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生态文明建设 优化区域经济结构

2016-05-09万政文

重庆行政 2016年2期
关键词:旅游生态建设

万政文

重庆市奉节县位于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地处三峡库区的腹心。三峡水库容量3940亿立方米,长江奉节段43公里容量50亿立方米。立足生态涵养发展,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优化区域经济结构是抓住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战略机遇,抢占区位节点,建设区域性交通枢纽的需要;是贯彻国家绿色发展理念和重庆市五大功能区发展战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生态涵养发展区建设的需要;是在立足建设“三大空间”、培育发展“四大产业”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县域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空虚的长期突出问题,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产业结构调整作出的事关长远和全局的重大决策。

一、优化区域经济结构的科学定位

建设生态涵养发展区,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优化产业结构目标,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力争到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进入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前列,努力建设成为长江经济带上的生态旅游型区域性中心城市。

第一步,拓展发展空间,调结构,夯实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到2017年,集中精力拓展建设并基本形成西部新区、工业园区、旅游新城“三大空间”,培育发展并初步形成特色效益农业、绿色能源、文化旅游、商贸物流“四大产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全面起步,从根本上初步解决发展无平台、经济无支撑的问题,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步,加强生态工业,融产城,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实力。到2020年左右,重点发展水电、风电等绿色能源产业,电力装机容量达到200万千瓦;以工业园区为平台,加快发展油橄榄、红豆杉等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形成产业特色优势。全县工业总产值力争实现250亿元,工业税收力争达到14亿元。加大产城融合推进力度,加快生态宜居城建设,加速推进文化旅游、商贸服务、文化创意、农产品加工“四大城市产业”高效益发展,初步建成具有较强区域竞争能力的中等城市。

第三步,建设交通枢纽,兴旅游,基本形成区域性中心城市。到2025年左右,形成铁路、高速公路、长江黄金水道、机场等交通大通道的多重交汇节点,基本形成“四横两纵一机场”区域性立体交通枢纽。建成白帝城·瞿塘峡和天坑·地缝两个5A级景区,深度挖掘历史、人文等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综合竞争实力全面增强,使文化旅游业真正成为第一战略性支柱产业。总体形成“生态农业立县、生态工业强县、生态旅游富县”的发展格局,区域性中心城市基本建成。

二、优化区域经济结构的对策与措施

(一)优化生态布局。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环境质量,加强生态建设和修复,将奉节建设成为碧水青山、绿色低碳,生态文化厚重、生态法制环境良好的生态文明示范县。

一是优化生态空间。科学定位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重要生态功能区,实施严格的分级分类管控。突出“面上保护”,着重保护建设好自然山体生态屏障圈、“一江五河”生态涵养带和以高速公路、省道公路为主体的绿廊体系,形成优良的生态系统;着力“点上开发”,集中精力发展建设好以“三大空间”为核心的城镇体系,发展与生态环境相适应的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形成县域生态空间优化格局。

二是加强生态保护。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为重点,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宁静、绿地、田园”环保五大行动。建立三级垃圾收运系统,形成“社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置”的垃圾处置模式,城镇生活污水处理集中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90%以上。加强面源污染防治,持续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加快农村清洁能源发展。

三是加强生态系统建设。以碧水青山、绿色低碳为目标,加强林地、湿地、草地保护,强化天然林资源管护,提升自然保护区建设质量和管护水平。加强水土流失预防和综合治理,实施长江流域奉节段、梅溪河、大溪河、草堂河、朱衣河等流域的综合治理。

(二)拓展繁荣“三大空间”。到2025年,“三大空间”建设形成26平方公里、18万常住人口、400亿元GDP的规模能力,就业人口达到12万人以上。

一是加快建设西部新区。加快完善教育、金融、旅游、商贸、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文化产品、旅游创意等产业,推动形成新型楼宇产业。加快建设火车客运站、长途汽车站、公交综合换乘交通枢纽,实现新区人气商气的集聚。打造形成生态宜居城、文化旅游城、商贸物流城和文化创意产业园的“三城一园”。到2025年,西部新区建设形成12平方公里、10万常住人口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核心拓展区。

二是加快建设工业园区。以三峡库区农产品加工基地为目标,进一步完善园区供电、供气、物流、仓储、生活等配套基础设施功能,不断增强园区的资本、人才吸纳能力和产业集聚能力。加大工业园区招商引资力度,引入大型生产企业、大型农副产品加工、中药材制药企业入驻,大力引进劳动力密集加工企业群。到2025年,建设形成4平方公里的现代生态工业园区,成为三峡库区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

三是加快建设旅游新城。立足“巴楚驿城”的总体定位,按照国家5A级景区标准建设石乳河古街项目。建成一批高水准接待能力的宾馆设施,形成高、中、低各种不同需求档次的旅游酒店群。到2025年,将兴隆旅游新城建设形成10平方公里、6万常住人口、100亿元GDP,集休闲度假、避暑养生、四季旅游、民俗体验、文化娱乐为一体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三)发展壮大“四大产业”。立足生态涵养发展功能定位,围绕生态抓特色效益农业,围绕特色效益农业抓生态工业,以产业培育和结构调整为主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生态工业、文化旅游业和商贸物流业“四大产业”。

一是壮大特色效益农业。以特色农业加工为龙头,全力培育壮大以脐橙、红豆杉、油橄榄“三棵树”为核心的特色效益农业,形成高山红豆杉、中药材、烟叶、畜禽,中山油橄榄、蚕桑,低山脐橙、蔬菜为主的“三带”立体农业产业格局。到2025年,形成脐橙种植30万亩、油橄榄种植30万亩、红豆杉种植20万亩的农业生产规模。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农业,推动特色生态效益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带动农民稳步致富。

二是壮大生态工业。以建立绿色能源产业基地为目标,加快推进康乐火电、茅草坝水电、九盘河水电、金凤山-云雾山风电、清洁汽油等项目的开发建设,积极推进天然气勘探开发利用和抽水蓄能电站前期研究工作。加快煤矿重组扩能和质量体系标准化建设,形成华能奉节电厂生产用煤的保障能力。到2020年,实现200万千瓦的电力装机容量。加快发展红豆杉加工、油橄榄加工、眼镜制造、小型电器加工、服装加工、清洁能源开发、脐橙深加工等产业,形成新的特色生态工业体系。

三是壮大文化旅游业。把文化旅游业作为第一战略性支柱产业,县财政每年投入1个亿成立旅游产业发展基金,全面升级白帝城·瞿塘峡和天坑·地缝景区,将宝塔坪和兴隆镇建成为现代旅游后勤服务基地。依托三国文化、诗城文化、三峡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推动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努力建成长江三峡国际休闲度假旅游中心和长江三峡、西安、张家界“大金三角旅游区”旅游集散基地。到2025年,实现年接待游客2000万人次以上,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00亿元以上。

四是发展商贸物流业。“十三五”时期,规划建设区域性奉节物流园和西部新区现代商贸物流城市综合体建设,打造农产品交易市场、脐橙交易市场等专业市场集群和特色商圈,引进数码、建材、汽车销售服务、家居等区域性市场落户奉节。抓好电子商务,建设互联网中心、线上交易中心、线下展贸中心、智能物流中心、网商园和配套服务中心的六大商贸中心,形成现代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随着交通格局的改变,商贸物流体系将逐步形成,商贸物业产业将成为重要产业。

(四)构建区域交通枢纽。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建设长江经济带和建设铁路、高速公路、机场等项目的机遇,建成“四横两纵一机场”的区域性交通枢纽和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已经建成渝宜高速公路、优化长江水运通道、加快建设郑万铁路(郑州-万州段)、沿江铁路(奉节-涪陵接渝怀线),形成“四横”;加快建设奉建高速公路(奉节—建始)、安张铁路(安康—奉节—张家界),形成“两纵”;加快奉节与巫山交界的神女机场建设。通过“四横两纵一机场”区域性交通枢纽大格局的打造,形成“公、铁、空、水”综合立体交通网络。

三、探索优化区域经济结构的长效机制

(一)深化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创新政府投资方式,开放政府投资领域,采用PPP模式,引导和支持民间资本进入特色食品加工、文化旅游、金融、公共基础设施等领域,不断提升市场主体竞争力。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综合考虑生态环境、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城镇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因素,注重把“十三五”规划编制与“三步走”发展战略相结合。加强规划衔接,形成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为统领,各类规划定位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强化重大项目管理,对项目实行动态监督和管理,开展政府投资项目后期评价,提高投资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

(二)优化环境,集聚发展合力。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科学配置发展要素,聚合土地、资本、人才等各类发展要素,增强发展活力,破解发展难题。大力推进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治理和依法办事。加强领导干部法律法规培训,逐步提升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的能力。深入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持续开展党风、政风、民风专项整治,以优良党风促政风带民风转变。进一步发挥人大、政协的参政议政作用,发挥群团组织的独特优势和桥梁纽带作用,广泛听取社会各界人士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充分调动和凝聚一切积极因素,参与和投入到全县发展中来,营造浓厚的发展氛围。

(三)建立导向明确的考核机制。制定立足生态涵养发展,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优化区域经济结构,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总体实施方案,按年度将各项任务和目标要求进行细化分解,并纳入单位年度综合考核。各牵头部门明确责任领导、责任人与进度要求,切实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强化对考核结果的运用,奖优罚劣,让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优化区域经济结构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作者单位:中共重庆市奉节县委党校

责任编辑:宋英俊

猜你喜欢

旅游生态建设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