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关“细胞增殖”一轮复习的有效教学策略

2016-04-26张小翠

关键词:细胞增殖细胞分裂概念图

张小翠

复习课教学,若再按课本的知识结构教学,学生往往感到乏味,不利于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提高。为此,本节课我主要通过以下环节来实现复习目标。

一、注重情景创设

陶行知说:“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部精力去做事。所以,学与乐是不可分离的。”教育家乌申斯基也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化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快乐是人的天性,学生时代是需要快乐的时代。高三复习中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要做好开课,让学生在快乐中开始复习。

开课即课的导入。心理学研究表明:精彩而艺术的开课,往往给学生带来新异亲切的感受,不仅能使学生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迅速由抑制转为兴奋,而且还会让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内在需要,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识的情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振作学生的精神,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探究欲望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本节课中,我是这样开课的:

问题1:我是从哪里来的?

展示一组图片:内容包括受精卵通过卵裂及其细胞分化变成早期胚胎,进而发育成幼体及其成体。

问题2:受精卵是从哪来的?

学生分析受精卵是精子与卵细胞结合而成的。

问题3:精子与卵细胞是通过什么分裂得到的?

学生通过分析,提出细胞增殖的方式有三种,并形成知识网络(如图1)。

二、利用尝试教学法驱动复习

传统的复习方法是“先讲后练”,这种知识传授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里的任务是竖起耳朵听,处于被动地位,时间久了便会身心疲惫。怎样使学生在高三复习课中“动”起来呢?

我们可以大胆利用尝试教学法,什么是尝试教学法,简单的讲就是让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先尝试练习,在尝试的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复习课本,引导学生讨论,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练习反馈的情况进行有的放矢的讲解。这种让学生先做练习的方法,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学生被动听讲的局面,把学生推到主动位置上,使得学生能够积极的思考,找出知识缺漏点。此方法既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又重视教师的主导地位。

为使尝试教学法更加有效的进行,教师应仔细研究《考试说明》的能力要求,对历年的高考真题和各省市的模拟题进行筛选,选择有助于学生基础知识巩固及其能力提高的习题进行训练。

例如本节课中在复习细胞周期这个概念时我们可以结合这样的经典考题:

例:如图表示细胞有丝分裂的一个周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是分裂间期

B.乙→甲是分裂期

C.一个细胞周期是指由甲→甲的全过程

D.一个细胞周期是指由乙→乙的全过程

通过上述典型例题的分析,学生必然会回忆起细胞周期包含分裂间期和分裂期,间期在前,是一个准备阶段,所占据的时间比较长,分裂期在后,所占时间比较短。真正领悟细胞周期含义的关键字,即从一次分裂完成至下一次分裂完成。

三、巧用模型建构法引领复习

复习课的内容都是学生已经学过的,对学生来说缺乏新鲜感。怎样让复习课散发着“新”的魅力,吸引孩子们的眼球呢?我们应该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困惑出发。

学生的困惑一:该部分内容生物概念多,容易混淆;知识零散,往往有“见木不见林”感觉,不利于记忆。

学生的困惑二:细胞分裂内容微观抽象难以真正理解。

为此,可以通过以下策略予以突破:

1.放手让学生“理”——构建重要的概念图

针对学生的困惑一,放手让学生“理”便成了这节课的“重头戏”。如何梳理知识呢?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制作概念图。在复习教学中,学生通过亲手制作概念图将有助于有意注意,提高记忆效果,改善复习质量;通过新旧知识整合,有利于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有利于知识的迁移。此外,运用概念图还可帮助学生区分易混淆的知识,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内容中,涉及到不少容易混淆的基本概念。教学中老师可引导学生把染色体,染色质,染色单体,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等容易混淆的概念绘制成概念图(如图2)。学生在自己制作概念图时就经历了一次对原有知识进行内省、分析、重新组织的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他们的能力在梳理整合中得以提升。

2.构建物理模型

学生的困惑二是:“细胞分裂内容微观抽象”,出现这种困惑的原因是细胞及其细胞内的结构是肉眼看不见的,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根据美国视听教育家戴尔曾提出“经验之塔”理论,为巧妙解决这个矛盾,我们应当引导学生从枯燥的文字中摆脱出来,通过构建物理模型。

譬如本节中我们这样操作:“利用橡皮泥建立细胞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或直接使用多媒体播放“细胞分裂的全过程动画”。

这种人工设计、仿造的事物,尽管与真实事物的大小和复杂程度有所不同,但在教学上的应用比真实事物更易于领会,它能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比纯语言描述或用图片教学效果好得多。

四、注重图文转化能力的培养

细胞分裂内容由于比较复杂,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染色体、DNA 和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内容如同雾里看花,似懂非懂,所以在复习课中,我们要更加注重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譬如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将某种细胞分裂的各时期的“染色体、DNA 和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 填写于表格中,然后要求学生绘制坐标曲线或将结果用直方图表达。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判断,将信息进行转化,不仅体验了图文转化方法与技能,也对知识的理解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梯。

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有很多,也分别具有各自的优势,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科学而准确地研究学生的特点,明察课堂,适时调控,灵活选择切实可行的方法,并促其更好的发挥作用。只有这样对高三学子帮助是最大的。

猜你喜欢

细胞增殖细胞分裂概念图
多杀性巴氏杆菌细胞分裂相关基因的筛选
概念图在小学高年级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miRAN—9对肿瘤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概念图教学功能初探
RNA干扰HDACl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生物活性的影响
概念图构建中概念关系提取方法
植物激素可增加干旱条件下棉花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