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核心内容解读

2016-05-09张家玮

重庆行政 2016年2期
关键词:民主价值观核心

张家玮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24个字分别从国家制度层面、社会集体层面与公民个人层面概括了全党全社会的价值共识,形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位一体”的科学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是我们党又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理论创新,彰显了我们党高度的理论自觉与文化自觉。“三个倡导”采取的是一种开放性的表述方式,更易于被人民群众所记住,更易于融入社会生活,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但并没有明确“三个倡导”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三个倡导”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提供了基本遵循,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不断丰富与发展的开放体系,需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不断完善。笔者尝试以“三个倡导”为基础,初步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核心内容”。

一、概述

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与探索,是我们党有效应对国际国内复杂形势提出的一种理论呼声,是维护我国国家意识形态安全、解决主导价值观失范问题的切实需要,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内在要求。在当代中国,学术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一般是从其概念界定开始的。早在1998年薛汉伟提出了《价值目标在社会主义概念中的地位》、1990年王锐生发表了《关于社会主义的价值和价值观》等开启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研究的先河。近年来,学者们开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取得不少研究成果。[1-5]

有学者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中处于统领地位、起主导作用的价值观念,是一种社会制度长期秉承的、相对稳定的根本价值准则,是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6]有学者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社会主义背景下社会所形成的主导价值观或者价值观体系。大家通常说的“社会主义主旋律”、“社会主义主导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等,实际上就是指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或价值观体系。这里的价值观体系就是以理论化、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的形态出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理论与系统。[7]其他学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自己的观点。[8-9]结合以上观点本文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居于核心地位、代表社会主义前进方向、体现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根本原则、彰显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主流意识、反映社会主义本质的价值观念或体系。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渊源和科学内涵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渊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是中华文化和世界文明的统一,是历史继承和现代精神的统一,以及实践探索与理论创新的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又有深厚的传统底蕴。如果离开了这些理论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与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是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极其珍贵的思想资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重自强、重和谐、重爱国、重伦理、重民本等思想资源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当然,对于传统文化我们要辩证地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例如,和谐理念、爱国情怀、自强精神和包容思想等,我们要大力弘扬使其构成中华民族具有生命力、感召力的思想基础,同时对于传统文化缺乏民主、法治、实证科学等不良传统必须舍弃。

社会主义价值思想在诞生之前,同样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空想社会主义价值思想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空想社会主义者如英国托马斯·莫尔等对现存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揭露和批判,提出了许多进步的价值思想,他们对和谐、平等、民主、劳动、幸福以及人的全面发展,构成了空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虽然空想社会主义价值观在社会主义价值思想发展史上,发挥着不容忽视的积极作用,具有巨大的历史进步性,但它本身也有不可克服的历史局限性。[10]例如有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歧视妇女,甚至主张实行公妻制;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倡导平均主义与禁欲主义等是不成熟的,甚至是消极落后的。

同时,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离不开研究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一种批判地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离开这个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达不到应有的高度。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以自由、平等、民主为核心,突出个人的主体地位,强调法治与博爱,崇尚人权。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我国的经济、政治、社会与道德建设都产生了广泛影响,这些影响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我们必须采取科学的态度,辩证地看待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看到其进步性,也要看到其虚伪性与欺骗性。与封建主义相比,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革命的、进步的、促进人类解放的,曾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向前发展。但由于处在资本主义的思想体系之下,其本身就具有唯心性、虚伪性与欺骗性。其民主本质上是资产阶级的民主,其社会矛盾依然存在并且在发展过程中进一步凸显,个人主义、拜金主义都成为阻碍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自发调节缓和的因素。同时资本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又以文化扩张和文化侵略的形式席卷全球,将其核心价值观说成为代表全人类利益的普世价值,具有极大的欺骗性与虚伪性,实质上通常将现实的个人利益说成是代表全人类的普遍利益。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当前,我们所要弘扬和构建的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价值观,是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相适应、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因此,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继承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核心的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艰辛探索下逐步形成的。无论是从国际环境、国内环境,还是从党的建设来看,目前培育和践行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当然现阶段仍面临多重困境,主要表现在道德的失落、主流价值观的缺失、价值共识的缺失、公德意识的缺失等。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命题,到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先后对这一重大时代课题进行深刻阐释,到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三个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顺应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需要与社会各界对简洁明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盼。“三个倡导”集中反映了国家、集体与个人三个层面的愿景与诉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高度的价值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主义价值追求的集中反映。从地位来讲,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从产生来讲,它是在我国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并引导我国健康发展的价值理念与目标。从功能来讲,它更深层次影响着人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的思维方法与行为方式。[5]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精神与价值层面的内在规定性,体现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与生态全方位的价值诉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不懈追求的理想价值属性,也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是我国公民应遵循的基本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社会主义道德与中国共产党人革命道德的精华,也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公民道德与价值理念的新发展。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是有机联系、内在统一、密不可分的逻辑整体。“三个倡导”相互联系、相互贯通,体现了国家、社会与个人在价值目标的统一。没有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便没有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更谈不上个人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反之亦然。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核心内容

笔者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更大的包容开放性,其概括只是初步的,还需要我们进行更加深入地凝练、概括。一些学者对此也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本文在“三个倡导”基础上进一步提炼,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概括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

“富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核心价值,其典型特点是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这是社会主义社会区别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典型经济特征。公有制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必经之途,也是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本质特征。否定了公有制,便否定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富强即民富国强,意味着将实现全民共同富裕。富裕不仅包括人们物质生活方面的富裕,还包括人们精神文化生活与政治生活方面的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核心价值,其根据在于它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目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追求与奋斗的价值目标,是鼓舞与激励人们斗志的巨大精神力量以及全国各族人们的共同心愿。

“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核心价值。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民主的本质政治特征。民主是社会主义的题中之义,是社会主义追求的价值目标。没有人民民主也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民主政治,这也是资本主义民主的虚伪性、反动性和欺骗性所在,是社会主义民主富有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原因所在。

“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了社会主义的内在诉求。[11]文明是人类的共同价值追求,本文的文明是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相对应,特指精神层面的进步状态。文明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目标,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表征。党的十八大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与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受到了极大冲击,我国先进文化建设的任务迫在眉睫。因此,我们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升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竞争力,不断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所以将文明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重大。

“和谐”是我党执政理念的重要创新。和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也是人类社会一贯追求的社会理想。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又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并将“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有机结合,使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拓展为“四位一体”,强调社会主义是和谐的社会。和谐社会是以自由平等为前提,以公正为原则,以富强为基础,以民主法治为保障,并以文明为动力。和谐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交往的最高境界,是自由、平等、公正、民主、富强、文明等价值观的最高体现,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的润滑剂与催化剂,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将这层含义充分表现出来。

总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合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它们具有极强的包容性与辐射力,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与调节功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格观的核心内容。

参考文献:

[1]李忠杰.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科学社会主义,2005(2).

[2]李培湘.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探索[J].科学社会主义,2009(5):71-74.

[3]田心铭.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人为本,实事求是,独立自主[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11):35-42.

[4]黄蓉生,白显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炼与表达[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2011(11):4-8.

[5]孙杰.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博士学位论文,2014.

[6]戴木才.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的辩证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索之一[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8.

[7]吴倬.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的理论思考[J].教学与研究,2008(6):92-96.

[8]王泽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特征[N].光明日报,2007-04-03(09).

[9]徐国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社会核心价值观辨微[J].兰州学刊,2008(1):30-48.

[1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28-529.

[11]石国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讲:党员干部读本[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4:65-66.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责任编辑:宋英俊

猜你喜欢

民主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好民主 坏民主
欲望的位置:论两种慎议民主取向之争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