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以中国学生为对象的韩国语语法教育

2016-04-26章文怡

章文怡

【摘要】自中韩两国建交以来,国内的韩国语教育已经建立了初步的基础。本文根据国内韩国语教育存在的不足,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了“情景式语法教育法”以及“用法类似语法”和“结构相似语法”应进行同时对比式教学的想法。

【关键词】韩国语语法教育 情景式语法教育 对比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H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028-02

1.引言

自1992年中韩两国建交以后,两国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交流日益频繁,韩国语人才在许多领域被大量需要。加之近年来,以K-POP、电视连续剧和电影为代表的韩国文化产业在国内受到热烈追捧,甚至很多初高中生对韩国这样一个国家和韩语这门语言产生了浓厚兴趣,他们中的许多希望在完成高中学业后,能够进入大学以韩国语为专业或第二外语系统地学习韩国语。因此,进入21世纪以来,除朝鲜半岛以外,中国成为了乐于且实际学习韩国语人数最多的国家。据统计,截止到2013年,国内所有公立私立院校中,开设“韩国语系”的四年制院校有114所,且有152所院校(包含:138所为专科院校,14所四年制大学)开设了“应用韩国语系”(许世立,李仁顺,2014)。由此可知,以中国学生为对象的韩国语教育在对外韩国语领域中成为了当之无愧最重要的研究课题。

2.国内韩国语语法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因教育部对部分基本课程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可以推断出各院校的韩国语课程设置上差异不会太大。大致可分为:精读、听力、口语、写作等。而这些课程中,甚至可以说没有一所院校的韩国语系不开设语法课,即精读课,由此可见精读课的广泛性和重要性。精读课备受重视最主要的原因是:在学习新的语言时,学生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释义,如果没有语法课程,就会因无法很好地进行阅读理解,学习韩国语就会变得毫无意义可言。

笔者现担任精读课的教学,翻阅了多本教科书后,发现多数教材都由“对话文/本文”“新单词”和“语法解释”“练习”等部分构成。“语法解释”是对对话文或本文里出现的个别语法或惯用句进行语法意义解释和举例说明。而后的“练习”部分里,大多是对本课学过的新语法以造句、填空、找错等形式进行复习。

张光军教授曾在论文中指出国内的韩国语语法教育存在三大问题:第一,第一外语和第二外语的差异没有被充分认知;第二,学问语法和实用语法未被充分认识;第三,注重解释语法,忽视表现语法。同时,他还指出部分教材只对语法要素的语法意义做简单说明,以及教师在进行语法解释时把语法要素当作单词一样一带而过,这样都是不利于学生学习的。(张光军,2003)经过一些教学经验的积累,笔者对此深表赞同,在此文中对国内韩国语语法教育存在的第一和第二点问题多做些叙述。

第一,国内高等院校的韩国语教师们所教的对象基本都不是以韩国语为母语的学生,因此他们头脑中未形成内在语法知识。说话时,首先会在头脑中勾勒出想表达的意思,然后利用所学的单词和语法将其表达出来,这就是我们所教学生的特殊性。因此,如只教授第一语言的知识,就无法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笔者将学生平时经常提问的形式整理归纳为三:第一,试图自我肯定型提问。比如:“我造的这句话为什么不可以?”第二,语法对比型提问。最典型的提问是:“这两个语法的区别是什么?”“它们可以互换使用吗?”第三,深究语法含义型提问。比如:“这个语法的用法一和用法二到底有什么区别?”“这句例句体现的是这个语法的哪个用法?”那么,为什么学生会提出诸如此类的问题呢?笔者认为:没有老师的讲解,仅通过书本上的语法意义说明和几句例句,学生无法得到生动切肤的感受。且因为精读课上,一个个分散的语法无法形成较完善的体系,很多时候反而会造成学生容易和同类语法知识点混淆的弊端。

另一方面,中级韩国语教材上会出现一些现代韩国语里使用频率不高或是已经不使用的语法要素。因此学生无法感受到该语法的实际使用语境而理解困难,甚至渐渐地对此类语法心生怯意。学问语法(scientific grammar),也称为科学语法,是指客观、科学地说明语法事实本身,是语言学者的研究领域。而现今国内各大院校学习韩国语的学生相对研究,更加注重以就业为方向的应用语言能力的学习,所以相比韩国语的学问语法,更应提倡强调具有实用价值的实用语法的学习。

3.对此的两点想法

针对国内韩国语教育的现状和问题,笔者提出自己的两点想法希望对问题的改善略有助益。

第一,由于精读教材上对语法的说明并不十分充足和具体,初、中级的精读课程(尤其是语法部分)比起外教,中国老师的讲解对学生的学习更为有利。但是,这里笔者并不是盲目地强调国籍,即使中国老师,如仅对语法进行传统的韩中翻译式教学,不仅对学生的理解来说不足,还会给他们带来理解上的混乱。其理由是:与属于独立语的汉语相反,韩国语是黏着语,所以很多时候汉语无法很好地反映出韩国语的语尾和助词。换言之,即使汉语翻译一致,韩国语的文章也不一定相同。

通过此例,我们可以知道中国老师在进行韩国语语法教育时,使用韩中翻译的方法是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句意的,但若止步于此,会因无法满足学生理解语法时的需求,而使教学效果打折扣。笔者仅借本稿介绍平时自己使用的一种教育方法,笔者称其为“情景式语法教育法”。简单来说,就是在首先给予学生汉语翻译后,为弥补此方法的不足,通过提供给学生实际的状况,进行角色分配来帮助学生对句意以及语境的理解。

经过笔者对此方法长期试验的观察,情景式语法教育法的优点在于:在课堂上给学生创造出像电视剧一样生动的情景,给予学生一种实际切肤的情境感,学生们上课积极性明显提高。并且因为他们正确地认识并理解了相关语法的用法和实际会话适用的场景,作业和考试的正确率也有了较大提高。

第二,在上文中,笔者将学生的提问分为了“试图自我肯定型提问”“语法对比型提问”和“深究语法含义型提问”三类。为了更好地解答学生的提问并帮助他们学习语法,担当语法或精读课的教师尤其特别要注意以下两种类型的语法的对比教育。一是用法类似的语法,其二是结构相似的语法。用法类似的语法在很久前就得到了教育界的重视。部分语法书也会按照用法罗列出语法。例如:包含有推测用法的语法有:

4.结语

以中韩两国建交为契机,国内的韩国语教育虽起步较晚,但是通过20余年学者们和一线教师们的努力,以中国人为对象的韩国语教育已经建立了初步的基础,并获得了喜人的成果。但是国内的对外韩国语教育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如前文所述,因教材和语法书存在不足,为能更准确、更有效率地进行语法教育,今后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以完善这两种书籍。另外,如何能提高学生学习韩国语的兴趣,如何能使学生更容易的理解语法,还需要第二外语教师们以积极的姿态进行不断的探索。本稿简述了笔者在语法教育时使用的“情景式语法教育法”并提出了用法类似的语法和结构相似的语法可以进行同时的对比式教育的建议。

参考文献:

[1]牛林杰.中韩建交以来两国文化教育交流综述.东北亚论坛

[2]齐晓峰. 韩国语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发展构想.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02)

[3]全金姬. 交流式韩国语语法教学方法探析.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2)

[4]许世立,李仁顺. 第五届泛珠江三角洲地区韩国语教育学术会议论文集,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