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提升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2016-04-26刘志慧

关键词:音乐教学小组合作小学

刘志慧

【摘要】在音乐实践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兼具创意与时效的重要组织形式与教学策略。如能有效运用小组合作,将能更好的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与综合运用能力,同时培养同学们的合作与交际能力。

【关键词】小学 音乐教学 小组合作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211-02

古人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加强学生之间交流,更好的去消化吸收课堂所学知识的重要学习形式。作为现阶段比较流行的教学手段,它对提高课堂实践效率,促进学生知识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新的教育改革中,要求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学习能力。尤其是交流能力,积极参与团队活动,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现今小学音乐教学中小组合作的现状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很多教师积极进行实践,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还是发现了不少的问题,部分教师缺乏对学生合作意识、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的深刻理解,很多东西知识流于形式,起不到根本性的作用。具体表现如下:

1.形式过于单一

很多老师在音乐课堂上倾向于相邻同学之间进行组合,而且这样的组合往往比较固定,时间一长,小组成员之间的沟通容易淡化[1],且成员之间易发生地位差异的情况,造成对学习成绩不是那么好的成员的忽略,取得的效果不能覆盖到大部分学生。

2.缺乏责任分工意识

由于很多学生在开始学习之前并没有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事先的了解,都是想到什么说什么,仅仅在发表个人观点上比较积极,对于小组其他成员的观点则不予理会,这就是学生缺乏问题意识和责任分工意识的表现。

3.缺乏对实践效果的评价与反馈

例如,对于节奏不太好掌控的曲目小组成员间应该怎样合作才能更为协调,对此并没有进行深入的沟通与探讨,在交流与沟通上比较浅显,这样就不能很好的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

4.实践流于形式

由于很多小学音乐老师在学习之前没有对学习的内容以及学习的目的进行明确化,没有着重引导学生在音乐创新思维方面的发展,且小组合作的结果往往以老师个人的唯一答案为标准,这使得小组合作间的实践流于形式。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小组合作方法的探索

1.科学明确的分工

(1)岗位的明确

在小组合作的音乐实践中,每个成员应该明确自己的岗位角色[2],老师可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设岗,比如可以设立组长、副组长和协管等岗位,负责管理小组的日常;也可根据小徐而音乐学习的内容和实际教学情况设立策划、编导、美工等角色来作为音乐剧表演领域的小组合作,还可以定时换岗。

(2)任务的明确

小组合作学习主要是通过设置任务目标来促进课堂教学内容的传输,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团体性任务、开放式的问题能更好的推进合作气氛的达成。比如,音乐实践课程制作八音玻璃杯中琴,并合作演奏出一首简单的曲子。这时,组长可以给各个成员分配任务,有的加水,有的听音,有的敲旋律,每个成员各司其职,责任分明,围绕着一个总目标有条不紊的进行,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这样的效果才会更明显。

2.良好氛围的营造

(1)建立和谐的合作关系

首先老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学识技能来吸引学生,建立师生之间平等的人际关系以及学生之间的较为融洽的合作关系,不断通过爱护、尊重与严格逐渐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老师还可以以参与者的角色与小组成员共同对音乐进行探讨与创作。在合作关系中要注意的一个点是不能逐渐演变出不平等的现象出现,“比如成绩好的每次都是主角,中等学生搭配,而成绩不好的则总是看着,不能深刻参与其中,这就需要老师与学生共同在音乐实践中营造出公正平等、互相信任的合作关系,让每位成员都能成为主角,感受到自己的不可或缺。能否相互聆听是音乐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时平等合作关系的区别体现。

(2)良好合作氛围的创造

首先是音乐本身所传递出来的情感,如它塑造出来的形象、表达出的情绪、营造的意境等;另一个是小组成员之间通过相互不断的交流所感受到的情感体验以及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充满温情和友爱的真挚友谊等。其次是由老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课堂情景以使同学们能更快进入角色。作为一门情感类艺术,音乐能以其本身的节奏与韵律拨动人内心的情感,在一种浓厚的情感氛围中,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才能更加的和谐与舒适。

3.合作能力的提升

小组合作在音乐实践过程中最需要的是音乐合作能力,对于音乐这门独立学科来说,它所独有的合作能力,比如:歌声的相互传递、眼神的交流,以及动作的相互配合;另外还有语言交流的能力,比如:在语言表达上是否得体流畅,能否注意倾听等……

(1)善于交流

在任何一种合作关系中都提倡勇敢表达自己,但同时也要耐心倾听他人,老师要不断鼓励同学们充满自信而勇敢的表达自己的看法,在别人表达观点时也要耐心的倾听。而这也正是交流的根本核心所在,即表达与倾听双向互动。而音乐本身又是极富艺术性的学科,对它的表达又有许多非具象性等特点,所以他也同时具有音乐本身特殊的表达方式和倾听方式。

(2)相互支持,相互学习

对于某些器乐课来说,当把相关任务下达至小组合作成员之后,各小组都积极准备,这时,对应器乐技能较强的同学可以帮助同组内技能交叉的同学练习,大家互帮互助,经验证明,同伴的帮助与支持能取得更加良好的效果,学生们也可以不断的提升自己,加强巩固自己的技能。

4.对合作过程的调控

小组合作运行得当,会对音乐教学实践起到良好的效果。但是,任何一件事物的发展过程都会产生一些问题,对于小组合作而言,老师要多观察注意小组成员之间的人际互动关系,提高警觉性,及时处理突发事件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进程,把不利的因素消除掉。

(1)矛盾的及时协调

在合作过程中发生依一些冲突是不可避免的,老师要以端正的态度去面对这些冲突,找出问题的根源所在,不能一味指责,从冲突中让同学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与缺点在哪里,养成自省的习惯,让同学们能多角度的去考虑问题。

(2)合理调控时间

老师应根据特定的情况给予小组合作之间合适的合作时间,因为对时间的把控也会成为小组成员合作效果的一个影响因素,老师要随时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以及各组完成下达任务的完成进度,调整合作的时间。

三、结语

德国著名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曾说过:“让孩子在合作中共同实践,一起去创造音乐是十分有益的。”老师们要多注重合作的内涵,不能只是流于形式,要充分调动小组成员的积极参与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讲究合作时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积极运用合作教学的方式,充分挖掘学生的音乐潜能,努力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娜. 如何更好地把小组合作学习应用到小学音乐教学中去[J]. 新课程(小学),2015,07:179.

[2]吴海芸. 小学音乐教学中小组合作方法的探索[J]. 新课程学习(上),2011,06:90-91.

猜你喜欢

音乐教学小组合作小学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