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第二课堂开辟方式研究

2016-04-26周叮波

关键词:管理科学工程学院第二课堂

周叮波

【摘要】围绕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第二课堂开辟问题,百色学院在工程管理类专业第二课堂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学校资源为支撑,学生为主体、企业资源为补充”的教学改革思路指导下,通过一系列制度设计与组织构建,大大提高了第二课堂对于学生专业能力发展的作用,体现出较好的教学改革效果。

【关键词】第二课堂 素质教育

【基金项目】2010年度广西新世纪教学改革重点项目《基于北部湾经济发展新形势下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10JGZ037)阶段性成果。2011年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改工程项目《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商务类专业双语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11JGB118)阶段性成果。2016年百色学院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应用技术大学“六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022-02

百色学院自2006年升本以来一直在探索符合自己办学定位的发展道路。经过长期摸索,百色学院于2013年8月颁布《百色学院发展定位规划(2012—2020)》(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中明确提出,将建设成为“立足百色,服务广西,面向全国,对接东盟的以百色起义精神办学育人的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应用型区域高水平大学”。作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百色学院在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其他高校普遍存在得到人才培养质量难以有效提升的问题。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是百色学院2015年成立的新学院。目前设有工程管理、工程造价两个本科专业和建设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物业管理三个专科专业。在探索如何突破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瓶颈的过程中,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地方新建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困局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工程管理专业和工程造价专业分别拥有了8年和3年的办学历史,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进入2015年,上述两专业的内涵发展遇到瓶颈,办学过程中的遗留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限制了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应用型本科转型发展,具体如下:

第一,学生理论知识与工作实际脱节。

长期以来,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大部分学生不知道学到的专业知识如何应用到,也不注重扩宽专业视角,缺乏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不符合应用型人才标准。

第二,学生的专业知识得不到有效内化,教学效率低下。

根据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泊尔的意义学习理论,学习过程就是新的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性的联系的过程。这就要求学生在实践项目“再现”的工作中的情景中内化知识、获取综合素养。同时,在实践中不断进行体验和总结,形成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

在过去的日常教学中,虽然强调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却收效甚微。学生的专业知识得不到内化,无法形成稳定的认知结构,教学效率低下。

第三,学生的专业科研能力低下,不能得到系统的科研训练。

高等教育所培养出的人才可以根据人才的认知结构和能力偏向划分为工程型、技术性、技能型三种人才。其中,工程型人才处于研发、规划、设计、决策等环节,技能型人才主要处于操作一线环节中的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技术型人才也是处于操作一线环节中的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的,不过相较于技能型人才来讲,技术性人才还要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具有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工程实际中的新问题的能力。

第四,学生实践教学管理松散,未形成严密的实践教学体系。

百色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历来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对每一门课程都规定了实践环节的课时。这样的设置虽然确保了实践教学的“量”,却无法保证实践教学的“质”。

实践教学作为高等教育对接工程实际的部分,与课程设置存在一定差异。考虑到知识的逻辑关系和接受顺序,课程是以学生的标准专业知识结构为基础设置的。而实践教学是以获取职业能力为目标的教学,应该以能力为基础设置模块。

传统的实践教学,以课程为单位组织实施,缺乏结构性和衔接性。其结果就是学生通过课程实践,只获得了零散的能力碎片,并未形成完整的应用能力。

二、突破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困局的探究

传统人才培养模式问题的症结在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突破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困局的关键亦在于此。要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就必须充分调动校内外教育资源的潜力,使学生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课余活动参与实际工程或与实际工况高度符合的训练项目;同时,通过多种手段与渠道促使学生对自己学到的专业知识进行持续性的再现和内化;组织学生将传统课程的专业知识重新组合,形成以能力为模块的知识结构。

因此,为了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仅靠传统的课程教学是不够的,应该加强对课程教学之外的学生学习活动的干预和指导,开辟课堂教学之外的第二课堂。对于第二课堂的概念,学术界各执一词,尚无定论。为了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应用型本科必须扩宽知识传授的途径,强调能力的获得和素养与文化的传承之间的有机结合。第一课堂更注重“教授”与“学习”,第二课堂更注重“操练”与“创新”,两者各有分工,侧重不同。将上述两者有机结合将更好的实现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目标。文章从解决教学过程中实际问题的角度出发,姑且将第二课堂定义为:以形成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为目的的,有组织、有计划的课外学习和锻炼过程。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工程管理与工程造价两个本科专业均属于建立在特殊技术基础上的管理类专业。针对上述两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所组织的第二课堂教学应该形式多样,加强实操,注重职业道德培养和综合素质提升。

为了组织系统而有效的第二课堂,校方应从组织、制度、经费、人员、设施等多方面对第二课堂进行支持和保障。前人在第二课堂领域进行很多有益的研究,不过更多集中在第二课堂的意义、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结合、第二课堂可能存在的问题与整改措施等方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在充分吸取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开创了专业协会这一独特的第二课堂组织形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专业协会简介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联合会是在百色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指导和支持下以夯实工程管理专业知识、塑造学生工程管理特色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观、培养管理特色土木工程专业能力和工程管理特色人生发展观为目标的学生社团。专业联合会下设工程造价协会、工程管理协会、测量协会三个分会。

(二)依托专业协会开辟第二课堂的做法及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取得的成效

为了充分发挥专业联合会组织、管理、保障第二课堂的核心职能,便于对不同专业的实践训练进行管理,必须将以专业联合会为代表的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有机结合起来。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将专业联合会纳入到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之中,在专业联合会框架下组织跨课程能力导向实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为了适应学生在不同情况下的专业发展需求,使第二课堂更加深入学生的课余生活。专业联合会开发了多种第二课堂形式和课外素质拓展活动具体如下:

(1)开设专业讲座。由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邀请合作企业资深专家和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为学生进行以职业道德培养、职业生涯规划、专业前沿技术为核心的系列讲座,讲授土木工程和工程管理的前沿知识、分享项目实际操作经验,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合理进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拓展和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框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心理素质、职业道德、基本能力、服务社会意识、创新意识。

(2)组织竞赛活动。竞赛是大学生展示知识储备、锻炼应用能力、获得职业成就感的竞技舞台,也是培养系统有效的专业执行能力的有效途径。目前,专业联合会所举办的竞赛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以巩固知识和增加知识储备为目标的“学生专家”知识竞赛,以培养专业实操能力为目标的,以鼓励学生增强身体素质,适应施工现场条件为目标的,工程专业特色体育比赛等等。为了进一步扩展学生的专业视野、提高学校的专业影响力,专业联合会还积极推进与其他高校、企业的联合比赛,使专业联合会内的学生专业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拓展。

(3)开展专项能力培训。为了进一步优化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将学生的专业知识转化为专业能力,专业联合会开展了以能力导向为基础的专业能力模块化培训。在整合传统课堂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专业协会先后开设了以合格工程管理人才所必须具备的较强的工程造价管理能力、工程成本管理能力、工程投标招标能力、工程项目审计能力、工程项目管理能力、工程项目策划管理能力、工程项目融资管理能力、工程项目采购管理能力等八大核心应用能力及应用创新能力为核心的能力培训,为学生进行项目实操训练,进入企业实习打下了坚实的能力基础。

(4)开展项目实操。专业联合会通过与企业合作,引领学生走出校门了解工程实际,进行自我完善。以真题假作的方式,将企业已经完成的实际工程作为学生实操训练的案例,指导学生按照实际工况进行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交底、造价文件编制等训练,通过工程实际问题的自我解决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5)开展宿舍专业文化建设。宿舍是大学生的重要活动场所,构建以专业文化为基础的新型宿舍文化,鼓励学生自发打造专业学习氛围,形成竞争型专业学习文化。 例如通过举办专业宿舍文化节,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建设造价知识学习宿舍、工程管理创新宿舍、等等,鼓励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6)组织认知实习。认知实习是组织在校学生到工程企业、施工现场进行现场观摩,使学生能够在踏入社会前对企业现场操作有所了解。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实践部广泛联络百色地区、南宁地区的工程领域企业,为学生提供专业认知实习的机会。

三、结语

在探讨如何提高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上,文章深入探讨了从组织、制度、人员、经费等方面支持第二课堂开辟的方法,提出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第二课堂活动支撑体系——专业联合会。专业联合会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应用型本科生的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完善应用人才培养体系,充分发挥了第二课堂教育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许爱德.行动导向型教学模式在本科第二课堂中的实践应用[J].航海教育研究,2015,1:81-83.

[2]刘瑞芳.应用型本科院校第二课堂实践教学的新视域[J].许昌学院学报,2011,4:154-156.

[3]姜海、许泽银.机械类应用型本科实验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以合肥学院为例[J].合肥学院学报,2011,2:63-66.

猜你喜欢

管理科学工程学院第二课堂
福建工程学院
福建工程学院
《中国医疗管理科学》征订征稿启事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福建工程学院
福建工程学院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2015年《管理科学》总目录
《现代管理科学》杂志理事会成员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