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在区域游戏中如何提高幼儿自控能力

2016-05-14赵玉环

文教资料 2016年7期
关键词:区域游戏

赵玉环

摘 要: 好动幼儿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较弱,多动行为明显,他们的这些表现不仅会直接影响身心发展,而且会对班级集体活动和游戏秩序造成较为严重的干扰。为了在游戏中满足好动幼儿好玩的心理,并逐渐提高其自控能力,我们选定幼儿小水进行个案研究,在家园协同的前提下,在区域游戏中采用一系列实践策略,以改善小水的行为认知,控制其问题行为,执行期望行为,让小水将对行为的调控内化为潜在的规则意识,进而提高小水的自控能力。

关键词: 区域游戏 自我指导 自控能力

一、研究缘起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好玩好动是幼儿的天性,中班阶段幼儿的身心自主性进一步得到发展,他们的游戏需要和游戏能力也相应提高了。陈鹤琴先生曾说过,“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1]。班中好动的幼儿要求每天都玩区域游戏,在区域游戏中他们的交往积极,说得响亮、情绪高涨,但是捣乱、违规、破坏玩具等现象经常发生,影响游戏交往。他们在游戏中有时被排斥和孤立,希望加入游戏的时候经常被小朋友拒绝,理由是乱玩、影响别人,同时在集体活动中容易分心、做小动作,坐姿变化频率高,不利于幼儿入学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这是师生需要共同解决的问题,其中小水小朋友的表现比较突出。

小水(以下均为化名),中班男孩,5周岁半,好游戏、好想象,整天笑哈哈,拿到什么都能玩,动手能力较强,但在集体活动中好动行为明显,注意力一般5分钟左右,经常有集体活动中离座现象。除了喜欢的图画、手工活动,对操作少的活动兴趣淡,注意力容易转移,多自娱自乐。平时等待意识弱,经常抢答或插队,不遵守早操的常规,游离早操,等等。动作幅度大,不计后果和影响,爱推椅子,到了中班好动行为更明显了,不太听劝,改正了没多久又回归常态。

小水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较弱,多动行为明显,他的这些表现不仅会直接影响他的身心发展,而且会对班级集体活动和游戏秩序造成较为严重的干扰。教师要看懂幼儿,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和教育。对这类孩子怎样关注他们的心理需要呢?我们选择从幼儿喜欢的区域游戏入手,创造宽松的游戏环境,在游戏中满足好动好玩的心理,促进自我教育。

二、分析幼儿行为,反思游戏误区

(一)幼儿行为分析。首先我们观察分辨小水的行为表现,幼儿的多动行为指幼儿多动不安、活动次数明显超过正常水平的行为,常表现为异常兴奋、容易冲动和注意力涣散。发现他属于多动,在注意力方面对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会表现出较长时间的关注;在行为表现方面幼儿具有一定的目的性、计划性和系统性;在自制能力方面,在某些情境中(对他而言重要的或陌生的场合)具有一定的自制力;在动作方面,他的动作协调性和精细动作能力正常发展。

我们从幼儿心理健康指导对策中,发现认知行为疗法强调通过认知重建纠正不良的观念和认知,建立合理的信念和思维,从而促进个体积极行为和情绪的发展。适用于幼儿的认知行为疗法主要是自我指导,即在明确自身问题行为及与之相对的期望行为的基础上,通过自我指导、鼓励和监督等方式,控制问题行为,执行期望行为。针对小水在集体中的一些多动、坐不住等行为,尝试在游戏中运用自我指导法,预防行为偏差。

(二)查找游戏误区。结合日常的区域游戏和幼儿表现,我们对班级开展的区域游戏进行了以下几点反思。

1.认识片面。区域游戏是在教师创设的区域活动环境和提供的多样活动材料基础上进行的活动。幼儿可以自由自主地进行区域活动,但是活动中应该遵守一定规则。笔者认为幼儿脱离区域环境和游戏材料而自发、自主发起的游戏是捣乱,这一想法压抑了好动幼儿的自我行为需要。

2.趋向功利。教师对游戏的思考带有功利性,总在想通过某个游戏让幼儿学会一点什么、得到一点什么,这些东西常常是教师预先设定的,可能并不是幼儿真正感兴趣的,连最后玩得好或不好的评价对好动幼儿也非常不利,他们总会被眼尖的幼儿找到缺点,被投诉的往往是他们。

3.趋向表演。教师有意无意地扮演着导演角色,幼儿为游戏而游戏、为教师而游戏,一些想法并不是幼儿自由发现的,游戏时间和次数由教师控制,好动的幼儿常常觉得玩的时间不够。

通过反思,笔者意识到应走出以上误区,创造适宜的区域游戏活动环境,在自由宽松的区域游戏活动中满足好动幼儿的心理需要。

三、区域游戏中具体策略的应用

为了在游戏中满足小水好动好玩的心理,并逐渐提高其自控能力,我们在家园协同的前提下,采用了一系列实践策略:我们创造自由宽松的区域游戏环境,在区域游戏时,通过运用自我指导的方式并辅以教师的鼓励和监督等方式,改善小水的行为认知,控制其问题行为,执行期望行为,让小水将对行为的调控内化为潜在的规则意识,进而提高小水的自控能力。

(一)家园协同。首先,我们在学期中进一步与小水的家长约谈,共同商讨疏导小水好动倾向行为的方法,其多动行为主要是由教养方式和环境因素造成的,其中祖辈的宽松溺爱和爸爸的严格教养使小水形成了好动的个性。爸爸是教养权威,是他心目中最重要的人。他的表现经常截然不同,有时判若两人。爸爸在的场合,他非常配合,其他时间他好动的天性表现突出,不停地自我开心、自我玩耍。反思我们近年来的家园教育,觉得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是薄弱环节,我们和家长约定以区域游戏表现中的问题与小水沟通,训练并督促小水通过自我言语指导、物质奖励、精神鼓励等方式实现自我指导,帮助小水保持自我指导过程中的自主性,经常给予暗示和督促。同时,在家里开设游戏角,进行亲子游戏交流,家庭成员达成一致性的教养态度,宽松适度。

(二)游戏相伴。我们经过小水本人的同意,共同帮助小水设定期望行为:坚持在集体活动中认真倾听10分钟以上。每周认真做操三次以上。游戏中经常与小朋友商量,动作不影响到边上的小朋友,吃饭时不做游戏,等等。在幼儿园里,我们从以下方面进行班级区域游戏的改进,加强了对小水的游戏关注,融入自我言语指导、物质奖励、精神鼓励等方式实现自我指导。

1.时间和次数。我们把区域游戏的材料组合在区角里,在摆放上易于游戏和整理,在时间上更加开放,变单一为多时段,在过渡等待的零散时间也能玩,引导小水把热情投入到游戏中,疏导好动的行为,满足幼儿心理需要。

例:今天神舟九号飞船上天了,喝完牛奶,小水开飞船状在活动室里飞了一圈,“神舟九号飞船开啦”,然后他搬了一框插塑玩具开始搭飞船,小朋友们也跟着他搭,搭完了跟着他飞。“你是做什么的呢?”“我做工程师,建造飞船,现在我在试飞……”短短的10分钟时间,他玩得很投入呢。下午离园前,他又积极地用积木设计飞船,还招呼其他小朋友一起玩飞船和天宫一号对接的游戏……

这次游戏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小水的自信心更强了:我会动脑筋玩,大家都喜欢跟我玩。

2.游戏的态度。幼儿行为背后有真相,我们采取赏识态度,了解他的想法,引导全班幼儿对他进行支持帮助引导,重塑小水的形象,好动的孩子在游戏中想法很多,转变也很快,那些在同伴和教师眼里看似破坏行为,其实都是他们真实的、让人意想不到的想法。

建筑工地游戏中,有幼儿反映小水用积木碰到了他的眼睛,我发现小水正在把积木推倒,一边大声地轰轰发出声音:“这个房子不要了,我要把它炸掉。”(原来是拆房操作不当。)

当我们了解了他的想法,帮助他回忆爆炸场面需要如何实施对小朋友的安全保护。

他又来到了喜欢的建构坊,刚搭了一会就说这个房子要拆掉,他刚想以拳脚的方式踹积木,看到我朝他摇头,他立即停止了动作,开始劝说边上的小朋友,请你们暂时离开,这里要拆房子。小朋友有的说谢谢提醒,然后很配合他的需要,主动躲得远远的。这时,他开始噼里啪啦地一阵捣鼓。好了,现在安全了,你们回来吧。(其实,他真的很会玩,语言交流也不错,这样的自我言语教育有助于他了解别人的需要,学习游戏中关心帮助别人。)

3.宣泄也相宜。变目标推进为幼儿自主掌控,满足好动幼儿宣泄的需要。对小水在游戏中表现出来的具有宣泄意义的行为,即使它有一定的破坏性,也要多一分理解,同时支持他创造合适的条件。

他在书吧看书,但是拿了一根金箍棒,在书吧里健身,在桌子上、墙上乱敲打。我们及时提供了自制的沙袋、海绵玩具、发泄球、长毛玩具等,还有一本涂鸦本等,没想到也受到很多幼儿的欢迎,有事想不通时,就进去在纸上任意涂画或打击沙袋,同时帮助小水消耗了多余的精力。

再如他经常自言自语,自己想象成别的动物:我是小蜜蜂,飞呀,飞呀,一边把手指到别人的身上,想到开心的事就旁若无人地哈哈大笑,小朋友们已经很熟悉他的这些举动,大多数的孩子不理会、不受影响。充分的宣泄运动后,发现他容易静下来做事情,这时,对他提进一步的要求,他也容易接受了。这样,在自由、愉快、充分的活动后,他的心理得到了平衡,精神感到舒畅。

4.“我的计划书”。小水喜欢画画,我们请他制订游戏的计划,并把游戏中的一些发现、问题记录下来。游戏结束后,请小水幼儿讲一讲自己在游戏中碰到什么困难,是怎么解决的,以后有怎样的打算,培养幼儿计划思考的能力,发挥好动幼儿思维活跃的特点,引导小水自主推进游戏,做游戏的小主人。我们发现,有了这些好动的孩子,区域游戏变得更加好玩了。

5.游戏材料多。教师为幼儿提供多变材料,让幼儿参加区域游戏中自制玩具的制作,这样在游戏中,小水更有责任感与参与感。小水动手能力强,思维活跃,心系游戏,他经常把家里的纸盒、瓶子等拿到幼儿园来,告诉教师可以做什么,怎么用。这些行为不仅促进了他的自控能力和独立性的提高,而且增强了他学习与别人分享合作的意识,从而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四、结语

小水经过一个学期的区域游戏中自我指导和家园共育,我们发现他的转变比较明显,集体活动中随意离开座位的次数减少了,听到指令和要求虽然不能立即接受,但是已经比原来快了很多,随时随地自娱自乐的行为减少了;会告诉自己现在区域游戏结束了,下次还可以玩,对感兴趣的故事能积极倾听,回答问题,在音乐合唱中能听从指挥,认真唱歌;在手工和绘画活动中更加认真,对教师的建议会积极改进,也能对自己有所要求,自我控制能力提高了。以前经常在午睡室吵醒其他小朋友,现在会轻轻做动作,基本不影响他人午睡。在同伴中的形象有了好转,大家都觉得小水进步了。

在区域游戏中尝试自我指导法,让幼儿在游戏中模仿成人的角色,自主地参加游戏,发挥自己的想象和思维,满足好动的愿望,有助于好动幼儿按照普遍通行的规则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明白自己在做什么,怎样才能做好,并把从游戏中学到的各种规范和被发掘的创造带到今后的学习生活中。

参考文献:

[1]陈鹤琴.儿童心理之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25.

猜你喜欢

区域游戏
中班主题课程《走进动物王国》的实践与反思
计划在前,成功一半
小班幼儿开展区域游戏的探究
综合主题课程背景下幼儿园区域游戏内容和材料的创新设计
童话主题背景下区域游戏同步跟进策略探研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班级区域游戏创建的新思路
区域游戏中教师介入的策略探讨
幼儿园开展小班区域游戏研究
区域游戏中儿童规则意识培养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