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

2016-05-14桑鸣

亚太教育 2016年9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构建

桑鸣

摘要: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是由多个教学环节所构成的,包含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部分,大学语文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直接受教学目标的制约和影响,因此,大学语文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要首先确立教学目标。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体现在三方面:语文知识、语文技能和语文情感,本文在大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特征制定了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体系:语文基础篇、语文提高篇、语文实践篇。

关键词:大学语文;教学内容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3-0086-01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是教育界较为重视的研究课题之一,大学语文在高等教育中担当着较为重要的角色,但是在具体施教过程中却存在诸多问题,教什么、怎么教、怎么学仍未找到较为理想的指导理念。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的各个结构是环环相扣、互相影响和制约的,只有建立科学的课程教学内容,才能为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策略、模式和方法奠定基础,因此构建多层次、多元化、多体系的大学语文课程内容是改革的切入点。本文首先对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出课程内容体系,旨在为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建设提供可行的参考建议。

1.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目标的审视

据现代教育理念的要求,大学语文的基本目标主要制定为:语文知识、语文技能和语文情感三方面。语文知识,指的是语文学科关于语言以及言语(包括言语行为和言语作品)的知识。一般将知识分为两种,即陈述性和程序性知识,二者相辅相成,构成基础与自动提高的关系。大学语文陈述性知识主要包含语文中涉及的理论知识体系(字、词、句、篇、语法、逻辑、修辞、文化常识和文学)。陈述性知识是程序性知识的保障基础,程序性知识主要是指在语言实践中的阅读、写作、口语等语文策略知识等。

语文能力是指人们在实践活动中以语文专业知识储备为主,以智力为基础进行言语交际时表现出的一种综合素质能力。语文能力主要由四方面构成,即读、听、写、说,语文能力是建立在言语运用能力(读、写)和口头语言运用能力(听、说)两个维度上的。学生从小学语文就在对这四方面的能力逐步进行培养,那么大学语文则对语文能力做出更为复杂、严格的教育。

语文情感主要是指学生在语文课程内容中所体验到的情感,大学语文情感主要包含情操、情怀、情趣以及情思,这四个方面分别指向思想、道德、审美、人格。大学语文情感的体验主要在程序性语文知识中得以感悟,学生在语文知识的实践运用过程中,从阅读和写作中所内化的思想感情,学习策略和口语交际等。小学和中学语文对陈述性知识讲述较为全面,大学语文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情感,从而培养具有文明气质、健全人格、综合素质较强的大学生。

2.大学语文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

根据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目标对语言知识、能力和情感三方面的要求,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本文将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分为三部分:围绕教材开展的课堂教学、以专题训练位主的操作教学、以探索研究为主的自主学习。另外,根据三部分教学内容所呈现的层次要求,可依次归纳为“基础篇”、“提高篇”、“实践篇”三部分。

(1)大学语文课程“基础篇”

大学语文课程“基础篇”是对学生长久以来接受语文教育的知识巩固、扩充和延伸,语文基础、语料、语则等部分的知识、学习方法和策略都需要进一步拓展和补充。“基础篇”的教学内容一般不多于教材容量的三分之一,选文质量主要集中在经典作品范畴,内容要涉及多个文学领域,使学生体验到文学的博大和宏伟,其中选文的题材、格式要严谨规范,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受益颇多,一般文章的讲授能够在两课时完成。

(2)大学语文课程“提高篇”

高校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大学语文学习过程中会在口语、阅读、写作等方面遇到不同的瓶颈,而“提高篇”的课程内容就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辅助性,利于学生克服不同的学习难题。因此可将“提高篇”主要设置为专业文献的感性认识。可根据专业的不同精选一批经典著作文章,选文一般占到教材的三分之二。选文类型应广泛,文章应具有缜密的逻辑性,观点表现明确,学生在学习之后可以掌握著作文章的结构,体验到学术研究和专业知识的严密和规范性,进而通过学习和模仿内化为自身的语文能力;另外,选文的篇幅要适中,一般规定在两课时讲授完;最后,选文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探索性,使学生带着疑问和兴趣展开阅读、分析和讨论,在很到程度上可以改善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枯燥性。

(3)大学语文课程“实践篇”

“实践篇”的课程内容主要是围绕专题实训开展,旨在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这一课程内容包含了学生的实践训练、自主探索学习等教学内容。主要由教师设置专题,并引导学生开展例如:“关于… …的讨论”,训练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关于… …的书评”,训练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关于… …现象的调查报告”,训练学生的科研与写作能力。学生的学习任务一般不占用课时,教师只在课堂上进行评价、总结。

3.小结

根据认知能力的发展规律,通过逐步深入的方式开展大学语文教学内容,具有完整性的内容体系不仅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还提高了大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实践运用能力,同时还可以根据不同高校、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来设置语文实践篇。语文课程内容的合理安排一方面可以与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相互融合,起到辅助作用,另一方面学生还可以通过大量阅读、学习经典的文章作品来熏陶和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这对校园文明建设和人文素质培养具有重大的促进意义。

(作者单位: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云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中)[J].红旗文稿,2010(16):4-8.

[2]朱涛,马恒,刘强.专业技术课程案例教学方法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0(1) :91-93.

[3]李洲良.春秋笔法的内涵外延与本质特征[[J].文学评论,2006(1):91-98.

[4]贺林坷,杨磊.论高校创新性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当代教育论坛, 2010(3):30-32.

[5]魏国良:《现代语文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167-182.

[6]强金国.文化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大学语文课程建设当议[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71-74.“关于多元”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构建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人文素质培养功能的探索与实践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动车组检修基地与动车检修分析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基于公安职业特色的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究
大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