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新小额担保贷款“贷”动全民创业潮

2016-04-23成都高新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就业处

四川劳动保障 2016年2期
关键词:小额贷款失地农民小额



高新小额担保贷款“贷”动全民创业潮

小额担保贷款评审现场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近年来,成都市高新区科学合理地定制了符合辖区实际的小额担保贷款精细化服务流程,建设以街道为首问责任的快捷贷款服务通道,让担保贷款服务真正送到迫切需要创业的群众手中,从根本上解决了困扰群众创业融资难的问题,圆了有创业愿望、有创业能力群众的创业梦。

立足实情,设计担保贷款运行规则

高新区就业创业群体主要有两类,分别是以高校毕业生为主体的青年创业群体和以失地农民为主体的困难就业群体。面对失地农民创业的客观实际和高校毕业生创业需求,高新区在总结多年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于2013年4月出台了《成都高新区关于提升就业质量和鼓励创业的办法》,为打通担保贷款服务“最后一公里”提供了制度保障。

放宽准入,建立小额担保贷款平台

为充分发挥公有制经济在服务就业和引领社会参与的主导地位,2013年6月,高新区建立了小额担保贷款平台并投入运行。新增投入500万元建立小额贷款担保基金,将自主创业小额担保贷款最高限额由5万元提高到20万元。取消《就业失业登记证》的条件限制和贷款贴息的行业限制,让群众真正享受优质畅通的就业服务。还通过创新的手法解决了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盲区和周期偏长的问题。如合作街道从2008年起就与当地农商银行合作,街道财政贴息开展小额担保贷款,将贴息担保贷款及时准确发放到有真正需求、但处于政策辐射边缘的群众手中。

大胆改革,建设无障碍担保贷款机制

为推动小额担保贷款服务质量地提升,高新区提出了确保贷款“应贷尽贷”“限时办结”的工作责任,创新建立了以制度保障为核心的促进机制,大力推动高新区小额贷款工作规范化、常态化发展。

担保公司简化前期风险审核和经办流程相关手续,将小额贷款评审会审核环节变通为评审委员会委员集体会签,提高担保评审工作效率。经办银行在贷款发放方式上,变受托支付为自主支付,在贷款用途证明材料上,取消供应商营业执照要求,灵活变通支付手段。经办银行承诺为高新区小额贷款业务预留部分额度,保障完成已通过评审并取得评审决议的贷款按要求发放。进一步明确办理时间节点:人社局每月月底前将贷款申请资料分别送达担保公司和经办银行;担保公司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担保评审、出具担保决议;经办银行在收到担保决议后,5个工作日内完成贷款的审核和放款。

明确责任,实现政企良性互动

实行目标管理,将小额担保贷款作为街道就业民生工作目标予以下达,超额完成任务可获得相应加分,调动了基层工作积极性;加强部门联动,与妇联、团委、财政等部门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共同推进工作进展;鼓励各街道建立适合本辖区自主创业的小额贷款工作体系,开辟一条新的融资路径;建立企业互动平台,为辖区内推荐自主创业项目发放小额贷款的机构,按照贷款发放金额的2%给予奖励。鼓励有能力的自主创业人员通过商业贷款模式获得小额贷款,可享受2年期以内、贷款额度20万元以内的全额利息补贴。

鼓励创业,以担保贷款驱动创业就业

加大力度创新落实政策。出台与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相对应的《高新区关于鼓励转非小区配套经营场所用于促进充分就业的办法》,对创业企业或自主创业成功的人员,按照每人每年1000—2000元的标准给予奖励;构建差异化政策体系。石羊、桂溪街道对符合条件的失地农民创业给予铺面租金补贴。合作街道对异地转移创业的特色农产品种植户按照每亩1200元的标准给予租金补贴。为73户种植专业户提供创业机会,带动了500余名周边农民就业;建立以担保贷款为特色的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融资机制,为有创业能力和创业愿望的高校毕业生提供融资支持。目前已为辖区内不同层次需求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小额担保贷款48笔、360万元。

高新区秉承“发展是第一要务,就业是第一责任”的理念,积极搭建融资平台,全面统筹,建立了科学合理的小额担保贷款运行机制,累计帮扶4800余名失地农民和高校毕业生创业,初步探索出一条具有高新区特色的创业带动就业之路。

成都高新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就业处

猜你喜欢

小额贷款失地农民小额
微信上小额借款 请务必通话确认
基于高速公路ETC卡的小额支付平台应用
加强小额贷款企业风险管理与防范探讨
赣通卡小额支付平台设计方案
小额贷款公司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警惕小额会费传销骗局
西藏城郊失地农民市民化研究
山东:首次表彰小额贷款先进 累计发放贷款471.16亿元
失地农民在土地征收中的救济失范及司法回应——以司法权的适度介入为视角
东阳市失地农民就业保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