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介语石化现象浅议

2016-05-14郭梅

亚太教育 2016年9期
关键词:中介语二语习得

郭梅

摘要:中介语石化现象已成为二语习得中的一种普遍现象,越来越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本文旨在从中介语石化定义、成因分析以及其对英语写作的影响,对英语教学的启发四个方面,对中介语石化现象进行概述,以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从而促进中介语石化现象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中介语;石化理论;目的语;二语习得

中图分类号:H0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3-0275-02一、中介语理论及石化现象

1.中介语理论中介语概念最早由Selinker提出的。他认为中介语特指二语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所形成的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独立的语言系统。它虽是一种过渡形式,却是二语学习者的必经阶段。

Ellis(1999)认为,中介语包含各不相同却又紧密联系的两个概念:(1)语言学习者在第二语言或外语习得过程中的某一阶段所建立起来的中介语知识系统;(2)中介语知识系统的连续体。

由此可见,所谓中介语,指的就是二语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介于母语与目的语之间的过渡的独立的动态的语言体系。

2.中介语石化Omaggio认为,虽然随着语言学习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中介语与目的语的差距会逐渐减少,但要达到目的语的标准水平几乎不可能,因为当语言学习达到一定程度后,中介语的语法、语义、语音等特征往往出现停滞状态,基本无法消除。这就导致了语言石化现象的出现。

Selinker 认为,“石化就是母语的词条、规则和词系统倾向保留在与目的语相关的中介语中,不管学习者的年龄有多大,也不管学习者接受的解释和指导有多少,这种倾向都不会改变。”由此可见,中介语石化现象是外语学习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二、中介语石化成因分析

1.Selinker的石化成因理论

Selinker[1](P209~231)将石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归纳为五点:(1)语言的负向迁移或干扰。它是指学习者因套用母语的语法或使用规则而出现的错误或不合适的目的语形式。(2)训练迁移。它是指学习者在教师错误的教学方式和片面的教学材料影响下而形成的中介语。(3)学习策略。错误的学习策略若得不到纠正,长期下去便形成石化。 (4)交际策略。学习者在遇到外语交际困难时往往选择回避、简化等策略以达到交际目的,从而形成的不规范的语言形式。 (5)过度概括。它指的是把一些来自母语的规则当做普遍规则来使用,简化目的语结构,从而创造出一些非目的语的结构。

2.Krashen的石化成因理论

Krashen(1985)认为语言石化的形成来自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可理解性语言输入量不足,输入的质量不适; 二是情感屏障;这些因素既涉及学习者之外的因素,又涉及学习者本身的语言认知过程。

根据Krashen的“i+1”理论,只有输入水平略高于学习者现有水平,并将输入转化为可理解性输入时,才能导致习得,否则就会引起石化。Krashen认为“情感过滤”也是中介语石化的重要成因之一。所谓“情感过滤”指阻止学习者充分习得语言的情感和心理障碍。

3.Schumann石化成因理论

Schumann(1978)认为文化迁徙的程度,即学习者对目的语文化的接受程度,对外语学习的成败有着决定作用。Stuable 也指二语学习者会受到来自目的语文化环境的影响。二语学习者与目的语群体所保持的社会心理距离越大,语言习得成功的机率就越小。

4.Lenneberg 和 Lamendella的石化成因分析

针对中介语的石化成因,Lenneberg 和 Lamendella则提出了关键期和敏感期的概念。Lenneberg认为语言习得具有最佳时期,往往是在 2 -12 岁之间,过了这个关键期,人脑自然习得语言的可塑性就会消失。

5.Vigil & Oller 石化成因分析

Vigil 和 Oller 从交际反馈的角度来解释石化现象的产生。他们认为,人际交流所传递的反馈信息包括认知信息和情感信息。只有把肯定的情感反馈和否定的认知反馈相结合才是防止语言石化的最佳方法。

三、英语写作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

英语写作中出现的石化现象可从四个层面进行分析,即词语、词组、句子和语篇。在每个层面上又可进一步分为语法错误或语义错误。

1.词语层面的石化在词语层面上,语法错误多表现为可数与不可数名词的混淆和拼写与大小写错误,如:He gave me many advice yesterday.;以及对规则不充分的应用,如将foot加-s构成复数形式;词语语义错误主要表现在对词语含义把握上的失误,如利用汉语中看似对应的词汇去理解英语单词往往会导致错误的出现。

2.词组层面的石化在词组层面上,语法错误主要体现在搭配错误或者词语顺序错误等;语义错误主要是指词组搭配本身没有语法错误,但词组表达方式不符合英语的习惯。例如,在用英文表达“接电话”“开支票”“拥挤的交通”时,部分人会借用汉语词汇的含义将其表达为“receive the tele-phone”, “open a check”, “crowded traffic”。这便是典型的中国式英语的表达。

3.句子层面的石化在句子层面上,源于汉语迁移的语法错误大多表现为时态方面的错误,或者汉语句式在英语中的对应有语法上的差异。例如,在表达几个人共同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汉语习惯说“我和某某某”,这与英文中将自己放在最后的表达方式正好相反。

另外学习者往往习惯性地将较难理解的目的语句法进行简化,用不规范的目的语进行交际,从而养成不良的语言习惯和错误的语法使用规则导致二语学习停滞不前,从而出现中介语石化现象。

4.语篇层面的石化语篇层面的石化主要来自石化的思维模式。来自不同文化的人有着不同的思维模式,当不同文化的思维模式出现较大差异时,语篇结构上的差异就比较明显。不同文化的思维定势使得学习者无法完成语言结构的顺利转换,写出来的英语往往混杂有汉语的结构和逻辑,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缺少连贯与衔接,信息的表达也经常像汉语的散文一样是跳跃式,没有严密的逻辑关系。

四、中介语石化研究对英语教学的启发

(1)将石化的概念引入课堂,让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石化,增加敏感度,进而积极地发现和应对学习过程中的石化现象。

(2)通过多模态教学,优化教学环境,加大真实自然的语言输入,提高输入质量。

(3)维持师生良性互动,合理评价,及时反馈,弱化消极情感因素。

(4)重视文化教学,缩小文化和心理差距。

(5)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素质。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中介语石化是二语习得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由多种原因造成。因此,要充分全面地认识中介语石化现象,必须从多角度综合性地考察中介语石化的成因。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策略,有效防止中介语石化的恶性发展。本文针对石化成因的分析旨在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从而帮助二语学习者和教育者重视二语学习过程中的多方面因素,从教学策略,学习策略,交际策略以及文化和心理等多方面入手,共同提高二语习得水平。

参考文献:

[1]Selinker L. Interlanguage,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M].London:Longman,1972.

[2]张雪梅.语言石化现象的认知研究[J].外国语,2000(4):18-23.

[3]牛强.过渡语的石化现象及其教学启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0 (5): 282-31.

[4]Krashen S. 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ilcations[M]. London: Longman, 1985.

[5]Susan M Gass,Larry Selinker.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Inc.

猜你喜欢

中介语二语习得
母语负迁移对初中生英语句法学习的影响探析
从认知心理角度分析中介语石化的成因
文化适应视角下的中介语倾向性探讨
浅析中国学生习得英语存现句常见的问题及原因
高职院校英语视听说教学改革探究
二语习得的关键期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低年级学生英语写作母语迁移影响实证研究
外语学习中中介语的形成与发展
中介语石化现象对高中英语写作的影响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