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道路客运企业转型发展之“游运一体化”

2016-04-25楼华

运输经理世界 2016年12期
关键词:班线场站客运

文/楼华

探析道路客运企业转型发展之“游运一体化”

文/楼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道路客运迅速发展,现已形成较为完善的道路旅客运输系统。但近些年,随着全国高铁爆发式的建设发展,给现有的道路客运企业带来了严重的冲击,尤其是与建成的高速铁路相互重叠区域的道路客运运输网。道路旅客运输企业运力过剩,客运场站随着旅客的下降逐渐变得更空荡起来,随之而来的就是客运企业效益大幅下降。高速铁路在国家发展战略当中,趋势不可逆转,所以道路客运企业没有其他的选择,只有积极的面对。如何快速探索到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战略,开发出新的服务产品成为企业新的增长点,以求得企业更好的转型发展,是摆在每个道路客运企业面前的大难题。“游运一体化”在全国旅游业大力发展的背景下,作为道路客运企业发展的新路子,其具有积极的意义,既能解决道路旅客运输企业运力过剩及客运场站闲置的问题,又能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值得我们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研究和总结推广。

“游运一体化”的涵义

所谓“游运一体化”即是打破传统班线经营模式,将“游”和“运”相结合,通过充分整合客运场站、客运班线和旅行社、景区等旅游资源,赋予客运场站旅游集散服务功能,旅客通过乘坐汽车完成整个旅行,从而实现“游运一体化”。

发展“游运一体化”的背景

(一)高铁发展给道路客运企业带来巨大冲击

以高铁发展较快的浙江省为例,浙江从2013年7月初至今已开通宁杭勇高铁(连接南京、杭州、宁波)、沪杭高铁(连接上海和杭州)、杭长高铁(连接杭州和长沙)、杭广高铁(连接杭州和广州),加上在建的有杭黄高铁(连接杭州和黄山)、商合杭高铁(连接杭州、合肥、商丘)、沪苏湖高铁(连接上海、苏州、湖州),浙江高铁已从线状发展到网状,高铁和道路客运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数据显示,浙江省内45家规模客运企业共经营2690条运输班线,其中跨省班线937条、跨市班线938条、跨县班线326条、境内班线489条。通过调查,有近400条班线受到冲击,绝大部受冲击的班线为跨省、市中长途班线。受冲击的班线,客运单位大多采取了减班甚至停班的措施,运力下降明显。其次,各客运站效益下滑也较为明显,有近85%的客运站日均营收出现减少局面,减少幅度在0—20%之间。随着高铁网的逐渐完善,公路旅客数量将持续下降,道路客运企业如不试图开发新业务实行转型升级,那终将面临淘汰。

高铁爆发式的建设发展给现有的道路客运企业带来了严重的冲击

(二)旅游业战略地位提升带来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十二五”期间,旅游业全面融入国家战略体系,走向国民经济建设的前沿,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数据显示,2015年,国内旅游市场持续高速增长。全国国内旅游人数40亿人次,同比增长10.5%。其中:城镇居民28.1亿人次,农村居民11.9亿人次。全国国内旅游收入34195.05亿元,同比增长13.1%。其中城镇居民旅游消费27610.9亿元,农村居民旅游消费6584.15亿元。春节、十一两个长假,全国共接待国内旅客7.87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661.3亿元。

根据国家《“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十三五”期间,旅游业将作为经济转型升级重要推动力、生态文明建设重要引领产业、展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载体、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生力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重要贡献。“十三五”期间,计划目标城乡居民出游人数年均增长10%左右,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1%以上,旅游直接投资年均增长14%以上。到2020年,旅游市场总规模达到67亿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达7万亿元。由此可见,未来国内旅游市场将越来越大,对旅游运输服务的需求将持续增加。

“游运一体化”发展的模式选择

(一)“直达式”游运一体化

“直达式”游运一体化即是将传统的班线延伸到旅游景区,游客在车站购买旅游套票(可含车费、景点门票及住宿费等旅途费用)后即可乘坐班车直达旅游目的地景区,旅游结束后在景区即可乘坐固定班车回程。旅游班车发班时间基本是每天早发一班,班车从出发车站发车直达景区站点。游客下车后,该班车将到景点所在城市汽车站运营传统客运班线。下午在景区设置固定班次,根据当天回程旅游人数,确定车辆在目的地客运车站下完客后到达景点接旅客回程。

该模式面向的主要是中短途一日或两日散客游,而且旅游目的地一般只能是一个。对于旅客来说,不需要单独去订购车票、门票或者住宿,只需在汽车站购买套票即可全程无忧,节省很多时间和精力。但是因为无论是出发还是回程,班车都是按照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发车,所以旅客必须跟乘坐普通班车一样准时到达指定站点上下车。对于道路客运企业来说,首先车辆不用像传统的包车一样需在景区等待直至游客回程,其可继续进行普通道路旅客运输,提高了车辆的利用率和产值效益;其次是车站除了站务费的提高还可增加相关服务性收费。当然该模式的顺利实施首先得获得行业管理部门对传统班线延伸到旅游景区的允许以及确定是否需取得旅游主管部门的资质许可。其次,要跟对方车站及时沟通好班次的安排以及对景点、酒店等旅游资源的整合及营销。

(二)“包车式”游运一体化

“包车式”游运一体化即是道路客运企业开发线路合理、消费实惠、热点景区的旅游专线产品,旅客在车站可选购相关多日游旅游产品(可含车费、门票费和住宿等),在车站乘坐包车完成整个旅途。在线路的设计开发上,企业可将相关热门景点串联起来,整个行程路线形成一个环状闭合路线,尽量不重复旅游行程路线,最大满足旅客的心理需求。

该模式是借鉴于欧美国家公路旅游的经营模式,比如美国公路旅游品牌灰狗巴士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参考例子。作为我们国内传统班线客运为主的道路客运企业,关键是要从经营理念和服务观念上进行改变,一方面我们要提高现有从业人员的旅游接待和服务知识水平,努力培养他们的旅游服务意识,而不是以前只是单纯地实现旅客在各旅游景点的转移;另一方面客运企业得提高车辆的配置,座位舒适化、装置现代化、设施人性化,从而为旅客提供一个舒适的乘车环境。

(三)“出租式”游运一体化

“出租式”游运一体化是模仿航空公司将部分座位包给旅行社的形式,旅行社一般不自备运力,客运企业可根据现有客流量的统计分析,将低效时段的运力、闲置座位按一定比例份额留给旅行社,并约定有效使用期限,也可根据时间差给予一定的票价折扣率。

该模式对于客运企业来说,通过时间差、票价折扣等措施提高车辆实载率和利用率,对于旅行社来说可通过购买低价车票降低包车的费用,另一方面让旅客觉得客运企业和旅行社是一家人的感觉,让旅行社放心大胆地去组织客源。但对于游客出行的舒适度和便捷度可能会造成影响,因为普通班车的舒适度不如旅游车辆,另外需要游客进行换乘。

发展“游运一体化”的措施和建议

传统道路客运企业都是以场站和普通班线客运为主营业务,将普通道路客运与旅游相结合,实现“游运一体化”,关键还是要从传统客运经营和服务观念上进行改变,让从业人员提高旅游服务意识,开发有竞争力的旅游产品,车站及车辆设施设备要提升旅游的舒适度和便捷化,而不是简单地实现游客在各旅游景点之间的转移。

(一)转变经营服务观念,提升旅游服务意识,重塑企业形象。

道路客运企业发展“游运一体化”首要的障碍就是要转变经营和服务的观念问题,旅游运输从其本质上来说是旅游业中的重要环节,不是简单的点到点的客运服务,行业必须按照旅游业的标准进行规范操作。所以道路客运企业一方面要从管理经营上转变传统客运的观念,吸收旅游经营管理的方法和方式及行业准则,另一方必须要求相关从业人员学习旅游接待知识,努力提高旅游服务意识,重塑企业形象。

(二)加快传统客运车辆的改造和更换,提升车辆的舒适度、现代化和人性化。

由于旅游乘客比传统的班车乘客更注重旅途中的舒适度,车辆可以适当减少座位,增大座位间距,让游客在车内有较大的活动空间。同时,座椅可以放平,能使游客在疲劳时在车上得到很好的休息。旅游专线车辆还需有更准确的道路指引系统,高灵敏度的GPS定位系统,以方

Windows . 视窗

“游运一体化”在全国旅游业大力发展的背景下,既能解决道路旅客运输企业运力过剩及客运场站闲置的问题,又能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值得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研究和总结推广。。便司机灵活选择合适的行车路线。其次,最好还能配上高品质的车载影视音响设备、智能设备和无线网络,增添游客在旅途中的享受。此外,为了体现人性化服务,车上可配置药箱、日常生活小用品等。

(三)依托客运站场和客运班线资源,有效整合旅游资源。

依托企业客运场站,结合本地自然、人文特色,扩大客运场站的功能,打破按车站级别设置服务设施的模式,在客运场站内增加旅游接待区、服务台、商业区、旅游专线车发车区等功能,将客运场站改造为旅游集散、娱乐、休闲、购物为一体的旅游集散中心。调整现有客运班线布局,将客运班线和旅游运输有机结合,加强与各旅游城市、景点、旅行社的合作,尤其是谋划好与周边重要旅游资源相融合的客运班线。

(四)聚焦中短途旅游市场,开发特色旅游产品。

各道路客运企业可依托现有客流体系,根据当地旅游市场的实际,积极开发特色优势的旅游产品。从目前旅游市场来看,国际旅游和省际旅游等长途游基本被大多的旅游公司占据着,而且道路客运企业初涉旅游市场也没有竞争优势,而在中短途游上,道路客运企业恰恰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可以依托客运班线,灵活调配车辆,降低运营成本。依托当地和周边地区的旅游资源,抓住自助游、散客游和节假日休闲游等热点商机,发挥自身的客运资源优势,开发以周边游为主的特色旅游产品。

(五)加强客运企业间的合作,建设客运网络化、信息化,实现品牌化服务。

发展“游运一体化”,道路客运企业靠自己单打独斗、独立经营是远远不够的,还需与其他区域的道路客运企业加强合作,实现合作共赢。当“游运一体化”形成一个区域性的客运网络后,才能更好的服务游客、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此外,客运企业可结合现有联网售票系统,推行旅游产品的线上经营模式,实现旅游业务的信息化。为此,笔者建议区域内各道路客运企业组建区域性的“游运一体化”经营联盟,共同打造优质的服务品牌,实现“游运一体化”旅游产品的不可复制性,形成自有的竞争优势。

(六)加强“游运一体化”营销宣传,多渠道开发客源。

传统道路客运企业基本是以旅客上门接受服务为主,很少主动地去制定科学的营销策略和开展市场营销。市场营销的目的,就是让顾客知晓并接受产品或服务,并在这个过程中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跟绝大多数依赖市场生存和发展的企业一样,道路客运企业同样需要市场营销,更何况是发展完全市场化的旅游业务。其次,“游运一体化”业务开展前期,社会群众的认知度低,客运企业要采取各类宣传手段提高“游运一体化”运营模式的知名度,提升“游运一体化”旅游产品对各种人群的吸引力,从而扩大在旅游市场中的影响力。

(七)进一步完善安全保障体系,提高风险抵抗能力。

安全生产红线始终是企业的生命线,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车辆运行、旅客组织、消防安全为重点,结合旅游行业的标准,不断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监管体系,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制。强化相关从业人员的安全防范和处置知识,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制度。强化旅游保险意识,保障游客的合法权益。

道路客运企业在高铁冲击下进行转型发展迫在眉睫,发展前景看好的“游运一体化”业务任重而道远,所以必须牢牢把握住当前国家大力发展旅游业的机遇,结合自身实际,进行针对性的调查研究,实现“游运一体化”业务的实质性突破发展。

(作者单位:湖州长运汽车运输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班线场站客运
天迈科技助力深圳东部公交场站标准化建设 打造场站新标杆
“新基建”背景下公交场站建设思路转变的思考
浅谈天然气场站设备及安全管理路径
百花齐放的“定制客运”,能否拯救道路客运市场?
宁波城乡客运变革催生新商机
考虑武器配置的多场站多无人作战飞机协同路径规划方法
提高客运驾驶人安全意识
浙江金华:革命老区开通村镇直达客运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