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肌病患者心电图的临床表现分析

2016-04-18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年22期
关键词:纤颤肥厚型房室

阮 颖

心肌病患者心电图的临床表现分析

阮 颖

目的 探讨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特点并分析其可能机制,临床表现和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46例心肌病患者进行心电图分析,选取100例健康体检者做为对照组。46例心肌病患者按照心脏彩超与临床诊断分为两组,分别为扩张型心肌病组与肥厚型心肌病组。结果 心肌病组发生心电图异常率93.5%,对照组异常率8.0%(P<0.05)。扩张型心肌病组与肥厚型心肌病组对比,一度房室阻滞和左心室肥大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室性早搏和ST-T改变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只有ST-T改变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肌病的心电图有心房纤颤,室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左心室肥大,ST-T改变等特点。

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

心肌病属于临床常见疾病,主要是指伴有心肌功能障碍的心肌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心脏病工作组于1995年按照病理生理学对心肌病进行了分类,将其分为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致心律失常型心肌病等类型[1],限制型心肌病与致心律失常型心肌病较为少见[2]。本文就收住我院的较为常见的扩张型心肌病与肥厚性心肌病进行心电图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199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经心脏彩超与临床诊断为心肌病的46例患者。排除心脏瓣膜病、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肺心病、先天性心血管疾病和甲亢性心脏病变,表现为心肌病变的疾病。其中男35例,女11例,年龄20~72岁,平均(42.47±18.65)岁,选取我院健康体检人员100例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

1.2.1 心电图检查 治疗前后,心电图检查患者取平卧位,均用福田4010自动心电图仪记录其静息状态下的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图像。

1.2.2 分组 46例心肌病研究对象分为两组,一组为27例扩张型心肌病,另一组为19例肥厚型心肌病。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用Fisher精确检验(Fisher's Exact Test),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异常

心肌病组心电图异常43例(93.5%),其中心房纤颤、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早搏、ST-T改变、左心室肥大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心电图异常8例(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2.2 扩张型心肌病与肥厚型心肌病比较

扩张型心肌病的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高于肥厚型心肌病组,肥厚型心肌病组的左心室肥大发生率高于扩张型心肌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房纤颤、室性早搏、ST-T改变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2.3 扩张型心肌病治疗前后对比

27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室性早搏治疗前8例,治疗后仅1例;ST-T改变治疗前22例,治疗后仅2例,室性早搏和ST-T改变治疗后明显改善,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治疗前7例,治疗后6例;左心室肥大治疗前10例,治疗后10例,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房纤颤治疗前5例,治疗后3例,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 肥厚型心肌病治疗前后心电图对比

19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肥大治疗前19例,治疗后19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室性早搏治疗前5例,治疗后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T-T改变治疗前13例,治疗后2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扩张型心肌病表现为双侧心腔扩大心肌收宿功能减退,患者伴有/不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现象,部分患者合并心律失常,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死亡率高[3]。心脏彩超示普遍性室壁运动幅度减弱,病因至今尚未清楚,是病毒介导的免疫反应。由于遗传、营养不良及细菌感染等因素后心肌细胞的生活力与再生能力下降,引起进行性的心肌损伤导致扩张型心肌病,由于心肌损伤与普遍性的室壁运动幅度减弱,血流於滞,在心电图上表现为各种心律失常,常见的有室性早搏、心房纤颤、房室传导阻滞等生理变化,由于心肌细胞的活力与再生能力下降,进行性的心肌损伤在心电图上表现为心室腔扩大[4]。患者起病慢,早期症状不明显,一般患者有明显症状时,患者可见气急、浮肿、肿大等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症状及体征。近年来,人们逐渐增强了病毒性心肌炎可演变为扩张型心肌病的认识,心肌炎发病后对其进行随访,患者早期可见无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有左室增大的心肌病表现,其实就是病毒性心肌炎的延续[5]。

肥厚型心肌病的主要病理变化主表变现为:左心室非对称性肥厚,常累及室间隔。因左心室血液充盈受阻,舒张期顺应性下降,按照左心室流出道及有无梗阻,又可分为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非梗阻型心肌病[6]。根据梗阻型患者的临床资料可见,患者主动脉瓣下部室间隔肥厚现象较为明显,以往将其称为特发性肥厚型主动脉下狭窄,这是导致青年患者猝死的主要因素,随着疾病发展可出现心力衰竭。多数患者均存在家族史,目前认为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肌节收缩蛋白基因,心脏因肌球蛋白重链及心脏肌钙蛋白T基因突变是致病因素。也有部分人认为儿茶酚胺代谢功能出现异常,细胞内钙调节能力也出现异常,高血压、高强度运动均为本疾病发生及发展的促进因子,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病理改变主要表现在心肌,特别是左心室形态学的改变,特征是不均等的心室间隔肥厚。由于左心室充盈受限,舒张期顺应性下降,心肌细胞肥大形态特异,排列紊乱在心电图上表现为各种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及左心室肥大及心功能ST-T改变等。临床上部分患者无自觉症状,或在体检中被发现,但也有部分患者伴有心悸症状,胸痛劳力性呼吸困难或伴有流出道梗阻的患者因左心室舒张期充盈不足,心排血量逐渐减低,做起立或运动时易发生眩晕现象,严重者甚至可出现神志丧失症状[7]。

表1 心肌病组与对照组心电图异常发生类型与发生率比较 [n(%)]

表2 27例扩张型心肌病与19例肥厚型心肌病对比 [n(%)]

总之,心肌病患者心电图异常率较高,临床表现为心悸、眩晕或无临床症状,而体检时心电图异常,患者年龄较轻但表现左心室肥大、室性早搏、心房纤颤、房室传导阻滞、ST-T改变等,而诊断冠心病依据不充分又不能用其他心脏病来解释,因此,患者需进行进一步检查,如超声心动图、胸部X线检查、心脏放射性核素检查等,如表现为心腔扩大与心脏弥漫性搏动减弱,则考虑扩张型心肌病的可能,或表现为室间隔非对称性肥厚,二尖瓣前叶在收缩期前移,左心室顺应性降低致舒张功能障碍等,则考虑肥厚型心肌病的可能,如有阳性家族史更有助于诊断[8]。因此,心肌病的心电图表现有心房纤颤,室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左心室肥大,ST-T改变等特点,对心肌病的诊断提供参考。

[1] 叶任高,陆再英,谢毅,等. 心肌疾病·内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33.

[2] 郑光卓.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表现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0):551.

[3] 韩晓慧. 肥厚性心肌病的心电图临床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2015,31(25):91,95.

[4] 姚虹. 浅谈心电图右上肢导联在心脏右室心肌病变患者中的变化[J]. 中外医学研究,2014,12(24):48-49.

[5] 党立群. 50例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心电图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3):11-12.

[6] 贾凤英,张莉莉,高彬馨. 肥厚型心肌病56例临床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4,21(4):585-586.

[7] 黄佩贤,邓连桂,陈晓云. 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价值及其相关性分析[J]. 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8):28-30.

[8] 李聪聪. 50例成人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特征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14,9(6):171-172.

Analysis of Clinical Manifestation of Electrocardiogram in Patients With Cardiomyopathy

RUAN Ying ECG Room,Fujian Ningde Jiaocheng District Hospital,Ningde Fujian 352000,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lectrocardiogram in patients with cardiomyopathy and to analyze its possible mechanism,clinical manifestation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Methods Electrocardiogram was performed in 46 patients with cardiomyopathy,and 100 healthy subjects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and clinical diagnosis,46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y were dilated cardiomyopathy group and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group. Results The abnormal rate of electrocardiogram was 93.5% in cardiomyopathy group and 8.0% in control group(P< 0.05). Compared with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group,atrioventricular block and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dilated cardiomyopathy group and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group(P<0.05). The difference of ventricular premature beat and ST-T change in dilated cardiomyopathy patients was significant(P<0.05).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T-T chang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P<0.05). Conclusion ECG changes of cardiomyopathy are mainly atrial fibrillation,ventricular premature beats,atrioventricular block,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ST-T changes and so on.

Dilated cardiomyopathy,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Electrocardiogram

R542.2

A

1674-9316(2016)22-0031-03

10.3969/j.issn.1674-9316.2016.22.019

福建宁德蕉城区医院心电图室,福建 宁德 352000

猜你喜欢

纤颤肥厚型房室
预激双旁路合并房室结双径路形成1∶2房室传导1例
探讨小剂量胺碘酮与倍他乐克联合在肥厚型心肌病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中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
房室交接区期前收缩致复杂心电图表现1 例
和肽素在快速心房纤颤中的临床研究
家族聚集性明显的肥厚型心肌病
超声心动图诊断肥厚型心肌病(HCM)的价值
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误诊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不典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特点及分析
远程磁导航指导下加强肺静脉前庭消融策略治疗心房纤颤有效性研究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与典型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特点比较
心电图学系列讲座(十六)
——房室阻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