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新特点研究①
——以全国《十城市》体育教学优质课为例

2016-05-12常志利郑州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河南郑州450044

当代体育科技 2016年3期
关键词:教学特点优质课中小学

常志利(郑州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河南郑州 450044)



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新特点研究①
——以全国《十城市》体育教学优质课为例

常志利*
(郑州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河南郑州 450044)

摘 要:为了推广体育教学改革以来的新成果,使中小学体育教学工作更上一个水平,主要运用了文献资料法、观察法、案例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25节体育教学优质课为案例,从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过程、教师教学语言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观察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现代化、生活化;音乐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使用越来越广泛;教学组织形式丰富多样;教师引导以鼓励性语言为主和教学方法针对性增强等。

关键词:体育教学 教学特点 中小学 《十城市》 优质课

从近代学校体育的发展历史看,体育教学的过程一直都带有不同时期的特点。学校体育每经过一次改革,其反映在体育教学中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都会有一些进步和新的特点出现。我国自素质教育改革以来,中小学体育教学在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不断地有新的创新和突破,体育教学过程也在原有的基础上呈现出新的特点。该研究以25节体育教学优质课为案例,这些课都是经过各地区选拔出来的,代表着当地先进的体育教学改革成果。对这些案例进行观察分析,运用科学的统计方法,总结出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新特点。这不仅是对之前体育教学改革效果的一种总结,同时也对推广改革新成果和进一步深化改革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表1 优质课上课对象学段结构分布

表2 不同年级体育教学项目的分布

表3 一节体育课中音乐使用时间长度

表4 体育教学过程中音乐使用的时机

表5 一节课中教学组织形式的变换次数

1 研究方法

该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法、观察法、案例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

该研究以25节体育教学优质课为案例,运用观察法,详细观察和记录了每节课的情况;运用数理统计法进行了统计分析。案例来自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十城市》第二十五届学校体育教学观摩研讨大会精心挑选和录制的25节体育教学优质课,上课的老师来自广州、成都、厦门、长春、昆明、郑州、哈尔滨、太原、重庆、合肥、沈阳等全国十几个城市,上课的对象从小学到高中都有涉及。

上课对象的学段分布如表1所示。

2 研究结果

2.1 教学内容的分布和类别

从案例中看,教学内容的分布主要集中在田径、球类、体操舞蹈、格斗、民族传统等体育项目。传统和新兴的一些运动项目,如小木马、踩高跷、搏击操、花球啦啦操等进入体育课堂,给体育教学增色很多。其中小木马、踩高跷教学的器材还是自制的器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自制的器材,既保留着传统体育项目的乐趣,又具有很好的安全性。这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能学习到传统的体育项目,而且能体验到特有的快乐。不同的教学项目在不同年级的分布见表2。

2.2 体育课上音乐引入的比重

音乐的使用使体育课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更容易调动情绪和学习积极性。同时,音乐还能对学生的紧张和焦虑心理产生调节作用,有助于学生对动作技能的学习和掌握,有助于活跃体育课堂气氛。在这25节体育教学优质课的案例中,大部分体育教师都不同程度地在自己的体育教学中配上了音乐。有的主要在准备部分运用音乐,有的则在准备和放松部分恰当地使用音乐,有的甚至根据自己的教学整个过程巧妙地运用音乐。使用音乐的总时长不等,有相当一部分体育课使用音乐总时长达到了20 min以上,见表3。案例中体育教学过程中音乐使用的时机统计见表4。

2.3 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分组依据有创新

从体育教学过程的组织形式上看,形式多样化是最大的特点。体育课上不再是从开始到结束简单的几列横队站立,相反,学生队伍的调动和组织更加合理和多样化,从便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更加突出组织形式的实用性。如学习技术、比赛、游戏、放松等活动时,组织形式都有相应的变化,多样而实用,使体育课堂充满着生机和活力,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了学生积极性。

分组依据的创新也是一大亮点。如《武术散打》这节课中,针对散打动作的用力部位与顺序问题,在学生自己思考的基础上产生了不同的观点,教师适时地按不同的观点分组,各小组按自己的观点进行练习,最后再进行展示,让学生自己发现最恰当即正确的技术动作方法。再比如《健美操》这节课中,学生在进行一定时间的练习之后,身体呈现不同的心率反应。教师根据心率指标进行分组,然后再根据每一组学生的身体条件安排相应的健美操练习动作套路。这种分组方式一直贯穿整个练习,每个学生的运动负荷也在这样不同的分组过程中得以调整。

组织形式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在组织形式变换的数量和对学生的组织队形上。在25个体育教学案例中,课堂上教学组织形式变换数量的分布见表5。从时间效率和组织形式多样化两个角度考虑,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变换次数不应过多,也不应过少。组织形式变换过多,学生练习密度受影响;变换过少,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从案例中看,体育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变换应在4~6次比较合适。

从体育课堂教学组织过程中的学生队形上来看,也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如扇形、“X”形、“S”形、正方形、圆形、椭圆形、双椭圆形、散点形等等。除此之外,学生队伍跑动的路线和方向也不再仅仅是一致的,也有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进行相向跑动练习的。通过观察发现,类似这样在练习队形及练习线路上的改变,学生们参与的热情很高涨,练习积极性也很高,效果也很好。

2.4 教师语言以鼓励性语言为主

从案例来看,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呈现温和、鼓励性语言增多,命令性语言减少的特点。如“好”“非常好”“非常棒”“真棒”“不错” “非常好,老师很喜欢” “漂亮” “好球” “(球)打的好!”“很好”等等。而且从使用的频率上也有明显地增多。

2.5 教学方法使用更有针对性

在教学方法的使用上,在小学阶段情景教学法的使用较多,教师设置的情景有旅游场景、农作物丰收的劳动场景、发动机工作场景等等,学生在这样的场景中依次完成每一个练习内容。在中学阶段,探究法的使用较多。在运用探究法的过程中,采用不同的分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时间,学生的参与度很高。一节课往往从提出问题开始,以回答问题结束,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既学到了运动技能,也学会了思考问题,同时也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

3 研究结论与建议

3.1 研究结论

(1)在教学内容上,新兴的和传统的运动项目都进入了体育课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异常高涨。

(2)音乐在体育教学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不仅在课的准备部分和放松部分有音乐的伴奏,而且在课的基本部分也有了音乐的配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3) 教学组织形式丰富多样,不仅在学生队形上更加多样,而且在教学分组的依据上也有创新,使得教学组织形式更加高效、实用。

(4)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温和且充满启发性,鼓励性语言及手势使用频繁。

(5)在教学方法的使用上,小学阶段情景式教学法、中学阶段探究式教学法增多。

3.2 建议

(1) 体育教师加强新兴和传统体育项目的学习,积极为这些体育项目的教学做准备,同时,可以发挥自己的才能,改造和研制上课所需的体育器材。

(2)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加入音乐,从而通过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这样的过程中,达到愉悦学生身心的目的。

(3)在教学组织形式方面,本着高效、美观的原则,根据学生的不同生理、心理特点,进行多样化地组织。一节课中,学生队形的变换4~6次为宜。

(4)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鼓励性语言的使用时机,同时尽量具有针对性、具体性。

(5) 体育教师在上课前,加强对体育教学过程的设计,尽量做到思路清晰,一条思路贯穿课堂始末。同时,以学生学习的角度考虑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十城市”学校体育研究会系列丛书编委会.第二十五届学校体育教学观摩研讨大会论文及现场课解析[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2]宫佳明,杜娟.谈音乐在体育教学中的功能及其应用[J].教育探索,2012(9):57-58.

[3]章翔. 分类分层教学法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刍议[J].体育教学,2014(11):43.

[4]高嵘.试析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中教学内容的操作[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7(3):50-55.

The Study on the new Characteristics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of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For Eexample of the High-quality Courses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the National Ten-city

Chang Zhili
(Physical education institute of Zhengzhou Normal University,Zhengzhou Henan,450044,China)

Abstract:The aim of this research is to extent the new results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And we hope it can make th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work of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better.By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consultation, observation,case analysis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the 25 high-quality courses of physical education were observed and analyzed from the aspects of teaching content,teaching organization,teaching process,teaching language and teaching methods.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the teaching contents are modernized and dailies;music is used more and more widely in the different teaching stages;the rich variety of teaching organization form;teachers`conduction mainly is encouraged words and the teaching methods are used more pertinence.

Key Words: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Teaching characteristics;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Ten Cities》;High-quality courses

通讯作者:①常志利(1980,10—),女,汉,河南鹤壁人,博士,讲师,从事学校体育研究。E-mail:czl0880@126.com。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03.062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01(c)-0062-03

猜你喜欢

教学特点优质课中小学
关于举办“第18 届全国中小学教师文化教学优质课大赛暨纪念中国中等师范学校诞生120 周年”的通知
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年教育研究与评价项目获奖结果
提高高校声乐教学形式与方法探析
生物工艺实验教学特点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优质课评选当精减
插翅还是折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