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提高小班幼儿绘画技能的几点思考

2016-05-14代秀玲

文教资料 2016年7期
关键词:小班幼儿教学体系

代秀玲

摘 要: 绘画不仅是幼儿热爱的一项美术活动,更是一种游戏。而恰恰处于绘画涂鸦期的命名期与圆形期的小班幼儿的绘画特点和他们的心理、生理的发展是分不开的。本文就当前小班幼儿绘画技能存在的缺乏的自我表达与创新能力等一系列问题进行表现研究与原因分析,并提出几点思考,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措施,目的是通过完善小班幼儿绘画的教学体系提高小班幼儿的绘画技能。

关键词: 小班幼儿 绘画技能 教学体系

一、小班幼儿缺乏绘画技能的表现及原因

小班幼儿绘画技能在幼儿美术教育体系中至关重要,也是传达孩子感知到的世界的重要工具。当前社会尽管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在提高小班幼儿的绘画技能上的成果少之又少。目前小班幼儿的绘画教学中普遍缺乏绘画技能,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小班幼儿缺乏绘画技能的表现。

1.缺乏审美意识。

目前很多孩子总是面对一张绘图纸无从下手,头脑中没有一点灵感,这真的很恐怖。现实中很多老师只是一味让孩子模仿,通过简单枯燥的练习培养绘画能力,然而这种看似是捷径的训练方式其实本末倒置。看似孩子很快接受了这种绘画技巧,然而他们失去了感受周围美好的东西从而提高自己绘画的审美能力的机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大家都很懂,但是在这里为什么忘了教孩子自己感受,悟其中奥妙,从而提升自己的绘画技能呢?

2.缺乏绘画能力。

现在的绘画教学中,小班幼儿的教学方式也有模式化的趋势。小班幼儿在绘画教学中过多强调作品与范画的相似度,而且绘画技巧也都限于老师传授的方法,缺乏自己的想法创新。而且绘画的工具也过于单调,绘画工具本来多种多样,比如沙画、棉签画、手指印画等,而现在幼儿只会使用水彩笔,一旦换种绘画工具,幼儿就会很茫然,感觉束手无策,更有甚者对绘画内容缺乏认知。可见现在幼儿普遍缺乏绘画能力。

3.缺乏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现在的孩子普遍缺乏主动性,对绘画毫无兴趣,更不用谈绘画技能了。现在很多老师经常给孩子留硬性作业,经常规定下内容让孩子们画,很少根据孩子的兴趣特长发展,致使现在很多孩子面对绘画纸举笔难下,毫无灵感,久而久之对绘画的兴趣越来越少,慢慢的,遇到绘画作业就头疼,这样怎么可能提高绘画技能?

4.缺乏情绪情感。

小宝好像将某个人画得很美,或涂上鲜艳的颜色,这代表他爱;反之则表示他在用绘画的方式宣泄对这个人的反感情绪。在一个兴高采烈的小宝的图画里,老是发现一个乐吼吼的太阳,但一个心烦意乱的小宝则常在一张纸上漫无边际地乱涂,他在从这种发泄式的动作中得到满足。从中可以知道小宝的性格和健康。红色是大多数性格活泼、缺乏郁闷的小宝的最佳方式;而偏好深蓝色的小宝,多少有内向和不善交往的特点;而咖啡、黑、深青等暗冷色调的偏爱者,则多心理矛盾、脾气古怪、不受人欢迎。此外,身体健康的小宝的笔下,总会发现面部有红晕,身体各部分明显分化的人物,并且人物的表情老是笑眯眯的。

(二)小班幼儿缺乏绘画技能的原因。

1.教学内容难易程度把握不准。

在现在绘画教学体系中,小班幼儿的所选教学内容往往和身心发展特点和年龄特点不适应,有的内容过于简单,幼儿已经掌握,无需再过多讲解;然而有的则超出了幼儿能力接受的范围,导致幼儿产生抵触心理。而这些过易过难的内容非但没激发幼儿绘画作品的想象力和积极性,反而降低了他们的绘画兴趣,这成为提高小班幼儿绘画技能的障碍之一。

2.教学体系目标定位把握不准。

当今的老师在教学绘画中过多强调绘画技巧的培养,反而忽视了对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其实幼儿绘画教学更应该重视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包括感性能力、人文素养等。因为幼儿绘画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对自己对一件事物的感知画出来,这是没有意图的,但是老师把幼儿的绘画过程过多赋予目的性:提高对客观事物的临摹程度和绘画的技能,这就是教学体系的目标发生了严重偏差,不利于绘画技能的提高。

3.教学形式和手段过于单一。

现在很多幼儿会存在只会用水彩笔这一种工具绘画,换一种绘画工具就束手无策的现象,归其原因就是由于教学形式和手段过于单一。很多老师只是给学生范画,甚至规定好颜色和绘画工具,而且形式单一,这样的教学形式和手段抹杀了孩子们的绘画天性,使幼儿对绘画的兴趣逐渐丧失,有碍绘画技能的提高。

4.幼儿缺少绘画的胆量,产生畏惧心理。

儿童是天才的画家,他们从小就天生喜欢画画:他们拿到笔时会在纸上“乱画”、会在墙上“乱画”,甚至会画在衣服上,此时有些成人认为幼儿的这一行为是不好的,会骂或阻止他们的行为。殊不知这是幼儿的涂鸦绘画,是幼儿绘画的开始。他们在画画时是非常兴奋激动、眉飞色舞的,且进入他们自己的角色,在他们的世界里自由发挥,随心所欲地大胆表演着。此时的孩子进入了最佳创作状态,他太快乐了,这种状态对他的成长是有好处的。此时你给孩子鼓励,他的绘画能力将大大提高,如果你给孩子的是过多的制止和否定,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想、不敢画了,畏惧心理也油然而生。

二、提高小班幼儿绘画技能的措施

(一)树立正确的绘画评价观。

作品是每个幼儿传达自己对已知世界的媒介,也是具有年龄心理特点的。所以在评价小班幼儿作品时我们要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性格特点做综合评价,而且要给他们表达自己对作品看法的机会,通过各种形式肯定他们的作品鼓励他们创作,切记不要用成人的眼光看孩子的世界。

(二)完善绘画教学体系。

在教学实践中,首先要把握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其次丰富教学的形式和教学手段,明确教学目的,全面完善教学体系,制定出一套适合小班幼儿绘画素质教育的教学流程。通过激发幼儿对绘画的兴趣提高幼儿对绘画的主动性和创造力,从而提高幼儿的绘画技能。

(三)树立正确的技能培训方式。

通过处理好思维创造和技能在幼儿绘画教学中的关系,正确定位幼儿思维创造的方式。在现实小班幼儿绘画教学中,老师可以运用多种绘画材料与工具促进幼儿技能发展,并通过讲解材料的性质和用途,为幼儿的绘画创作打好基础。

(四)运用不同的材料、方法、形式,进行不同技能的练习。

点、线和涂色是进行美术表现的最基本元素。美国美术教育学家罗恩菲尔德把儿童绘画发展分为六个时期,小班幼儿正处于第一个时期——涂鸦期(基于肌肉运动的最早的图画,随后成为心理活动的表征;各种各样的涂鸦包括无序乱图、纵向乱图和画圈;这个时期的后期,儿童可为自己的涂鸦命名),幼儿喜欢到处随意自由涂画,无目的性。因此我在活动设计时选择用不同的材料方法形式进行不同技能的练习。

如练习软毛刷涂色,在“捕鱼”活动中到小河里找鱼,利用白油画棒在白铅画纸上的色隐性事先画好鱼虾蟹等,“怎么没有鱼?”设置悬念,再让幼儿用软毛刷涂色,“我找到了小鱼,我找到了虾……”幼儿的兴奋溢于言表,为整个画面涂上了底色的同时完成了软毛刷涂色的技能练习。在游戏情境中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激励幼儿自发地自愿地投入技能练习,而不是枯燥地临摹练习。

三、结语

小班幼儿绘画技能并非与生俱来,是后天培养得到的。在培养绘画技能的过程中既需要兴趣的激发更需要老师教学方法的指导,而老师在兴趣激发和教学指导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老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指导方法,根据小班幼儿学生心理和生理的特点,开展有趣的教学活动,让绘画活动成为幼儿表达自己对世界的美好期待的一种方式。

参考文献:

[1]杨杰.对幼儿小班绘画有效性教学的分析[J].教师,2014(13).

[2]杜燕燕.从美入手——小班绘画教学新思路[J].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3(20).

猜你喜欢

小班幼儿教学体系
小班幼儿角色游戏中篡位与偏区现状指导策略分析
小班幼儿“自我中心”的表现与分析
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小班幼儿数学区域活动要体现“生活化”
芭蕾基训对中国古典舞教学体系形成的影响
基于CDIO模式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
虚实结合和科教融合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
数字媒体技术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的特色化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