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评估四川茶叶产业的竞争力

2016-04-17陈春燕杜兴端林正雨景晓卫

贵州农业科学 2016年2期
关键词:产茶竞争力四川

陈春燕,杜兴端,熊 鹰,林正雨,景晓卫,李 晓*

(1.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与农村经济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66;2.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四川成都610066)

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评估四川茶叶产业的竞争力

陈春燕1,2,杜兴端1,2,熊 鹰1,2,林正雨1,景晓卫1,李 晓1,2*

(1.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与农村经济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66;2.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四川成都610066)

为促进四川茶叶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提高四川茶产品的竞争力,采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通过对中国四川、福建、湖北、云南、贵州、浙江6个主要产茶省茶叶的规模优势指数、效率优势指数和综合优势指数分析四川茶叶竞争力与中国主要产茶省份的差距,同时结合实地调研分析制约四川茶叶产业竞争力的因素,并提出提升四川茶叶竞争力的对策。结果表明: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四川茶叶规模优势、效率优势、综合优势明显,但与浙江、福建等省相比,差距还很大;调研总结了制约四川茶叶产业竞争力的四大因素,并提出提高四川茶叶竞争力应为加大标准化建设力度、提升茶叶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强品牌准入和质量建设、加大研发创新力度、搭建现代营销网络体系。

茶叶;竞争力;四川

四川是我国主要的产茶省份之一,人工种茶世界最早,自古就有“蜀土茶称圣”的美誉[1]。四川省委省政府已将茶叶列为四川第二大优势特色产业,茶叶产业已成为四川许多区(市)县的支柱产业,2013年四川茶叶总产值达113亿元[2],为四川农民增收和四川休闲产业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虽然近年来四川茶叶产业发展较快,但与全国其他产茶大省相比,四川茶叶产业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分析和研究四川茶叶竞争力对四川茶叶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国内学者对茶叶竞争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国茶叶国际竞争力评价、影响因素和政策建议[3-5]。而在省级层面上对茶叶竞争力研究较少,闫伟伟等[6]对浙江茶叶国际国内竞争力进行了实证分析。为了促进四川茶叶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提高四川茶产品的竞争力,采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评价四川茶叶与其他主要产茶省份的竞争力水平,并结合实地调研情况,分析制约川茶竞争力的因素,提出提升四川茶叶竞争力的对策。

1资料与方法

1.1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于2005—2014年《中国统计年鉴》、四川省农业厅网站。

1.2研究方法

采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进行研究。通过计算中国四川、福建、湖北、云南、贵州、浙江6个主要产茶省茶叶的规模优势指数(Scale Advantage Indices,简称SAI)、效率优势指数(Efficiency Advan-tage Indices,简称EAI)和综合优势指数(Aggregated Advantage Indices,简称AAI)分析四川茶叶竞争力的变化趋势,并与中国主要产茶省份进行比较。

茶叶规模优势指数(SAI):通过分析6个主要产茶省茶叶的播种面积与该地区所有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相对水平以及与全国该比率平均水平的对比关系,反映该地区茶叶生产规模和专业化程度[7],用公式表示如下:

茶叶效率优势指数(EAI):通过分析6个主要产茶省茶叶的土地产出率与该地区所有农作物平均土地产出率的相对水平以及与全国该比率平均水平的对比关系,反映该地区茶叶生产效率的相对优势[7],用公式表示如下:

茶叶综合优势指数(AAI):是SAI与EAI的综合结果,全面反映6个主要产茶省茶叶生产的优势度[7],用公式表示如下:

2结果与分析

2.1四川茶叶生产状况

2004—2013年,四川茶叶发展迅猛,茶园面积与茶叶产量均呈逐年上升的态势(图1)。面积由2004年的13.98hm2增加到2013年的28.4万hm2,面积翻了一番以上;茶叶产量由2004年的8.6万t增加到2013年的22万t,产量增加155%以上。

图1 2004—2013年四川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变化情况Fig.1 variation of the tea area and yield in Sichuan from 2004to 2013

据《中国统计年鉴》有关数据显示,浙江、福建、云南、四川、湖北、贵州是中国茶叶主产省。2004—2013年10年间,中国茶叶产量迅速增加,从2004年的83.5万t增加到2013年的192.4万t,产量增加130.42%。由表1可知,四川茶叶产量占全国的比例小幅上涨,近年来保持在11%左右;福建茶叶产量占全国的比例虽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但始终保持着中国第一大茶叶产量大省的地位;云南省10年间茶叶产业发展迅猛,产量占全国比例逐年上升。

表1 2004—2013年6个主要产茶省茶叶产量占全国的比例Table Proportion of six primary tea production provinces from 2004to 2013%

2.2四川茶叶竞争力分析

2.2.1规模优势比较 由图2可知,10年间,6大主要产茶省份茶叶的SAI值均大于1,其中,四川省茶叶SAI值在1.71~1.98,表明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6大主要产茶省份茶叶生产具有规模优势;但与福建、浙江、云南等产茶大省相比,差距较大。从图2还可看出,10年间四川茶叶SAI值变化不大,贵州省SAI值逐年上升,2008年脱掉SAI值最后一名的帽子,超越了四川省;前三位的福建、浙江、云南省的SAI值近年来呈逐年下降的趋势。2.2.2效率优势比较 由图2可知,2004-2013年间,除云南、贵州省在1.0以下,福建、四川、浙江、湖北省茶叶的EAI值均大于1,表明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四川省茶叶生产具有明显的效率优势。从2006年四川省茶叶EAI值快速上升至1.34,由全国第三上升至第二,之后一直维持在1.30左右的水平,效率优势显著。EAI值排列第一的仍然是福建省,EAI值在1.47以上且呈稳步上升趋势。2.2.3综合优势比较 由图2可知,2004-2013年间,四川省及中国主要产茶省份茶叶的AAI值均大于1,表明6大主要产茶省份的茶叶生产上都具有综合优势。福建、浙江两省茶叶的AAI值明显高于其他产茶大省,综合优势突出。四川省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虽然具有一定综合优势,但不明显,增加速度缓慢,2010年以后被贵州省超越,排在6大主要产茶省份之末。

图2 2004—2013年四川省与其他主要产茶省茶叶的SAI、EAI和AAI值的变化趋势Fig.2 Variation of the tea SAI,EAI and AAI in of six primary tea production provinces from 2004to 2013

2.3制约四川茶叶竞争力的因素

为了找准制约四川茶叶竞争力的主要因素,2015年4月对四川省主要产茶地名山区新店镇、茅河乡、双河乡56户茶叶生产农户进行调查,并结合四川省其他产茶地区的实际,认为制约四川茶叶竞争力提升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人工成本高,劳动力素质较低。劳动力价格的高低是影响茶叶生产成本的关键因素。茶叶生产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尤其在采茶和制茶方面,投入的劳动力占茶叶生产总用工量的80%[8]。调查得知,1kg蒙顶甘露需要9kg鲜叶加工而成,销售价格800元左右,而鲜叶的人工采摘费就高达60元/kg以上,再加上炒茶、挑拣费用,茶叶初加工利润超薄。在调查的种植茶叶农户中,负责茶叶生产经营有94.6%的农户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劳动力,某些家庭甚至是由70岁以上的老人在经营。这样的劳动力结构导致先进科学的种植、加工技术推广困难。

2)企业小散多杂乱,恶性竞争严重。名山区茶叶种植多以散户为主,经营规模小,茶园管理粗放,种植标准不统一。茶叶企业数量高达1200余家,绝大多数为个体茶厂和家庭作坊,资金技术实力雄厚规模以上的大型企业相对缺乏。企业管理水平较低、工艺水平陈旧、生产设备落后,产品质量不够稳定,市场开拓能力差,经营主体的议价能力低,销售能力较弱,各经营主体无法站在产业的高度进行预测和筹划。各企业间相互残杀,低价竞销现象突出,在低层次低水平上恶性竞争,严重制约品牌宣传、市场拓展、资源集约化利用。

3)品牌不响,市场占有率低。虽然蒙顶山茶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中国驰名商标认定,并取得“中国著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但“蒙顶山茶”区域公共品牌建设投入能力有限,缺乏整合多元投资渠道的有效机制,区域公共品牌不响,在品牌维护及品牌价值提升上表现十分薄弱。同时,各个茶厂均有企业的商标品牌,造成市场秩序混乱,品牌多、次品多、假冒伪劣多。茶叶成品主要在省内销售,销售形式单一,主要依靠代理销售商,实现直销的企业很少,缺乏直接的市场终端。名茶销售份额极少,全区精制茶叶销售不足15%。绝大多数茶叶经初加工后被运至江浙等地贴牌销售,鲜叶大量流向浙江、江苏等地,产品附加值低,处于茶叶产业价值链低端,沦为名副其实的原料殖民地。

4)茶叶质量安全存在隐患。目前四川茶叶标准化推广应用率较低,质量安全检测网络建设薄弱,质量安全存在较大隐患。调查结果发现,只有37%的农户知晓标准茶园的选择标准,71%的农户不清楚无公害、绿色、有机茶园在生产管理中施肥、用药上的区别,73%的农户听说过茶叶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但对其具体内容模糊不清。调查的56家茶叶生产农户都没有建立生产信息记录档案。

3提高四川茶叶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3.1加大标准化建设力度

茶园标准化建设有利于提高茶叶的市场竞争力[9]。由于当地劳动力素质偏低,可以把标准制成农民看得懂的操作模式图,加强标准化基地建设[10]。积极推进茶园适度规模经营,加大茶叶标准化生产、加工的培训、宣传和推广力度,充分发挥农技站、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在茶叶标准化建设推广中的作用,提高茶叶标准化的普及率。加大标准实施与监管力度,积极推广绿色防控统防统治,规范茶叶加工以及商标使用管理,建立“纵-横”安全防控机制,从基地到茶杯全面塑造蒙顶山茶正面形象,彻底消除质量安全隐患,以质量安全支撑蒙顶山茶品牌发展。

3.2提升茶叶产业化经营水平

扶优扶强龙头企业,政府通过政策倾斜,在基地建设、财税金融、用地审批等方面给予优惠和扶持,增强四川茶叶龙头企业的引领,逐步形成规模化发展的产业集群。加大对现有茶叶加工企业的技改投资力度。积极鼓励龙头企业采取合作共建、兼并重组等方式扩大规模,培育和壮大一批带动力强的企业集团公司。实施中小企业优化整合计划,引导中小企业、家庭作坊兼并重组,促进中小企业健康成长,不断提升茶叶生产和加工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水平。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在标准化推广、开拓市场、打造品牌、加工、销售等方面的功能,通过茶叶专业合作社把分散的农户联结起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同时要建立健全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与茶农建立稳定的供求关系,并实施保护价收购和利润二次返还,解决茶叶销售的后顾之忧。

3.3加强品牌准入和质量建设

注重公共品牌和企业商标协同发展,提升四川茶叶品牌影响力[11]。在公共品牌使用方面,政府相关部门应对茶叶企业的相关资质、产品质量严格把关,坚决杜绝质量低劣的茶叶产品以次充好,破坏公共品牌声誉。继续加强对茶企管理者的品牌意识教育,务必使广大茶叶从业人员将公共品牌与自有商标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理念贯穿于生产经营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维护和提升蒙顶山茶品牌价值的行动中去。充分利用农业信息化技术,在茶叶全产业链中建立和落实茶叶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确保茶叶产品质量安全。同时长期联合工商、质检等部门力量,加大产品抽检力度,强化茶叶质量技术标准执行的监督检查力度,对那些长期不达标的落后企业要坚决予以取缔。

3.4加大研发创新力度

在继承传统加工方法和茶叶品种的同时,四川茶叶企业应在高端产品研发上加大投入力度,提高生产、加工过程的科技化水平[12]。围绕公共品牌的产品特性,科研院校要加快推进茶叶专有品种、适宜机械化生产品种的研发工作,解决品种问题、人才困境。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开展超微粉、茶多酚、茶色素、生物碱、茶油、茶色素、抗氧化剂等市场前景看好的生物提取。应对市场需求变化,大力开发茶饮料、速溶茶等新型茶叶产品,以延伸产业链,丰富产品品种,提高市场占有率,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3.5搭建现代营销网络体系

着力推进“百城千店”工程。鼓励扶持企业、职业经理人在省内外大中小城市、旅游景区和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开设统一店面设计要求的茶叶专销店、茶楼、茶庄。用好“互联网+”大好机遇,大力推进茶叶电子商务交易,引导和鼓励企业、个人进驻淘宝、京东、微信等平台,发展电子商务,抢占电商市场,多渠道开辟茶叶销售网络。有机结合传统营销方式和现代营销手段,搭建现代营销网络体系。同时,充分利用茶园观光、茶叶会展、茶艺表演等多种形式,吸引游客,促进茶产业和旅游业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产业集群效应,扩大川茶的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提高四川茶叶产品销量。

[1]胡 伟.关于川茶出川的深度探索[J].茶世界,2015 (2):34-38.

[2]四川省农业厅.2013年四川茶产业产量、产值、茶农三增[EB/OL].(2013-12-20)[2015-07-01]http://www.chaduo.com/article-jzcs-53834.html.

[3]闫逢柱,张文兵.中国茶叶国际竞争力研究[J].新疆农垦经济,2006(3):19-24.

[4]万 青.囝逢柱中国茶叶国际竞争力分析与政策建议[J].资源科学,2006,28(4):118-123.

[5]赵小兰.中国茶叶出口贸易和国际竞争力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5(11):95-96,104.

[6]闫伟伟,徐秀英.浙江茶叶竞争力实证分析[J].林业经济问题,2007,27(6):511-515.

[7]戴丽娜,韩 典.河南省主要农产品竞争力研究[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3):15-19.

[8]徐小义.浙江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4,25(3):30-34.

[9]韩宏华.农业标准化:提升农产品质量的路径选择[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3 (4):72-75.

[10]禹利君,刘仲华,范铁芳.中国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J].中国林副特产,2007,8(3):78-80.

[11]段新友.加快四川茶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J].中国茶叶,2005,27(1):4-5.

[12]代伯春.名山茶产业的调查与思考[J].价值工程,2013(28):191-192.

(责任编辑:孙小岚)

Assessment of Competitiveness of Sichuan Tea Production by Aggregated Advantge Indices

CHEN Chunyan1,2,DU Xingduan1,2,XIONG Ying1,2,LIN Zhengyu1,JING Xiaowei1,LI Xiao1,2*
(1.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and Rural Economy Institute of SAAS,Chengdu,Sichuan610066;2.Center for Rural Development Research of SAAS,Chengdu,Sichuan610066,China)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ea industry in Sichuan and 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ea products,Aggregated Advantage Indices were employed to analyze gap on the Scale Advantage Indices,Efficiency Advantage Indices,and Aggregated Advantage Indices of Sichuan with other major tea producing provinces in China.The reasons that limit developing and countermeasures were proposed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Results:Compared with national average level,Sichuan tea production was of obvious scale advantage,efficiency advantage and integrated advantage,but the gap was still large compared with such provinces as Zhejiang and Fujian;Four factors limiting the competitiveness of Sichuan tea production were summarized,in order to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should increase the foundation of standardization,improve the tea industrialization level,strengthen the admittance of the brand and construct the modern marketing network system.

tea;competitiveness;Sichuan

S571.1;F327

A

1001-3601(2016)02-0098-0199-04

2015-07-20;2016-01-16修回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十三五”农业科技发展战略研究(2015QNJJ-006);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十三五”农业科技发展规划(2015NZ0098-19)

陈春燕(1983-),女,助理研究员,硕士,从事农业信息与农村经济研究。E-mail:chenchunyan2000@126.com*通讯作者:李 晓(1960-),女,研究员,硕士,从事农业信息与农村经济研究。E-mail:649615943@qq.com

猜你喜欢

产茶竞争力四川
A gift I treasure
2022年1月世界主要产茶国家和地区茶叶产量
2021年12月世界主要产茶国家和地区茶叶产量
2021年7月世界主要产茶国家和地区产量
2021年2月世界主要产茶国家和地区茶叶产量
四川:不只辣,还很甜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日本竞争力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在联合中提高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