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田间泥土自芬芳

2016-05-14郑玲

艺海 2016年6期
关键词:花鼓戏

郑玲

〔摘要〕关于现代花鼓戏《铁面税官》的评价,就其语言的生动,人物爱好的设制,风格的朴实自然进行分析。

〔关键词〕现代花鼓戏语言人物风格

早就听说临湘市花鼓戏剧团排演了一出大型现代花鼓戏《铁面税官》,后又听说获了湖南省“五个一工程”奖,却一直无有机缘观赏。11月4日,该剧作为第五届湖南艺术节优秀剧目到省会展演,终于有幸与之谋面。说实话,未看戏之前我对这个戏一直不太感冒。不感冒的缘由有两点:第一是剧名。您想,“铁面税官”无非是铁面无私,六亲不认,无非是共产党里的高大全人物,真没有什么可期望的。第二,行业戏特别是命题作文难出精品,而根据真实人物创作的戏更是难脱巢臼,估计编剧也不会有天大的能耐。然,大幕拉开,却发现这部戏还真有点不同一般,铁面税官胸中装着大爱,铁血男儿亦有柔情,朴实、真切、感人,如同清风朴面,散发着芬芳的泥土气息。不失为一部贴近时代,贴近生活,令人感悟的行业正能量好戏。那么,得出这个结论的理由是什么呢?

首先,来源于它的朴实、自然。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朴素是美的必要条件。他的作品一贯坚持艺术美感的人民性原则,在美的五彩缤纷的形式中,紧紧抓住“朴素”这一最少色彩而最多内容的形式,把他严峻的人生观、殉道者的渴望,用一种凄楚动人的色调表现出来。《铁面税官》正是遵循这一原则塑造人物,抒发感情,规定情境。该剧以湖南省临湘市地税局监察室主任、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戴新平的先进事迹为原型进行艺术创作。浓笔重彩地塑造一名长期战斗在征税第一线,严格执行税法,不徇私情,几十年如一日,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基层税官。与其演对手戏的是民营企业家元老板,该老板因金融风暴而遭遇企业效益滑坡,为达到偷税漏税的目的,拜戴税官的母亲为干娘,并企图利用戴新平的关系偷税漏税。戴税官一面依法查处元老板,一面暗中联系投资方挽救元老板即将破产的企业。不知内情的元老板在打亲情牌失败后,设计陷害戴税官。经纪检机关查明真相,还了戴税官清白,同时,戴新平因多年勤勉廉洁的税收工作而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明白真相的元老板愧悔交加,在主动补交税款后投案自首,并在戴税官的帮助下成功走出了企业的经营困境,最终皆大欢喜。编剧在塑造主要人物及剧中次要人物时,都紧紧抓住“朴实、自然”四字做文章,剧中人物言、行切合其身份且各有鲜明的个性及特质。观者一看便觉亲切,深感其人其事就在自己身边,容易产生共鸣。田汉先生在《杂谈观察生活和戏剧技巧》一文中说:一个戏是一个社会的缩影,通过一出戏能大体上看到一个社会,这也叫“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编剧正是抓住这一典型人物、典型事例放大给观者,巧妙地达到反腐倡廉,传递正能量的目的。

其次,语言生动有画面感。戏一开场就有这么一段合唱:

鞭子炸开花唢呐呜哩哇

元老板摆寿宴请了你我他

不要出礼金不吃白不吃(音恰)

啊哈哈,啊哈哈一路喔嚯天打塌

……

元老板为戴税官母亲做寿,戴税官却跑去搅局将母亲气病,在去医院诊病时,编剧安排了这样一段合唱:

水鸭争食各顾各蚂蚁上树争先梭

医院挂号排长龙挤出好多埋怨歌

挤得脑壳碰脑壳挤得后脚踩前脚

哎哟哟,哎哟哟挤得心中尽是火

戴税官向观众介绍元老板时,编剧给他安排的唱是:

元老板不简单远近闻名大老板

贩过鸡,贩过鸭贩过黄金贩光洋

贩过矿,炒过房就差冒贩原子弹

……

元老板嘲讽戴税官时唱:

虱婆子大的官当牛婆子大的家

铁面无私几十年既冒把官升又冒把财发

游手好闲的撮把子一出场便来了这样一段咏叹调:

出门一把锁,进门一把火

一人吃饱哒全家都不饿

人家叫我撮把子单身汉一个

冒种一厘田冒赚一分钱

上不了枞树上柳树捉不到野鸡捉麻雀

抬起一张寡嘴巴城里乡里到处撮

那家有吃我去吃那家有喝我来喝

不让我吃喝我就吵场伙

……

还有:作田的汉子唱山歌

扯起个喉咙像破锣唱得月亮笑弯了腰

唱得山雀笑脱哒脚唱得堂客们喊哎哟

唱得那快乐滚山坡

多么生动、朴实的语言,多么灵动的画面,几段唱便把人物身份、性格、环境交待得清清楚楚。这,没有一定的生活底蕴,没有认真的深入生活是不可能做到的。行内有一句名言:“作品要上去,作家要下去。”确实,一个不深入生活的作者,写出来的东西如同一杯白开水,淡而无味。只有扎扎实实做过功课的,才会交上漂亮的作业。显然,该编剧是善于观察生活,细心琢磨过人物的。

其三,编剧给戴税官安排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职业———打鼓爱好者。这可是一神来之笔,它使这个税官一下子就丰富起来,并赋予人物喜剧性。遗憾的是,剧中没有好好的沿着这条线走下去,仅在一头一尾走了个过场。因此,本应是喜剧人物的男一号就显得太过正气而生硬。实在太可惜了!也许是局限于《铁面税官》这个剧名的缘故吧?事后,我寻问过主创人员,难道无人质疑过剧名吗?他们告诉我,此剧名曾叫“税官是个打鼓佬”。我当时便抚掌叫绝!如果用了这个剧名,这个税官就可以象《打铜锣》中的蔡九一样随时将一对鼓槌带在身上,让“鼓槌”贯穿全剧,喧泄情感。再在结尾来一段绝活,把鼓打出威风,打出气派,打出花来。最后还得给他来一特写,在大鼓敲得激情飞扬时,将大鼓推向台前敲它个石破天惊而剧终。当然,这只是个人的一孔之见,有无道理有待斟酌。之所以在此献丑,是希望周钢先生这出戏能挖掘得更深,走得更远。

(责任编辑:蒋晗玉)

猜你喜欢

花鼓戏
论数字时代湖南花鼓戏的整合传播
湖南湘潭地区花鼓戏班的现状分析
作曲家欧阳觉文简介
资兴:花鼓戏进校园
湖南花鼓戏舞蹈的特征
湖南花鼓戏
浅谈锣鼓在花鼓戏中的作用与发展
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与非遗传承个案研究
——以“湖南花鼓戏”为例
当代情境中的乡村牧歌——评花鼓戏《虾戏稻香》
独爱湖湘花鼓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