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乔治·马丁第五位披头士

2016-05-04朱明扬

情感读本·生命篇 2016年4期
关键词:古典音乐音乐家马丁

朱明扬

2016年3月8日,世界流行音乐界最伟大的制作人乔治·马丁爵士(Sir George Martin)仙逝了,享年90岁。

披头士乐队成员保罗·麦卡特尼(Paul McCartney)第一时间发表文章缅怀导师。他说:“只有马丁才配得上‘第五位披头士的称号,他就像第二位父亲,用高超的专业技术和幽默感引导带领披头士的音乐事业,他是我所认识的最慷慨、最智慧的音乐家。”

马丁亲眼见证了当年青涩的几个毛头小子成长为改变世界文化的大师和文化符号。他的古典音乐精神以披头士的唱片为载体,改变了摇滚乐的面貌,使摇滚乐成为了同样伟大的艺术形式。如果说鲍勃·迪伦赋予了摇滚乐歌词灵魂,使其严肃伟大;那么马丁和披头士则赋予了摇滚乐音乐灵魂,使其丰满高尚。

乔治·马丁1926年出生于伦敦,虽然他从小热爱音乐并想成为第二个拉赫玛尼诺夫,但他并没有优先选择音乐为职业。他当过估算师、军工厂的秘书,后来加入英国皇家海军舰队航空兵,成为了一位飞行员。庆幸的是,他还没有参加过任何一场战斗,二战就结束了。退伍后他开始进修音乐。1950年,他从音乐学院毕业,进入BBC,在古典音乐部门工作。同年加入EMI唱片公司。1955年,他成为了EMI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厂牌负责人。

1962年,商人布莱恩·爱泼斯坦(Brian Epstein)送给他一盘在德国酒吧驻唱的新人乐队披头士The Beatles的录音小样。同年6月6日,披头士来到著名的Abbey Road录音室试音。从此披头士和马丁正式开始了合作。

披头士的4个人都是来自港口城市的工人。在互相了解的过程中,马丁决定保留他们的特质,比如让他们用家乡利物浦的口音唱歌,同时从头开始给他们补习基础音乐知识,并大胆地决定这个乐队不设主唱,让每个人都自由发展。这也决定了后来披头士每个人都成为了独立音乐家。1963年,他们只用了13个小时就录完了第一张录音室专辑《Please Please Me》,从此世界流行音乐被彻底改变了。

每当乐队成员想要在某一首歌里加入新鲜的乐器时,就会把想法告诉马丁一起探索。也有在乐队成员没有想到的情况下,由他注入新鲜的创意。比如他曾鼓励乐队在《Yesterday》中尝试加入弦乐,结果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好评。这一次实验拓宽了披头士的音乐视野。披头士更加大胆地使用古典音乐元素,后来直接促使管弦乐队在如今的流行音乐配乐中经常出现。

约翰·列侬回忆说,马丁教会了他们音乐家之间的语言。披头士的每一个成员都如此爱戴他,因为他配得上“良师益友”这一称号,这也是乐队解散后他们依然去找他合作的原因。

除了和披头士乐队成员的合作外,马丁还为Celine Dion、Kenny Rogers、Elton John、Dire Straits等艺人制作过专辑。他有30首作品拿过英国流行音乐排行榜第一,他还为多部电影配乐,其中最著名的是三部《007》。

1998年,马丁年事已高,决定做一张名为《In My Life》的专辑总结自己的音乐生涯,他邀请了歌后席琳·迪翁、小提琴家陈美和演员肖恩·康纳利、罗宾·威廉姆斯、金·凯瑞等人共同合作。

在最后的总结关头,他还是认为披头士的岁月是最值得怀念的岁月,所以专辑共12曲几乎都和披头士有关。马丁极为谦逊,他曾说,“和披头士合作是我的幸运,他们会被历史铭记100年,而我不会。”

也许他的想法要落空了。

马丁的音乐理念塑造了披头士音乐的经典,把披头士天马行空的想法落实在唱片里。从最开始的简单小情歌《Love Me Do》到最后一张专辑《Abbey Road》的歌曲大串联,可以看出马丁的功力。

摘自《南方人物周刊》

猜你喜欢

古典音乐音乐家马丁
从默默无闻到遐迩闻名的音乐家
阿斯顿·马丁Valkyrie Spider
影视中的古典音乐
姚铜(音乐家)
神笔马丁
古典音乐广播节目的通俗化表达探析
维马丁的诗
古典音乐欣赏与时代的融合——经典作品欣赏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