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唤醒灵魂的舞蹈美育

2016-04-20肖向荣

美育学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舞蹈教育基础教育美育

肖向荣

(北京师范大学 艺术与传媒学院,北京 100875)



唤醒灵魂的舞蹈美育

肖向荣

(北京师范大学 艺术与传媒学院,北京 100875)

摘要:以身体为媒介的舞蹈艺术与人具有最密切的关系,舞蹈教育作为一种手段对于人的塑造更是不可缺少,尤其是在中小学的基础教育时期,舞蹈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从已有的调查数据来看,目前舞蹈基础教育却面临诸多问题。在对已有问题反思的基础上,通过对技能维度、知识维度、理解维度的整理分析比较,提出舞蹈基础教育的定位与措施,倡导舞蹈教育成为美的唤醒而不是被教育的身体。

关键词:舞蹈教育;基础教育;美育;身体

一、舞蹈基础教育现状

随着对素质教育的大力倡导,中小学艺术课程逐渐得到重视,音乐、美术、戏剧、舞蹈等艺术形式正在走进基础教育的课堂,艺术的美育功能再一次被唤醒和强调。然而,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中小学的艺术基础教育是否真的达到了预期效果,需要有相关的调查和分析。尤其对于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舞蹈艺术来说,其基础教育目前达到何种程度,取得哪些成果,又面临什么问题,需要进行切实的调查。以下结合《北京市中小学舞蹈素养报告》对目前舞蹈基础教育的现状进行简要分析。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舞蹈系联合张洪忠教授数据分析实验中心,对北京10多所中小学的舞蹈课程进行了抽样调查,其中抽出2540个有效样本进行数据分析,从这些分析结果中我们能够具体地看到舞蹈基础教育目前实际的发展现状,这也是首次采用大数据方式来诊断舞蹈基础教育。由于调查数据内容繁多,以下仅列举具有代表性的几项内容:

首先,从舞蹈课程在中小学的开设情况来看,舞蹈仅次于音乐、美术课程,比书法、器乐、戏曲、摄影等课程的开设比例更高(图1),同时,小学的开设比例较高,初中的开设比例较低(图2),私立学校的开设比例高于公立学校(图3)。

图1 艺术教育课程开设情况

图2 小学、初中与高中舞蹈课程开设情况

图3 公立与私立学校舞蹈课程开设情况

其次,舞蹈课的接受度还存在较为明显的性别差异,女生比例明显高于男生。见图4。

图4 舞蹈课的接受比例

图5 舞蹈课的上课内容和形式

第三,对舞蹈课的上课内容和形式进行调查,可以发现在目前的舞蹈基础教育中,主要以老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方式进行,学生主动创作的部分较少,老师以教跳舞为主,而舞蹈以外教授的知识和开展的活动相对较少。见图5。第四,从学生喜欢的舞种来看,喜欢街舞的比例最高,其次是芭蕾和现代舞,中国古典舞、民间舞相对较低。 见图6。

图6 对舞蹈种类的兴趣

同时,作为对照,目前中小学里所开设的舞蹈课中,比例最高的是民族民间舞(14.3%),其次是现代舞(12.4%)、芭蕾舞(9.8%)、中国古典舞(7.5%)、街舞(7.4%)、爵士舞(2.8%)、戏曲舞蹈(1.4%)。见图7。

图7 小学、初中与高中喜爱的舞蹈种类

第五,从舞蹈的接受方式和接受程度来看,仅两成愿意用肢体主动表现自我。见图8。

图8 愿意用肢体表现自我的学生

第六,从舞蹈的组织形式来看,小学生更喜欢大家一起跳。见图9。

图9 小学、初中与高中喜爱舞蹈方式

通过数据分析能够看到,舞蹈基础教育的开展具有一定的普及度,取得一定成果,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目前舞蹈课程的开设主要在小学阶段,并没有贯穿整个基础教育。尤其是当学习任务加重,面临中考、高考的重要时刻,那些不以舞蹈特长生为努力目标的学生,对于舞蹈的学习几乎是停止的。这与对舞蹈认识和舞蹈教育的内容有很大关系,反映出目前的舞蹈基础教育还是以表演、技能训练为主要目的。

其次,男生是舞蹈教育的一个“短板”。男生在舞蹈学习比例、学习意愿度上都明显低于女生。如何将舞蹈主体由女生转向全体学生,让男生也能享受舞蹈艺术,是否将性别教育及早提上日程,这是舞蹈基础教育需要思考的问题。

再次,学生兴趣与课程设置之间存在错位,学生对“外来舞蹈”的喜爱多于“本国舞蹈”。这一方面是受到时尚潮流的影响,另一方面也需要我们反思西方舞蹈接受度高的深层原因。例如,当谈到芭蕾舞时,学生能够很清晰地讲出其动作风格和要求,对于经典剧目也有所了解,而对于中国舞蹈的相关知识却了解不多。当然这背后的原因有很多,在舞蹈基础教育中可以借鉴其形式,尝试应用于本土文化的传播。

第四,目前的舞蹈基础教育中,还是延续专业舞蹈教育的模式,以老师示范学生模仿为主要学习方式,注重动作的学习而忽视舞蹈之外的其他要素,并没有形成以能力、知识、理解为要素,三方并进的舞蹈素养学习方式。

二、舞蹈的本质与舞蹈教育的特点

舞蹈在诸多艺术门类中具有一定的特殊地位,柯林伍德、格罗塞、苏珊·朗格等多位西方美学家都将舞蹈冠之以“艺术之母”的称号。在中国的诸多艺术论述中,舞蹈也被赋予重要地位,如《毛诗序》中的经典论述“咏歌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闻一多所强调的“舞蹈是生命情调最直接、最强烈、最纯粹、最充分的表现”等。可以说,横贯中西、从古至今舞蹈在人们生活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舞蹈所具有的这些特点与舞蹈的本质特征有很大关系,以人的身体为载体进行艺术化的表达与呈现,是舞蹈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最大的区别,也使得舞蹈与人的关系最为密切。在对舞蹈身体语言的研究中发现,舞蹈动作是生活动作的延长与变形,同生活动作一样具有可靠性、感染性、隐喻性、简约性的特点,此外还包括审美与文化的内涵。今天越来越多的研究都转向身体,人的身体是物质与精神的统合,肉体与思想的结合,理性与情感的融合,它并不是文化的客体,已然成为文化的主体。由此对身体的训练与教导,就是对人的教育、文化的教育。从这个层面来看,通过以身体为媒介的舞蹈活动,来达成对人的教育、文化的教育,既合情合理,更势在必行,这也奠定了舞蹈教育在美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从舞蹈的本质特征来看,舞蹈教育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舞蹈是身心统和的训练,通过舞蹈教育能够使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的知识来源于动作,动作是感知的源泉和思维的基础。我国著名舞蹈教育家戴爱莲也赞同,“人们自己的动作和理解周围的动作属于一种基本经验”。[1]人心理的、精神的和身体动作是统一的,是相辅相成的,动作不只是构成人们内心活动和外在世界连接的链索,而且是人对实现反应的媒介物,这种反应基于内心感受之上,基于精神情感之上。人体科学家鲁道夫·拉班更是认为,“人们不可能在动作里把精神价值或者身体价值置之度外,从身体感觉反应内心去理解人类的全部生命是可能的”。[2]由此可以说,每个舞蹈动作看似是肢体的运动,实则是内心的表达,在灵肉一体的身体运动中,意义得以传递,美感得以表达,那么,对于舞蹈教育来说,对动作姿态的训练,也是对心智情感的培养,通过舞蹈教育,能够使人身心和谐发展。

其次,舞蹈中能够增强凝聚力、秩序感与合作精神。

与音乐教育、美术教育的小班授课不同,舞蹈教育多是以大班授课、集体授课的形式进行的,这是因为,舞蹈教育作为一种身体教育,要在一定的环境中完成,这一环境要形成一个能够相互感知身体动觉的集体场域。在同一个节奏内所有人共同完成动作,个人在舞蹈的过程中不仅体会自身的身体动态,更能够感受到同伴的身体动态,这种相互确认与激发,更加带动了内心情感。在这样的舞蹈过程中,个体的动作统一于集体中,个人的情感归属于集体中,潜移默化地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同时,由于长时间在一个节奏下集体起舞,舞者间的秩序感与相互合作的默契感也被强化,长此以往,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在群体中的协作能力。

再次,舞蹈是高度综合性的艺术,舞蹈课程是一门“五育并重”的艺术课程。

“五育”是指品德、智商、体能、交往能力和意境之美的教育,可以说舞蹈教育是一门“五育并重”的艺术课程。在对身体的训练中能够锻炼学生的意志,培养勇于克服困难、持之以恒的品德;在舞蹈教育中随着身体协调性、灵活性的提高,心智结构得到锻炼,智力也有提升,同时体能增强也是不言而喻的;值得注意的是在舞蹈教育的过程中还能够增强群体交往能力,这是很多艺术课程不具备的。正如上文提到过的,舞蹈教育中集体授课的形式、舞蹈表演中相互配合的意识,以及舞蹈动作中集体归属的倾向,都能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学生的群体交往能力。最后提供一种意境之美的教育更是舞蹈所长,在舞动的身体中感受美、表现美,以达到美育的目的。

以身体为媒介的舞蹈艺术与人具有最密切的关系,舞蹈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对于人的塑造更是不可缺少的,尤其是在中小学阶段的基础教育时期,舞蹈更不应该缺席。然而就之前的调查情况来看,目前舞蹈基础教育却面临诸多问题。从舞蹈教育自身所蕴含的优势,与舞蹈基础教育现状调查所形成的落差来看,目前的舞蹈基础教育的内容与形式都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

三、拓展能够影响灵魂的舞蹈教育

早在20世纪30年代,黎锦辉创作的“学堂歌舞”就以美育的方式来教育下一代,采用歌舞这种生动活泼的艺术形式,训练儿童美的语言、美的动作、美的姿态,在舞蹈中养成守秩序的好习惯,养成知错就改、助人为乐的高尚品格。100多年过去了,舞蹈作为美育的内容并没有被强化,反而似乎被舞蹈的专业化教育所影响。首先,这表现为各类舞蹈培训机构、舞蹈考级教材大量涌现,它们大多是把舞蹈专业教材进行拆解和简化,造成舞蹈基础教育的课堂依旧沿用以老师为主导,以模仿动作为核心的教学形式,并不利于学生兴趣的提升。其次,在舞蹈基础教育层面依然设置各类比赛模式,使学校为争取比赛名次将舞蹈基础教育推向舞蹈的半专业化训练。这就不能让所有学生参与到舞蹈教育中来,像不以舞蹈特长生为发展目标的学生就完全不会参与其中。再次,教师和学生对舞蹈基础教育依旧只停留在美化形体、塑造气质的层面,使舞蹈基础教育中出现极度的性别失衡现象。

从舞蹈的本质特征和舞蹈教育的自身特点出发,舞蹈基础教育应该如何定位,是值得深刻思考的。在“现代舞之母”伊莎多拉·邓肯看来,舞蹈训练首先在于唤醒灵魂。就舞蹈的本质特征来看,以身体为媒介的舞蹈本身就是“灵肉一体”的呈现,那么邓肯在这里所称的唤醒灵魂,实际是在于强调关注舞蹈动作背后的心理与精神。身体是舞蹈的载体,每个人都有身体,那么每个人也具备了舞蹈基础,由此我们可以相信,每个人与生俱来就具备舞蹈天赋,而教育者应该做的是去发现、去唤醒,尤其作为舞蹈基础教育来说,教师应该做的不只是教授一个一个的舞蹈动作,更应该是鼓励孩子在舞蹈中发现身心统一的自我,敢于通过肢体表达心灵,表现内心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学会用身体与世界对话,在舞蹈中实现自我。

基于这样的目的,舞蹈基训教育如何实施就显得更加重要。我们认为:

其一,舞蹈基础教育首先应是身心全面关注的整体教育。在舞蹈基础教育中不仅要关注学生怎样跳,更要关注他们为何会这样跳,同时在教授舞蹈的过程中,要注重动作背后的内涵与逻辑和动作所传达的情感与信息,使学生以动作为切入点,整体、综合地认识舞蹈,通过舞蹈的学习达到人的全面培养。

其二,舞蹈基础教育应是去标准化的、激发式的教育。每个人都有舞蹈天赋,舞蹈是人与世界对话的方式。在舞蹈基础教育中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老师不再是标准动作的模型,学生也不以模仿老师为目的。从模仿变为一种体验,从教授变为一种引导,教与学产生互动,课堂和谐平等。每节课中教师与学生都能共同创造出独一无二的舞蹈体验。如果说标准,那只有一个,即学生的求知欲被调动,学生自如运用身体表达自己的能力被提高。

教育的目的是未来,今天对教育的定位和实施,确立了未来能够培育出怎样的人才。立足当下,面向未来,教育目的就是要培养身心和谐、全面发展的人。作为以身体为媒介的舞蹈艺术,在培养人的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唯有正确理解、合理应用才能发挥舞蹈教育的真正优势。由此,唤醒灵魂的舞蹈教育就显得尤为关键。将需要被教育的身体转换成需要被唤醒的美的教育,相信孩子,尊重秩序,倡导美的多样性才是正解。

参考文献:

[1]刘青弋.刘青弋文集:体现的身体——现代舞的身体语言[M].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3:7.

[2]刘青弋. 为未来争夺身体——关于全民教育中舞蹈教育的思考[J].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9(4):39-46,51.

(责任编辑:刘晨)

Aesthetic Education through Dance to Awaken the Soul

XIAO Xiang-rong

(College of Arts and Media,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China)

Abstract:The art of dance, which employs the body as the medium, enjoys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man and dance education as a means of forming a person plays an indispensable part, especially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the elementary education period. However, data from surveys show that at present elementary dance education is fraught with problems. This paper, based on an examination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an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skill,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proposes a definition of elementary dance education and measures of implementing it and asserts that dance education doesn't mean educating the body but awakening the soul.

Key words:dance education; elementary education; aesthetic education; body

中图分类号:G40-014; J7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0012(2016)02-0035-05

作者简介:肖向荣(1973—),男,福建晋江人,硕士,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主要从事当代舞蹈创作与舞蹈教育研究。

收稿日期:2015-12-04

猜你喜欢

舞蹈教育基础教育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如何有效地开展幼儿园舞蹈活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话语的迁嬗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中国梦”之中国“自主高考”梦
基于微课应用的专递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美育教师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