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拓展训练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①

2016-05-12寇莉娜李喜文包头第四中学内蒙古包头014030

当代体育科技 2016年3期
关键词:拓展训练高中生体育教学

寇莉娜 李喜文(包头第四中学 内蒙古包头 014030)



拓展训练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①

寇莉娜 李喜文
(包头第四中学 内蒙古包头 014030)

摘 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实地访谈法、文献资料法及重复测试的实验设计,在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引入拓展训练,研究拓展训练方法对学生参与体育课的兴趣、学生体质、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结果实验前,学生在体育课堂参与兴趣、学生体质、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经过一学期的实验后,实验班的体育课堂参与兴趣和社会适应能力优于对照班。结论是在体育课堂中进行拓展训练,对学生的参与度、社会适应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有一定的保持性。

关键词:拓展训练 高中生 体育教学 策略

追随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体育课堂的要求有了更进一步的规范和高标准的要求。教育的根本在于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受北方自然环境地域气候的影响,对高中开展体育课的形式提出了更多的可能,如何提高学生参与体育的积极性,如何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康,成为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

拓展训练作为新的教学模式进入体育教学课堂,符合高一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能够满足其挑战自我、挑战极限的追求,它不仅是对现有课程的补充,而且与素质教育观对体育教育的要求相适应,有利于体育课的形式向多元化发展,又体现了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高一2班(60人)和高一11班(60人)。2班作为实验班进行拓展训练教学,11班作为对照班进行普通体育教学。实验班和对照班由笔者作为代课教师进行教学实验。

1.2 研究方法

表1 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身体状况对照表(±s )

表1 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身体状况对照表(±s )

组别  n 年龄   身高   体重实验组  60  16.811+0.424  170.343+4.324  64.917+7.374对照组  60  16.961+0.369  170.502+5.374  63.457+7.504 t    0.134  0.363  0.174 P    >0.05  >0.05  >0.05

表2 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实验后身体素质得分对照表(±s )

表2 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实验后身体素质得分对照表(±s )

耐力   柔韧和力量   速度和灵巧性班级男   女   男   女   男   女实验班 61.812+7.102  69.211+6.975  70.602+7.231  87.202+7.011  55.623+3.996  53.114+4.586对照班 62.348+7.221  68.147+6.452  70.514+7.225  86.114+7.863  54.201+3.831  52.209+4.449 t  0.156  0.334  0.286  0.391  0.183  0.851 P  >0.05

表3 教学实验后两班学生身体素质成绩分布

1.2.1文献资料法

登陆中国知网CNKI,在《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和外文Wiley期刊中对“拓展训练”、“体育教学”、“outward bound”的科研论文进行搜索,收集相关文献资料,为该研究提供大量的素材和理论依据。

1.2.2访谈法

对工作在培训和教学第一线的体育教师就教学中实施拓展训练的观点进行实地的访谈,对拓展模式的体育教学教案进行创新探讨,对部分学生进行实地访谈和调查,收集相关的信息。

1.2.3实验法

通过实际体育教学进行实验研究,教学对象分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教学前后分别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身体素质测试与基本技术水平测试。由笔者对实验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1.2.4问卷调查法

针对该课题经咨询专家并参照张力伟等编著的体育心理量表,确定高中生社会适应能力的问卷设计,分发给学生进行不计名填写,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问卷116份,有效问卷114份,回收率95.00%。

1.2.5数理统计法

对教学实验前后调查、测验所得相关数据,用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并进行t检验,验证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是否存在差异,使实验结果得到量化,保证了研究的客观性和可行性。

表4 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实验后学生社交行为调查表分析

2 实验设计

该文采用实验法对高一两个教学班就体质、团队合作、意志品质等方面进行测试,学期开始进行前侧,学期末进行后测,分析数据得出结果如下,实验内容:高中体育教材专用课程,实验班采用拓展训练的方法进行授课,对照班采用常规体育教学法进行上课。 实验对象:两个平行教学班120名学生,实验时间:2015年9月1日~2016年1月3日的体育课,除去考试、运动会等特殊情况不能正常上课以外,授课时间为16周,2次/周,40 min/次。

3 实验结果分析

3.1 对学生体质的影响

在教学开始前,对学生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进行测量。由表1所示的测试结果中显示,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的身高、体重、年龄、等基本情况不存在显著差异性。表2显示实验班和对照班的速度和灵巧性(50米跑、立定跳远)、柔韧和力量(仰卧起坐体前屈、引体向上)、耐力(800米、1 000米)能够反映学生身体素质的测试结果也不存在差异显著性。这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实验后,两个班的实验效果能否产生显著性差异提供对比的前提条件。

为了验证两种不同教学方式对教学效果的影响,该文对两组实验前后的学生的身体素质成绩进行了同体比较检验,发现两组都有进步,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因而笔者可以确定,该文进行的对比是有意义的。

3.2 实验后身体素质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教学实验结束后,按照大纲的要求进行期末考试,对两个教学班的测试成绩进行纵向和横向对比如表2所示,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成绩虽然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实验班的平均成绩高于对照班,这说明体育教学中实施拓展训练模式教学,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分析表3可看出,经过一个学期的拓展训练学习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在身体素质方面,没有显著差异,表明体育课教学中引入拓展训练模式,在学生的身体素质方面,与传统教学法没有显著性差异。

3.3 拓展训练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

社会适应能力,指的是一个人在心理上适应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的能力,是人在社会上生存需要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各种适应性的改变。如何提升社会适应能力,首先在意识形态上要有些改变,人生存于社会,需要心理和生理上的各种适应性的改变。

由表4可以看出,经过一个学期的拓展训练教学模式的实验和学习,高一学生中适应能力不强的人数减少,而适应能力较强的人数显著地增加。拓展训练通过亲身体验培养了团体精神,面对问题的处理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判断及决策能力, 拓展训练模式使学生有了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在实践中学习,既有理论的书本文化知识,也有通过实践活动,学生更愿意同教师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为主动获取。

4 结语

实验研究表明高中体育课运用拓展训练方法进行教学,拓展了教学方法的选择范围,拓展了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使学生掌握熟练基本技能,社会适应能力完善。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技能,更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引入拓展训练的实验效应指标的测试结果显示实验班优于对照班,引入拓展训练的同时是对体育课内容的创新。

(2)引入拓展训练提高了高中生参与体育课的兴趣,采用拓展训练的游戏热身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游戏中感知活动实质,能更高效的投入体育练习中。

(3)体育课教学引入拓展训练在社会适应能力培养方面更明显,在小组中沟通交流,应对挑战,对成功和失败有自己的分享和感受有助于学生体育技能的掌握。

参考文献

[1]信晓宁,王小燕,谭捷.拓展训练[M].广州:华南理工出版社, 2011.

[2]曹彧.在更高的起点上推动体育事业科学发展[N].中国体育报,2012-11-12.

[3]马胜永.我国高校体育开展拓展训练课程教学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09.

[4]韩宏义,刘擎.大学生野外生活生存训练[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5-6.

[5]张凡.拓展训练对提高体育集体项目运动员团队精神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10):1440-1441.

[6]李致新.户外运动的健身意义及其规范化研究报告[R].国家体育总局课题,2003.

作者简介:①寇莉娜(1988.8—),女,汉,河南周口人,硕士,中教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啦啦操创编与训练。李喜文(1972.9—),男,汉,内蒙古集宁人,本科,高级教师,研究方向:田径短跳项目选材与训练。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03.017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01(c)-0017-03

猜你喜欢

拓展训练高中生体育教学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拓展训练开展
拓展训练融入中学体育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美国高中生如何度过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