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短期汉语培训背景下对外汉语汉字教学

2016-04-26唐婧

关键词:短期培训汉字教学对外汉语

【摘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教学一直被公认为是最难教学且收效最慢的部分。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是课程设置不合理还是教学方法有问题?本文中,笔者将提出在短期汉语言培训的情况下,对汉字教学的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法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短期培训 对外汉语 汉字教学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172-02

汉字作为汉语的载体,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面临的最尴尬问题也是汉字教学,为何这样说?因为很多汉语学习者都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尤其是非目的语环境下的短期汉语速成班。这些学习者能快速提高汉语听说能力,而读写能力有的甚至停留在文盲状态,不会识字不会写字,这在其他第二语言的教学中非常罕见。

一直以来,汉字教学被认为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最显著特点,也是最大的难点。原因笔者认为有三:首先,汉字的构字元素为语素,不同于拼音文字的音素。汉字的语素由笔画构成,主要功能为表意,读音只能靠记忆一般不依附于偏旁或意符。尽管汉字中有一类特殊的形声字中,声符有一定表音功能,但汉语几千年来语音的发展以致如今声旁表音功能已经弱化,一般只表示相近读音,很少有形声字与声符发音完全一致的。其次,汉字的语素数量众多并可以组合,不同于拼音文字的十几个至多几十个音素的单一排列,因此汉字形态千万,对于没有入门的学生而言要识记如此大量的汉字是非常痛苦的。最后,教师的教法单一以及传统对外汉语教学观念对汉字教学的不重视,也使其一直滞后于语音、词汇以及语法的教学。语言的各要素教学上不同步与教法单一枯燥,必然导致学生在学习上会有所偏好,对汉字的学习采取回避态度。

汉字应当如何来教?语言学家及对外汉语教师们曾尝试过数次。传统的汉字教学方式认为应“先语后文”,也就是说先提高学习者的听说能力,再进行读写的教学,把汉语的听、说、读、写按照先后顺序进行而不是齐头并进。这样的结果是,学习者能发现自己的汉语听说能力有很快进步而汉字却迟迟原地踏步,到后来学生甚至不愿意再学写汉字,尤其是短期培训中学习目标主要是能用汉语交际的外国学习者而言,认为只管学好听说能力对于日常交际而言已经足够,无需再耗费大量时间识记,且不能很快看到学习效果与价值。因此,“先语后文”的教学方法是不合适的,也是被否定了的。而“语文先分头再并进”才应当是汉字教学的合理方式,即听说读写在初级阶段要分两条线同时进行。为什么不能“语文一体”或“随文识字”呢?原因很简单,如采用这样的教学理念进行汉字教学,那么读写教学就只能是一门附属课程,依附于听说课,没有自主的教学体系与教学思路,识字练字也充满随意性,不成系统。如以这样的方式来教授汉字,学生对于汉字的特点和形体结构规律就不会有全面而系统的认识,学习成效必定不高。

笔者以为,对于以短期汉语言培训(一学年)为目的外国学习者,汉字课程设置可以如此:在初级阶段(第一学期),以单独设立汉字读写课与使用汉字读写教材为主要教学手段,把学生领进门,对汉字有系统全面的认识且对汉字有兴趣,即听说课与读写课为平行课程;在中级阶段(第二学期),汉字教学可以与词汇语法教学实现部分融合,即口语课在前,读写课在后,此处的先后只是每周课时安排的相对先后,这样既能在各自体系下独立教学,又能有所配合。尤其是采用自编教材的高校,在中级阶段的听说教材、综合教材和读写教材编写上,可将三者内容适当融合,从而更好的巩固教学效果,让学生感觉汉语语言体系并非死板地分家。

那么,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对外汉语教师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下面笔者拟介绍几类汉字教学方法,以供参考。

1.按象形分类

外国学生首次接触汉字时,对汉字的第一印象多是汉字笔画多、结构复杂、无规律可循、每个字都完全不一样、难学难记难写,因而多数人会对汉字产生抵触情绪。所以,汉字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要引起学习者对汉字的兴趣,只有产生了兴趣,学习者才会主动探索学习,教学才会轻松而不是强加给的任务。对于短期汉语集中培训的留学生来说,汉字学习更应注重兴趣的引导,笔者以为,若把汉字的字画同源特点展现出来,即首先让学生认识象形字,这样学生能更直观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相对于直接生硬的练字认字,对于画画这一任务,应该轻松有趣多了。

甲骨文,即早期的象形汉字,其展示了汉字最初的结构形态及所表达的意义。学生在了解汉字演变历程及部分简单象形字之后,会缓解之前对学习汉字的抵触情绪。教师在教授了一些简单的象形字之后,如“人”、“日”等,可以写出一些同为象形字的生字,如“大”、“天”、“目”等,让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联想或想象来猜测,并说出自己的答案。教师此时应耐心听完所有愿意主动回答的学生的推测理由,并鼓励不主动开口的学生也进行想象尝试。最后教师要慢慢引导出正确答案,而不是直接告诉大家答案是什么,并再列举一些字形相近的字,再让学生进行尝试。这样,学生对于此类字形的来源及意义就有很深刻的印象,也会有猜出字形类似的生字含义的成就感。

2.按形声分类

不同于象形类汉字只表意,形声字的特殊性在于它是音、形、义一体汉字,尽管汉字在数千年的发展变化中,语音有所变化,字形也有改变,此时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或许已与造字之初有很大差异。但是,教师若能归纳总结出一般形声字的常见声旁与形旁,对外国学生熟记形声字及猜测陌生形声字含义也是有很大帮助的。

形声字字的学习可以说既轻松又痛苦,轻松在于形声字可以依据声符(也称音符)来记音,因为声符相近的汉字多为同一音节,因此汉字中有大量的同音字,如“交、较、胶、郊、绞、姣、跤、蛟、皎……”。但这也同样是学习者的难题,因为大量的同音形似字,对于中级水平以前的学习者来说,记忆量大,容易产生混淆,往往不知道用哪个。因此,笔者建议,在进行以形声来分类的汉字教学上,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记住声符的发音从而记住相应形似字的发音,对应的意义则不能依据此来记忆,而是要依靠偏旁来记忆。而对于形声字的形旁,将在下文第三类的偏旁中讲述。

3.按偏旁分类

上文第二点依据形声分类中讲到,声符表音可识记形似字的读音,而形旁则类似于偏旁,若能记住相应偏旁的含义,则能记住相应汉字的部分或关联含义。汉字的偏旁可作为笔画与其他笔画组合成字,也可以单独成字,但单独成字时要让学生习惯其对应的独字变体。例如“氵”、“扌”、“刂”、“艹”、“木”、“钅”,对应的独体字应是“水”、“手”、“刀”、“草”、“木”、“金”。对于这些偏旁对应的独体字教学上,可以结合象形字的教学,学生在掌握了字源及其含义之后,非常有利于同类偏旁其他汉字意义的识记,不失为记忆汉字的一种事半功倍的好方法。

另外,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大部分学习者还存在这样的苦恼,即某些汉字看起来相似,但其实一个多一横一个少一横,一个笔画长一个笔画短,很多汉字都有这些细微的差别。如“找”和“我”,又如“土”和“士”,“人”和“入”等。这些字单独写还相对好一些,若是作为偏旁构成另外的汉字,学生往往就会产生混淆,写错别字或者用错字。例如“幸”和“辛”,这两个汉字的区别不仅是多一个“土”,还要注意少一个“丶”,学生在记忆的时候,可能因为粗心,忽略掉“丶”,而把“幸”写成“土”与“辛”的上下结构,这就是错别字了。因此教师因告诉学生此类汉字的识记,在记忆时可以拆分这些字为几部分,但要注意这些部分可能并不完整。

4.按结构分类

除了讲授常见偏旁部首的基本含义之外,对外汉语教师还应重视汉字的结构教学。很多学习者认为,汉字只要写全了所有偏旁部首就是正确的,这种观念应该及时予以纠正。因为一旦学习者对汉字书写有这样的印象,那么很容易将上下结构写成左右结构,或者将左右上下结构写为左右结构,更有甚者将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的汉字完全颠倒,汉字没有了美感不说,还完全成了错别字。

汉字的字形在外观上是方块结构,可以有上下、上中下、左右、左中右、包围、半包围、独体、品字等单一组合或复合组合式。例如“早”、“花”为上下结构,“意”、“裹”为上中下结构,“喝”、“把”为左右结构,“衍”、“街”为左中右结构,“国”、“园”为全包围结构,“庆”、“句”为半包围结构,这些为单一的结构,还有左右上下式结构如“满”、“稔”等符合结构。因此,汉字的结构也要作为汉字教学的一项重要分类引起重视。

尽管汉字的教学方法很多,但见效却不如听说课来得快。作为教师,应当告诉学生耐心坚持学习,一旦入门发现了汉字的学习规律也不能得意。都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任何知识都会遵循遗忘曲线的规律。因此,即便课程设置合理,也用上了好的教学方法和识记方法,教师也要向学生反复强调,最好的学习方式还是多写多练。如不经常复习,再好的教学方法也是竹篮打水,其结果只能是一场空。

参考文献:

[1]李纯.对外汉语汉字教学模式研究现状分析[J].文教资料,2008(36):210-211

[2]章华.浅谈对外汉语汉字教学[J].文学界:理论版,2012(11):352-353

[3]康其蓉.浅谈汉字与对外汉语汉字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2(S3)

[4]刘建平,楚金金.对外汉语汉字教学方法之探讨[J].考试周刊,2011(49):44-46

作者简介:

唐婧(1986~),女,四川省乐山市人,硕士研究生,助教,主要从事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对外汉语方向工作。

猜你喜欢

短期培训汉字教学对外汉语
短期培训在提高超声助理报告水平中的应用
短期培训学员综合素质提升方法研究
士官短期培训中的“短板”现象分析及对策研究
对师训中钢琴短期培训教学的思考
浅谈零基础留学生的汉字教学
浅论对外汉语听力课教学热身环节中中文歌曲的应用
试论怎样利用汉字中的文化因素进行对外汉语汉字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