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探析

2016-05-11师敏

广西教育·B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学习质量课堂活动高中地理

师敏

【摘 要】基于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提出从三个方面开展高中地理教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多样的课堂活动,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打破教材内容的瓶颈,丰富学生的知识范围。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地理 教学方法 学习质量 课堂活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3B-0047-02

目前的高中地理课堂上,传统教学的“一言堂”和“满堂灌”方式仍然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不少地理教师的视角局限于教材,使得课堂教学枯燥、单调,严重地束缚和制约着高中生思维和能力的发展,导致学习质量与教学效率较低。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就要求广大地理教师必须改变教学方式,转变教学思想,树立全新的适合于高中生的教学理念,着手策划注重讲解知识基础、由浅入深、能够引导学生可以完全自主高效地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快速且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概念和定理,并能够让学生发现和找到自己的薄弱环节,促使学生在听课的时候有针对性地对本课的重难点知识、易错疑难等知识进行重点聆听。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下的地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从“主角”转变成“助手”、“配角”,甚至是“教学道具”,要时刻提醒自己大胆放手,与学生形成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地调动起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主观能动性。

由于高中生的思想已经近乎成熟,教师在授课的过程要注意呵护每一位学生的自尊,要因材施教地组织和进行相关课堂活动,不吝啬对每一位学生小小进步的表扬和赞美,对于学生错误的地方要委婉地指出并帮助学生改正,逐步培养和激发起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

例如,教师在讲“人口的变化——人口的空间变化”这一章节的内容时,首先要让学生提前进行新课预习,帮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内容进行系统的梳理,让学生了解本节内容的教学重点难点有两块:(1)人口迁移的概念、类型及影响;(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教师从这两点开始着手讲课,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作为新知识的切入口,精编问题提问学生:

1.你身边的亲戚、朋友都是哪个民族的?咱们班的同学中共有多少少数民族?

2.大家知道你的家乡“玉门”现在有多少个少数民族居住在一起吗?

3.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呢?你知道影响玉门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吗?

4.你知道玉门在地球上的经纬度吗?

5.你们知道我们玉门有哪些著名人物吗?

因为问题涉及学生真实的生活环境,所以学生很容易接受这样的课堂问题,并会对这些问题的答案产生好奇心,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接下来,教师要给学生留出自由讨论上面这些问题的时间,也就是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因为是新知识,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一定会遇到不同的困难,教师可以顺势成功地将学生引入到了新知识的课堂中。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主动索取的力量大于教师强硬的灌输。

二、创设多样的课堂活动,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新课程标准强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形成、规律的发现、问题的解决等过程。地理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应该结合每一章节的地理知识及学生的能力水平,组织创设一些别样的课堂活动,如双方辩论赛、小组讨论、模拟教师、问题抢答等,争取让班里的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营造出一个活跃、和谐的学习氛围,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

面对各种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如果要问哪一种活动最有效,那么答案应该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决定”。课堂活动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的时候,可以有目的地选择最有效的活动。

例如,教师在讲“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这部分内容时,由于交通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所离不开的生活环节,因而教师在讲这一章节内容时可以由此设计一个教学活动:第一,在讲课前给学生布置一个课前作业,根据交通运输的五种方式把班里的学生分成五个小组,分别是铁路运输组、公路运输组、水路运输组、航空运输组和管道运输组,让各小组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下次上课前调查本地的交通运输情况、各个交通运输方式的使用率、特点、优点和缺点等相关信息。第二,上课后教师先让每组的组长到黑板上写出各组的调查结果,然后再让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对其他组的调查结果进行点评和补充,一场激烈的知识讨论和辩论就此展开……此时教师要做的就是聆听,根据学生的对话捕捉和总结学生所遇到的问题。第三,10分钟至15分钟后,教师可以把学生的那些问题当作教学切入口,将学生引入教材。

课堂活动的使用和设计是一种复杂的工作,活动的选择同样是一件重要的事情,相信更多的实践可以为教师的课堂活动设计带来更多的灵感和经验。

三、打破教材内容的瓶颈,丰富学生的知识范围

课本上的内容是有限的,教师应该放开眼界,将学生从局限的课本中带出来,带到现实的生活当中去,让学生在熟悉而真实的生活中实践自己所掌握的地理知识。教师可以借助外界环境,为学生提供相关的拓展性知识和翔实生动的课外资料,由此对学生进行环境意识的教育,深化学生对于国情、国力和国策的认知,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科学的观点,增强学生的地理意识,让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均衡发展,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例如,教师在讲“城市与城市化——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这一章节的内容时,可以结合实例分析不同城市的特点及城市化对于该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师可以以当地或者知名度较高的城市作为突破口,如深圳。首先列举一个生活实例:2013年5月19日,中国社科院等多部门联合发布了《2013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根据该蓝皮书,深圳排在香港之后,占据综合经济竞争力排行榜“榜眼”位置,但让人感到遗憾的是,深圳在宜居城市竞争力排名中未能进入前20名;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城市建设突出以人为核心,那么怎样才能既满足不同社会阶层的多样化需求,又能成为一座宜居城市呢?深圳需要做哪些工作来改进和推动生态宜居城市建设呢?

学生在解答这个问题的过程需要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包括:

1.仔细研究深圳的城市规划图。

2.知道深圳规划中的城市工业以哪一类型为主。

3.弄清楚深圳具备发展哪种工业的哪些条件。

4.了解对于深圳推进宜居建设过程中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5.掌握宜居城市的特点。

学生在分析这些问题、一一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不仅对于本章节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解深度有所突破,还会由此培养出学生的环境意识,对于工业方面的知识也会有所涉及,很好地对后面的“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这一块知识做了铺垫。

总之,在新课程标准的影响下,广大地理教师应该紧跟教育潮流,及时改变或废除单一而陈旧的教学模式,适时地优化自身的教育理念,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及学生的真实学习水平,摸索出适合于自己的教学方法,实现自身的教学价值。

【参考文献】

[1]陈敏,夏雷.高中地理有效教学与教师专业能力提升[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4

[2]李依铭.普通高中地理实证教学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

[3]林成策.走进高中地理教学现场[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杨士军.高中地理活动创新设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5]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高中新课程地理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责编 江月阳)

猜你喜欢

学习质量课堂活动高中地理
提升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质量的教学探究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思想政治课与现代教育技术结合研究的初探
小学初级汉语课堂活动设计思考与实践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英语词汇学习质量
放飞思想,张扬个性,激活小学语文课堂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