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借鉴之我见

2016-04-19王帆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6年3期
关键词:奥尔夫幼儿教育

王帆

【摘要】唱歌是幼儿喜爱的活动之一,幼儿园教师如何利用孩子们的这一喜好,充分激发孩子们唱歌的兴趣,开发孩子们的音乐天赋,始终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概念的提出和应用及其音乐教学法在幼儿音乐教育领域具有值得借鉴的积极意义。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积累了些许体会,力求在本文中就实践问题做一些反思,与读者共享。

【关键词】奥尔夫 音乐教学法 幼儿教育 原本性音乐

【课题项目】课题名称: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YJHY125—239。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200-01

很多幼教教师对奥尔夫教学法并不陌生。提到奥尔夫教学法不可避免的会提到“原本性音乐”。“原本性音乐”英文为“Elementar Musik”,也有人翻译成中文为“元素性音乐”。无论是怎样翻译,我们都要必须清楚一点,就是这个概念的形成是从人自身的本能角度中提出的。本能大多数是先天的,有些方面通过后天的努力也是可以改变,如同人的素质一样。“原本性音乐”很难说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幼儿的音乐需求,就如同婴儿开始需要与外界沟通时候,这个需要就促使他们要尽快掌握好语言表达的本领。这种自身认识事物的的渴望就是最大的学习动力。奥尔夫认为人对音乐的反应所呈现出来的状态是多种多样的,之后他又提出的“整体艺术的概念”便是对“原本性音乐”所呈现状态的描述和方向的指引。

在我国幼儿园中的音乐活动种类很多:欣赏、节奏训练、音乐游戏、韵律活动、唱歌等。唱歌活动是孩子们比较容易掌握的活动,唱歌同语言很接近,是一种带着音调高低和语气的语言。清末明初,在新音乐的启蒙和发展随着学堂乐歌出现。从20世纪初把唱歌课作为音乐课引入课堂至今,我国幼儿园几乎也把唱歌教学活动的形式一直保持在大部分学堂乐歌时期的状态。我们不能否认“学堂乐歌”给中国音乐发展带来前进的力量,但在这个不断发展更替的时代,我们更应适应时代的需求。我国幼儿园以往的唱歌活动模式,多是以一人教学多人学唱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模式有其利弊。有利的一面是总体教学目标明确,学会从歌唱、表达、感受和理解音乐,并从教学活动的开始就很清晰的了解音乐歌唱活动的表演形式。孩子们在齐唱与教师教唱的同时会产生一些有利的影响。但从另一方面来讲,单一的教唱模式在某种程度上过于统一,在幼儿唱歌活动中会对一些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产生一定反作用。在一个班级里的孩子共同学习一首歌曲,往往主要会去追求共性的东西,而个性的体现就少了很多。比如在音色、情感表达中大多相似,即便是每个学会儿歌的孩子都有机会单独歌唱表演,多数孩子总会有一种“要同大家唱的一样”的惯性心理。我们在借鉴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期间,接触到了一个核心观念是“整体艺术”的概念。其观念是把动作、音乐、节奏、舞蹈等艺术元素结合起来的状态。我们可以从中借鉴这一点来弥补现今在我国幼儿园唱歌活动中单一的不足。

本文在这里需要重点说明的是,在我国现今幼儿园儿歌活动的实践中,并不是一定要把国外的教学法全盘接受和吸收,我们的确需借鉴优秀的教学法来发展和创造本民族文化,但我们更需要找到适合我们国情的方法来发展它。奥尔夫提出的“原本性音乐”和“整体艺术” 的思想并不一定完全符合我们本民族幼儿园音乐教育现状。总观现状,我国幼儿歌唱教学活动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所提倡的教学状态相对比大致有以下几点异同。

我国传统儿歌具有很强的自娱性特点,奥尔夫教学中一直提倡的“原本性音乐”观念,本身就提倡孩子们对音乐的感受、参与和对他们本能的开发。自娱性与他娱性在儿歌活动中要适当结合,在活动中最好要保持一个平衡的状态,让幼儿在学习儿歌演唱的同时把情感体验也作为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奥尔夫教学法中提倡运用五声音阶的音乐来训练儿童,这与中国的民族调式五声音阶中的宫调式不谋而合。我们可以借鉴奥尔夫教学法中对五音的训练方法来加强幼儿对民族五声调式的了解和感受,我认为这对发扬民族音乐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口传心授是我国传统儿歌流传的方式,这样即兴发挥的成分就占到了很大部分,同一时代的孩子相互传唱的同时就有即兴加工的机会,传到下一代人也有相同的流传方式。这一即兴加工的特点与奥尔夫所提倡的即兴发挥也有着相似之处。自学堂乐歌引入中国课堂以来,我国幼儿儿歌单一的学唱教学模式一直占主要位置,奥尔夫教学法中所提倡的“即兴表演”方式可以弥补我们在幼儿儿歌活动中教学方法上的不足。

我们若想充分利用奥尔夫教学法中一些对幼儿儿歌教学活动中有利的因素来完善自己,那就必须深刻理解和体会奥尔夫教学法所提出的两个概念:一是“原本性音乐”,二是“整体艺术”概念。这两点贯穿了奥尔夫教学法的始终,切莫只去追求教学模式和形式。我们应该先深刻体会以上两种概念,再将其运用在教学之中,对今后的教学将会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李妲娜.奥尔夫教学法(Orff-Schulwerk)在中国[J].乐府新声,1995.3

[2]廖乃雄.为儿童的音乐——奥尔夫《学校音乐教材》精选[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3]李妲娜.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 [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23

[4]廖乃雄.音乐教学法[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

[5]廖乃雄.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基本思想和原理[J].中小学音乐教育,1985.3.endprint

猜你喜欢

奥尔夫幼儿教育
我与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那些年
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传播
奥尔夫教学法在特教学校的推广阻力与对策分析
奥尔夫教学法原理再释义
模仿故事角色
基于农村幼儿礼仪启蒙教育的研究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内化外来资源开辟幼儿教育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