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6-05-04田孝瑞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11期
关键词:尿蛋白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

田孝瑞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128例糖尿病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各64例。治疗组采用西药联合健脾降糖汤治疗, 对照组仅用西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31%, 对照组为84.37%,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尿素氮、尿白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 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糖尿病;中西医结合治疗;尿蛋白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1.130

糖尿病是由多种病理因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表现的代谢性疾病, 2型糖尿病在糖尿病中比例最高, 占90%以上。糖尿病主要是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伴胰岛素抵抗[1]。常通过口服药物来刺激胰岛素的分泌或皮下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治疗。2012年1月~2015年12月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 治疗64例糖尿病患者获得很好效果, 总结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28例, 男72例, 女56例, 年龄33~76岁, 平均年龄49.6岁。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各64例。

1. 2 诊断依据 依据患者症状, 行血糖、尿糖、尿蛋白、尿素氮以及血清肌酐等指标检查;患者空腹血糖8.5~26.3 mmol/L, 平均血糖(14.8±1.36)mmol/L;餐后2 h血糖13.5~28.3 mmol/L, 平均血糖(15.3±1.56)mmol/L;三酰甘油>1.94 mmol/L。

1. 3 方法 治疗组采用西药联合健脾降糖汤治疗, 对照组仅采用西药治疗。

1. 3. 1 西药疗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西药治疗, 口服阿卡波糖片, 50 mg/次, 3次/d;胰岛素增敏剂, 马来酸罗格列酮片, 4 mg/次, 2次/d;选择进餐过程中服用[1]。

1. 3. 2 中药疗法 患者辨证为脾虚气弱型、脾阴不足型及脾肾双亏型三种证型。药方为健脾降糖汤:生黄芪30 g, 党参15 g, 白术15 g, 茯苓15 g, 山药15 g, 黄精30 g, 葛根15 g, 花粉15 g, 麦冬15 g, 枸杞子9 g, 山茱萸9 g, 丹参15 g, 鸡内金9 g, 黄连6 g。以上药物均采用水煎法, 早晚分2次服用, 治疗周期为60 d。

1. 4 疗效评定标准[2] 显效:空腹血糖4.3~6.2 mmol/L、或比治疗前下降50%, 餐后2 h血糖4.3~8.1 mmol/L、或比治疗前下降50%, 糖化血红蛋白<6.5%或比治疗前降低>2%;有效:空腹血糖6.1~7.1 mmol/L、或比治疗前下降20%, 餐后2 h血糖在8.2~10.1 mmol/L、或比治疗前下降20%, 糖化血红蛋白6.5%~7.5%、或比治疗前下降>1%;无效: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未达到有效标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60 d服药治疗, 治疗组显效46例, 有效15例, 无效3例, 总有效率为95.31%;对照组显效36例, 有效18例, 无效10例, 总有效率为84.38%, 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后治疗组的尿素氮、尿白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 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 成为常见病、多发病, 无法治愈, 只能进行控制。糖尿病的临床表现有多饮、多食、多尿、乏力、皮肤瘙痒、视物模糊等。糖尿病诊断通过血糖、尿糖、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尿蛋白(PRO)等指标进行测定诊断, 治疗糖尿病的方法较多。糖尿病属祖国医学消渴范畴, 历代医家按上、中、下三消论治, 卢芳教授在传统治疗消渴症的基础上, 提出“脾胰同治论”的观点, 他认为古代由于受五行学说影响, 故《内径》所论的脏腑学说中无胰脏, 胰的糖代谢功能可属于脾的运化功能之中, 故补脾胃是治疗糖尿病的根本大法[3]。黄芪甘微温, 入脾肺经, 补气升阳, 固表止汗, 利水消肿, 化气行水, 为主药。现代药理研究, 黄芪具有扩张全身末梢血管的作用, 改善血液循环并具有调节自身免疫的功能。黄芪、党参具有健脾益气, 强身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证实, 对降低血糖、尿糖有显著作用;白术、茯苓助健脾益气;山药养脾阴而摄精微;山茱萸固肾益精;花粉甘苦辛凉, 生津止渴, 降火润燥, 朱丹溪谓其“消渴之圣药也”;葛根、麦冬清热滋阴, 生津止渴;丹参入肝经, 活血养血, 则肝脾调和三焦通利, 气血安和;鸡内金消食化积;少佐黄连清热泻火。诸药合用, 共凑健脾益气, 养阴生津之功[4]。临床观察发现调理脾胃治疗糖尿病疗效显著。因为脾与胃, 同居中焦, 脾主运化, 胃主受纳, 脾主升, 胃主降, 脾不仅为胃行其津液, 也能布津养肺滋肾, 可将水谷精微, 津液上输于肺, 使肺得滋养, 下济于肾使肾之真阴精血得以填补, 脾胃之健运是肺肾之阴的以滋补的基本保证, 因此, 脾胃功能障碍与糖尿病的发病密切相关, 糖尿病的病因虽有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诸多因素, 均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脾胃, 引起脾胃功能障碍, 进而导致糖尿病的发生。本方调理脾胃、健脾益气、养阴生津, 治疗糖尿病药症相符[3]。通过对64例糖尿病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通过临床观察, 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治疗前后的尿素氮、尿白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等指标进行对照, 显示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 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 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沈兴平, 庞久高, 严钟德, 等.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胃轻瘫变化与氧化应激的关系.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0, 21(1):99.

[2]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中西医结合糖尿病诊疗标准.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5, 25(1):94-95.

[3] 卢祥之.中国名医名方.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1:87-89, 786-788.

[4] 钟贑生.中药学.第9版.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2:221, 230.

[收稿日期:2015-12-30]

猜你喜欢

尿蛋白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
一种病房用24小时尿蛋白培养收集器的说明
尿蛋白检测忽“+”忽“—”怎么回事
尿蛋白偏高如何诊断治疗
跟踪导练(一)(5)
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皮炎的效果及临床优势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效果初步评定
Ending teen smoking
视力改变与糖尿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