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多岁正青春,你为什么会害怕

2016-05-04林夏萨摩

情感读本·生命篇 2016年4期
关键词:爱迪生毕业公平

林夏萨摩

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在自己有限的时光里,尽最大的努力,把人生变成我们喜欢的样子,无限靠近我们喜欢的样子,这样就够了。

你不想随波逐流,不想过被安排好的人生,可是你又不知道自己要什么,连与命运抗争的热血和动力都没有。

有人曾说,自信和希望是青春的特权。但奇怪的是,我们身边绝大多数20多岁的人,处在焦虑不安的状态,总是害怕来不及,怕到最后,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小A说:“我今年读大二,在一所三流的学校读着自己并不喜欢的专业,经常逃课,宅在宿舍里打游戏,没有女朋友,没有社交,一想到很快就毕业了无比焦虑,但是不知道该怎么办。看着以前的那些高中同学都在各自的学校混得有头有脸,有些甚至提前拿到了单位聘用书,我却连老家的同学聚会都没脸参加,不知道以后的路要怎么走,怕自己毕业了连个像样的工作都找不到,只能灰溜溜地回老家。”

B君说:“我今年26岁,在国内的一所高校读研究生,眼看着身边厉害的同学都发表论文、出研究成果,自己却毫无建树,很着急,很害怕。”

C君说:“我今年刚刚毕业,起初还有很清晰的规划和目标,可是到末了还是乱了阵脚。我并没有想好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将来。我和男友的家乡一南一北,爸妈坚持要我回老家考公务员或进事业单位,过上他们口中安逸、舒适和体面的生活,但我不喜欢啊,结果整天浑浑噩噩地也没考上。我现在在外漂泊,一个月三千元的工资。还记得那个笑话怎么说的吗?‘一个月三千元你想雇佣个农民工,简直是笑话,三千元你只能雇佣一个大学生。一想到这里我就无比心酸,可家里人不让我继续漂泊,甚至连恋爱都不让我谈,他们宁可把我关在家里,让我‘二战公务员考试。我好害怕,不知道后面的路怎么走,我没有豁出去的勇气。”

D君说:“到2015年7月,我就毕业两年了,毕业后就一直在现在的单位工作,但是两年的时间里,我的工资没涨过,职位没提升过,事业上毫无起色,谈了五年的恋爱不咸不淡,最近还面临着‘被分手的尴尬处境……我像是在一望无际的海洋上迷失方向的船只,看不到方向,看不到未来,甚至看不到我来时的路,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你看,有这么多“20多岁”的我们,正青春,却那么害怕。

深深地陷入困惑和害怕的泥沼的你,可曾停下来,安静地思考你为什么会害怕?如果我在害怕的情绪中日复一日沉沦,那么我会花一段时间思考,我要探究我害怕的原因,这样能够帮助我自己,更能够帮助迷茫困惑中的每一个“我们”。

我想,我们大部分人的恐惧,是出自以下几种原因。

能力与野心不匹配

也许你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人,也许你有许多远大的梦想,你甚至梦想着改变这个世界,或者改变人们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模式。如果你在互联网领域创业,也许你想开创一家将来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如果你是一个文艺工作者,也许你希望全世界看到你的作品、听见你的声音、读懂你的文字;如果你是个初出茅庐的应届毕业生,你肯定希望自己在职场上锋芒毕露、大展才华。

然而,你的梦想很远大,但你的能力很可能与你的野心并不匹配。如果是这样,那么不如把大大的梦想切割成一个又一个分阶段的目标,逐个击破,一一实现,用一个阶段又一个阶段的努力,让自己越来越靠近最初的梦想、最终的目标。同时,审视自己的优势、劣势,将长板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将短板的劣势一点点补上,直到自己的能力与野心匹配。

读书太少,经历太少,想得太多

你有没有想过,你的恐惧,是因为自己读书太少,却想得太多?

由于时间、空间、经济条件和社会资源的种种制约,我们每一个人看到的世界和风景是有限的,见过的世面是有限的,所以我们是无知的,是狭隘的。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眼前的困难和绝境是无法逾越的鸿沟,直到现实告诉我们:所有的问题终将是时间的问题,所有的烦恼其实是自寻烦恼。你20多岁的时候,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但你有没有想过你羡慕的那些30岁、40岁的事业有成、家庭美满的人,他们也是从一无所有的20岁走过来的。而你的20岁,也只是你人生旅途中必然经历的一段路而已。

与其胡思乱想地自寻烦恼,不如多读点书,多走出去看看这个世界,也许你会发现不一样的维度。举个例子,你很苦闷每月只有三千元的工资,吃饭、付房租之后就所剩无几了,但是当你去过北非贫穷落后的地区时,当你看到那些孩子连舒服地洗个澡、吃一顿饭都是一种奢望时,你还会那么痛苦、那么纠结眼下吗?当你知道贫困的尼泊尔——一个南亚山区的弹丸小国——却有着“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之一”的美誉,那里的人生活简单而心满意足时,你会不会从另外一个视角去审视自己的人生和生活?你会不会觉得物质的贫乏并不是我们痛苦的根源,欲望才是?

要得太多,欲望太重,做得太少

你想要的太多,但你做得太少。“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你既想拥有勇敢去看世界的潇洒和决绝,又想要像影视剧里逆袭的后进生一样,很快就当上CEO,华丽转身为人生赢家。你什么都想要,所以你什么都得不到。

从0到1是量变,也是质变,你不可能跳跃步骤直接得到想要的结果,因为你的人生没有特技。你不可能在年轻的20多岁,既想要舒适和安逸,又怀揣一个励志奋斗的美梦。

欲望原本是一张白纸,本身没有对错,也不懂得区分对与错,是人们受着欲望驱使做出的选择和行为使得欲望沾染了不同的颜色,有了不同的定义。所以,你想要很多东西,这并没有错,只要你的欲望不违反道德与法律,不侵犯他人赖以生存的权利,那么就去追逐你想要的好了。

你想要得太多?物质、金钱、爱情,你都想要?没有关系啊,慢慢来,用你的努力换取事业、爱情、生活上的成功,直到你慢慢得到所有自己想要的。就算你没有得到,也没有关系,人生这场旅行注定了不完美,多少会有遗憾,多少会有不甘。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在自己有限的时光里,尽最大的努力,把人生变成我们喜欢的样子,无限靠近我们喜欢的样子,这样就够了。

落后太多,害怕追不上同龄人

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我们生活的周边,存在太多很优秀的人物。也许你觉得不公平,为什么有些人天资聪颖,小小年纪就考上世界名校?为什么有些人含着金汤匙出生,衣食无忧,顺风顺水?为什么有些人明明和自己读同样的学校,吃同一个食堂,却在能力与才华上高出你好几个段位?你想不通,觉得不公平。你着急,你害怕,你怕自己永远也追不上他们。

而我想要说的是,人生这场赛跑本来就毫无公平可言,起点和终点都不公平,你无法选择自己在一个什么样的家庭出生,无法选择自己的长相和天分,无法选择自己在一个什么样的时间节点、什么样的情景和氛围下离开这个世界。对于这样一个注定不会公平的世界,没有什么好抱怨的。

至于落后于人,仔细想来也不算一件太糟糕的事啊,太简单的人生,就像太过简单的游戏,一点都不好玩,打败几个虾兵蟹将有什么意思,努力奋斗直到与那些优秀的人才站在一起才算有点意思。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与其深陷“落差感”中无法自拔,不如安安静静地积蓄自己的能量,直到你发出耀眼的光芒,被全世界看到。

没有目标,不知道自己要什么

你不想随波逐流,不想过被安排好的人生,可是你又不知道自己要什么,连与命运抗争的热血和动力都没有。

如果你没有目标,就去找目标;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就努力去想清楚。如果你确实无从下手,不妨向阅历较多的人寻求建议;如果你身边没有这样的人,那么不妨尝试着远离喧嚣,一个人静下心来,专注于自己的内心活动,久而久之,你总会发现点什么。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从自己的性格、兴趣和爱好着手,想想什么是自己喜欢且擅长的,这样的思考,通常会有意外之喜。例如,我自己是英语专业的本科生,但毕业后去了广告公司做策划。一开始我也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后来我想了好久,发现自己一直都喜欢思考、喜欢写作、喜欢组织活动、喜欢去影响别人,所以我最终选择去做一个广告策划者,后来做得很开心。

努力了,但看不到效果,

越来越迷茫

有些朋友跟我说,他们努力了还看不到效果,所以越来越迷茫,后来干脆放弃了,再也不相信“努力就会成功”的话了。对此,我只想说,努力着,至少能看见一些未来的画面,不努力却连成功的影子都看不到。绝大部分人在努力的时候,是不知道且不确定自己什么时候会成功的,所以他们能够做的就是一直努力,一直保持优秀,万一哪天成功了呢?

爱迪生发明电灯之前,做了一千五百多次实验,都没有找到适合做灯丝的材料,有人嘲笑他说:“你已经失败了一千五百多次,还要继续吗?”爱迪生说:“我没有失败,我的成就是发现了一千五百多种材料不适合做灯丝,从而排除了它们。”后来经过进一步试验,爱迪生终于发现用炭化后的日本竹丝作灯丝,效果最好。直到1906年,爱迪生改用钨丝,使灯泡的质量得到提高,一直沿用到今天。

成功是需要试错的。与其茫然苦闷,倒不如把眼前的失败当成一种历练,当成是靠近成功的垫脚石,在失败中积累经验,寻求新的方法,只要你一直坚持,我想你终究会收获很多。而眼下你之所以还没有实现目标,恰恰是因为你做得还不够多、不够好罢了。

摘自《感悟》

猜你喜欢

爱迪生毕业公平
公平对抗
怎样才公平
我们今天毕业了
人人认识的爱迪生
笨柴兄弟
毕业季
毕业了,能否学以致用
公平比较
发明大王爱迪生
发明大王爱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