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轻掩柴扉待君来

2016-05-14朱国文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6年6期
关键词:自闭症

朱国文

〔关键词〕自闭症;叙事疗法;沙盘治疗

每年的5月17日是全国助残日,2015年全国残助日的主题就是关爱自闭症患者。自闭症又名孤独症,其病症主要有:孤僻离群、沉迷自我、交际困难 、言语障碍、兴趣狭窄、行为刻板等。

2012年9月,星星来到我校读七年级,当时他14岁。据他爸爸说,星星两岁多还不会说话,被南京某脑科医院确诊为轻度自闭症。在他10岁时父母离异,他一直跟父亲生活。父亲夜里开出租车,到凌晨1点多就在车里睡觉,等天亮把车交给别人,然后回家给孩子买早点,并陪他上学校读书。星星是小学二年级开始插班上学的,父亲一直陪读。

2012年10月18日上午,星星在爸爸的陪同下第一次来访。他身高约1.70米,较胖。通过交流,发现他语言简单、语调刻板,喜欢习惯性地说“是的”。比如,我问他更喜欢爸爸还是奶奶,他回答说:“是的。”让他吃橘子,他不像一般的孩子会客气或不好意思,而是一边答应,一边拿起就吃,但知道把橘子皮扔到纸篓里。让他画画,他也很快就画起来,他画了满纸的鱼,中间一条大的,周围有六条小一点的,把纸张占得满满的,七条鱼长得几乎一模一样,笔画一样多,显示刻板的特点。

2012年10月22日下午,爸爸要求给孩子做个智力测验,我给他用的是“瑞文标准推理测验”,他得了15分,属于“智力缺陷”。据资料显示,有百分之五十的自闭症患者伴有智力缺陷。

一、“解构”促使爸爸放手

2012年10月23日,星星的父亲来访。

父:老师,我想请教你,怎样才能提高孩子的语言沟通能力呢?

师:星星属于先天性自闭症,6岁以前,那是最佳的治疗时间,可用的办法会多一些,效果也会好很多。但是孩子现在已经14岁了,我们只能用自己的方法来帮助孩子了。

父:是的,我经常让孩子早上起来后说一句“我很棒!”每次他都很高兴。我还教他主动跟我打招呼,有时候我从外面回来,见他没主动和我打招呼,我就用眼睛看着他,他就会和我打招呼。

师:作为父亲你也很棒哦!(笑)你现在对孩子的期待是什么?

父:(笑)我希望他能主动跟同学和老师交流,希望将来他能够过正常人的生活。

师:好呀。可是我发现一个现象,每次我问星星话的时候,他总是先朝你看,好像在求助。如果你不在他身边的话,他是不是会开动脑筋,尽量地靠自己来回答问题呀?

父:(震惊地)是的,确实如此!那我以后是不是该不再陪他上课,而让他自己面对教室的一切呀?

师:好呀!家长的过度保护确实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你有觉察很难得哦。

父:(笑)以后我会逐渐放手的,这样我也可以好好地休息休息,谢谢老师!

这次咨询运用了叙事疗法中“解构”的技术,通过解构来访者的行为,让他自己明白以后的行动方向,从而达到预期目标。2012年11月的一天,星星的班主任对我说,谢谢我建议他爸爸放手,这样能更好地锻炼孩子,同时也让科任老师舒服了很多。现在,各科的老师在上课的时候都会特别地多和星星说话,尽量让他参与课堂活动。

二、“见证”化解“脱鞋事件”

2013年春,那段时间我在上心理课的时候,发现星星特别喜欢看我的鞋,有一次我就问他:“星星,我的鞋子好看吗?”他不好意思地说:“好看!”再后来我发现他越来越喜欢看我的鞋子,特别是当我穿带花的鞋子的时候。有一次,我路过他们班门口,他突然冲到我面前,弯着腰伸着手,说:“脱鞋,脱鞋!”当时我发现他的神情很痴迷,眼睛是眯着的。我挺纳闷的,对他说:“不能脱,你脱自己的鞋!”他就说:“不能脱,不能脱。”然后站起来走了。后来还有一次在操场上上活动课时,他又盯着我的鞋子看,然后,突然来到我的面前,弯下腰伸着手,说:“脱鞋,脱鞋!”我有点好奇,就尝试着把一只鞋子脱了下来,没想到,他的脸一下子就凑近了我的脚,我吓得一下子缩回了脚,其他同学也赶紧扶住我,并拉他站起来。我当时真不知道,他到底是要闻我的脚,还是要咬我的脚。

自闭症患者常有对某物的特殊喜好,但星星的爸爸比较担心,因为其他女教师遇到这种情况都比较害怕。于是在下一次的活动课上,在大家休息的时候,我专门找星星谈谈心。问了一些简单的问题之后,我问他喜欢什么。他说喜欢唱歌,于是我让他给大家唱首歌。他唱了起来,唱得挺好,好像是一首“捉泥鳅”的老歌,唱完后又唱了一首,大家鼓掌欢呼,气氛很热烈。他也许是第一次获得这么多掌声,第一次受到这么多人的欢迎吧!我看他很高兴,于是就趁机跟他说:“星星,你为什么要别人脱鞋呀?”他不回答。我只好说:“你以后不要再让别人脱鞋了,好吗?鞋子臭,不能脱,知道吗?”他就说:“知道,不能脱,不能脱。”以后有将近两年时间都没有听说再发生过“脱鞋事件”。

这次咨询运用了叙事疗法中“见证”的技巧,通过同班同学的见证,星星的内驱力被激发,以至于有力量面对自己的挑战。

2013年秋,星星的爸爸终于自己承包了一辆出租车,不像以前那样做别人的二驾了,他有时候会开车送星星来上学,孩子很高兴。有一次我跟星星聊天,我问他:“星星,你今天是爸爸送来的,还是自己骑车来上学的?”他说:“爸爸送的。”我当时真的很高兴,因为一年前,他刚来我校的时候,是不会回答选择性问句的。然后我又问他:“你叫我什么?”他说:“朱老师。”他竟然能记住我姓什么。我又问:“你最喜欢谁?”他说:“朱老师!”“还喜欢谁?”“爸爸!”这么流畅地对话!太棒了!

三、“沙盘”打开心灵之门

2014年10月,我校新购了一套沙盘器材,沙盘对语言有障碍的孩子最合适了,于是我赶紧让星星试用。

(一)2014年11月25日,第一次沙盘治疗

我带着星星和爸爸一起来到沙盘边,按照沙盘治疗的程序开始让他用架子上的玩具在沙箱里做个什么。他眼光扫了一圈后,拿起一匹大马,看了看,就放到沙盘里,然后抓住大马在沙盘里乱跳,跳得很快,有时候把沙子跳得飞起来了,好像在发泄某种情绪。他在跳马的同时,偶尔会抬头看一眼静静坐在一旁的爸爸,爸爸悄悄问我,自己在这屋里是不是不合适,我没说什么,爸爸过一会还是走出去了。爸爸走出去的时候,星星一直望着爸爸,直到看不见了,他还从窗户用眼光找过两回,然后就回到沙盘了。一直跳了二十多分钟,好像跳累了,他先是弯下腰(沙盘较矮),然后蹲下来跳,跳的速度逐渐变慢,跳的范围主要在沙盘的左下角。把沙跳出很多坑以后,他就用马腿将沙划匀,然后重新跳,有时还用马腿在沙上划很多圈。大约半小时后,他把大马掸了掸,送到架子上原来的位置,然后拿起一个塑料针筒样的玩具,看了看,又放了回去,先后拿起挖掘机、铲车、婴儿车、光头强的帽子,都放在沙箱里玩两下就送回去了,然后他又把帽子换成了大马。他一会儿让大马静静地立着,一会儿把大马埋在沙里,最后他把大马送回架子,就静静地趴在沙盘边上,眼睛看着沙子,有时把沙子扬起,有时拣出沙子中的黑色砂砾,丢到地板上,最后他几乎就是静静地趴在沙盘边上看沙子。

这就是第一次沙盘治疗的过程,他一共拿起过六样玩具,放到沙盘里的只有五样,最后沙盘里一个玩具也没有,只有沙子。玩具种类的稀少,反映了他兴趣狭窄的特点;他的活动主要在沙盘的左下角,用张日昇教授的话说,“左下角往往意味着可能性、发展的源泉”,他在此努力着;重复的行为使他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游戏中而忽略了周围环境的存在。自闭症孩子与他人及社会环境的联系是微弱的,他们在生活中是被动的和无力的,害怕环境的变化和新事物的出现,而重复的游戏让他们感到是安全的。通过这次自由游戏,给他无条件的积极关注,让他在游戏中感觉到安全自由,他的情绪由一开始的亢奋,逐渐平静,直至悠闲,这是本次治疗的明显效果。

(二)2014年12月1日,第二次沙盘治疗

这一次爸爸把他送到咨询室门口就回去了,星星自己敲门,并且喊“朱老师”。我开门后他走进来,然后自己坐到我对面桌的椅子上。我对他说:“我们今天还去沙盘室玩沙子,好吗?”他说“好”,于是我们就一起前往沙盘室。他步子比我大,走得比我快一些,一直把我带到了沙盘室(沙盘室在另一栋楼上),上次来过他就记得了,他的方位感、记忆力都不错。

进门后他直奔沙盘,首先拿起了塑料针筒,我问他“这是什么”,他说是针筒,我又问他“是干什么用的”,他说“打针用的”。然后他拿起小汽车,在架子上通过摩擦让车子跑起来,玩了有三辆汽车。我提醒他,可以把玩具拿到沙盘里玩,他就拿了好多车子和婴儿椅子、一个躺椅、针筒和一些小动物到沙盘里,他把它们堆成一堆,用沙子埋它们,主要埋的是婴儿车,挖出来再埋。然后用针筒装沙子,从小孔里慢慢地往下漏,他好像很喜欢看沙慢慢漏下的流线,有时还用手扬沙子。玩得高兴了,他还哼曲、唱歌,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玩得不亦乐乎。就这样一直玩到下课铃响,他自己回到了教室。

总之,这一次他的玩具明显增加到了十多样,玩得也很开心,没有上次一开始的亢奋状态,情绪一直是轻松愉快的。但是很明显,他的游戏是没有结构、没有主题的,这正是其缺乏想象力的表现。整个过程中,他都没有主动与我交流过,每次都是我主动问他,且没有眼神交流。他这一次大规模地扬沙,而扬沙本身就说明了他没有明确的界限感,他的自我还处于混沌的状态,而且很难在自我和其他事物之间作区分,但不管怎样,他的内在潜能正一步步地显现。

(三)2014年12月 15日,第三次沙盘治疗

本次他和我一起来到沙盘室,他只随手拿了一个塑料小东西,就坐下来玩沙子。大约两分钟后,我突然听到一个轻柔的声音说:“朱老师,脚好不好闻?”我一时很惊讶,没想到是他在说话,没想到他能主动对我说话,这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我惊讶地看着他,只见他正认真地看着我,眼神与常人无异,他的眼睛在和我交流。我正惊讶时,只听见他又用轻柔的语调说:“朱老师,脚好不好闻?”我说:“不好闻。”他还认真地看着我,说:“朱老师,脚好不好闻?”我又说:“不好闻。你的脚好闻吗?”他说:“好闻。”说着,他就把自己的一只鞋脱了,并把脚翘起来。我当时不知道他是要自己闻,还是要我去闻。我说:“脚不好闻,把鞋子穿上吧。”于是,他就把鞋子穿上了。我一时也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这个突发事件,就转换话题说:“你在做什么呀?”他说:“做蛋糕。”我说:“做蛋糕给谁吃呀?”他说:“给星星吃。”我说:“还给谁吃呀?”他说:“给爸爸吃。”我说:“还给谁吃呢?”他说:“没别人了。”我觉得他变化真大,于是我就引导他说:“我们一起造个山好吗?”他说“好”,但像随口答应的。我们一起堆了山,我还引导他挖了一个池塘和一条河流,但是很明显他对这个没兴趣。他突然又问我:“朱老师,脚好不好闻?”我还是说“不好闻”,没想到他继续说:“不好闻试试好不好呀?”他的语气很轻柔,就像一个几岁的孩子,完全不像他平时的语调。我说:“不好,老师不喜欢。”他又坚持说:“试试好不好呀?”我说:“不好。还有谁的脚好闻呀?”他说:“朱老师。”“除了朱老师,还有谁的脚好闻呢?”他说“妈妈”,我说:“妈妈的脚给不给你闻呀?”他说“给”。于是我就引导他说:“星星,我们来给你造个家好不好?”他说“好”。我就让他去选房子,选一些树木、花草,我们一起把房子安置好,把花草树木栽好。我让他去选妈妈,他选了一个漂亮的妇女做自己的妈妈。然后我让她把妈妈放好位置,他把“妈妈”朝房子面前一放,躺在地上。我把她扶起来,跟他说:“我们让妈妈站起来好不好?”他说“好”,于是我们用沙子一起让妈妈站起来。接着让他去选爸爸,他先选了一个女的,经我提示,他才改成一个男奥特曼,并把爸爸放到一个离妈妈较远的地方站着。然后我让他选自己,他好像没有想选的意思。我拿了一个小人给他,他说“好的”,就把“自己”放到一个离爸爸妈妈都不算近的地方,但是在他们中间。又玩了一会儿沙子,再问他:“妈妈在哪儿?”他一下子就指对了。当问“星星在哪儿”的时候,他就指奥特曼了,他心中好像没有爸爸和自己,只有妈妈。

从这一次沙盘治疗过程来看,最明显的效果是星星主动跟我交流,这是非常难得的进步。于是我抓住契机,把叙事融入沙盘,紧贴来访者的需求,步步深入,结果找到了星星“喜欢闻脚”的可能原因。这孩子是很依恋母亲的,他的心智发育迟缓,就像一个几岁的孩子,他跟我交流时候的语气、语调都完全像一个几岁的孩子一样,跟平常浑厚、刻板的他判若两人。十岁时母亲在极端痛苦、焦虑、失望的情况下选择离开了他和爸爸,那时的他也许心智只有两三岁。他是很依恋母亲的,对母亲脚的留恋也许就是对母爱的渴望吧,而他让母亲躺在地上,可能正是母亲缺位的表现。我和他的父亲交流了一下,希望他能把这个信息传递给他母亲,让母亲多关心他一下。另外,在做蛋糕和造家的过程中,星星表现出了一定的想象力。

(四)2015年3月9日,第四次沙盘治疗

寒假过后,星星看到沙盘很高兴,坐下来就玩沙子。他对沙子又摸又搓,一会儿把沙子扬起来,一会儿挖个湖,还把湖底的沙子吹干净,一会儿把沙子从这只手倒到另一只手,同时哼着小曲,样子很欢快。过一会他望望玩具柜,拿起一个针筒,灌了两下沙子,就换成了两个带眼的小框,一个红的,一个蓝的,他用框装沙子,然后举高,看沙子漏下的情状。只是有时候他会用眼睛瞟我的脚,后来他终于忍不住了,突然弯腰伸手摸我的鞋,同时眼睛望着我,脸上挂着调皮的笑。我假装生气地看着他说:“干什么呀?”他坏笑着把手缩了回去。我就问她:“妈妈还给你闻脚吗?”他说:“给。”我说:“那我现在打个电话给妈妈行吗?”他明显在思考,然后很快说:“不打!”我说:“那妈妈到底给不给你闻脚呀?”他不好意思地说:“不给。”我又说:“以后能不能不闻别人的脚呀?”他说:“能。”一直到下课,他都很愉快。

本次治疗中,星星的的沙盘游戏虽然还是没有结构没有主题,但是他表现出了活泼调皮的一面。虽然他摸了我的鞋,但是不是以前的那种痴迷、不能克制,而是调皮、逗趣。他的状态越来越好,说明自我整合趋向良好。据星星的爸爸说,过年期间,星星和妈妈见面了,玩得也很开心。星星现在越来越能干了,能自己洗碗、洗衣服、整理衣服和房间,爸爸做饭的时候也能帮些忙,有时还能主动跟爸爸说话,手机上的好多功能也会用了。爸爸对孩子充满信心,他说初中毕业后,他就每天安排时间带星星去打羽毛球,锻炼身体;还准备给他买台电脑,培养他对电脑的兴趣;开出租车的时候带着他,让他逐渐熟悉各个小区的位置和名称,慢慢培养他开出租车的本领,希望将来他能自立。

2015年5月的一天,星星和爸爸来跟我告别,爸爸一再感谢我,感谢我三年来对孩子的帮助。我眼含热泪地祝福他们,为这个倔强有担当的好父亲点赞,也为星星的努力而感动——他没有紧紧关闭自己的心房,只是轻掩柴扉等君来!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锦屏中学,连云港,222021)

编辑/丁尧 终校/于 洪

猜你喜欢

自闭症
十宣放血疗法在自闭症刻板行为治疗的临床观察
给予自闭症儿童平等“成人”的机会
关爱自闭症群体应从消除误解开始
关爱自闭症群体要从消除误解开始
角落里的“星星的孩子”
救助自闭症患者
狗狗帮助小男孩治疗自闭症
被忽略的1000万自闭人士
孕妇发热会引起儿童自闭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