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率市场化下存款准备金率的效应研究

2016-04-27田振飞王二伟

当代经济 2016年35期
关键词:准备金率传导存款

田振飞,王二伟

(1、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2、阳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吉林分公司,吉林长春130033)

利率市场化下存款准备金率的效应研究

田振飞1,王二伟2

(1、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2、阳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吉林分公司,吉林长春130033)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一直以来积极推进的一项重要的经济改革,其影响范围覆盖了经济的各个方面。本文着重研究存款准备金率作为一种货币政策工具在利率市场化情形下对经济的影响。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研究存款准备金率对经济的影响,认为未来的一段时期我国应该着重改善公开市场的基础条件,并加强再贴现政策的效能,以期逐渐加强公开市场业务和再贴现的地位,弱化准备金率的调节。

存款准备金率;数学建模;比较分析;基础环境

一、引言

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实际上,利率市场化就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己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央行需要通过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再贴现三种货币政策工具来控制货币供应量,从而逐渐引导市场完成利率市场化进程。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从政策手段到操作目标,再到效果目标,最后到最终目标发挥作用的途径和传导过程的机能。货币政策分为制定和执行两个过程,制定过程从确定最终目标开始,依次确定效果目标、操作目标、政策手段。执行过程则正好相反。

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经历了从直接传导向直接传导、间接传导的双重传导转变,并逐渐过渡到以间接传导为主的阶段。

传统体制下的直接传导机制与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管理体制相适应。国家在确定宏观经济目标时,已经通过国民经济综合计划将货币供应量和信贷总规模乃至该项指标的产业分布和地区分布包括在内。因此,中央银行的综合信贷计划只是国民经济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央银行的政策工具惟有信贷计划以及派生的现金收支计划,在执行计划时直接为实现宏观经济目标服务,这种机制完全采用行政命令的方式通过指令性指标运作。其特点:一是方式简单,时滞短,作用效应快;二是信贷、现金计划从属于实物分配计划,中央银行无法主动对经济进行调控;三是由于缺乏中间变量,政策缺乏灵活性,政策变动往往会给经济带来较大的波动;四是企业对银行依赖性强,实际上是资金供应的大锅饭。

改革以来的双重传导机制:我国自改革至1997年,货币政策直接传导机制逐步削弱,间接传导机制逐步加强,但仍带有双重传导特点,即兼有直接传导和间接传导两套机制的政策工具与调控目标。

第一、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影响操作目标——同业拆借利率、备付金率和基础货币。信贷计划、贷款限额是直接型的货币政策工具,其影响直达中介目标贷款总规模和现金发行量。直接传导过程中没有操作目标,或许可以称季度、月度的贷款、现金指标是其操作目标。这个环节是调控各金融机构的贷款能力和金融市场的资金融通成本。

第二、操作目标的变动影响到货币供应量、信用总量、市场利率。信用总量的可测性不强,还不太使用;我国实行管制利率,不存在市场利率,只有中央银行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变化来调整利率。这个环节是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企业和居民在变化了的金融条件下,做出反应,改变自己的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行为,从而影响到货币供应量的变动。

第三、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影响到最终目标的变动。改革之初,货币转化为存款和现金比较透明,贷款总量基本反映了货币供应量,只要守住了贷款就几乎守住了货币供给。但两者的相关性减弱,只控制贷款并不能完全调控住货币供应量,直接控制的效果减弱。在货币政策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的机制不完善的条件下,只能两者并用。在经济过热、通货膨胀严重时,直接控制比间接调控的效果更好,所以并没有马上放弃它,从而形成了双重调控的特点。

我国经济经历了高通胀后“软着陆”成功,商业银行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各级政府防范金融风险意识大大加强,取消贷款限额的条件基本成熟。1998年我国不失时机地取消了对商业银行的贷款限额,标志着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从双重传导过渡到以间接传导为主。

二、概述

存款准备金率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RDR,全称为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是限制金融机构信贷扩张和保证客户提取存款与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的总额的比率。这一部分是一个风险准备金,是不能够用于发放贷款的。这个比例越高,执行的紧缩政策力度越大。

三、模型建立

π代表实际与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为P/P,其中P是相关的一般物价指数,存款人与借款人用这个指数决定他们的实际收益。id代表银行体系为各种期限的各类存款提供的平均名义存款利率。相似地il代表所有借款人所付的名义贷款利率。于是“实际”存款利率rd和实际贷款利率ri满足:

考虑一下高而且统一的各类存款准备金率的后果,这种统一的高存款准备金率从商业银行贷款市场上吸走了潜在的可贷资金。平均准备金率为k,其中0〈k〈1,全部存款为D,私人贷款为L,它等于存款基数的(1-k),从而

L=(1-k)D

假设存款准备金没有利息,那么的商业银行资产就没有收益。即使没有官方指定的利率上限或其他利率上的限制,存款准备金迫使商业银行大幅度地降低存款利率的同时提高贷款利率,这样就缩小了可贷资金的流动。而且,缩小的量严重依赖于价格上涨率π,即使名义利率可按通货膨胀率自由调整。

为了更清楚地了解这一点,我们进一步假设吸收存款的银行无利经营,也就是把借款人那里挣来的收入全部付给存款人。这一为零利润的等式(4)表示,在这个等式里付给存款人的名义利率只是从借款人那里获得的每美元的

我们用实际利率再重新表示这个零利润情况,从等式(4)的两边减去π,并用(rd+π)替代id,可以得到下列等式:

四、模型结论

等式(5)说明实际贷款利率高出实际存款利率的差额是k,π和rd的增函数。特别是当实际存款利率rd和存款准备金率k一定的情况下,等式(5)的第二项说明实际贷款利率必定随着通货膨胀率上升而上升。

表1 商业银行在50%存款准备金率下的利率

换句话说,如果名义存款利率总是按π的变化上调,那么存、贷款利率之间的差距也会随π的上升。因为通货膨胀上升,银行就被迫对存款支付较高的名义利率以维持他们的实际存款基数。由于有无息的存款准备金,因此银行为了达到不亏不赢就要进一步提高贷款利率。当这些名义利率可以自由调整的时候,通货膨胀率就增加了存、贷款利率之间的差距。要用代数法来表达这个差距,只要在

(5)式的两边同时减去实际存款利率即可:

在rd一定的情况下,存贷款利率之间的差距随k、π的上升而上升,效果是倍增的。准备率k越高,通货膨胀对增加存贷款利率差距的影响就越大。

表1显示了存款准备、名义与实际利率和价格膨胀之间的根本的相互连结的情况。给定的存款准备金率k对可贷资金的流向的影响直接依赖于价格上涨率,即使没有其他利率限制。如果k很高,通货膨胀率也很高,存贷款之间的差距就必定是巨大的,这表明从银行体系吸纳的铸币税成比例地增加。商业银行的高无息存款准备是通货膨胀税的基础,而我国商业银行的中介机制对当局选择的通货膨胀率十分敏感。当存贷款利率差距很大时,真正发放生产性的银行贷款是微不足道的,高利率引发的严重有害的风险选择性增加了信誉差的借款人的比例。

此时若存在存贷款利率的上限,则会有另一种市场扭曲。假设在通货膨胀率是10%的情况下,存款准备率为50%,这时没有正式的利率上限,它导致实际存款利率为5%(名义利率为15%),实际贷款利率为20。现在把名义利率上限定为10%,这样实际存款利率降为零。若规定银行不盈不亏的话,表1给出实际贷款利率降为10%,这样利差就下降了10%。使用利率上限在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情况下限制利差和实际贷款利率的方法的机会成本是把实际存款利率压低到市场供求相等的水平以下,从而导致了可贷资金的短缺;对贷款的超额需求,银行体系的实际规模缩小了。

五、我国实际情况

历史上我国货币政策工具严重依赖存款准备金的调整,我国的存款准备金一直呈现一种上升的态势,而且调整次数很频繁。2009年的金融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经济疲软使得中国的出口业务受到直接的打击,政府转向发掘国内消费需求,采取了保持准备金率不变,同时扩大政府购买的经济政策。4万亿计划的负面影响在2010年开始显现,为了抑制过多的流动性,存款准备金率再次开始频繁的上调。目前我国的存款准备金率已经达到20%以上,较高的存款准备金率和频繁的调整既不利于利率市场化进程中金融机构的利率合理调整,也加大了通货膨胀对利差的冲击。

[1] 麦金农:经济自由化的顺序[M].中国金融出版社,1993.

[2] 韩瑞庆:对中央银行再贴现业务收缩问题的思考[J].中国货币市场杂志,2003(3).

[3] 刘斌:再贴现工具的政策定位刍议[Z].上海市金融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2006.

[4] 应千伟:中国贷款利率改革与资本配置[M].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郭亚娟)

猜你喜欢

准备金率传导存款
存钱意愿不减,前5月居民存款累计增加7.86万亿
《思考心电图之178》答案
央行宣布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
充分发挥银行在政策传导中的作用
负利率存款作用几何
骨传导自行车头盔
间歇性束支传导阻滞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