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湘剧程式化表演内涵与人物塑造的关系

2016-05-14李希恩

艺海 2016年9期
关键词:湘剧庞涓程式化

李希恩

[摘要]湘剧《马陵道》是根据大家熟知的战国时期“孙庞斗智”的故事而创作的一出剧目。本人在剧中饰演庞涓一角,通过扎实的程式化表演及精准的人物塑造,从而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

[关键词]湘剧《马陵道》

庞涓

程式化表演

湘剧是一个古老的戏曲剧种。在四百多年的历史发展中,经过无数前辈艺术家的不断努力,形成了以“高、弹、昆、乱”四种不同声腔和“唱、做、念、打”四功以及“手、眼、身、法、步”五法为基础的丰富的表演形式。

湘剧的程式化表演的内涵是通过不同的声腔以及“四功五法”表现人物的喜、怒、哀、乐,惊、恐、忧、惧等各种情感,从而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

湘剧艺术是记载历史和事件的艺术,是成就艺术大家的艺术,是讲述故事、感动观众的艺术。它不同于其它西方戏剧或电影,它是一门以演员为中心的艺术——同样一个剧目,由不同的演员来演出,艺术效果和观众反应会有相当大的差别,或水平相当的演员也会由于形体、嗓音条件的差异和对人物理解的不同,运用程式化表演手段而形成各自的风格和特点,并产生不同的戏迷群体及学习继承者。所以作为一名湘剧演员必须熟练掌握湘剧程式化表演,才能创造和演绎出经典艺术作品和人物形象。

一、什么是程式化

就戏曲艺术来说,给艺术形式设立一定的标准,使之成为一种规范化的形式就叫做程式,如什么动作代表开门、上马、喝酒、上楼、划船等。虽说根据不同人物、不同情境这些动作会有所区别,但原则上是不能脱离这些程式动作的基本规律。

艺术家将人们生活中的动作经过艺术加工,并把生活中的自然形态按照艺术美的原则,予以提炼和概括,使之成为节奏鲜明、规律严整的艺术格式。戏曲程式的特征是模拟化、艺术化,重“虚”多于“实”,充分利用虚实、隐显的效果,以“虚”衬“实”,以“隐”见“显”。以求虚实相生之妙,使程式化动作比生活中的原样更加鲜明、更加清楚、更加具体,有充分的假定性和夸张性。这就是戏曲的程式化。

二、剧情简介和人物分析

湘剧《马陵道》是根据大家熟知的战国时期“孙庞斗智”的故事而创作的一出剧目。此剧在剧本创作上构思精巧、剧情丰富多彩,人物性格鲜明独特,矛盾冲突激烈。这给导演的二度创作提供了良好基础,但同时给演员在台上的表演和呈现增加了较大的难度。此剧在王永光、唐伯华等前辈艺术家的精彩演绎下荣获了湖南戏曲首个“文华大奖”,同时成为了湖南省湘剧院的经典剧目。

2014年剧院复排此剧,我有幸饰演庞涓一角。我认真研读剧本,了解剧情所处的历史时代,先理解剧本的中心思想,后分析人物,从分析人物历史背景、所处环境转向人物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同时不断向前辈艺术家王永光先生及其他艺术家请教,使我对庞涓这个角色的人物性格有了基本准确的认识。

人性从来不是非白即黑,非美即丑,非善即恶的二元结构,而是非常复杂而多变的。有“人之初,性本善”之说,也有“人之初,性本恶”之说,虽说这两种说法都是古代圣贤之言,但这两种说法都显简单和片面,人的善恶在不同时期遇到不同境况会产生不同变化。

庞涓是一个有领导和军事才干的人,但他心胸狭窄,贪恋权利,嫉妒才华高于自己的人,这些人性的弱点,使他由一个注重感情、亲近同窗的人一步步朝着恶的道路堕落,并最终落得个“机关算尽,反误了卿卿性命”的悲惨结局。

三、表演处理

基于对剧情的熟悉和对人物性格的分析,我在表演的处理上根据剧情和人物心理采用了较多不同的表演手段。“唱、做、念、打”四功里面,唱放在第一位可见唱功的重要性,所以我在排练中首先考虑的是如何把唱腔唱好,尽量做到以声传情、以情感人的艺术效果。《马陵道》一剧采用了高腔这一声腔形式,高腔是湘剧的主要声腔之一,它源于江西弋阳腔,进入湖南后,较快地吸收了湘中、湘东汉族民间音乐并扎下根来,湘剧高腔为曲牌体,它有三百多支曲牌,有“腔”和“流”之分,凡属句幅大、旋律强、用人声和打击乐帮钹声作为结尾的乐句称为“腔”,而字多声少,朗诵性强,只有鼓板击节的滚唱成为“流”。尤其是放流的演唱,没有音乐的伴奏,全靠演员清唱,既要开口就在调上,又要在没有乐队伴奏的情况下,用演唱技巧使全场观众全神贯注地倾听演员的吟唱,既考验演员的演唱水平,又能让观众得到美的享受。在现存的几个剧种“高腔”系统中独树一帜,为许多观众和专家所喜爱并称颂。

庞涓作为一个文武双全的统帅,在演唱上要尽量体现角色的人物特质,在演唱过程中,我的处理是尽可能放宽自己的音域,唱法向靠把老生靠近,增加了共鸣声。另外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以剧情、心理、情绪发展变化为依据,运用了颤音、气声、抖音等演唱技巧,同时在咬文嚼字上增加吐字的气口和喷口劲,这样既增加了演唱的感情色彩,同时也符合人物的身份和特质。

如第二场“事魏”,此时庞涓对于孙膑的到来是真心的欢迎,既因为同窗情谊,又因为孙膑的到来可以相助自己。但事情的发展出乎意料,当魏王听完孙膑对用兵之道的精辟分析后,孙膑得到魏王赏识,并将本属于庞涓的兵符让庞涓交给孙膑,而不通人情世故的孙膑毫不客气地接了过去。此时庞涓情感复杂,既不能撕破同窗脸面又感到孙膑对自己权利和地位的威胁,于是就有“这孙仲……”,这段“楚江吟”曲牌的演唱,前面大段都是对孙膑行为的猜疑,此时要演唱的轻声而缓慢,唱出他猜度的心理,只有当唱到“你并非性浅薄”一直到唱腔结尾,由于在庞涓心里已经有了答案和决定,所以后段应该运用干脆且肯定的方式演唱,以体现不同于前的心态。

庞涓认定孙膑是有意夺取自己的权利与地位,必须设法让其离开魏国,此时庞涓还是良心未泯也顾念同窗之谊,于是有了第三场的“假托家书”以诓走孙膑。不料孙膑感激魏王的赏识与庞涓的情义,不愿离开魏国,只修家书一封予假下书人。庞涓对此很失望,但一看家书内容,感到大有利用之处,可以借此机会将对手置之死地,决定用家书陷害孙膑。此时一段“孙仲啊”……,随着节奏的转快要演唱干脆,充满急迫、兴奋之情,体现出庞涓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阴毒心肠。

到第五场孙膑受了膑刑,痛苦万分,这时庞涓看到孙膑的惨状,内心是十分复杂的,所以在唱“流泪眼观流泪眼”这段“混江龙”曲牌时,既要唱出他此刻对孙膑惨状的愧疚心理,又要唱出他为了最终目的必须冷酷无情的复杂心情。

第八场的“恨天公”这段唱腔是引用了湘剧传统曲牌“水红花”并以放流的形式演唱的,同时也是该剧的中心唱段。此时的孙膑已逃离魏国回到齐国,庞涓费尽心机,层层算计的阴谋完全失败,可见此时他是多么失望、痛苦和担忧。这段唱腔应该唱出他用尽心机却竹篮打水一场空的感叹,以及对孙膑归齐后互为敌手的忧虑。在整出戏中,我对剧情的理解和唱腔的处理很多地方都运用了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方式以表达庞涓在不同场景、不同心态的变化。

“做”包括表情和动作,一举手,一投足,既有内心的体验,又能通过外形加以表现。本人原本工小生,但庞涓一角由于身份地位高,又是文武之才,所以在形体造型上,我以湘剧靠把老生的表演、身段为基础,并借鉴了京剧红生的一些程式动作,一方面体现人物的英武豪迈,另一方面也与文老生应工的孙膑形成了视觉上的形象反差。

如第二场的第一个出场,庞涓已由一个默默无闻的青年变成一个屡立战功的大将军。此时的形体动作既要体现其身份地位,同时也要表现出他踌躇满志、趾高气扬的情态。这个出场要威武大气、步履潇洒、眼神坚定。

“托书”一场的结尾,庞涓看到家书的利用价值,身心振奋,急于向魏王告状,这里进宫的一组身段采用的是“小步快走”的程式动作,以此表现庞涓的急迫与兴奋之情,同时也体现这种台步的形体美感。

“设伏”一场为体现庞涓急于消灭对手而失去理智与判断,采用了“马趟子”、“跑圆场”等程式动作,比较符合此时庞涓的心情。这场戏“十面埋伏”一段,为表现庞涓的穷途末路,我采用上、下场的前后四个方向的不同表演动作,从而表现庞涓由恐慌、惊惧、绝望等不同的心情变化。在这里我分别运用了“垫步”、“单腿蹉步”、“跪蹉”以及各种翻身等程式动作来表现其情绪的不同变化。

行内说:“千斤话白,四两唱”,这里的白指的就是“念”,念与唱互相补充、配合,也是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重要艺术手段。对于戏曲演员来说是非常讲究功力的,念的台词既要吐字清晰、铿锵悦耳,又要通过语气、语速的不同处理来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的变化。所以演员要认真研究琢磨剧中人物性格,并通过勤学苦练才能达到较高的水平。在这出戏里有不少念白,庞涓是个骄傲自负的人,所以他的念白要以声宏调高为基调,以体现出庞涓的志得意满、恃才傲物的人物特征。但是根据不同的剧情和不同的情绪要有丰富的变化。如第七场庞涓杀死车前子前的一段念白就是先快后慢,随着情绪变化语调越来越高,语速越来越快,以此来表现其情绪的不断变化。

整出戏的“打”并不多,但在这些不多的开打场面中,不仅要有深厚的功底,而且还必须善于运用戏曲舞台技巧,准确展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神情气质。如“刀劈四将”,做到刀刀不离身,刀刀有响声,这样才能使场面逼真生动,同时也将剧情推向高潮。

(责任编辑:刘小红)

猜你喜欢

湘剧庞涓程式化
“踩麻石”的戏曲
——湘剧之形成与发展探微
压低别人并不能让自己更高
曹汝龙湘剧艺术六十周年专场演出
湘剧《云阳壮歌》剧本研讨会
中小学校湘剧传承的实施现状与建议
孙膑与庞涓
河西走廊岩画图像流变及特征
论西方戏剧的写实主义对当代戏曲的影响
京剧服饰的文化内涵
程式化语言在中国英语学习者汉译英中的使用及其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