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而不倦,“学”而不厌

2016-04-26屠波琴

关键词:教与学关系提高

屠波琴

【摘要】“教”与“学”的关系是教学活动中的本质性关系,教师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正确地处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以“教”促“学”,教学相长。根据自己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经验,总结了自己在处理“教”、“学”关系的方法和策略,希望为教育一线工作者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数学教学 教与学 关系 提高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132-01

一、“教必有趣,以趣促学”

中国古语有云:“教必有趣,以趣促学”;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杨振宁强调“兴趣是成功的秘诀”。兴趣是动力的不竭源泉,当学生对某一事物萌生兴趣,他会主动积极地采取学习和求索的行动,进行活跃的思维活动,相应的也会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所以要想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持久不衰的动力,就要从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开始。结合自身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到这样几个方面:

首先,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让学生在应用的过程中爱上数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产生的过程,善于捕捉、积累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发现生活中数学的“真善美”,让学生亲近数学。

其次,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数学实验。将数学中的知识由抽象转为形象、直观和具体。教师就一个数学知识点设计一个数学实验,让学生以研究者和探索者的身份参与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分析知识的产生过程,让学生体会发现的快乐,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另外,通过实验也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化,掌握更牢固。

第三,鼓励学生“知难而上”,攻克数学学习中的“难关”。每个人都有征服的欲望,都希望尝到“伐薪取道”的成功快乐,小学生也是如此。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去攻克数学学习中的“难关”,让学生发现和创造的快乐和愉悦。孔子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让学生们在数学学习中体会到喜悦,乐在其中,才能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从而热爱数学的学习。

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我国古代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当下人们也强调“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知道该怎样学习的人”。这说明了学习中方法的重要性。学生一旦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能开启自己知识的宝库,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中。因此,改进课堂教学,正确处理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就不能仅限于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会学”,学以致用。我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主要从 “讨论”、“思考”这两个方面给学生以指导。

首先,鼓励学生“讨论”,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活泼好动,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想法和疑问,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同时,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学习中的疑问,就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讨论,真理是愈辩愈明,疑点也会越论越清。对于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出现的差错和不足,教师要耐心、悉心地引导、启发,帮助学生逐步获得正确的结论。

其次,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思考在学习中更为重要,它是学生对已学知识的认识的深化和提高的过程。培养学生进行“思考”和发散性的思维,养成反思的习惯,并不失时机地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想象和再创造,将已经学的知识巩固很深化,从而在以后的学习中活学活用。

三、知识面前“师”“生”平等

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和学生只是分工不同,在教学中分别扮演了不同的角色,但是师生在尊严、地位、人格等方面是完全平等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主动引导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为教学相长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首先,教师要理解学生。理解是建立师生感情的基础,是学生进行积极的学习行为的先导。所以,教师在处理一些问题的时候一定要理解学生的问题和处境,消除师生的心理隔膜。同时要理解学生犯的错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是小学生呢。

其次,教师要尊重学生,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也要尊重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对于知识的传授要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进行换位思考,不能急于求成。教师只有尊重学生,学生才会尊重教师,才会接受教师的教育,教师的教学才会更加有效。

再次,教师要信任学生,信任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只有师生之间彼此信任,学生才会向教师吐露自己的心声,与教师交流学习中的困难,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才能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信任也代表着对学生的鼓励和激励,当学生在学习某一知识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攻克难关,给学生以思维的空间。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为了不教,讲是为了不讲”。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关系是教学中的本质关系,教学时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牢固树立“较为主导,学为主体”的观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摸索,不断地总结,不断地突破创新,建立新型的“学习共同体”。

参考文献:

[1]周晓红.学校教育与管理心理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1

[2]赵鹏程.教育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8

[3]小学数学[Z].湖北大学、湖北省数学学会主办,2004:7

[4]唐伯林.心理咨询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教与学关系提高
楷书的教与学
教与学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
奇异值分解的教与学
保加利亚媒体:饭局是中国搞定“关系”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