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播期对甜荞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2016-04-17宋毓雪孔德章黄凯丰

贵州农业科学 2016年2期
关键词:主根粗度赤峰

时 政,郭 肖,宋毓雪,王 雨,孔德章,黄凯丰*

(1.成都大学基础医学与护理学院,四川成都610106;2.贵州师范大学荞麦产业技术研究中心,贵州贵阳550001)

不同播期对甜荞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时 政1,郭 肖2,宋毓雪2,王 雨2,孔德章2,黄凯丰2*

(1.成都大学基础医学与护理学院,四川成都610106;2.贵州师范大学荞麦产业技术研究中心,贵州贵阳550001)

为明确甜荞秋播的适宜播期,提高甜荞产量,以甜荞品种丰甜1号和赤峰1号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播期处理(8月28日、9月7日和9月17日),研究播期对甜荞不同生育时期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推迟,2个甜荞品种的生育期显著增加,甜荞的株高、1~2节节间粗度、主茎长度总体呈显著下降趋势。甜荞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千粒重、充实度和产量总体以8月28日播种高于其他播期处理。结论:甜荞秋播以8月底播种产量较高,是适宜的播种时期。

甜荞;播期;农艺性状;产量

荞麦属于蓼科(Polygonaceae)荞麦属(FagopyrumMill),又名花麦或则三角麦[1],目前已命名的有16种,栽培种有甜荞(F.esculentum)和苦荞(F.tataricum)2个种[2]。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研究都证实荞麦具有降血糖、降血脂、降尿糖、防便秘等功效[3-6]。我国的荞麦生产普遍存在耕作粗放、广种薄收、产量低而不稳的突出问题,生产上种植的荞麦基本上是地方品种,严重混杂退化,影响食用品质和商品价值[7]。赵明勇等[8]研究不同播种密度对金荞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表明,不同播种密度对金荞麦株高、主茎、分支数等存在显著影响。杜英[9]研究不同播种量和施肥水平对荞麦产量的影响表明,适当的播种量和施肥量对荞麦增产具有重要作用。影响荞麦产量的因素除了种植密度、施肥之外,还有光照、温度等其他因素。为了创造不同的光温条件,笔者等采取不同时期播种方式,分析不同播期甜荞各生育期(出苗期、现蕾期、开花期、成熟期)植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变化,旨在分析不同播期对甜荞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甜荞的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试验在贵州省贵阳市永乐乡柏杨村试验基地(海拔908m,纬度26°35′N,生育期内平均温度为20.6℃)进行。供试土壤为黄壤土,肥力中等,土壤有机质17.6g/kg,全氮1.06g/kg,水解氮111mg/kg,速效磷8.0mg/kg,速效钾121mg/kg,pH 5.76。供试甜荞品种为丰甜1号和赤峰1号,由贵州师范大学荞麦产业技术研究中心提供。

1.2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主因素为播期:在当地常规播期(秋播每年9月7日左右)的基础上,上下波动10d,即分别为2014年8月28日、9月7日和9月17日,依次标记为播期1、播期2、播期3;副因素为品种:即丰甜1号和赤峰1号2个甜荞品种。小区面积10m2(10m×1m),采用穴播方式种植,每行8穴,每穴种植8粒种子,小区3次重复,共36个小区。常规田间管理,各小区中有70%籽粒成熟时采收。

1.3测定项目

农艺性状:于甜荞出苗期、现蕾期、开花期、成熟期,在每个小区取生长一致的植株10株,测量其株高(从地面至花序的顶端)、子叶节高度、1~2节节间长度、1~2节节间粗度和主根长度。成熟期测定主茎分枝数、主茎节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千粒重、充实度(受精籽粒的平均粒重/比重大于1的饱粒的平均粒重×100%)和单位面积产量。

1.4数据处理及分析

采用Excel 2003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利用SPSS 17.0对数据进行显著性差异测验。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播期对甜荞生育期的影响

由表1看出,丰甜1号的生育期播期1为73d,播期2为81d,播期3为83d;赤峰1号的生育期播期1为73d,播期2为80d,播期3为83d。表明,甜荞的生育期随播期的推迟而呈显著缩短趋势。2个甜荞品种播种至出苗、出苗至始花、始花至成熟所需的时间分别为16~19d、21~25d和35~43d,品种间差异较小。

表1 不同播种期甜荞各阶段的生育历期及全生育期Table 1 Growth duration and the whole growth period of common buckwheat with different sowing dates

2.2不同播期荞麦各生育时期的农艺性状

1)出苗期。由表2看出,不同播期处理的甜荞在出苗期的株高、子叶节高度、1~2节间长度、1~2节间粗度及主根长度存在显著差异。丰甜1号播期1的株高、子叶节高度、主根长度和1~2节节间粗度显著高于其他处理;1~2节节间长度以播期3处理最长,为1.67cm。赤峰1号的株高、子叶节高度以播期3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分别为10.17cm 和8.98cm;1~2节节间长度、主根长度以播期1处理最大,分别为1.13cm和3.64cm,1~2节节间粗度以播期2最粗,为2.11mm。

2)现蕾期。不同播期处理的甜荞在现蕾期的株高、子叶节高度、1~2节间长度、1~2节间粗度、主根长度存在显著差异。丰甜1号的株高、子叶节高度、1~2节节间长度均以播期1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分别为17.13cm、8.67cm和5.33cm;1~2节节间粗度和主根长度分别以播期2和播期1处理最高,分别为3.43mm和5.36cm。赤峰1号的株高、1~2节节间长度、1~2节节间粗度、主根长度总体以播期3最高;子叶节高度则以播期1最高。

3)开花期。不同播期处理的甜荞在开花期的株高、子叶节高度、1~2节间长度、1~2节间粗度、主根长度在不同播期处理时均存在显著差异。丰甜1号在开花期的株高、子叶节高度、1~2节节间长度总体以播期3处理时最高,1~2节节间粗度和主根长度以播期1处理时最大。赤峰1号在开花期株高、子叶节高度、1~2节节间长度、1~2节节间粗度、主根长度均以播期2处理时显著高于其他播期处理。

4)成熟期。不同播期处理的甜荞成熟期的株高、子叶节高度、1~2节间长度、1~2节间粗度、主根长度存在显著差异。丰甜1号在成熟期株高、1~2节节间粗度、主茎长度均以播期1处理最高,分别为91.2cm和6.1mm、4cm;子叶节高度、1~2节节间长度以播期2最高,分别为9.10cm和11.34cm。赤峰1号在成熟期的株高以播期1处理最高;子叶节高度、1~2节节间长度、1~2节节间粗度以播期2处理最高,赤峰1号主茎长度在各播期处理时差异不显著,均为3.0cm。

由上述可以看出,随着播期的推迟,甜荞的株高、1~2节节间粗度、主茎长度、总体呈显著下降的趋势。

2.3不同播期对荞麦产量构成的影响

由表3看出,丰甜1号和赤峰1号的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千粒重、充实度和产量在不同播期处理时均存在显著差异。丰甜1号在播期1的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千粒重、充实度和产量总体均显著高于其他播期处理。赤峰1号在播期1处理时的单株粒数、单株粒重、产量、充实度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千粒重则以播期2处理最高,为35.4g。

表2 不同播期不同生育时期甜荞的农艺性状Table 2 Agronomic traits of common buckwheat with various sowing date at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表3 不同播期甜荞的产量构成因子及产量Table 3 Yield and the components of common buckwheat with different sowing dates

3小结与讨论

播期对作物生长影响显著,通过改变作物各生育期的长短及其所处的时间段,从而控制作物群体光合积累的时间和作物发育速度[10-11]。李静等[12]研究了不同播期对荞麦生长发育的影响,发现随着播期的推迟,荞麦生育期明显缩短。葛维德等[13]设置了7个播期处理,发现播期为5—6月的苦荞生育期明显长于7月播种。本试验得出相反的结果,即随播期的推迟,甜荞的生育期呈显著下降的趋势,这可能与茬口安排有关,上述学者选用的是春茬,播期过早,温度较低,不利于生长,导致出苗时间长,苗后生长缓慢,生育期延迟。本试验采用的是秋茬,播期过早,反而能明显缩短生育期。

适宜的播期对作物产量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杨稚愚等[14]的研究发现,早播和晚播均不利于水稻的高产。杨宁等[15]的研究发现,随着播期的推迟,小麦的产量呈显著下降的趋势。李秀芬等[16]的研究发现,晚播对水稻产量构成因素有负作用,表现为籽粒充实度差,千粒重下降,从而导致减产。从本试验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播期1处理时,即8月28日播种时丰甜1号和赤峰1号荞产量分别达1 338kg/hm2和803kg/hm2,显著高于其他播期处理,随着播期的推迟,甜荞的充实度和产量均呈显著下降的趋势,这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也与潘永飞等[17]在日本信洲大粒荞麦上的研究结果一致。这可能是因为随着播期的推迟,高温影响了甜荞的开花授粉,且甜荞的生育期一般为3个月左右,收获期将是12月,此时贵阳地区的霜冻也将成为制约甜荞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1]南成虎,乔志军.荞麦种植与加工[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2.

[2]赵 钢,邹 亮.不同肥料处理对苦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上海农业学报,2013,29(6):100-102.

[3]成剑锋,郭文娟.苦荞麦降脂茶的研制[J].中国酿造,2010(10):167-169.[4]吕 娟.苦荞麦开发利用现状及前景[J].农牧产品开发,1995(11):7-9.

[5]黄荣华.开发荞麦资源,发展荞麦生产[J].湖北农业科学,1994(6):26-28.

[6]郭淑春,钱丽燕,张凤清,等.荞麦,小米营养成分的开发和利用[J].粮油食品工业,1998(1):12-13.

[7]蔡金兰.略述荞麦生产的现状和开发利用[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1991(6):105-106.

[8]赵明勇,阮培均,王孝华,等.不同播种密度对药用植物金荞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湖南农业科学,2013 (8):22-23.

[9]杜 英.不同播种量和施肥水平对美姑县秋荞麦产量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08(24):172-172.

[10]姚 义,霍中洋,张洪程,等.播期对麦茬直播粳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11,44(15):3098-3107.

[11]张 凯,李巧珍,王润元,等.播期对春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12,31(2):324-331.

[12]李 静,刘学仪,向达兵,等.不同播期对荞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13,42(10):15-18.

[13]葛维德,赵 阳,刘冠求.播种期对苦荞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杂粮作物,2009,29(1):36-37.

[14]杨稚愚,汪汉林,邹应斌.播种期对杂交水稻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J].耕作与栽培,2004(3):18-20.

[15]杨 宁,潘学标,张立祯,等.适宜播期提高农牧交错带春小麦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J].农业工程学报,2014,30(8):81-90.

[16]李秀芬,贾 燕,黄元才,等.播栽期对水稻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及生育期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04,23(5):98-100.

[17]潘永飞,毛忠良,吴国平,等.日本信洲大粒荞麦适宜播种期的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09(5):103-104.

(责任编辑:姜 萍)

Effects of Different Sowing Date Treatments on Agronomic Traits and Yield of Common Buckwheat

SHI Zheng1,GUO Xiao2,SONG Yuxue2,WANG Yu2,KONG Dezhang2,HUANG Kaifeng2*
(1.School of Medicine and Nursing,Chengdu University,Chengdu,Sichuan610106;2.Research Center of Buckwheat Industry Technology,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Guiyang,Guizhou550001,China)

In order to know the suitable sowing date to improve the yield of common buckwheat,two common buckwheat varieties were used to study the change of agronomic traits and yield by different treatment of sowing date(Aug.28,September 7,September 17).Results:Growth period of common buckwheat was remarkable increased with delaying the sowing date.Different sowing date treatment had a remarkable effect on agronomic traits during different growth period.Treated with sowing date 1,number of grains per plant,grain weight per plant,1000-grain weight,recruitment and yield of two common buckwheat varieties were the highest.Conclusion:The yield of common buckwheat was the highest when treated with sowing date 1.

common buckwheat;sowing date;agronomic traits;yield

S517

A

1001-3601(2016)02-0058-0032-03

2015-07-15;2016-01-09修回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前期研究专项“荞麦根系形态生理与产量及品质形成的关系研究”(2014CB1603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根系分泌物的化感作用与荞麦连作障碍的关系研究”(3136031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四倍体苦荞充实差的机理及调控技术研究”(31401315);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荞麦栽培生理及推广特色重点实验室专项建设项目[黔教合KY字(2015)328];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对象专项资金“内源激素与荞麦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关系研究”[黔科合人字(2013)03]

时 政(1989-),男,副教授,博士,从事药用植物筛选研究。E-mail:drshiz1002@hotmail.com

*通讯作者:黄凯丰(1979-),男,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从事荞麦栽培生理研究。E-mail:hkf1979@163.com

猜你喜欢

主根粗度赤峰
赤峰家育种猪生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赤峰家育种猪生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黄芪幼苗根系生长发育与GR24和IAA的关系
基于机器视觉的三七主根形状分类方法研究
植物的“嘴巴”
基于TRU 系统对南山植物园川山茶根系空间分布规律的研究
结果母枝粗度对南丰蜜橘果实品质的影响
行摄赤峰 解读红山文化 探寻玉龙渊源
葡萄定植当年冬季修剪技术
南丰蜜桔结果母枝粗度≤2.5 mm果实品质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