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丽的“意外”

2016-05-14沈梦秋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意外纸盒建构

沈梦秋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237-01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导、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陈鹤琴先生也曾说过:“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因此,我们把如何更好地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放在了工作的首位。

教室的活动区,建构区与沙艺区处在“面对面”的状态,这样相邻的距离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原本放在建构区的纸盒如今却被沙子掩埋,在沙艺区玩耍的轩轩将沙子均匀的洒在纸盒上,犹如在沙画台作画一般,用手指绕出一圈一圈的“波纹”,别有一番风味。由于纸盒表面较滑,沙子被手指弹开,但依稀可见孩子眼中“棒棒糖”的存在。小小的意外带来了美妙的奇遇,将沙子与纸盒凑成一对,它们会发生何种“化学反应”?如何更好地开展这项游戏活动呢?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开始思考。

1 区域活动需要“材料”

我园以沙艺术为主要特色。孩子们喜欢玩沙,乐于玩沙,在一次偶然的意外下产生了沙盒画。孩子的想象需要一把梯子,教师如何给予幼儿这把梯子是很重要的。

案例:好朋友的脸

游戏时间到了,沙艺区仍是那样的“火爆”与“抢手”,笔者安静地看着这里发生的一切。这回欣欣“幸运”的成为沙艺区的一员,她异常兴奋。看到篮子里投放的一些沙盒画的材料,她有条不紊地一一“下手”。她轻轻拿上胶水仔细涂抹,却发现胶水沾得满手都是,有几分挣扎后,她索性不管了,直接丢在小沙池中滚了一圈,这回盒子穿上了一件“灰色的”摩挲衣,不仅如此,她的小手上也多了几块灰色的“斑点”,她左搓搓、右搓搓,这粘糊糊的感觉从她脸上的表情看来是遭透了。由于这是孩子第一次接触纸盒画,难免有些手足无措,笔者开始些许担心,可事实证明,担心是多余的。

刚开始的不顺手还好并没有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她去洗了洗手,转而拿起蜡笔,一下、两下、三下······这是什么?两只弯弯的眼睛,睫毛卷卷而浓密,一张笑得合不拢的大嘴巴,嘿,这是一张脸!脸蛋儿上加了两抹圆圆的红晕,煞是可爱!笔者忽然想到,就在不久之前,孩子们在美术活动中画下了一张张好朋友的脸,或许这对她印象较深。原本以为创作已经结束,她却伸手拿出了一张张彩纸,撕下了许多圆溜溜的“点点”,这是要干什么?想要离开的脚步转瞬停住。她用彩色的“点点”拼出了一个发箍,啊,原来这是笔者呀!随着作品的出现,沙艺区里更热闹了,一张张大大小小、快乐无比的脸蛋作品成了沙艺区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分析与反思:

刚开始的探索是生涩的、胆怯的,在逐渐摸索中寻找到方法,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篮子里的“彩纸”是孩子们整理材料时无意留下的,但却打开了孩子们的思维,结合自我经验,产生了作品“好朋友的脸”,或许笔者该从这“意外”中有所收获:

(1)“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们能干”,教师应适当的放权,尊重幼儿活动的主体性,让幼儿的思维“肆无忌惮”的跳跃,让幼儿的想法“毫无保留”的释放。将每次投放的新材料可进行共同探讨,形成“每天一问”,不仅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在思考,在游戏结束后也能进行及时反馈,对于新材料的“玩法”不重样,做到每天都有新变化,大大促进幼儿大脑的活跃性。

(2)幼儿的想象没有界限,而想象正是创造的开始,材料的投放与选择是激起思维火花的前提。低结构的工具,幼儿会想方设法将它变成手里的玩具,在这思考的过程中,实质造就了创造的可能。教师往往会站在自身的角度去思考幼儿的玩法,从而百宝箱内出现的就是教师所预设的工具,但却忽略了幼儿无限的创造可能,有的是小小发明家,有的是小小探索家,有的是小小建筑家,他们总会带来你意想不到的“意外”。

2 区域活动需要“帮助”

皮亚杰认知理论:“幼儿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发展起来的。”给予幼儿足够的空间,但这“空间”并不意味着是“放任”,教师需要对其活动进行观察,在必要时进行引导,使幼儿能找到游戏“目的”,有针对性的去游戏。

案例:幸福的家

这次沙艺区里的6人显得有些无事可做,“对面”则是鲜明的对比,建构区里热闹非凡,小小建筑师们正紧张的建造一个异常高大的楼房,沙艺区里的小伙伴似乎也被这热闹的画面所吸引,放下了手中本无心思的材料。“我们搭的楼房是最高的,我住在第6层!”“我住在第五层!”“我才住在第五层呢!”这是带有成就感的小小“呛声”。“可是楼房里的人都在干什么呢?”看着一个个光秃秃的纸盒,嘿,对了,这是个不错的主意!笔者望向沙艺区的成员们,“建构区的小伙伴们遇到了困难,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他们想知道楼房里的人在干什么,你们想想办法吧!”几个小家伙一头雾水,不知道该怎么办。“我有好办法!”周雨欣喊道,“我们可以把楼房里的事都画下来!”似乎孩子们已经有了自己的观点。相较于刚刚的无事可做,她们现在商量着、忙碌着、充实着。不久,他们的作品诞生了!这是六层的高楼,每个高楼里都演绎着不同的故事,有的在和小伙伴跳绳,有的在和爸爸妈妈看电视,有的在和小猫嬉戏玩耍······不仅沙艺区里的小伙伴露出了满意的表情,就连建构区里的建筑师们都是一副洋洋得意的劲儿!

分析与反思:孩子们对沙盒画虽然已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仍不能大胆放手想象,作品较为拘束,那如何让孩子们的作品更为饱满与丰富呢,笔者进行了思考:

(1)丰富脑容量。单一作品的出现,或许是孩子的脑容量储备不够,针对这一点,教师可利用现有资源将孩子的知识面加以拓宽,我园的沙艺术作品十分丰富,在每天午餐过后,就可以带着孩子到幼儿园进行浏览与参观,感受沙所带来的不同凡响。此外,还可借助网络这便捷的工具,以观看图片或视频等形式打开幼儿的思维,这样,他们的脑容量必然不会再“干涸”。

(2)主题规划合理。在本次案例中,沙艺区就出现了“无所事事”的局面,幸得孩子们受到建构区的影响从而找到创作主题,否则这样的游戏活动就可能毫无意义。教师在主题是否规划上往往出现彷徨,或许教师可选择多样化的主题供孩子们挑选,幼儿可挑选其中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创作,也可选择不在其范围内自己想画的内容进行创作,如此,主题只是供给孩子的一种选择,没有限定一说。

一次“意外”,收获“幸福”,孩子们在美丽的“意外”中得到启发,在美丽的“意外”中打开思维,在美丽的“意外”中得到成长!

猜你喜欢

意外纸盒建构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纸盒变身机器人,低碳环保又好玩
小纸盒有大作用
纸盒的奇思妙想
建构游戏玩不够
卖纸盒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菲律宾年底“意外”加入亚投行
“意外”服药被轻判李宗伟“五一”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