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不对称”下高校两级教学督导工作机制探析

2016-05-14叶朝红

文教资料 2016年7期
关键词:工作机制信息不对称

叶朝红

摘 要: 信息不对称客观存在于高校两级教学督导中,在此背景下,本文提出高校两级教学督导工作机制的策略:完善两级教学督导机构,明确督导工作职责;加强两级督导队伍建设,规范教学督导常规工作;加强校院两级间垂直联系,创新工作方式。

关键词: 信息不对称 两级教学督导 工作机制

一、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in-formation asymmetry)是信息经济学的理论,指市场交易中参与交易的双方在掌握信息上的不平衡状态,即参与市场交易的一方比另一方拥有更多信息,处于信息优势地位,从而便有利用信息不对称进行欺骗的动机。此理论是由美国三位经济学家乔治·阿克洛夫、迈克尔·斯宾塞和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运用信息理论历经30多年的市场交易行为分析研究而共同提出。

信息不对称的后果是不利选择与道德风险。不利选择又称逆向选择,是指掌握信息较多的一方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隐瞒相关信息,获取额外利益,客观上导致不合理的市场分配行为。道德风险也称为败德行为,是指占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利用对方观察不到的相关隐蔽行动而使得对方受到损害的行为。

二、两级教学督导工作中信息不对称的客观存在

随着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实行学校、院系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各级教学督导机制也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需要。在此背景下,学院(系)二级督导应运而生。这样就形成了学校和院(系)两级教学督导机构。

学校、院系两级督导都是对所属部门的教学工作进行督促、检查、评价和指导,但在具体工作中各有所侧重。校级督导对学校教学总体情况进行专题研究,代表学校对常规教学、教研进行检查、评审,向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等等。二级督导则立足于二级学院(系),对本院(系)的具体教学环节督导检查,包括课堂教学质量检查、实习实训安排、试卷质量检查、实验室实训室管理等,同时指导培养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学习能力。总之,两级督导的工作范围上有所不同,但是工作内容上是相同的,都包括“督教”、“督学”和“督管”三个方面。

但是,不论是校级督导员还是学院(系)二级督导员,在“督教”、“督学”和“督管”的督导工作中,相对于督导工作的对象即全校师生、全校各门专业课程和全校各部门而言,两级教学督导员因为受到人员数量有限、熟悉的专业和课程有限、对职能部门的工作了解程度有限等因素影响,始终处于信息的劣势方,而他们的督导工作对象则是信息的优势方。

另外,尽管学院(系)二级督导员由本院(系)现任的、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他们身处教学一线,担任日常的教学工作,比校级教学督导员更了解任课老师与学生,了解课程内容。但是,作为二级学院的教学督导员毕竟人员数量有限,他们本人的专业或熟悉的课程也是限定的,因此二级教学督导员与教师、学生相对而言,仍然处于信息劣势地位。由此可见,在两级教学督导工作中,信息不对称始终存在。

在信息不对称客观存在的督导工作中,始终处于信息优势方的教师、学生和各职能部门在很多情况下会考虑自身利益,而向处于信息劣势的教学督导员隐瞒相关信息,导致教学督导员获取的信息不真实、不全面、不客观,影响督导工作的实效性和建设性,最终影响全校教学质量的监控与提高。

总之,因为教学督导自身的性质特点决定了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客观存在,这种“存在”不可能消除,但是可以通过一定的途径减轻它的程度、缩小它的范围,从而提高教学督导工作的实效性。

三、构建“信息不对称”下两级教学督导工作机制

(一)完善两级教学督导机构,明确督导工作职责。

在信息不对称现象广泛存在的大背景下,学校应完善学校和各二级学院(系)的教学督导机构,建立起校院两级教学督导机构。建立和完善校院两级督导工作制度,明确两级教学督导职责。

校级督导机构应是独立的职能部门,由校长或主管副校长直接领导,负责学校层面的教学督导工作,并对二级学院院(系)的教学督导工作进行指导、协调和服务;各二级学院(系)应设立相应的督导组,依据各二级学院(系)人才培养方案和教育教学发展与改革的实际需要,独立开展工作。

校级教学督导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已出现,各方面都比院(系)二级教学督导成熟,因此,学院(系)二级督导更应理清工作,明确职责,使督导工作职责制度化,例如,明文规定二级督导要负责本院(系)教师教学质量的督导,本院(系)学风的建设及指导;要负责本院(系)专业建设、课程与教材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的督导等;负责教育教学质量信息的搜集、整理与反馈等。

(二)加强两级督导队伍建设,规范教学督导常规工作。

校院两级教学督导都应加强队伍建设,规范教学督导常规工作。校级教学督导应由学校聘请教学理论水平高、原则性强、有教学管理经验的退休(或在职)教师担任。各二级学院(系)应聘请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教学效果优良、原则性强的一线教师担任,重点考虑专业带头人、教研室主任等。同时两级教学督导机构都应有专职的督导联络员,负责与学校各部门、各学院(系)的联络及教学信息整理工作。

学校及各二级学院(系)应定期组织教学督导员培训学习,不断强化更新教学督导员的业务知识,提高教学督导员工作能力,规范教学督导常规工作。两级教学督导员都应遵循高校(高职)教育教学规律,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严格按照规范化、标准化的程序和科学客观的督导标准和方法,实事求是地进行教学督导与评价。

教学督导常规工作应遵循四个原则:一是民主性原则,即教学督导员与被督导的教师是平等的。教学督导员应尊重对方,态度诚恳,言行得体。二是科学性原则,即教学督导员应依据教育理论和教学规律进行科学的指导。三是有效性原则,即要求教学督导员讲求督导的效率和效果。四是激励性原则,要求教学督导员的指导应能激励被督导教师,促进“不优”的变“优”,优者更优。

(三)加强校院两级督导间的垂直联系,创新工作方式。

校院两级教学督导依据“目标一致、各司其职、有分有合、统分结合”的原则,创新督导工作方式。两级教学督导的工作虽然是“目标一致,各司其职”,但是不能犹如两条平行线,永不相交,还应做到“有分有合,统分结合”。各学院应设有专职人员(督导联络员)联系两级教学督导,校级教学督导也应经常联络所属学院(系)的两级督导,加强两极间垂直联系,沟通信息,交流思想,创新督导工作方式。

1.紧扣课堂教学进行专题专项督导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体,是教育教学的中心环节和基本形式。教学督导通过课堂教学可以收集教师素养、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程序与方法、学生的学习等内容的信息,因此督导工作必须始终紧扣课堂教学进行。

创新教学督导工作要从随机听课的一般规范化督导转为专门跟踪听课的研究型督导。教学督导员要在一般规范化督导工作的基础上,研究学校办学方向、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教学水平、学生学习方法、校风、学风、校园文化等专题。要带着这些专题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深入课堂教学听课,并展开调研,形成调研报告。

在专题专项督导中,两级教学督导掌握的信息各不相同,两级间应加强垂直联系,促进信息流通,也可以进行两级“联动”督导。

这种专题专项督导工作模式,其督导过程就能够规范教学管理,改变教师不良教学行为,其督导结果即专题调研报告也能引起教师对课堂教学的重视,激发教师对教学研究的积极性。这种督导工作模式对普遍存在的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也能起到有效的缓解作用。教师也会由被动督导转变为主动参与督导工作,有利于督导工作的持续性的良好开展。

2.改变评价方式开展长期跟踪督导

教师评价是对教师工作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作出判断的活动,它的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提高教学效能。教师评价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管理的重要手段,是一项十分复杂而重要的活动。

传统督导工作模式对教师的评价往往依据一次“偶然”的听课评教完成。这是一种即时课堂教学评价,这种仅凭一次课就对教师定性的评价具有明显的片面性,不能全面客观反映出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并且有可能严重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感情。因此教学督导要改变这种评价方式,运用发展性教师评价理论与模式,变诊断性评价为发展型评价,在长期跟踪听课督导的基础上全面客观评价每一位教师的工作。

即使是即时课堂教学评价也应当以促进教师的进步为出发点和目的。评价的重点应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对教学进行有创意的设计,是否发挥了自己和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课堂参与率、主动性的发挥、教学交往的达成等教学效果。评价的结果应是帮助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通过发展性教师评价提出教师日后努力的方向和改进教学的建议,使教师真正从评价中得到鼓励和帮助,进而不断发展。

两级教学督导在各自所属部门进行长期跟踪督导的同时,还应加强两级督导之间的信息交流,这样既有利于两级教学督导更全面更客观地评价教师,运用发展性评价方式,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帮助教师的成长,让教师感受到工作的成就感,提高工作热情,更有利于两级教学督导掌握第一手资料展开教学研究专题调研。

3.深入实习实训场地加强实践督导

大学教育主要由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构成。理论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理论修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实践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实践教学的学习与实践,比理论教学更具有现实意义。学生要在实习实训等各种实践教学过程中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的能力。因此,学生的基本实践技能和综合实践素质的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实践教学活动。

与欧美等高等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或地区相比较,目前我国高校实践教学的研究还不够深刻。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还比较缺乏,许多实践教学内容都是根据长期教育过程中形成的经验设定。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受环境和教学条件的影响较大,教学手段也受到制约。实践教学评价还没有形成科学的体系,实践教学不能按照理论教学的特点和要求进行评价,也不应是几个环节的简单评议,而应是综合性的、科学的、系统的评价。

教学督导工作应不局限在理论课堂教学的督导上,还应深入实习实训场地进行实践督导。督导员要深入实验室、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实训企业观摩调研,研究实践教学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为学校建立健全实践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完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实践教学的环境建设提供建设性意见。尤其是督导员下到校外实习实训企业督导,不仅能加强学校与企业对学生的共同培养,促进校企合作深入化,而且对实习实训的学生更是带去了家长般的关怀,有利于激发学生实践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参与性。

两级教学督导中,学院(系)两级督导对本学院实习实训情况掌握的更清楚,而校级督导对全校的整体情况更了解,因此,两级教学督导应经常交流信息,针对各学院实习实训开展情况展开研究讨论,以促进各学院实践教学的共同提高。

综上所述,在信息不对称现象客观存在的背景下,高校两级教学督导工作要不断完善督导机构、加强督导队伍建设、创新督导工作模式,使教学督导向着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真正为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学管理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孙亮.信息不对称与高等教育[J].东北电力学院学报,2005(10).

[2]杨雪滢.对高校教学督导工作的探讨[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9).

[3]彭东黎.探析高职院校二级学院层面教学督导机制的构建与运行[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6).

[4]陈旭.高校两级教学督导模式的构建[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4).

[5]万思志.高等学校教学督导制研究综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3).

[6]张俊友.教师职业倦怠及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9).

[7]刘尧.发展性教师评价的理论与模式[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12).

猜你喜欢

工作机制信息不对称
构建县域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工作长效机制研究
高校党组织和党员教育管理机制研究
浅谈检律良性互动关系中检察机关工作机制的构建与优化
基于P2P网络借贷的信用风险管控研究
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下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
“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机制研究
融资约束:文献综述与启示
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如何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