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泛在网络环境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探析

2016-05-14胡兵

亚太教育 2016年9期
关键词:自主学习图书馆

胡兵

摘要:从泛在网络技术的角度,论述了传统图书馆在转型时期应做到如何改变来吸引高校大学生入馆学习,从而增加图书馆的利用率,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理论上阐述了泛在网络的概念,根据泛在网络技术的特点总结归纳了该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对高校图书馆服务进行技术层面的提升,并分析了如何利用当前泛在网络环境来正确合理引导大学生自主学习,使得高校在利用泛在网络提升学生个人素养的同时,也对提高高校的文化软实力具有一定的价值意义。

关键词:泛在环境;图书馆;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3-0244-0221世纪是信息社会,网络的发达和计算机技术的成熟,图书馆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存储、管理纸质文本的物理空间,科技的冲击使得图书馆的馆藏结构和信息服务方式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图书馆的服务应当提倡以人为本,更好地服务于读者用户。在高校里,图书馆不仅充当着提供自习的场所,同时也需要提升馆内资源利用率,方便读者学习的同时,也要运用技术手段来吸引大学生入馆学习,让学习成为生活中的一种习惯。

大学生自主学习除去老师的引导外,更重要的是图书馆公共设施和技术水平是否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对于用户来说,图书馆除了存储、管理和共享文献外,还可以作为线上线下学生和老师的交流平台,将隐性知识逐渐转化成显性知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一、泛在网络概念

泛在(Ubiquitous)旨无所不在,起源于1991年Mark Weiser在施乐实验室首次提出的“泛在计算”(Ubiquitous computing),超越了传统型的人机交互模式,将信息处理嵌入到用户生活周边空间的计算设备中,协同地、不可见地为用户提供信息通信服务[1]。泛在网络(Ubiquitous network)是由日本学者野村综研提出,旨将泛在计算的模式应用到网络服务中。随后2003年和2005年,日本总务省和韩国情报通信部分别了U战略,将其认定是由智能网络和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构成的数字化智慧型社会形态,日本提出“U-Japan”战略[2],韩国提出“U-Korea”战略[3]。

2009年9月,ITU-T(国际电信联盟远程通信标准化组织)基于Y.2002(Y.NGNUBiNet)的标准,将泛在网络定义为:在预订服务的情况下,个人对个人,或者个人对设备无论何时何地何种方式以最少的技术限制接入到服务和通信的能力,并提出“5C+5Any”模式,5C旨融合、内容、计算、通信和连接;5Any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任意服务、任意网络、任意对象[4]。

泛在网络的核心在于信息整合和服务协同,它可以运用于各个领域,例如智慧型城市的建设、环境保护监测、医疗卫生监护和物流运输跟踪等重要行业,如今大数据的崛起,信息通讯技术的发达与泛在网络平台相结合便可以更好的渗入到人类的日常生活及工作中,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让人类的生活更加智能化、数据化。

二、泛在网络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

泛在网络环境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主要表现在用户可以在图书馆的任何地方、任何时间、用他们自己的设备或者馆内设备来获取他们所需求的信息资源,具有一定的快捷性,来满足学生对知识、信息的需求。本研究将其应用归纳为三点:服务形式的多样化、信息载体的移动化和服务对象的人性化。

(一)服务形式的多样化

基于泛在网络环境的高校图书馆,不仅仅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藏书阁”,更多需要考虑开放存取技术和共建共享平台。当前互联网的发达,高校图书馆应当利用互联网与其他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数据库商、新闻媒体和出版社等机构形成共享平台,方便学生一站式搜索,充分将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利用起来。同时,图书馆的服务不能仅限于借还书,和传统文献传递等最基本的功能,应当系统提供技能培训、知识交流等新型模式,构建学生和专家、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数据库之间的交流平台。

(二)信息载体的移动化

泛在的宗旨就是无所不在,泛在网络环境就是通过网络技术将数字信息资源进行传输,可以使得学生通过便携式移动设备或者馆内移动设备进行接收,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学生所需的信息资源。这也需要图书馆提升内部网络硬件设施,覆盖移动网络。与此同时,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通过纸质书本,以及本高校所开的课程,可以图书馆的互联网平台,利用自己的便携式移动设备来获取国内外各重点高校的课程视频,进行免费学习,生动形象。

(三)服务对象的人性化

泛在网络环境是以人为本,提倡以用户为中心,将图书馆网站界面设计得更为人性化,提供一站式检索,创建易于检索的界面,并通过检索次数将频繁操作的网页或者信息进行置顶或热点设置,方便学生查找所需的信息。同时也可以通过学生浏览信息的内容将相关内容进行关联呈现在浏览信息的下方。

三、泛在网络环境对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影响

泛在网络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存在无疑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除去老师在课堂上传授的书本知识外,图书馆不仅提供学习的优良场所,同时也应通过技术手段,方便学生对信息的检索和获取。图书馆本身也应该积极举办各项活动吸引大学生参与,辅导员也应该了解新技术、新网络的特点正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一)加强网络技术建设

泛在网络的特点就是无所不在。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4年6月,我国网民上网设备中,手机使用率达83.4%,首次超过传统PC(使用台式机和笔记本)整体使用率80.9%,手机作为第一大上网终端社会的地位更加巩固[5]。从数据上看手机已经成为上网的主要工具之一,图书馆应与移动通讯联合起来为在馆学生提供优质的网络服务,扩大馆内网络覆盖率。

泛在网络环境的存在,学生可以更广泛地使用电子资源,图书馆在提供传统的纸质书籍的同时,也可以提供下载学生所需求的数字资源的电子书设备,在上海图书馆中,电子书设备同样可以进行借阅。同时对于馆内提供的电子设备等硬件设施应当定期维护和升级。

(二)提供多种资源服务

图书馆不是信息的生产者,但是可以从数据库商购买数字资源,并同时可以进行二次加工,开发自身所拥有的信息,增加拥有量,更好的为学生群体提供优质的服务。

1.开放存取资源服务

开放存取旨通过互联网平台,用户可以不受时间、地点限制获取各类文献资源的全文信息[6],其特点在于文献期刊覆盖面全、内容更新快、完全免费。目前开放存取模式下所提供的服务有两种,一种是学术信息管理系统,通过数据仓库对当前所发布的数字文献资源进行搜集、分析、组织和存储,并免费向社会提供服务;一种是开发存取期刊,由专家组建成专家评审团来评价期刊的质量,同时与作者签订协议,转让著作权,确保期刊版权的合法性。

2.完善图书馆网站

互联网的产物—最新在线课程教学,慕课(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旨大规模开放性在线课程。学校图书馆可以增加慕课网的移动端,提供更多更丰富的网络课程。同时图书馆也可以模仿慕课的授课形式,向学生发起问卷调查,了解学生比较感兴趣、想学习的内容,进行排序,然后请教相关校内的老师、专家进行现场开课、一系列的讲座,进行录制,并共享到图书馆网站,供没时间到场的学生免费在线学习。这就需要图书馆网站需要有较大的存储空间,将录制的视频教学进行编辑、存储,便于在校学生进行后期检索。

3.建设有特色的信息资源库

作为一个高校图书馆想购买完整的数据库是不现实的,这就需要各个高校图书馆建设有特色的信息资源库,根据高校办学的特点,有的高校偏重理工科,有的高校偏重医学,有的高校偏重文化历史资源,有的高校偏重名族宗教等,基于高校自身地域文化、研究成果优势等特点,有明显学科优势的院校,图书馆就应当创建有院校自己特色的信息资源库,突出地区文化特色。

4.注重信息共建共享

图书馆的物理馆藏是有限的,如何将有限的空间创造出无限的知识价值,就需要高校图书馆注重共建共享技术,与其他高校图书馆之间加强合作意识,建立协作联盟。可以通过地域条件,将所具有的高校图书馆以及公共图书馆进行资源共享,各个图书馆都可以建立共享服务的合作,在本馆存储的电子文献和纸质文献不能满足学生用户的需求时,应当通过其他图书馆的共享来进行文献传递或者专家解答疑问,利用互联网平台来打破物理馆藏的局限。这也使得将各个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交流经验、相互学习,开拓工作人员的眼界,更好的为学生提供服务。

(三)完善图书馆移动版

在完善图书馆网站界面的同时,也可以将图书馆网站做成app软件或者在微信平台上设立一个公众号,方便学生通过手机来查阅检索所需要的信息。学生可以利用图书馆客户端,定制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当馆内有相关信息资源时,可以及时向学生进行个性化推送,使得学生用户能够更快更便捷找到自己想获取的信息,同时图书馆也可以通过该平台向学习宣传近期活动或者讲座,以及图书馆开馆闭馆时间等相关基本信息,避免学生用户错过,相对贴海报、发传单等方法而言,通过平台更及时和便利,信息传输也较为完整。

(四)保护学生隐私信息

信息安全问题一直以来被学者呼吁,在泛在网络环境下,学生用户的检索记录、检索习惯、研究兴趣、个人账户、联系方式等信息都会被存储,这些都属于学生用户的隐私信息,若没有安全防护技术的保护,信息被泄露,会使得学生对图书馆的安全系统心有余悸,甚至不再频繁使用,失去相对的潜在用户,不能充分地提高图书馆的利用率。

图书馆应加强隐私信息的保护,需做到:①在技术上,加强网络、软件设施的管理,购买正版软件,定期检查升级软件系统,保护用户数据安全;②图书馆员应签订保密协议,不得擅自泄露用户信息,不得将用户信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设定各个岗位职业权限;③建立健全完善的信息保护政策,并公开,若有违背者,根据政策内容进行处理;④为学生做宣传,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了解信息被泄露的危害,并请学生进行监督,向学生征询意见。

四、结语

泛在网络的逐渐成熟也促进了图书馆的转型,高校图书馆也应该打破传统的书的图书馆,转变成人的图书馆,做到以人为本,充分利用馆内现有的各类资源,提供给在校大学生,更好地吸引他们去图书馆学习,从原先单一的纸质文本到视频教学,真人讲座,载体多样化。同时也需要了解在校大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提供更好的线上线下的知识服务。除去课本知识,更多地培养丰富的兴趣爱好,提升自身素质,陶冶情操。

高校图书馆的价值意义并不仅仅停留在保存书籍的平台,而是让大学生了解世界的一种途径,只有不停完善图书馆的服务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让大学生由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成主动的探索知识,学会学习,才能终生受用。学校相关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应当对于泛在网络环境有所了解和认识,正确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

(作者单位:合肥师范学院计算机学院)

参考文献:

[1]Weiser M. The computer for 21st century[J]. Scientific American, 1991,265(3):94-104.

[2]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Promoting Broadband: the case of Japan[M]. Geneva: ITU New Initiatives Programme, 2003.

[3]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Ubiquitous network sciences: the case of the republic of Korea[M]. Geneva: ITU New Initiatives Programme, 2005.

[4]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Y.2002(Y. NGN-UbiNet). Overview of ubiquitous networking and of its support in NGN[S]. Geneva: ITU,2009.

[5]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网民手机上网比例首超传统PC上网比例.[EB/OL]. (2014-07-22)[2015 -03-24]. http ://www.isc.org.cn/zxzx/gzwm/listinfo-30049.html.

[6]孙波.泛在知识环境下我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策略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2009:21- 22.

猜你喜欢

自主学习图书馆
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