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我国大学生管理中的矛盾冲突与消解

2016-05-14贾洪亮

亚太教育 2016年9期
关键词:大学生管理矛盾冲突自主管理

贾洪亮

摘要:针对新时期背景下大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分析,提出当代大学生管理中存在的矛盾冲突,其中包括大学生管理中和道德规范之间的冲突以及和法律法规之间的冲突。根据这些内容,阐述了新时期背景下,如何开展大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希望为各大高校的大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关键词:大学生管理;矛盾冲突;自主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3-0246-01当代大学的社会职能是通过大学教育,让大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个人价值得到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行为规范属于实现大学生社会控制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调整大学生和社会之间关系的重要方式。

1.新时期,我国大学生管理中矛盾冲突的表现

(1)纪律规范与道德规范之间的矛盾冲突。纪律和道德的冲突主要表现在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上,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大学生恋爱、对大学生的道德评价以及几率约束问题等。

例如,某大学两名学生因为恋爱,其中的女方因为堕胎被学校以道德败坏名义开除学籍,经法院判决,学校败诉,但是最终学校还是没有让学生回到学校上学。这一案例反映出几个层面的问题,第一方面是对大学生进行道德评价,例如“道德败坏”的界定。第二方面是学校纪律该不该对违反道德的行为进行规范、怎么规范。第三方面是对于违反道德规范的行为,利用纪律规范进行惩戒,进而关系到当事人的法律权益[1]。因为恋爱关系以及恋爱过程中发生性行为包括在道德调整的范畴之内,但其不在法律范畴之内,道德调整有教化和社会舆论的作用。学校将这一学生开除这一行为,和我国宪法所规定的内容相冲突,也就是说学生的这一行为虽然不符合道德规范,但不违背法律规范。

(2)纪律规范与法律规范的矛盾冲突。纪律规范和法律规范的矛盾不仅在学生生活方面有所表现,同时还和学生学业方面相联系。最为关键的是,当学生做出违反行为后的处理问题。一般情况下,学生的违规行为一般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行为,同时也有触犯法律的行为,例如盗窃或者赌博等。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应当予以罚款处理,按照学校规定,应当对这些学生做出纪律处分或者开除学籍。

但是同样的行为,公安机关和学校对其的处理方式是不同的,站在理论的角度进行分析,对于以上提到的违规行为,公安机关进行处置后,学校还应当进行相应的纪律处分。但是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二者很难形成统一,通常情况下是学生为了避免学校的退学处分而接受司法部门的处理。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的纪律规范,还对法律的尊严以及严肃性造成影响。

2.新时期我国大学生管理中矛盾消解的方式

(1)由控制向服务的方式转变。在我国,传统的大学生管理制度往往是注重对学生的控制,客观性甚至主观性形成了一种等级化管理方式,采用这样的方式极易引起大学生的逆反心理,对学生的个性和创新意识进行约束。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缺乏活力以及多元化的发展观念,和我国新时期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不相适应。

因此,新时期大学生管理应当从控制方式向服务方式转换,也就是将以管理为目的的管理方式转变为以服务为目的管理方式,从“权利本位”向“权利本位”转变。这主要是由大学生管理时代具备的特性和外适性特点决定的。高校的发展已经逐渐成为和市场经济密切相关的开放式办学模式,但是网络技术的普及以及广泛应用推动了学校向着多元化、开放性和复杂性方向发展,这就造成高校在思维方式上、行为方式上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导致学校在对学生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获得了一定的便利条件,但是同时也承担着巨大的风险。

为了对这一改变做出积极应对,学校要重新认识学生管理工作的本质。学校管理的对象是学生,管理的最终目标是推动学生的健康发展,在新时期背景下,学校要培养出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多元化人才、自身价值能够充分发挥的人才,而不是为了满足学校自身利益而对学生进行管理。站在这一角度,对大学生进行管理的本质就是为学生服务。

(2)由“他管”向“自管”方向转变。当代大学生心理成熟度较低,这就需要教师对其作出相对正确的引导,高校教师可以为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中,帮助学生制定相应的计划,然后对学生的实施过程进行指导和监督[2]。但是在当今的大学生管理过程中,其管理方式过于实质化和细化。

新时期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比较独立、开放,其自主能力也较强,他们需要一定的独立和自主的空间,具有独立选择的权力,对于家长和学校的管束有着一定的排斥心理。因此,高校在对学生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尽可能的改变“他管”方式,多用指导和帮助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管理,而不是采用强硬的手段进行高效大学生管理。

(3)由刚性向柔性的方式转变。在管理过程中过于注重刚性管理也是高效传统管理方式中存在的弊端,其特点是对学生管理的“过死、过严”。这对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不利影响。学生在大学学习阶段,主张自由、开放、自主的学习生活,强化等级的管理方式明显和大学生所向往的不相适应。

因此,大学生管理工作应当从刚性向着柔性方向转变,增强大学生管理方法的适应性,提升大学生管理水平。柔性管理观念主要强调“以人为本”,其要求学校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注重关心大学生、爱护大学生、尊重大学生、细心和大学生沟通等工作,这些内容也是开展柔性管理的前提条件。

此外,柔性管理方式强调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注重对到学生进行内在的激励,让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让学生进行有条不紊的自主性管理,防止管理过程中出现刚性管理现象和严密性管理方式。柔性管理的中心在于对学生的道德观念进行启发,培养学生善于自省、反思的习惯。大学生只有发自内心的认识到事物的对错,才能对自身行为做出规范,从而自主遵守学校规定、道德规范以及法律法规。

结束语:

伴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各大高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上也在不断的改革和创新,这就导致在大学生管理过程中出现一定的矛盾和冲突,因此高校应当高度重视大学生管理工作的方式和方法,使本校的管理方式不断和当今社会的发展相适应,提升本校学生管理质量。

(作者单位:郑州市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黄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34-46.

[2]陈永力. 微博在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功能探析——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运用微博开.

猜你喜欢

大学生管理矛盾冲突自主管理
立德树人理念下的大学生管理工作探究
当代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思考与分析
解决小班幼儿区域活动中矛盾冲突的有效策略
着眼细节,促进学生“四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