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涵养共产党人的“心学”

2016-05-04佟明增

共产党员·上 2016年3期
关键词:心学精神家园党性

佟明增

共产党人的“心学”是什么?王岐山同志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指出:“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的‘心学,是党员正心修身的必修课。”党性是党员的灵魂和支柱。没有党性这个灵魂,党员干部就没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崇高的理想信念。没有党性这个支柱,党员干部就会丧失为政用权的廉洁性和自我修养的全面性。党性教育就是在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导下的知行合一、言行一致,这也是共产党人“心学”的基本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已经把党性教育和党性修养提高到一个新高度,已经把涵养和强化共产党人的“心学”提高到一个新高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涵养共产党人的“心学”,就是强化党员干部为共产主义立身的理想信念,就是强化党员干部为人民群众立业的担当情怀,就是强化党员干部为先锋战士立言的奉献精神,就是强化党员干部为党的形象立德的遵规守纪。

为共产主义立身,这是涵养共产党人“心学”的核心要求。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忠贞不渝的信仰。正是高擎这种信仰的旗帜,中共一大代表才在他们萌发的“心学”中燃起了共产主义的星火,8700万共产党员才在自己传承的“心学”中强基固本、薪火相传。然而,在我们党长期执政的历史进程中,党员干部始终面临着精神懈怠的考验,始终面临着腐败变质的危险。事实说明,在贪腐分子的“心学”中,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早已不是他们的必修课,而是成为这些人伪装自己的“口头禅”。在为官不为者的“心学”中,远离崇高、拒绝理想、追求私利才是他们的“共同课”。习近平总书记说:“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共产党人丢掉了政治灵魂,也就失去了安身立命的精神支柱,还何谈为共产主义立身和献身?

为人民群众立业,这是涵养共产党人“心学”的普遍要求。习近平总书记说:“党性说到底就是立场问题。我们共产党人特别是领导干部都应该心胸开阔、志存高远,始终心系党、心系人民、心系国家。”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涵养自己的“心学”,共产党人才能生长出常青不衰的精神家园。焦裕禄的精神家园之所以生机勃发,是因为他“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谷文昌的精神家园之所以郁郁葱葱,是因为他“不带私心搞革命,一心一意为人民”。杨善洲的精神家园之所以繁花锦簇,是因为他“干工作不是给上级看的,而是为了群众的幸福”。这些优秀领导干部的精神家园之所以鲜翠盎然、润泽后人,就是因为他们在“心学”的土壤中厚植了信仰的种子、扎根了宗旨的基因。

为先锋战士立言,这是涵养共产党人“心学”的特殊要求。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共产党员以其英勇无畏、冲锋陷阵、流血牺牲、死而后已的战士形象,赢得了人民的拥护和爱戴。“我们的好书记,你是为俺兰考人民,硬是把你累死的呀!”当年兰考群众对焦裕禄的赞美之声,就是人民对先锋战士的最高褒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针对“心学”的缺课乃至荒芜,高高举起党性锻炼这个利器,使党员干部重温“心学”这门必修课,在割瘤祛痈的自我革新中重塑先锋战士的特殊形象,再一次赢得了民心。

为党的形象立德,这是涵养共产党人“心学”的根本要求。党的形象是党员个体形象的集合体。什么时候从严治党,什么时候就风清气正,党的形象也就愈发崇高和清廉。什么时候“心学”成风,什么时候就固本培元,党的形象也就愈发坚强和伟岸。共产党人真学、真用党性教育这门“心学”,党员个体才能自身正、纪律严、作风实。党员个体自身正,党才有正气凛然的整体形象。党员个体纪律严,党才有清正廉洁的整体形象。党员个体作风实,党才有担当为民的整体形象。党员个体塑造好自身的小形象,党才有巍然耸立的大形象。

涵养共产党人的“心学”,就是强化共产党人的理论修养、政治修养、道德修养、纪律修养和作风修养。强化这些修养,归结到一点就是涵养和锤炼党性。而党性是一个永无止境的修为过程,绝不会随着党员的党龄增加和职务提高而自然升华,因此重在正心修身的“心学”永远是共产党人常修、必修的课程。

本栏编辑/石妍

猜你喜欢

心学精神家园党性
王阳明和拉康主体观比较
失乐园
失乐园
如何探索解决党性分析的针对性有效性问题
基层党校做好党性教育的思考
深刻洞察“党性”的精彩读本
“党性体检”让党员更“健康”
王阳明心学思想的当代价值
浅谈王阳明及其心学思想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