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016-05-14孙敏婕黄克琴

文教资料 2016年7期
关键词:启示自主学习

孙敏婕 黄克琴

摘 要: 近些年来,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大学生教育问题中热议的话题。作者在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学习交流期间的观察和对德国大学生自主学习情况的问卷调查,旨在比较中德大学生学习情况,从德国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中获取启示,希望能促进中国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自主学习 中德大学生 启示

一、德国大学生现状

德国高校一直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里的自主学习指的是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自己制定学习目标,决定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自己对学习过程负责。这要求学生制订学习计划,了解学习方法,合理安排时间,了解资料和信息来源,并能分析和运用资料,达到学习目的。

笔者在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学习交流期间,真实了解到德国大学生的生活。同时,笔者开展了对于德国大学生自主学习情况的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收到有效答卷35份,参与问卷调查的大学生来自德国不同高校不同专业,其中自然科学专业占28.57%,人文科学专业占25.71%,另有其他专业,如经济学、工程学等。

从调查中看到,大部分德国大学生对于学习都有明确目标,对自己的未来有一定的规划,只有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才能获得丰富的学习成果,这是做好自主学习的基础。同时,参与问卷的所有大学生都是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想法选择专业,而不受父母的影响和压力。所以,在被调查者中,90%以上的德国大学生对于自己的学习状况表示满意。

德国大学生的课余自主支配时间比较多,除了课堂学习之外,大学生有相当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和特点进行自主安排。选择参加派对的大学生最多,学习排在第二位,睡觉排在第三位,可见德国大学生懂得在课余合理安排时间,做到劳逸结合。在被调查者中,60%的德国大学生在课后安排了时间进行自主学习,这是提高综合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

通过调查发现,德国大学生在课前一般不一定会预习,也不一定会在课后复习,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安排,决定预习和复习时间。但是,仍有较多德国大学生上课积极,注重课堂上的学习效率。而对于在课堂上作报告,德国大学生想法不同,从整体上说,愿意作报告和有时愿意作报告的学生占到了大部分。

在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是必然会遇到问题的,大部分学生会与同学共同探讨,也有很多同学会自己通过查找资料获得答案,直接询问老师的学生很少。这也是德国大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一方面。

大部分德国学生清楚地意识到自主学习和课堂学习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许多德国大学生表示,自主学习能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课堂内容,是加强巩固课堂知识的重要一步。

总的来说,在德国大学,学生的自主学习扮演着重要角色,包括自学教材、课堂讨论等。教学不再是单向沟通,课堂也不再是教师一统天下,而是师生双方互动的过程,学生通过学习和讨论,自己领会和掌握知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这种合作与交往充分地调动与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德国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

调查显示,德国大学生普遍拥有一定的自主学习意识。笔者根据自己在德国的观察、问卷调查和简短采访,对德国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形成的原因做以下分析。

1.自主学习能力从基础教育抓起。

要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问题的空间,并能让学生自由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想法。据受采访的德国同学所言,德国的中小学里,老师会对学生的上课发言做出一定要求。学生可以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发表看法,反驳老师的意见。不少学校里老师会记录学生上课的发言次数,作为最后成绩的一部分,以此鼓励学生发言。另外,在德国中小学,不仅有笔试,还有部分课程有口试环节,以此测试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2.按照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喜欢的专业。

德国大学生不依赖于父母老师,在学习和生活上都有自己的想法。在初中毕业后,他们可以自己选择继续读文理高中还是综合高中,高中毕业后自主选择就读大学和专业。他们遵从自己的想法,而不是盲目追随大流,也不会只关注大学和专业对未来的就业发展。据采访,在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录取分数特别高的是就业前景可能稍逊的文科院系,比如文学、哲学、国际政治,选择这些专业的德国学生发自内心对此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化为动力驱使他们去研究、探讨与思考,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学习欲望促进了自我调控能力的增强。

自我调控能力是对自己学习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所进行的主动改进、纠正和调整的过程。笔者采访的其中一位德国同学是一位上课积极参与讨论、踊跃发言的同学。她说,她愿意在课堂中发表自己的看法,是因为她迫切想了解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发言,她能和老师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见解,能及时补充完善自己的理解。如果只是纯粹地听课,可能似懂非懂,没有真正掌握知识点。自我调控是学习活动诸成分中最高级的成分,它不仅是学习活动的控制执行者,而且是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内在机制。

4.多元化考试方式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

德国考试的形式比较多样,不仅涉及书本知识,而且包括能力的检测,如口试、笔试、论文等。有些课程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而不是由老师统一确定考试形式。大部分文科课程的笔试比较主观,学生可以试卷上的30-40个题目中自行选择10个,用自己的理解答题,而不是像中国的考试以选择填空题等客观题为主。如果选择写论文,则可以自主根据选择一个话题,结合上课所讲,同时自己查阅资料表达自己的见解。这种考试的形式可以更好地测试学生真实的综合能力,而不是让学生在考前突击,死记硬背书上的概念和知识点。所以,这也需要学生在课堂上有效率地听课,参与课堂讨论,课后自主学习,加以巩固知识,才能有自己的深入理解,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考试得到了很好的呈现。

三、中国大学生的情况和得到的启示

在深入了解德国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后,笔者认为中国大学生应当从中获得启示,改善以往的学习方法,调整学习心态。具体建议如下:

1.从基础教育入手,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中国的基础教育一直都过分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略了能力的培养。学生从小就在题海战术中长大,不断重复做大量题目,并没有足够时间静下心来独立思考。基础教育中应当让学生锻炼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适当地给学生独立学习的空间,减少学生对老师的依赖,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要培养学生在没有老师监督的情况下也能积极主动地学习,自己制订学习规划。如此,才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意愿去学习。

2.家长应当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行事的习惯,避免功利性学习。

当前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很强,但大部分都与未来前途紧密相连,过于功利,真正源于内在喜欢、感兴趣的内在动机很少,所以学生很难真正愿意自主学习。很多家长从小就为孩子包办好一切,但他们并不清楚孩子的真实想法和兴趣,往往是家长代替孩子盲目做出选择,家长意志的结果导致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是发自内心喜欢,其自主学习意识必然受到影响。所以,家长要学会放手,给孩子自由选择的空间,让孩子独立设定自己的学习目标。

3.推进大学生的自我评估与监督,提高自我调控能力。

我国大学生普遍缺少自我评价与监控技能,自我调控能力弱。针对学生在每一阶段的学习,老师应给予适当引导并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学习结果,能够对其进行有效评估,使学生能及时地体验成功的快乐并能及时地发现不足以调整学习行为。只有具备较强的自我调控能力,学生才能克服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困难,排除干扰,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1]。

4.学校本身的教育方法应当改善,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当前的教育过程仍然是课堂、教师、书本三中心,“灌输式”、“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充斥着课堂。师生关系基本处于单向传输状态,缺乏学问探讨和情感交流,导致了“教”与“学”的分离,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2]。高等教育应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并尽快建立和完善与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相匹配的教学管理制度。

四、结语

德国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模式值得中国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借鉴。要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目标,尚需做大量工作。比如考试形式的多样化,考试中变应试知识点为测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最重要的是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必须从基础教育开始,当学生逐渐具备自主学习意识时,大学就成了他们施展才能创新学习的自由平台,最终达到向全方位综合发展的优秀人才冲刺。这一目标的实现,还有待学生、家长、学校、教师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庞维国.自主学习[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俞路石.“教师教”与“学生学”孰重孰轻[N].中国教育报,2003-11-25,第1版.

猜你喜欢

启示自主学习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商业银行受余额宝的影响和启示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