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乾坤正气出天雷

2016-05-14林乾良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西泠

林乾良

上古先民,震惊于雷鸣电闪,以为天神之威。西泠同社蒋瑾琦君,字天雷而颜其居为泼天斋。初闻此名,或以其为狂傲者流。其实不然,乃谦谦佳士也。

百周年时,蒋君曾来西泠,并与老友陈仲芳同居一室。然其时与我无缘。十二年后,天雷专程赐临寒舍,晤谈于斗室之中,欢若平生矣。电话中闻其声,轻柔若娇娆;而开门相见,则魁伟之丈夫也。余研《黄帝内经》垂六十年,熟知“阴阳者天地之道也”。君之声形异秉,又征诸艺之刚柔并具,集乾坤正气于一身矣。

蒋瑾琦君生于江苏江阴。稍长,随父母移居宜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二邑山川蓊翳,人杰地灵,尤以茶与紫砂文化驰誉环宇。其父铭章公,为古典园林设计家,兼有书名。公之学艺,均师从西泠前辈陈从周。陈氏为张大千之弟子、徐志摩之妹夫。蒙彼不弃,以忘年交视余。昔曾交往多年,今则墓有宿草矣。行文至此,追思往事,为之神驰。

天雷幼秉庭训,本业之外兼擅翰墨。其所以号泼天斋主者,以儿时山居清苦,为节纸、墨之费,以清水调黄泥为墨,挥洒于巨型青砖之上。每仰观苍穹,白云无际,遂生遐想:如能泼墨于天,当是何等气派。儿时之梦想,积秉赋勤奋与师友攻错,遂成一代之英才。

天雷幼年,即以书名闻闾里。七岁稚童,即敢掳袖为乡里书春联。父母亲友,悉心培植,令其拜在韩天衡门下,成为“韩流滚滚”中之佼佼者。历年来,又遍访南北名家,如王个簃、陈大羽、萧娴、沙孟海、陆俨少、钱君匋、程十发、范曾、沈鹏、尹瘦石、曹辛之等,多得扶持,遂得渐成俊彦。天雷供职建筑企业,此其“志于道”也。公务虽忙,每日仍拨冗于书画、治印与刻陶,此其“游于艺”也。多途并进,四面出锋,手幻异彩,令世人为之侧目。

其书,先从金文、隶书入手,后则及于正、行、草。其中尤钟爱章草与简帛。章草,兴于西汉,延于六朝。古趣幽奇,极得柔毫之变异。昔年嘉兴王遽常独善此书,遂致日本书家有“古有王羲之,今有王遽常”之赞。天雷追先贤之雅,达随手成篇之境界。所书《醉翁亭记》等,令我心折。东周简帛书,为楚文化之奇葩。天雷好之,研习多年,并能另出新意。后从金农之隶书得启发,将其“漆书”笔法融于简帛,另出古穆厚重之神韵。所作诸体书,虽随意挥洒,极有朴茂沉雄之妙。

论印,余向有古玺、汉印、小篆细朱文三足鼎立论。天雷遵师门之教,从纯正之古玺、汉印入手,取法乎上。稍后,始及于婉妙之小篆细朱文。其间,奇崛之鸟虫篆印颇得众尚,天雷亦醉心于是,或诡异或娟秀,和而不同,各得其神。书、印虽异途,而开发文字及线条之美则一以贯之。天雷治印,着重方寸之印中需有创作情怀,又需有书法之笔意。其运刀从容不迫,并不刻意于切、冲,信马由缰,率意而行,乃得自然天成之妙,虽根植于传统,亦每现时代求变之作。阴阳、工放、动静各异其趣。工细者如春风舞柳,丝丝飘拂;雄悍者如将军挥刃,虎虎生风。其印,真如三春佳日之众卉争妍也。

天雷之画,以花鸟为主,工笔、写意各得其宜。其中尤多竹影婆娑、松涛喷薄、鸣禽在树、荷塘清趣之类。水墨设色,形神兼备,雅俗共赏。

其乡宜兴,世之陶都,尤以紫砂文化独擅盛名。天雷趁闾里之势,又以陶艺名。所作陶瓷印,色调淳和,纹理细腻,坚脆适中,运刀无滞,故多佳作。而以正、草、隶、篆于壶坯上刻之,笔意与刀锋互映,皆是壶中精品。明、清诸贤制壶,类皆书画后由匠师运斤。而天雷自己施刀如治印,自然更加难得。余之于茶,曾撰八书、有英文、波兰语及港、台版本。又有四度壶缘,然亦匠师运斤,不及天雷多多矣。

今虽乙未夏至,尚未酷暑。尽两日之功,细阅天雷所赠诸书并报刊评介,为撰此稿。至于国内外多次获奖、展览、报道、收藏等,一言带过,毋庸赘述也。壮哉天雷!精进不已,吾将期汝于大成。

猜你喜欢

西泠
安徽省图书馆藏傅增湘未刊手稿《西泠诗草》考略
“白圭三复”印中浙派篆法之门径
陆镜清:“金石精神”百年不变
匆匆离别添新愁
屋乌之爱
西泠拍卖掌门人陆镜清与你分享“六字”方针——看懂一个品牌,也是认定一种风格
忆访佳人之西湖
西泠网拍迎来“夏拍”
西泠网拍推出日本器物专场
未来五年将致力打造国际性交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