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使人类在最短时间里、最大空间内获取最多知识、资讯与动手能力,加速教育现代化,推动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的过程。教育技术信息化、虚拟化的普及程度的高低已成为教育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已成为全国中小学发展教育信息化管理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

校园信息化是国家教育信息化体系的基础,是建立在校园网络之上,以现代化手段和方法实现学校从环境(教室、机房、实训室等)、资源(音像图书、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练习题、试题等等)、到活动(包括教学、实训、各项管理、各种服务、政务办公等)的全部过程都信息化、无纸化,达到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实训效果、提高科研教学水平、提升管理水平的目的。

二、学校园信息化、网络化的现状

当前校园信息化、网络化建设中普遍存在着“重硬轻软、重建设轻应用”的现象。校园信息化概念仅停留在硬件建设层面上,认为硬件建设起来信息化即告成功。有时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就突击做一些与教育教学无关的课件,电子教案,或者就直接从网上下载一些,做为“填充物”。看起来内容很丰满,可是却是华而不实的假、大、空。这种一切不从实际出发,不从教育、教学出发,不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出发的短视,只能使多媒体资源在大多数情况下仅限于上网查找资料的功能;有的学校因教室硬件缺乏而将业已建成的数字语音室、数字多媒体教室移作它用。

然而,学校教育、教学信息化、网络化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软硬件结合,形成合力,更需要每一位教职工人人参与。软件的使用能力至关重要,不懂就会惧用;对于老师的教育教学软件的培训应该走在前头。只有老师会用了,才能让教师体会到高效、简洁的教学形式。才能让学生体会到新颖的教学方法。所以应该使得教师、教学管理部门在软件应用方面各负其责,同时与专业的教育软件企业形成更细致的分工合作、各尽其责、各得其所,做自己擅长的事情。

三、 校园信息化建设举措

校园信息化建设是系统工程,因此校园信息化建设需要网络环境、应用软件系统、人员及教育信息资源的配置。校园信息化建设通常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信息化方案制定与主要硬件投入阶段。学校成立信息化、网络化建设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信息化、网络化建设规划方案》,《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制度》,负责经费筹措与硬件建设。

第二阶段为信息化硬件继续建设与应用系统建设阶段。

第三阶段为信息化建设完善和整合阶段。

细化如下:

1、建立健全学校信息化工作团队,提升信息化能力。要加强信息教育、教学人才梯队建设,建立有效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考核体系与激励机制,激发教师教育、教学与学习使用教学软件的积极性、创造力,使他们在教育、教学上的责任心与教学软件的应用技术方面不断提升。

2、加大信息化、风格化建设投资力度,把重点放在信息化、网络化应用层面,目前各个学校的硬件建设能满足教学、管理的基本需求,以后工作的侧重点在于加强系统维护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软件应用方面也要增强建设力度,把重心放在信息化应用方面。

3、通过校园信息化、网络化应用水平来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效率。但目前,很多学校的教育信息化、网络化应用在数量和整体规划方面有待提高。建立以学校网站、微信平台,微博平台为信息化应用平台,以此平台为主导,在教育、教学、科研、管理等领域,视投入资金的多少,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渐丰富信息化应用的资源,是我们目前校园信息化网络化建设中的关键所在。

4、建立一套满足学校教育、教学需求的、综合性校级应用的、无纸化网络办公平台,从而就能实现校内行政办公、教学管理等综合应用,以达到校内日常工作业务信息及相关资源的共享性信息化管理,实现网络无缝衔接,从而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效率。

5、重点加大教学管理信息化应用。建立网络办公平台以及云存储平台,逐步建立教师档案信息管理、教师教学量化管理、学生学籍管理、成绩管理、学分管理、招生信息管理、教师日常管理、学生心理测评及预警管理等,各部门实时共享信息数据,减轻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

6、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形成“人人参与,大家共享”的良好氛围,鼓励教师以信息化手段办公、教学,形成帮、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7、建立自身特色的校本学科信息化资源体系。以教学、教育资源库、试题库、仿真实验、实习平台、数字化图书馆、多媒体图书室信息化管理、教师电子备课系统平台为核心,综合现有的各种资源库,开发精品课程,满足教师日常教学的资源需求,丰富学生自学资源。

8、建立制度化更新学校网站。在学校网站各种信息发布平台的基础上,再建设几个主题学习网站和班级主页、个人网页的链接(以学科带头人为主的学科网站)及各种即时信息平台。从而改善目前学校网站信息量少,人员参与活跃度不高,信息更新慢的情况,尝试在各年级和各学科中培养一批骨干老师及先进学生,在信息中心的统一协调指挥下,对网站相关模块的信息及时更新,加快频率。建设学校管理平台,通过对应的管理模块,实现各部门利用后台管理,及时发布、更新各类信息,提供公共数据查询、信息检索等服务,逐步实现教育、教学与行政管理自动化,提高各部门协同效率。充分发挥网络及云平台高效、即时的优势,使电子课件管理、各种文件传输、师生相互交流的网络化变为现实,提高教育、教学效益。

总之,在校园信息化、网络化的建设中,校园信息化概念绝对不能仅停留在硬件建设层面上,其后的学校管理系统、教育教学资源库、虚拟实训平台、数字图书馆、学校网站、信息化工作团队等等的建立和形成,教育教学环境的信息化、教学管理的信息化,更需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工作难度更大、进度缓慢,短期内无法完成,我们要有充分的思想认识。最后,信息数字化后被存入计算机系统及云平台,如何管理好这些信息,使之发挥最大作用,是校园信息化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所以,只有搞好硬件建设之后的软件建设,才是目前校园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 黄雪萍;;中职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几点思考[J];广西农业机械化;2012年03期

[2] 洪基伟;;中职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年15期

猜你喜欢

网络化教学管理校园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双减”背景下农村初中教学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网络化运营条件下地铁车辆架、大修的管理研究
地铁网络化运营乘客信息需求阐述
浅析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云教学管理平台在教学运行管理方面的运用
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宽带网络经济视角下城市与农村云网络规划需求的短期负载预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