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TRIZ理论在高职课程《炼焦产品》教学中的应用

2016-04-26王锐红

关键词:创新

王锐红

【摘要】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现代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TRIZ理论是目前国际上广为流行的创新方法和理论,本文将TRIZ理论应用于高职课程《炼焦产品》的教学中,探讨《炼焦产品》课程创新教学的要点,如何培养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知识要点,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教学方式的采用等一些具体实践,对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增强学生的专业素质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TRIZ 炼焦产品 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2;TP311.1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239-02

为煤化工企业培养和造就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适应性强的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就必须对煤化工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与实践进行研究与探索,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系统的理论体系指导,而TRIZ理论正好应运而生,本文将TRIZ理论和学生的创新能力相结合,应用到炼焦产品的教学中,为TRIZ在其他创新性教学中提供了参考。

一、TRIZ理论

TRIZ,就是“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俄文首字母对应转换为拉丁字母的缩写,是以G.S.Altschuller为首的专家和其同事们,自从1946年以来,经过对250万份专利文献的研究分析综合多个学科领域原理和法则的基础上提出的创新方法理论体系。主要目的是研究人类进行发明创造、解决技术难题过程中所遵循的科学原理和法则,它是建立在技术系统进化规律基础上的问题解决系统[1]。同时也是一个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理论[2]。

TRIZ理论体系包括的主要内容有克服思维定势的九屏幕法、小人法、IFR和金鱼法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工具功能分析、因果分析、技术矛盾、40个创新原理、物理矛盾、和分离原理、39个通用工程参数和矛盾矩阵、物场模型和76个标准解、ARIZ等;正确的预测产品未来的创新规律S曲线和8大进化法则。

当今社会已是一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把创新提到首要位置。开展创新教育已成为我国目前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如何使高职院校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在今后进入企业担当中坚力量,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贯穿整个职业教育的全过程。

二、TRIZ在炼焦产品教学中的应用

1.在教学内容上进行创新

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面向企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为地方产业发展服务,满足人才市场需求。所以教学内容的选取上跟踪本学科的最新进展,在教学计划中删除陈旧的、过时的、应用性不强的教学内容。对学科前沿理论发展只作简要、一般性的介绍,既节省学时又使学生了解现代炼焦化产回收领域的最新科技动态。向学生介绍不断涌现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使学生受到现代科学技术的熏陶。重点讲授研究成熟、应用性广、本地区企业普遍采用的、短期内具有应用前景的理论、技术、方法和工艺。

本课程介绍炼焦化产回收车间各工段操作的基本原理、计算方法、典型方法、流程、设备、操作及常见故障处理,其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为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就有必要改革教学内容。实际上每一理论的灵活应用,就是创新。所以在讲授这些内容时,要积极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思维发散,如一个原理或一个方法有不同的应用实例,甚至相反的实例,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如都是采用吸收法回收焦炉煤气中的氨、硫化氢和粗苯,在讲授硫化氢或粗苯回收时,让学生回顾之前已经讲过的氨回收内容,并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此外,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涉及的设备和操作较多,免不了会出现设备操作故障或是处理效果不好,所以在讲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时,可以引导学生采用TRIZ创新理论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如为保证焦化厂焦炉和煤气管路的压力稳定,通常管路中因各种原因产生的过剩煤气需要经过放散管排空,因煤气易燃易爆易中毒,若直接排空,会造成大气污染。所以现在煤气排空前要在放散管顶端把煤气点燃,但是放散管顶端高出地面7-8米,所以如何才能高效便捷地点燃煤气就是一个问题。现某厂煤气的放散点燃采用的是最廉价的办法,即采用一个烟花对准放散管顶端放,虽然也能点燃煤气,但是还不太可靠准确。

现可通过九屏幕法系统分析,在超系统中寻找资源,得出以下方法:方法一是可以在放散管旁架设一个可供人上下的梯子,通过上下梯子点燃煤气。方法二在放散管顶部安装一滑轮,一旦煤气放散出来,就把一个点燃的棉签通过滑轮拉到放散管顶端从而点燃煤气,像升旗一样。采用IFR法分析,则是沿着煤气能否自燃这一条路分析,答案也可找到,即让煤气达到自燃点温度即可,即在顶部装一个自动点火装置,像汽车点火线圈一样。还采用金鱼法分析,即工人能否像小鸟一样,直接飞到高处点燃煤气,那就需要研究一种能载人飞到高处的一飞机或翅膀。现在从成本和实用性来说,采用的是安装滑轮这一方法。

2.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进行创新

课程教学的实施是通过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实现的,最后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需要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本课程实践性很强,如整堂灌输理论,比较抽象,会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从而对此课程的学习丧失信心。所以在教学时多采取直观、形象的教学法,如通过视频看设备运行的动画,有助于学生对设备原理、结构及操作的了解。

此外,还可利用TRIZ理论来指导我们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如本课程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本课程的相关知识和操作,所以根据IFR,可以找到最根本的一种方法是:学生自学。当然可以对自学加以一定的引导和改进,采取学生讲解-教师点评法。具体方法如下:

将班上的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在大章的原理和共性讲完后,可将内容按特性分成小节,由一组同学对小节里原理的应用查找资料,进行推衍整理并制作课件,在课堂上进行限时讲解,授课教师对学生的总结情况和课件制作进行点评, 将此项考评成绩纳入平时成绩。通过这种方式,把教学实践活动变成启发学生思维、积极探索创新的综合过程,教师也能从中掌握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学生们在进行这项活动时,课堂气氛活跃,讲解思路明晰,听讲的同学注意力集中。采用这样的课堂形式,不仅能有效梳理知识脉络,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更能使学生的自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在实践环节上进行创新

职业教育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专业技能、钻研精神、务实精神、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一大批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人才[3]。 所以要提高受教育者的职业能力,须加强实践教学。对于炼焦化学产品回收与加工这门课程,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实践教学,而该门课程的实践教学需到焦化厂的化产回收与精制车间才能实现,然学校要独自建这样一个实训场所,既不科学也不现实。所以职业学校要加强与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共建和合作,利用其设施、设备等条件开展实践教学[4]。另外学校可建立模拟仿真实训室,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课外时间鼓励学生进行创新

正如叶笃正等老科学家所说:“自主创新,方法先行。创新方法是自主创新的根本之源。”[5]所以课外时间给学生开展TRIZ方法理论体系的讲座或选修课,让学生对创新方法理论体系有充分的了解。还可鼓励学生成立创新兴趣小组或创新协会,让更多对此有兴趣的学生集聚在一起,实现所谓的“万众创新”。另外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创新竞赛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结束语

在炼焦产品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多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采用灵活的教学形式,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高素质的煤加工人才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本文结合TRIZ理论,把它应用到炼焦产品课程的教学中去,为TRIZ创新理论在其它课程的应用中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徐起贺,吴昌林.基于TRIZ理论的机械产品创新设计研究.机床与液压, 2004.7 32~33

[2]江帆,王一军等.TRIZ理论在汽车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理工高教研究, 2007.6.96~97

[3][4]国务院: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出自: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

[5]创新方法研究会,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编,创新方法教程(初级),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5

猜你喜欢

创新
号脉时代盯热点 做足内涵多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