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都市高中生对专业认知现状调查

2016-05-14宋好为

亚太教育 2016年9期
关键词:高中生大学目标

宋好为

摘要:本文通过对6所不同层次的高中学校540名同学进行自编问卷调查,了解成都市高中生们对大学及专业的认知情况,结果显示高中生对大学专业的认知水平整体不高,高中生不同年级对是否有明确的大学目标及对专业分类的了解程度上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存在性别差异和学校类型差异。重点高中与普通高中在选择专业的依据、选择学校优先考虑因素及对专业分类的了解程度上存在较大出入,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建议高中生要更多地了解大学及专业,甚至做好大学生涯职业规划,高中学校加强高中与大学之间的衔接教育。

关键词:成都市;高中生

中图分类号:G8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3-0052-02与国外相比,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环境相对封闭,学生对社会比较陌生和疏远,当面临高考志愿填报或自主招生专业选择时,很多同学才不得不把头从书堆里抬起来,看看教室窗外的世界。而对大学及专业的认知及选择,又是极具重要意义,甚至超过了高考本身,选择大学及专业,可谓就是选择一种人生方向。

一、对大学及专业认知概念的界定

国内对于专业认知界定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将专业认知相关内容的探讨,限定在并未接受任何专业课程以及职业规划指导的刚入学新生群体里的调查和研究,强调初学者对所学专业的“感性认知”;另一种方式是将专业认知范畴仅仅局限在学生学业过程中对于所学专业各门课程的认知状况,强调学生对于学科知识内容及其相关技能的掌握和理解[1]。由于本文研究对象是高中生,因此,和上述两类界定均有所不同,针对的是准大学生们对于专业的“整体认知”及“选择考虑因素”。

对于日夜埋头于书本中的高中生来说,一定要重视发掘自己的兴趣专业,并了解目标高校及目标专业,这是一次重要的成长过程,可以验证高中生是否有能力去思考和观察外部的世界。

二、大学及专业认知现状调查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选取成都市2所省市级重点高中、2所区重点及2所普通高中,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选取对象,每所高中各年级各30份,共发放问卷540份,回收问卷468份,回收率86.67%,回收的问卷中,男生209人,占调查总体的44.66%,女生259人,占调查总体的55.34%。

统计学处理:调查结果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和统计,分析方法主要采用卡方检验。

调查问题涉及性别、年级、大学及专业目标、了解途径、选择考量标准、大学规划、对好专业的衡量等问题。

(二)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对不同维度各问题的统计分析后,调查发现:

(1)“学生是否有清晰的未来职业目标”、“了解大学及专业的途径:老师,学长学姐,大学的宣传,网络,家长亲戚,其他”在性别、年级及学校类型上,均未呈现出统计学上的差异。但调查发现,有21.7%的同学有较为清晰的未来职业目标及想法,而有清晰职业目标想法的同学,80%在“是否有明确的专业目标”上也选择了肯定的选项,这部分同学是对自己将来所想要从事的职业及未来发展有整体规划的人,明确未来需要走的职业及专业路径,明确专业学习的目的及内容,通常这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就高。

(2)“是否了解高校的专业类别设置及专业大类的未来培养方向”问题上,未呈现出性别、年级及学校类型上的统计学差异。整体比例上勾选“知道”比例不到7%,实在令人堪忧。当然很多人对大学专业的不了解跟国内大学专业划分过细有关,目前大学专业体系共有506个专业方向,对于学业繁重的高中生来说,的确很难把握个中差异。而在美国,本科阶段只要选择进修人文和理学等基础学科专业,到了大三大四,甚至是研究生阶段才会对自己的专业方向做明确的选择,这一调查结果说明,高中生职业专业教育还需进一步提高。

(3)令人差异的是,在“是否有明确的专业目标问题”上,整体上,没有明确专业目标的人群占比高达86.6%,只有不到15%左右的高中生对于未来自己想要就读的专业方向有想法。并且在这一问题选项上,并未呈现出性别、年级及学校类型上的差别,说明在高中三年时间里,对于专业方面的思考,并未明显受到学校教育方面及年级增长的影响,总体反映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自己本身对于专业问题的重视程度并不高。相反,在高校目标问题上,则呈现出一些差异。

(4)不同年级,在2个问题中,呈现出统计学上的差异性p<0.05),分别为“是否有明确的大学目标”及“是否了解大学专业关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理论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区别”。在这两个问题中,呈现出随着年级的增高,认知水平逐步提升的趋势。结合上面的问题结果发现,虽然大家对于专业的细化区分认识不足,但对于具体专业到底分属人文学科性质还是社会科学性质及理论或工程性质的认识还是有逐步清晰的趋势,另外,随着年级的增高,大家的高校目标也越来越明确。 “是否了解大学专业关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理论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区别”也呈现出了学校类型方面的显著差异,说明学校成长素质教育方面的区别。

(5)不同学校类型,在“选择专业的依据”、“选择学校优先考虑因素”、“是否了解大学专业关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理论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区别”三个问题上呈现出统计学上的差异性(p<0.05)。对于省市级重点高中来说,绝大多数同学未来都是能考上一本高校甚至是985/211院校,所以同学会优先考虑高校名气平台,而普通高中则再在选择时,会优先考虑未来就业方向即更偏向于先选择专业方向。而是否了解人文社科理论工程的区别,是直接反应同学对专业属性的了解程度,这个问题上,普遍省级重点高中的高二高三年级同学要优于其他同学。

(6)令人欣慰的是,对于“你心目中的好专业是: 热门专业 、好找工作、容易学 、自己喜欢”这个问题选择中,47.3%的同学选择了遵从自己内心,自己喜欢的才是好专业,仅15.6%的同学认为好专业就是热门专业,看来95后们的高中生们还是更愿意坚持自己的选择,不会随波逐流。

三、提高高中生大学专业了解的方法建议

(一)学生:了解自我,正确定位

高中生认识自己的能力、性格和兴趣,对于未来无论是专业选择还是职业规划都有益处。性格帮助我们知道自己的思维和行为习惯,能力帮助我们知道自己的擅长领域,兴趣让我们知道对具体事情的偏好。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堂娜·邓宁在她的《你的职业性格是什么》一书中公布了针对(MBTI性格理论)16种性格类型所做的职业取向调查结果,其中,每一种性格类型的人所偏好的职业都有30-40种之多[2]。同样的,不同的兴趣,能力倾向也有很多相对应的大学专业可做考虑。

(二)家长:沟通引导,潜移默化

高中生由于时间关系,可能没有那么多时间去了解那么多专业具体的详细信息,这个重要的工作就落在我们的家长身上,建议家长们在平常生活中,多搜集信息,可以多和孩子聊聊大学不同类别的专业的学习内容和就业方向,帮同学去通俗易懂得了解专业的魅力,并帮助孩子一起去发掘专业的兴趣,进行专业的匹配。

(三)高中:专业引导、职业规划

高中学校适当增加一些职业介绍、专业介绍的兴趣课程,在学科教育之余,帮助我们的高中同学们尽早认识大学的培养体系,让同学能在自己做选择时不那么茫然。

(作者单位:成都七中嘉祥外国语学校)

参考文献:

[1]蔡笑,常婧莹.基于高职生专业认知教育的重要性及其起步最佳时机的再认识[J].职业天空,2009(10):43.

[2]周丽虹.学业规划之棋局[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44-45.

猜你喜欢

高中生大学目标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