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美学视角下城市风貌的特色塑造——以湖南凤凰古城为例

2016-04-28戴蓓蕾刘弘涛陈关竹

四川建筑 2016年1期
关键词:凤凰古城风貌美学

戴蓓蕾, 刘弘涛, 陈关竹

(1. 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四川绵阳 621010;

2.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 四川成都 611756; 3. 中建西安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陕西西安 710065)



探索美学视角下城市风貌的特色塑造
——以湖南凤凰古城为例

戴蓓蕾1, 刘弘涛2, 陈关竹3

(1. 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四川绵阳 621010;

2.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 四川成都 611756; 3. 中建西安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陕西西安 710065)

【摘要】城市特色犹如城市生命,具有独特个性和人情味的城市才拥有生命力。然而,在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风貌趋同、城市特色丧失的现象日益显现。文章基于美学视角挖掘城市具有个性化和文化意义的地域特色,以塑造具有活力、生命力与人情味的城市风貌,解决城市“千城一面”的特色危机。

【关键词】城市风貌;地域特色;美学;凤凰古城

1城市风貌系统与地域文化

城市风貌是通过自然景观和人造景观体现出来的城市文化和城市生活的环境特征[1]。城市风貌系统包括了物质要素和非物质要素,物质要素主要指构成城市风貌的实体要素,包括自然环境要素和人工环境要素。同时,城市风俗、历史、文化等非物质要素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2-4](图1)。

图1 城市风貌系统的构成

城市特色与地域文化特征是密不可分的。刘易斯·芒福德指出:“每一个区域、每一个城市都存在着深层次的文化差异。区域是编制社区生活的经纬,即使人们没有注意到粗糙的地理之纱的作用,它们的质地、数量和疏密都将影响最终的织物。自然的影响愈是多样化,城市的整体特征就愈复杂,愈有个性……”[5]。即文化是城市风貌异质性的来源。

2美学视角下的城市风貌特色

2.1城市风貌的艺术元素

城市风貌可分为不同的体系来考虑,艺术要素体系是其中一种。从人类认知与审美的角度看,艺术形式是通过点、线、面、体这些元素来诠释的,城市风貌解译也可通过这些元素来表达城市物质要素的艺术性。城市风貌艺术元素与城市风貌认知要素的关系如表1所示。

2.2美学视角下城市特色风貌的塑造

城市风貌包括有形的物质环境,也包括无形的精神文化,从美学的层面分析城市风貌的物质要素,就是将人们身处的环境艺术化,不仅是视觉上物质空间的艺术化还有非物质要素的艺术化。而地域文化恰恰是非物质要素中最重要的部分。城市风貌区别于城市景观的重要特征就在于它体现出的文化内涵。塑造特色城市风貌的设计方法即从美学的角度去观察城市特色[6],将地域文化融入到城市风貌的物质空间要素中,将物质空间载体塑造成极具美感和独特性的空间系统,其实质就是通过前者内在的文化属性和后者外在的艺术形式相融合的方式来塑造城市的特色风貌。

表1 城市风貌艺术元素

城市风貌的艺术元素无论如何组织,其艺术美最终还是通过承载地域文化的物质空间载体来表达。构成城市风貌的各类艺术元素在形式美原则的基础上,通过美学秩序的组合排列来形成城市风貌空间要素与实体要素的节点、路径、边界、斑块、基质等。这不仅需要城市风貌的艺术元素构成尺度宜人、比例适中、韵律丰富的物质空间,更需要风貌物质形态蕴含深层次的艺术感和文化涵义,使之与使用者的心理模式和认知方式相呼应,增强人们归属感和认同感,同时要适应特定的时空背景和地域文化的诉求以及精神需求,构建整体的城市风貌美学秩序。

3城市特色风貌塑造——以湖南凤凰古城为例

3.1凤凰古城的多元文化

凤凰县位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西南部,历史上有“西托云贵,东控辰沅,北制川鄂,南扼桂边”之称,于2001年被列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凤凰古城属于凤凰县的核心区,建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历史悠久,城内建筑保留完好。

凤凰县是多民族聚居县,亦是楚文化、巴文化、苗文化、土家文化与汉文化的交融地,各族人民大杂居小聚居,形成了文化多元一体的格局,这些无形的物质与有形的物质互相依存、互相发展构成了凤凰古城绚丽多姿的民俗文化(表2)。

表2 凤凰古城绚丽多姿的民俗文化

3.2凤凰古城多元文化的物质空间表现

凤凰古城的传统建筑以吊脚楼为主,其建筑形态及内部空间在功能分区、细部装饰处理等方面均体现了其生活形态、习俗文化与意识形态。比如土家族和苗族吊脚楼内的火塘是宗教制度的体现,反映了其敬天礼法,尊卑有序的思想观念;苗族人强烈的防御心理使苗族大多数的吊脚楼以砖或石板做外部围护材料,使外观稳重、厚实[7];由于凤凰古城自古以来的统治阶层多以汉族人为主,故其建筑营造中融入了汉族建筑的一些形式与构建手法,如比较方正对称的四合院式建筑、徽派建筑的处理手法、白墙黑瓦的建筑色彩等(图2、图3)。由此可见,正是由于多元化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构成了小城独具魅力的地域文化,同时物质空间载体由于承载了地域文化,使凤凰古城拥有了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历史韵味。

图2 陈斗南四合院(资料来源:新浪黑龙江网)

图3 白墙黑瓦、马头墙(资料来源:柒零叁网)

3.3文化主导下城市风貌的艺术塑造

文化主导着人们的生活,对城市空间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城市风貌要想具有独特性和艺术性,理应做到因地制宜、因时而宜,体现出其特有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下文以凤凰古城为例,探讨基于文化属性主导原则下,如何从点、线、面、体这几种城市风貌艺术要素入手来塑造城市的物质空间。

3.3.1城市风貌核层面——点

凤凰古城的物质空间载体蕴含了大量能反映当地朴实生活和内在文化的特色元素,使古城的独特魅力表现得淋漓尽致,比如,在沱江河道上的大水车,反映了当地人传统的生产活动;古城入口的古文化广场采用在古街巷和古城墙都能见到的材质,使城市风貌在时间属性上体现了历史积淀的特征,广场周围造型独特的吊脚楼即丰富了视觉的层次感,又给广场带来了艺术性和文化性。

由此可知,在对城市核心地块进行艺术设计前首先要了解当地的文化特色,萃取这些特色元素并抽象化地应用于城市的空间环境中,比如雕塑、广场、公交站台等,使之成为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节点,加强城市风貌的特色塑造,并形成连续性景观,而不是毫无关联的散布在城市空间中。

3.3.2城市风貌带层面——线

沿江吊脚楼采用错层或退层等手法建设,使建筑立面不仅错落有致,在视觉上形成了独特生动的河岸风景,而且适于地形,节约了土地资源(图4、图5)。古城历史街区以沱江为轴向两边扩散发展,街道两旁为多样而统一的新旧建筑,呈线型排列的沿街建筑构成的吊脚楼群风貌具有传统形态延续、发展有序演进和历史文化积淀的特征,加强了空间的视觉导向性与风貌的文化延续性,使凤凰古城的文化韵味愈加浓郁(图6)。

图4 凤凰古城错层式吊脚楼(资料来源:太平洋摄影博客)

图5 凤凰古城退层式吊脚楼(资料来源:中国江苏网)

图6 凤凰古城吊脚楼群风貌连续性特征(资料来源:互动中国网)

由此可知,城市风貌带的艺术塑造应该是控制当地街道、开放空间等地域特色的统一性,这样其目标才能实现。

3.3.3城市整体空间层面——面

古城布局顺应自然,不拘于中国传统礼制文化思想,反映了少数民族与自然契合,敢于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8]。凤凰古城当地政府在该县的总体景观风貌和开敞空间设计做了重点考虑,整个县城的风貌、风格协调一致,尤其注重对历史街区肌理的保护,提高了城市空间的“可读性”,使得古城甚至整个县城的空间和美学秩序易被人感知和体验,从而保障了城市整体风貌的协调性(图7)。夜晚特色鲜明极具现代感的滨河酒吧与周边自然山水组成了对比强烈的物质空间,给人带来了艺术享受,并在城镇内部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空间感受(图8)。

图7 凤凰古城鸟瞰(资料来源:百度图片)

图8 夜色中的凤凰古城(资料来源:新浪网)

由此可知,在城市风貌美学原则中,首先应提倡统一性。保持城市整体的统一性但不至于走向单调呆板,是城市风貌塑造的首要原则。所以在城市空间的特色塑造系统中,不能分散地进行城市改造,应始终把城市视作一个整体。

3.3.4单体建筑层面——体

古城新旧建筑形态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具有“朴素、自然”和“反秩序”的美学特征[9]。一方面,其建筑色彩多以黑、白、灰为主,形态简洁,造型独特,且与周边环境及山势的动态相协调;另一方面,吊脚楼建筑从平面布局到空间形态均表现出多元性。这种建筑形态蕴含了中国追求自然观与风水观的传统思想,也符合苗、土家族共同具有的讲究实用性的民族性格和质朴的审美情趣。

城市的每一个阶段都会产生不同的文化元素,这些“不一样”正是城市风貌的特色,提取出具有地域特色的符号运用到建筑中,实现具有功能与意义统一的特色建筑,这里并不是要原封不动的复制这些传统特色符号,而是提倡采用现代材料+传统符号或者传统符号变形+现代材料的方法,新颖地展现出城市特色。

4小结

在大谈城市风貌趋同的同时,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如何发觉和塑造城市的特色美感。通过美学视角对城市风貌的分析,充分利用地域文化的资源动力,充分挖掘当地具有文化特色的风貌艺术要素,将其作为塑造城市特色风貌的资源,转化成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可利用的技术手段,应用到城市物质空间中的各个层面的艺术塑造中。同时,整体考虑人在不同空间的需求、不同人群的需求,让人们更多地参与到城市艺术创造的活动中。

参考文献

[1]杨华文,蔡晓丰.城市风貌的系统构成与规划内容[J].城市规划学刊,2006(2):59-62.

[2]王敏.城市风貌协同优化理论与规划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

[3]刁星.北京昌平城乡风貌规划及实施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

[4]付晶晶.面向管理的小城镇风貌规划编制内容研究——以野三关镇风貌规划为例[D],华中科技大学,2011.

[5]刘易斯·芒福德. 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M].宋俊岭,倪文彦,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6]西蒙·贝尔. 景观的视觉设计要素[M].王文彤,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7]刘晶晶,龙彬.类型学视野下吊脚楼建筑特色差异[J].建筑学报,2011(5):142-147.

[8]高琦.解读湘西传统民居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以凤凰古城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1(5):99-103.

[9]罗晓光.凤凰古城河岸吊脚楼建筑特色及再生设计初探[D].江南大学,2009.

[10]董文思.城市风貌特色塑造中的环境艺术设计探索——以黔南荔波县旧城城市风貌特色及环境艺术设计为例[D].华中科技大学,2010.

【文献标志码】A

【中图分类号】TU-856

[作者简介]戴蓓蕾,女,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城市规划与设计;刘弘涛(1977~),男,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城市规划与设计、历史城镇保护与防灾减灾。

[定稿日期]2015-09-17

猜你喜欢

凤凰古城风貌美学
盘中的意式美学
包裹的一切
在凤凰古城我和烟雨皆过客
外婆的美学
小城镇风貌控制研究——以中庙风貌控制规划为例
纯白美学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
凤凰古城
库车城市风貌
“妆”饰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