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微博的大学生非正式学习研究

2016-05-14梁瑞仪

教学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非正式学习学习活动学习环境

[摘要]以在大学生中具有广泛运用基础的微博入手,结合非正式学习的特点和微博平台的特性,从教育者与学习者、学习环境和学习活动设计三个方面,总结出微博环境下的非正式学习教育者和学习者的角色模型、基于微博的大学生非正式学习学习环境模型和微博环境下的非正式学习学习活动模式等内容,为大学生微博用户群开展有效的非正式学习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微博;大学生;非正式学习;角色定位;学习环境;学习活动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6)020015050

引言

终身学习是信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信息社会每个成员适应社会发展和提升个体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前提,其贯穿于人的一生,因此培养学生具备终身学习能力成为当前教育的核心目标,也是评价教育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非正式学习是在工作、生活、社交等非正式学习时间和地点接受新知识的一种学习形式[1],它广泛存在于人们生产和生活中,并可伴随人一生。非正式学习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学习内容和形式多样化,强调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和基于网络的自发学习的产生,强调知识与实践的有效结合,适合提高学习者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提升当前学生的非正式学习能力,对于培养其终身学习能力,改善教育质量,无疑大有裨益。

Web2.0社会性软件具有免费、自由和去中心化的特点,该类软件平台提供良好的用户交互功能,提倡资源共享,并重视集体智慧的体现和创新精神的表达,而知识的社会性和创新性表达也正是非正式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微博作为Web2.0的一个典型产品,同样秉承了Web2.0信息社会性分享的理念,其免费性、即时性、开放性、互动性以及简单易用等特点,为非正式学习提供了一个平等的交流平台,它打破权威,鼓励创新,张扬个性,在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培养学生自主获取信息、组织信息和有效表达信息等终身学习能力方面,均有极大优势。

1微博环境下非正式学习教育者与学习者的角色界定1.1微博环境下非正式学习教育者角色界定

与传统教育不同,网络远程教育的教育者不再以个体身份出现,团队教师的表征和作用在远程教育中体现更为突出[2],任何处在网络终端的人群,只要具备相关知识的传授能力,并对知识传授具有外延支持的人群,均能成为此学习社区的教育者。

微博环境下的非正式学习作为远程教育的一种形式,同样秉承了远程教育团体教师的特点,但由于微博的开放性及非正式学习的随机性特点,其团队成员从严格意义上来讲,不能称为教师,而应称为知识输出团队群,此团队包含两类人群:一为知识直接输出者,二为给予知识输出的相关外部支持人员。图1是微博环境下非正式学习的知识输出团队模型,输出团队中,学科专家、媒体设计专家和教学设计专家共同组成外援支持群体,为作为知识直接输出者的信息发布者、学术网站或学习同伴提供知识内容在表达和技术层面上的隐性支持,成员间通过互粉主动寻求帮助,形成自发的工作协同。非正式学习过程中,知识输出群体既是知识输出者也是知识输入者,成员之间关系平等,互惠互利,促进知识输入者进行知识分享,引发其自主学习与协同学习是知识输出团队的主要核心任务。第2期梁瑞仪基于微博的大学生非正式学习研究教学研究2016

1.2微博环境下非正式学习学习者角色界定

“以学生为中心”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也是远程教育的核心思想[2],该理念认为,教师的教最终是为了学生的学,也就是说教师教的行为目标必须通过学生学的行为才能真正实现。因此,在远程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活动绝大部分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采取自主的个性化学习方式开展的,教学过程中重视并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强调学生的个别化学习,强调小组讨论和协作学习的发生,并意识到学生个人知识管理对学习成长的重要性。

非正式学习具有自主性、社会性、多样性及协作性四大特点[1],非正式学习的自主性认为,学习不是教师或其他外界组织的刻意教学行为,而是以学习者自我发起、自我调控、自我负责的一种学习方式。非正式学习的社会性指知识来源于日常生活或者工作过程中,来源于与家人、朋友、同事的交流、讨论中,或者是通过其它非教学性质的社会交往中获得。多样性则强调了非正式学习形式的多样化,学习者可以通过个人自省、与他人进行观点交流和分享、上网获取信息、观察所在环境和他人的言行等途径获取知识。协作性其实是社会性的另类表现,更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协同帮助,强调个体间交流、协作的有效性,通过彼此协作共同解决一个复杂问题,同时信息、知识和资源的共享也是协同学习强调的学习特点。从非正式学习的以上特点来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理念在此得到了最大化的体现,将非正式学习在远程教育中灵活应用将有效改善远程教育的质量。

因此,基于微博的非正式学习的学生,既应体现自主性特点,也应充分发挥微博平台的开放、互动、共享、平等的信息交流特性,借助微博的信息发布、加关注、评论、搜索、标签等功能,实现有效的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图2是微博环境下非正式学习的学习者行为角色模型,从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两方面,诠释微博环境下的学习者如何进行学习定位,如何借助微博功能进行知识的获取、处理与交流。图2微博环境下非正式学习学习者行为角色模型2基于微博的大学生非正式学习学习模式设计2.1大学生非正式学习微博学习环境分析

学习环境是影响学习者学习的外部环境,是促进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意义和促进能力生成的外部条件。学习环境以丰富的学习资源和认知工具,支持学习者在交互中进行个人知识建构,因此,学习环境不仅包括支持学习的物质条件,即学习资源,而且还包括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学习氛围、人际关系等促进知识意义建构的非物质条件[3]。

在非正式学习过程中,微博的发布与转发功能,支持文字、图片、动画、视音频等多媒体信息呈现,这为学习环境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即物质条件基础,微博的收藏、标签及微盘功能,方便学习者进行资料收集与整理,成为学习者知识建构的重要认知工具。借助微博的评论、互粉、微群和微访谈功能,则能帮助学习者相互间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开展有效的学习交互,并最终通过学习交流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图3为基于微博的大学生非正式学习环境模型,信息发布者发布多媒体学习资源,为非正式学习提供物质条件,学习者通过信息浏览、信息交流及信息管理,营造良性学习氛围,引发深层次学习,形成非正式学习的非物质条件支持。图3基于微博的大学生非正式学习环境模型

2.2基于微博的大学生非正式学习学习活动设计学习活动是学习者为完成既定学习目标开展的所有活动,在线学习活动则是指在网络环境下,为达成学习目标所开展的一切活动。普通网络课程,从教学设计角度分析,其学习活动主要由学习任务、学习过程、监管规则、学习支持、评价规则和学习资源6大要素组成[4],但非正式学习并非像网络课程存在严格的教学过程与教学计划,学习存在明显的随机性和偶发性特点,因此,诸如学习过程、监管、评价等机制在非正式学习中体现并不突出,其学习活动设计更注重的是学习理念的应用、学习资源的表达和行之有效的学习任务的开展三个方面。

1) 基于微博的大学生非正式学习学习活动设计主要遵循的教学原则。教学原则是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对教学中的各项活动起着指导和制约的作用。一般来说,教学活动越符合教学原则,教学活动就越容易成功。非正式学习虽然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但作为知识传授方的教学团队成员以何种方式传递知识,传授过程中又遵行怎样的教学理念,对引发学生的有效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在汲取知识过程中发生真正意义的学习,同样具有不可估量的直接影响。学习启发、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和师生与生生间的学习协同,是有效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进行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

第一,启发性原则。启发式原则最早由孔子提出。孔子认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即任何学习活动都要建立在学生自觉需要的基础上。启发式教学原则要求“启而能发,发而能导,导而能活,活而不乱”,而启发的标志在于教师能够围绕教学目标激起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因此,在非正式学习过程中,作为知识传授方的被关注者,发布或转发的信息应注意能引发关注者的主动思考和积极发言,在学习互动过程中,注意设疑、鼓励、平等对话等方式的灵活应用,启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主动思考,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投入度。

第二,情景教学原则。非正式学习成效关键在于学习者对知识的意义建构,而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在学习者既有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与所在的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和社会性的交往中相互作用建构而来。因此,情境认知对于知识的获取和学习行为具有重大意义。为此,为引发学习者对知识的有效建构,非正式学习的知识传授者应注意营造问题情景、设计与真实情景接近的学习任务并通过引导和激励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主性并设法将所有的学习任务都置于为了能够更有效适应世界的学习中。

第三,师生协同原则。非正式学习是通过社会性交往来传递和渗透知识的,因此交流是非正式学习的主要学习途径,也是推进每个学习者的学习进程至关重要的手段。协作是学习小组成员之间通过交流来商讨如何完成规定学习任务,从而达到知识意义建构的一种学习方式。其实,协作学习的过程就是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想法都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学习群体也在分享过程中实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微博环境下的非正式学习,可依托某学习任务或情景,借助微博的评论、微群、微话题等功能,引发各类人群之间的协同交流,组成学习群体,教学者也可借助微博这些分享与交流功能,创设协同学习任务,培养学习群体成员分享的理念,促使学习群体共同解决复杂问题。

2) 基于微博的大学生非正式学习学习资源设计。利用微博的学习有较强的灵活性,内容简单明了,信息反馈及互动要求速度快,学习资源的信息内容承载量小而精。因此,在设计学习资源时,应按照知识的特性,以专题形式来组织学习内容,把学习内容“模块化分割”。因此,学习内容设计应注意以下几个原则:(1)资源需多媒体呈现,类型集中于文字、图片、声音、动画及视频;(2)学习资源碎片化处理,将大模块知识内容分割成小知识点,每一条微博仅呈现一个知识点内容;(3)资源来源渠道需广泛,资源可通过教师上传、链接相关网络资源、社会人员分享、师生分享、学科专家分享等途径获得;(4)资源内容设计及呈现应能引发有效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行为,强调案例教学资源的呈现,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学习任务的呈现,以及能引发有效学习活动的各类资源(如设疑、问题引申、知识拓展等内容)的呈现。

3) 基于微博的大学生非正式学习学习活动设计。非正式学习强调学习的自我发起和自我调控、强调在人际交往中获取知识、强调个体间的交流与协作。因此,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是非正式学习的活动主体,社交则是促进知识意义建构的主要途径。微博环境下的非正式学习活动设计则应发挥微博良好的互动和信息分享优势,从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入手,合理规划学习任务,自主学习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通过阅读微博汲取知识;二是借助微博信息发布功能和人际关系网,进行知识整理、学习反思、学习讨论和学习活动参与,实现显、隐性知识的有效管理。协作学习则重点体现团队参与,强调复杂问题解决和案例分析的群力合作作用,达到知识创新和意义建构。图4就是基于微博的大学生非正式学习的具体活动体现。

3结束语

知识的快速更新和社会的变迁使终身学习的诉求不断加强,非正式学习的自发性、社会性和随机性是学生当前学习和日后面对社会实现自我提升、进行知识更新的利器。因此,具备非正式学习能力是现今大学生实施终身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适应社会、提高自我生存发展的重要能力要求。web2.0实现了网络信息分享的高度平等和深度互动,微博作为web2.0的典型应用,除了具备web2.0前述的典型特征外,还具备信息来源渠道广、信息内容具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特点,大学生作为微博用户的主要群体,利用微博开展非正式学习无疑优势明显,而关于借助微博在大学生中开展非正式学习的优势,在本文前半部分也作了详细阐述。然而,自2005年非正式学习在国内引起关注到现在,大学生开展非正式学习效果并不显著。据研究分析,大学生一天16小时的非睡眠时间,除了7.7%的时间用于正式学习,其余时间均处在非正式学习的环境中,但是,能借助这段时间开展非正式学习的大学生并不多,有较强非正式学习意识的用户只占统计学生人数的5.4%,造成此后果的原因除了学生主观意识不强以外,主要还与学生学习方法不当、不具有有效的知识管理能力、未能在繁杂资源中快速锁定有用信息和找到合适的专业指导人士进行指导等有关[5]。鉴于上述原因,本文以web2.0具体应用平台入手,对教者(知识输出者)和学者(知识输入者)的角色进行了诠释,同时结合非正式学习和微博的特点,推导出微博非正式学习的学习环境模型和学习活动模式,环境和学习活动的描述强调具体实操性,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期望找到适合大学生开展非正式学习切实有效的具体途径和实施方法,为非正式学习中的所有人群,包括信息输入人群和信息输出人群提供一定的实施借鉴。

参考文献

[1] 余胜泉,毛芳.非正式学习——eLearning 研究与实践的新领域[J].电化教育研究,2005,(10):1823.

[2] 陈丽.远程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04123.

[3] 贺平,武法提.论学习环境设计的理论基础[J].现代教育技术,2006,(6):3639.

[4] 李松,张进宝,徐琤.在线学习活动设计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0,(4):6872.

[5] 柴阳丽. Web2.0环境下大学生非正式学习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1,(12):6368.

Research of college student′s informal learning

basing on the microblog environment

LIANG Ruiyi

(School of Education,Guangzhou University,Guangzhou,Guangdong510006,China)

AbstractThe article starts from microblog which is widely used by college student,basing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formal learning and microblog platform,from three aspects of educators and learners,learning environment and learning activity design to summarize educator and learner role model of informal learning,informal learning environment model and informal learning activity model on microblog environment and hoping all the research results can provide reference to implement informal learning for all the college student microblog users.

Key wordsmicrobolg;college student;informal learning;role definition;learning environment;learning activity

猜你喜欢

非正式学习学习活动学习环境
基于学习需求的学习活动设计
高中物理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非正式学习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
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碎片化学习研究
三本院校英语专业教师职业发展研究
专业发展视角下的中小学教师非正式学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