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组织幼儿正确进餐

2016-05-14徐露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碗筷美食环节

徐露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242-01

我们常常看见有这样一类孩子:饭前不愿意洗手或是不自觉地洗手;吃饭总是要父母喂,边吃边跑;有的孩子吃饭的时候不忘看动画片,手里不停地玩玩具;看到不喜欢的饭菜不吃,或是有选择地吃。这些现象反应了孩子的进餐习惯及家长是否有正确引导孩子独立地进餐。

我们常说幼儿时期是孩子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有良好的食欲和合适的饭量对他的生长发育是很重要,但帮助他们从小养成好的进餐习惯和规则也很重要。虽然孩子的年纪很小,但他们的可塑性很强,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及时纠正不良饮食习惯,是家庭教育和幼儿园保教的一项重要任务,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健康教育应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提高整体素质的基础,教师应将身心和谐发展的健康观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中。因此,加强幼儿园进餐环节的组织和指导,对促进幼儿身体及心理的健康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此,我将如何有效地组织幼儿进餐各环节做了如下小结:

1 进餐前积极有效地洗手

在我们的集体活动中,我们可以学习“洗手歌”,通过开展各类正确洗手的活动并贯穿一日生活环节中,在安全教育活动中,让幼儿提高对是食品安全的认知以及如何保护自己的身体,知道饭前洗手也是科学进餐的重要内容。为了使这些内容深入每个幼儿心里,让孩子们更加明确地掌握正确盥洗的步骤,我们可以把每一项步骤,通过图形加文字的形式又或者是幼儿自己绘画的方式展示在墙上,编成儿歌,照着去做。从而,大大减少了老师用生硬的语言、命令形式去教育幼儿。让不愿意洗手的幼儿或者不自觉洗手的孩子能够主动、积极地正确洗手。

2 进餐的环境、氛围一定要温馨、舒适

首先温馨、舒适地进餐环境给人宁静的感觉,让人心情愉悦。烦躁、嘈杂地环境中小朋友们会显得更加不安,一个人的心情没有平静下来,又谈何能够舒心地进餐呢。在开餐前,教师可以和幼儿进行几分钟地简短互动,大家可以常常歌、聊聊天、又或者是猜猜我们今天的美食是什么,让孩子们对进餐的食物产生好奇,已达到吸引孩子们能够自主地开餐,而不是抗拒每天的进餐环节。在教室,我们可以充分地利用环境主题墙、空中创设有关各地丰富地美食照片以及图片,让孩子在美食氛围中能够愉悦地开展进餐环节。

3 进餐过程中注重营养搭配、饮食均衡

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情况,幼儿园会为孩子们量身定制一套属于孩子们自己的营养套餐,营养套餐会根据不一样的季节,当季蔬菜瓜果,协调孩子们的饮食口味。因为幼儿园的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食谱的营养是否照顾周全往往影响着孩子的身体健康情况,所以,幼儿园为孩子精心配制的营养套餐也需要孩子们积极的响应。教师应做好每日美食的宣传倡导工作,吸引孩子们把注意力放在新鲜可口的饭菜上,提醒孩子每种菜品有它的独特风味与口感,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开展各领域活动认识厨房的叔叔阿姨、了解各种食材,在区角活动中,可以让孩子自己创意做美食,增进孩子们与美食之间的距离感,喜欢烹饪做美食,尝美食,享美食。在进餐过程中我们要提醒幼儿均衡饮食,做到不挑食、不弃食的好习惯。

4 进餐过程中养成细嚼慢咽、不暴饮暴食的好习惯

在进餐过程中,有的孩子们以为“我吃得快,吃得多”就是班级最棒的孩子,有的教师一味地追求“时间不多了,快吃”以免耽搁日常的生活管理节奏,而往往这样倡导下的孩子只会在进餐过程中狼吞虎咽、养成囫囵吞式的吃饭习惯,大多数的食物都在很大颗粒的状态下就进了肚子,加上生活习惯不好和阻塞的经络使得消化酶的分泌不足。快速的吃饭习惯,更使身体分泌消化酶的速度赶不上食物的供应。大多数的食物不是由于颗粒太大,就是由于消化酶的不足,而使食物到达小肠时成为液态的比例非常低。大多数食物仍然是块状的固体,这些固体的食物最终只能被当成大便排出体外。虽然吃了很多的食物,可是身体吸收到体内的比例很低。所以,饮食一定要做到细嚼慢咽,这样对身体非常有益。而有的孩子运动量大,消耗热量很多,很容易就有饥饿感,家长们这时认为多吃点,长身体是一个很好的现象。而事实上,据儿童健康营养师表明,人体在短时间内摄入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会给身体健康带来不良影响,如:喘气艰难、呕吐、长胖、胀气等,所以,我们不提倡孩子们吃得太多,在合理、均衡的范围内饮食,不要养成一个暴饮暴食的坏习惯。

5 餐后养成有序整理碗筷的好习惯

现在的很多孩子在家被父母溺爱着,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什么事情都是父母代办的坏习惯,以至于在幼儿园吃完饭拍拍屁股一走了之,桌子上的饭粒、碗筷、旁边的小椅子一旁斜放着也熟视无睹。餐后学会独立地整理自己的碗筷也是进餐环节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进餐完以后,我们要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将自己吃完的碗筷放在篮子里,将桌子上、地面上遗漏的饭菜、米粒有意识地拾捡起来放在渣盘中,这种良好的习惯不仅体现在饭后整理自己的碗筷,也在日常生活中得以体现,比如整理自己的水彩笔文具类、整理自己玩过的玩具,将它们物归原主,放回原位等等。所以,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可以改变孩子性格中的很多缺失。

6 餐后活动助于肠道吸收

进餐过后,孩子们的肠胃处于一个膨胀的状态,食物在身体里没有得到全面的吸收,如果这个时候孩子们进行剧烈运动,会导致很多的不良反应,严重的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那么,在餐后的活动中,我们可以让孩子们安安静静地看看书、听听音乐又或者是户外散散步,促进肠胃的吸收。有研究证明:散步时由于腹部肌肉收缩,呼吸略有加深,隔肌上下运动加强,加上腹壁肌肉运动对胃肠的“按摩作用”,消化系统的血液循环会加强,胃肠蠕动增加,消化能力提高。散步时肺的通气量比平时增加了一倍以上,从而有利于呼吸系统功能的改善。所以,进餐活动后教师可以组织孩子们户外开展观察活动,散散步来调节、改善活动的身心。

猜你喜欢

碗筷美食环节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碗筷
美食
美食都被玩坏了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美食的诱惑
论评标环节的优化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