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社会语言学视点的日汉语被动构式对比研究

2016-05-14鲁诗语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宾格及物动词构式

鲁诗语

摘要:本文运用社会语言学的手法,结合语言的实际使用状况,通过大规模数据分析进行日汉语被动构式的实证对比研究。通过日汉语的语料库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日语间接被动句与汉语“新被字构式”随着主动变为被动这一结构变化,不及物动词均获得了及物动词的含义。然而日语间接被动句中非宾格理论的制约对于汉语并不适用。日语间接被动句中从未出现的非宾格自动词却出现在“新被字构式”中(如 “被死亡”)。本文通过导入“新被字构式”来分析日汉语被动构式,将新兴流行语与固有的语言现象进行跨语言间的对比研究,得出以上“形成‘新被字构式的谓语动词不受非宾格理论的制约”等突破传统认识的结论。以期引发对语言实际使用状况的关注,促进社会语言学及对比语言学的研究。

1.引言

被动句分为直接被动句与间接被动句。间接被动句专门用来表示“被害”,“被烦扰”“不如意”等意义,是日语特有的语言现象。然而,笔者认为汉语中也有类似表达式可以与日语的这种所谓“受害被动”进行对比研究。例如“被自杀”“被就业”等近年来网络乃至报刊媒体中甚为流行的“新被字构式”。从事件结构上来看,两种构式中的主语受到的影响都并非是直接的,且事件间具有先行事件导致后发事件的因果关系。在语义的对应上也有一些联系,两种构式均常用来表述对于位于句子主格的事物来说是被害或不悦的事态。笔者认为这种“新被字构式”有进一步与日语进行比较考察的价值。虽然不能与日语的间接被动句完全对应,但是通过比较能够看出其中异同。

2. 及物性的变化

(1)自从铁道部部长“被死亡”后,高铁、地铁、铁路、动车事故频繁发生。(微博,BCC语料库)

(2)太郎は花子に泣かれた。”

(3)我就业啦,就业啦,太兴奋了,而且是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被就业的!(第一时间 2009-07-18)

西村(2013)曾指出日语中的受害被动句中同时发生了语义和句子结构的变化。也就是说, 发生“被动”这个结构变化的同时,作为不及物动词的“哭”(泣く)也随之获得了及物动词的含义。

关于“新被字构式”有很多学者有不同见解。王寅(2011) 从认知语言学的词汇压制的角度对“新被字构式”进行了阐释。认为该表达是人们在概念化过程中运用词汇压制手段创造出的,“被”将其施动义压制到其后的不及物动词,再通过它压制到语法主语上,从而使得整个构式获得新意。如上述例句(1)中在“铁道部部长‘被死亡”中的“被”可以把“死亡”压制成及物动词。也有学者是从构式压制的角度对“新被字构式”的生成机制作了解释。如刘斐,赵国军(2009)等。研究指出“新被字构式”对谓语进行了功能压制,使其适应了改构式的要求。笔者认为,构式压制对“新被字构式”的解释与西村对间接被动句的解释有异曲同工之处。

如“被就业”,本来是学生自己找单位盖章的行为,与学校原本没有什么直接关系。但有些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会让你随便找家单位盖个章就好。更有甚者是学校在你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让你被瞒着就业了,即“包办就业”。类似“被就业”等“新被字构式”中的谓语动词虽然都不具有强及物性,但由于这类词语代替了原本“被”字后面具有强及物性的及物动词的位置,因此在句式结构的压制下,这些不及物动词都“及物化”了。这些词原本是具有自主性的动词,但在事件的控制者的压制下,使这些原本自主的行为,转换为非自主的行为。

简而言之,间接被动句与“新被字构式”均是在发生“被动”这个结构变化时,谓语的及物性有所变化,即不及物动词在句中“及物化”了。

3. 日语口语中“间接被动”的使用状况

间接被动句与“新被字构式”的一个显著的共通点就是谓语动词均可以使用不及物动词。而本次考察将重点也将放在不及物动词上。

笔者曾为实证日语被动构式的实际使用状况,运用社会语言学的手法,选取日语口语语料库作为考察对象进行了大规模数据分析。

调查中使用了『男性のことば·職場編』(约20万字)与『女性のことば·職場編』(约20万字)这两个口语语料库进行调查。从以上语料库中,指定动词的被动形态词尾「から」「され」「たれ」「なれ」「ばれ」「まれ」「われ」「られ」进行查找。将所得到的非被动表达排除,即将“尊敬表达”“可能表达”“自发表达”“使役被动表达”排除。从而整理成只有被动表达的语料,并将其按照性别以及年龄层进行分类,对其结果进行分析,考察其使用倾向。

纵观整体调查结果,『男性のことば·職場編』与『女性のことば·職場編』中的会话总数为22516句。其中,有被动标记的被动句共有281例,约占全体总发话数的1.24%。而间接被动只有33例,只占全体被动句的1成以上。男性会话中出现的间接被动表达有19例。语料虽少,但可以看出及物动词与不及物动词所占的比例相差很多。谓语动词为及物动词的比例比不及物动词大得多。

“新被字构式”在开始产生时,常为不及物动词(如“自杀、失踪、就业、结婚、增长”)。当然,在用法扩展的过程中,也逐步出现了形容词,名词,及物动词甚至其他类型。接下来从不及物动词的角度来考察间接被动句与“新被字构式”的异同。

4. 非宾格性假设

乍一看,流行之初的“新被字构式” 与日语的间接被动句在谓语动词的使用上似乎是一致的。然而笔者借助Perlmutter(1978)的“非宾格性假设”对不及物动词的下位分类,并对两种构式的实际语料的考察,发现了与预料不尽相同的结果。

Perlmutter(1978)的“非宾格性假设”认为,非宾格动词句中的主语在D结构(底层结构/深层结构)中相当于宾语。如:

(4)車を止めた。

(5)車が止まった。

(4)是他动词句。(5)是自动词句。「車」在(4)中做宾语,在(5)做主语,但在D结构里,(4)和(5)中的「車」都用来表示受事。因此,尽管(5)的「車」在表层上用做主语,但其性质实际相当于他动词的宾语,这类动词称为“非宾格动词”。通俗点说就是,凡是主语在语义上相当于他动词句中宾语所表示的受事时,该句子中的动词通常可以看做非宾格自动词。

也就是说,自Perlmutter(1978)以及Burzio(1986)以来,动词已经不止可以传统的区分为“及物动词”及“不及物动词”了,还可以再此基础上细分为“非作格动词(非能格動詞/unergative verbs)”和“非宾格动词(非対格動詞/unaccusative verbs)”。在日语研究中,“非作格动词”和“非宾格动词”通常指“非作格自动词”和“非宾格自动词”。

4.1非宾格性假设在间接被动句中的体现

“非宾格性假设”是基于荷兰语,意大利亚语以及英语等欧美语言提出来的假说。Miyagawa(1989),Terada(1990)针对其是否适用于日语也进行了验证。其实,“非宾格性假设”同样适用于日语。影山(1993,1996)提出了日语间接被动句中存在的非宾格理论的制约是:受害被动句中只出现了非作格动词,而没有出现非宾格动词。

其实,早在Burzio之前,三上章(1972)就曾把日语动词分为能动词和所动词。二者区别如下:

能动:自主地-有生-动态

所动:自然地-无生-静态

(6)子供が泣く。→その母親は子供に泣かれた。

(7)両親が死ぬ。→両親に死なれる。(寺村1982)

(8)雨が降る。→かさを持たないで出たら、雨に降られて、ずぶぬだよ。(野田1991)

(9) 雨がやんだ。→*雨にやまれた。(寺村1982)

(10)噂が広がる。→*噂に広まられて会社をくびになった。(寺村1982)

(11)電車のドアが開く。→*電車のドアに(突然)開かれて、外に落ちそうになった。(寺村1982)

三上发现不可以构成间接被动句的自动词的共通点就是它们是“非意志性动词”,如例(8)-(11)。并指出能够做直接被动句或受害被动句的动词叫“能动词”。能动词中,既能作直接被动句也能作受害被动句的动词叫做“他动词”,能作受害被动句但不能作直接被动句的动词叫做(能动的)自动词。既不能构成直接被动句,也不能构成间接被动句的动词叫“所动词”。

也就是说按照三上的说法如例句(8)中的「降る」这样的所动词是不能构成间接被动句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将「雨が降る(下雨了)。」转化为被动句「雨に降られる。」时,作为句子是成立的。对此三上的解释是:“风雨雷鸣等活动剧烈的现象往往容易被拟人化,从而表示这些现象的动词变得接近于能动词。”然而这种解释却不足以回答为什么同样将描述雨的例句(9)「雨がやんだ(雨停了)。」转为被动句之后「*雨にやまれた。」句子却不能成立。

对此,影山(1993)指出,如果按照“雨”是否为有生物的标准,是否是有意志来进行某项动作的标准来判断的话,「降る」似乎应该归为非宾格自动词一类。然而,意志的有无与动词的论元结构并不一定完全一致。并且如「雨、雨、降れ降れ…」这句歌词所示,「降る」是可以有命令形的,所以反而将「降る」归为非作格自动词一类比较恰当。

(12)a*両親に亡くなられた。

b*両親に死亡された。

c*両親に死去された。

例句(7)中的「死ぬ」可以有命令形「死ね」,因此也归为非作格自动词一类。而如「亡くなる」「死亡する」「死去する」等同样表示“去世”的意思的词语毋庸置疑是非宾格自动词。既不能有命令形,也如下面例句所示很难构成间接被动句。

4.2非宾格性假设在“新被字构式”中的体现

徐杰(1999)指出根据“宾格理论”,非宾格动词与不及物动词的对立是超语言的,是适用于各种自然语言的。并将汉语的不及物动词也划分为非宾格动词和非作格动词。

笔者认为,日语间接被动句中非宾格理论的制约并不适用于对于汉语的“新被字构式”。非宾格自动词不能构成日语间接被动句,然而却可以构成 “新被字构式”。如下面几组例句。

(13)b*両親に死亡された。

b新年伊始,发生在内江市的活人“被死亡”的悲剧,让人觉得有些心寒。(东广早新闻2010)

(14)a*社長に死去されて、途方にくれている。(影山1996)

a六小龄童被去世了,3月13凌晨这条谣言在多家微博站点四起,当日六小龄童在新浪发表《如何遏制网络谣言》的微博,粉碎了传闻。(特别关注-BTV北京 2013-03-14)

(15)a*成績に落られて、退学した。(影山1996)

a物价“被下降”?专家析内情。(《羊城晚报》A2版,2009-08-12)

(16)a*物価に上がられると暮らしが苦しくなる。(寺村1982)

a在当前楼市处于卖方市场的情况下,卖方会尽可能地把交易成本转移给买方,将直接导致二手房的价格“被上涨”。(第一现场2010-11-02)

上述例句中,“死亡”“死去”“下降”“上涨”这些非对格自动词,在a中,作为构成间接被动句的谓语动词显然并不合适,然而出现在“新被字构式”中,句子却是成立的。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非宾格自动词出现在“新被字构式”的例子。

(17)一旦被发生有不道德的经济行为或违规现象,被载入后,记录是终身的。(新闻纵横 2011-04-02)

(18)就像有的时候我们会说统计局的数字,我们的工资被增长了。(中国新闻 2011-05-20)

(19)还在当地深入人心,可能深入骨髓的,所以也没有必要担心岭南文化被消失或者什么。(五常大米-新闻天天谈 2010-07-22)

(20)不能看电视,不能跟外面互通任何的一个讯息,为什么在第一个人被开始绝食了以后,其他人马上就跟进。

(绝食冲击台湾政坛-CCTV.com-中国中央电视台-海峡两岸 2008-11-20)

从上述几个例句可以看出,被归为非宾格自动词的“发生”,“增长”,“消失”,“开始”等词语仍可以构成汉语的“新被字构式”。此时可以把日语的间接被动句与汉语的“新被字构式”所使用的动词列表比较。

从使用的谓语动词上看,“新被字构式”与日语的间接被动句有相似之处。总体来看,两种构式均可以不及物动词。但从不及物动词的下位分类上看,二者仍有细微差别,“新被字构式”既可以使用非作格自动词也可以使用非宾格自动词,而日语的间接被动句只可以使用非作格自动词,也就是说在日语间接被动句中成立的非宾格理论的制约在汉语“新被字构式”中并不成立。对不及物动词的再分类使我们发现两种构式的细微差别。

5.结语

本文通过导入“新被字构式”来分析日汉语被动构式,将新兴流行语与固有的语言现象进行跨语言间的对比研究,两个构式的对比结果如下表。

非宾格自动词可以构成汉语的“新被字构式”却无法构成日语的间接被动句。但Washio(1986-87:232)认为即使是非宾格自动词之间,也有一些细微的差别。假设能够将非宾格自动词再进行细分的话,两种构式在谓语动词的使用上,是否有更加细微的差别,这将作为今后的课题希望能够继续进一步考察。

参考文献:

[1]影山太郎.文法と語形成.ひつじ書房.1993.

[2]影山太郎.動詞意味論―言語と認知の接点[M].くろしお出版.1996.

[3]三上章.現代語法序説[M]. くろしお出版.1972.

[4]王寅.‘新被字构式的词汇压制解析——对‘被自愿一类新表达的认知构式语法研究[J].外国语. 2011.第34卷第3期.P13-20.

[5]刘斐,赵国军. “被时代”的“被组合”.修辞学习[J]. 2009年05期(总155期).P74-81.

[6]徐杰.两种保留宾语句式及相关句法理论问题.当代语言学[J]1.1999.P16-29.

[7]寺村秀夫1982『日本語のシンタクスと意味Ⅰ』.くろしお出版.

[8]西村義樹,野矢茂樹.言語学の教室―哲学者と学ぶ認知言語学[M]. 中央[公]新社.2013. P180-182.

猜你喜欢

宾格及物动词构式
英语非宾格动词被动泛化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满语宾格的用法
Past, Present, Future
无加诸人
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再到语法构式
“XV的(不)是Y”构式探微
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下)
一种新的“不是A是B”构式
Swagger:气场压人
及物与不及物动词的用法与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