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16-04-16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政治思想大学生

谌 琴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四川成都 611731)



论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谌琴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四川成都 611731)

摘要:新媒体的出现已渗透到大学生学习生活方方面面,改变着大学生的认知方式、交往方式、价值观念等。新媒体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分析新媒体技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优势及其遇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新媒体释义

新媒体,顾名思义,就较之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意义而言,是以网络技术、移动通讯技术、数字技术等新型通信技术,向学习者提供信息服务的一种新兴媒体,诸如数字杂志、数字广播、数字电视、数字电影、数字报纸、手机短信、触摸媒体等,诸如博客、微信、飞信、QQ、MSN等都属于当代意义的新媒体范畴,[1]其实新媒体由美国CBS广播电视网研究所所长P.GoldmarK1967年首次提出,随着内涵的不断丰富发展,就现阶段而言,主要是相对于报纸、广播、电视、杂志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故而新媒体也被赋予“第五媒体”的称号。受众使用新媒体主要通过三种方式:首先包括手机报、微信、微博、手机电视网络等以手机携带方便为终端的手机新媒体;其次,包括网络广播电视、移动电视、数字电视等建立在数字电视基础之上的电视新媒体;还有使用电子邮件、QQ、MSN、飞信、126邮箱、百度、GOOGLE、搜狗等为代表的即时通讯、搜索引擎、网络论坛和社交网站等以计算机为输出终端的互联网技术新媒体。新媒体具有广泛性、虚拟性、互动性、快捷性等诸多特征。

2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及挑战

2.1新媒体时代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2.1.1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并使得获取教育资源方式多元化

网络时代让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实现了时空的跨越。[2]新媒体具有明显优于传统媒体的显著特征,不受时空等条件的制约,在第一时间内,能够迅速地通过文字、语言、图片、电视影像等教育方式将教育内容迅速传递给学生,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的速度和效率,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更直接、更便捷、更深入。[3]现代社会是信息科技的时代,计算机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与运用,提供了丰富的优质教育资源,满足大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的可能性,打破了传统的固定时空内获取知识的形式,新媒体成为大学生思想文化信息教育资源库。通过网络技术等渠道学习先进的知识理念,传承并创新中华优秀教育资源,从而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完善自身素质。在新媒体开放的网络教育信息时代,无论是高校科研教学工作者还是受教育者,得益于新媒体的高科技手段,在知识资源丰富实现无缝对接的绝对优势下,开辟更加便捷的资源获取渠道。此外,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不再受时间、地点等的限制,通过手机短息、微博、微信、QQ、邮箱、电子邮件等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教育资源的共享、沟通和交流。教育者可以使用文字、图片、视频、PPT等课件资源更为生动直观的将教育资源呈现给受教育者,并对受教育者的学习知识内容随时进行评价和反馈。总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充分搭建利用新媒体资源平台建设,充分发展新媒体的网上在线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互动评论功能,利用新媒体资源编写大学生感兴趣的当代热点话题,从而实现在新媒体平台上的积极交流,促使广大师生共同参与到线上线下的互动交流,[4]使受教育者不必再局限于传统的受教育方式中,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渠道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2.1.2改变了大学生学习思维与个性塑造的方式途径

新媒体改变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方式,同时也带来了多样化的学习途径。新媒体时代下的学习方式较之传统的学习方式而言,更多的是注重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发挥主体作用,不再是单纯依靠课堂教学获取知识;与传统固定时空的受限学习方式相比,现代大学生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任何时间任何场所运用新媒体网络技术获取更多的优质的适合自己自身发展需要的教育资源,与教师和其他同学随时进行互动交流,利用手机、邮箱、QQ、MSN等网络资源更好的掌握自己的学习进度,并及时进行自我测评和反馈,这大大增强了非专业学生进行跨专业学习的主动性[5]。此外,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运用,大学生可以大胆运用新技术进行创新,增强其实践能力,新媒体的发展为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现代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尤其是在新媒体技术畅行的今天,学生们更是通过各种手段诸如QQ、微信、微博、邮件等,张扬个性,凸显自己,在注重表现自己的同时,更是强调与人的不同之处,自己的“特色之处”,更有甚者以自我为中心,吸引他人的注意。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每个个体提供了展示自我个性的大舞台,使每个个体都有选择的机会和权利,为大学生提供了可以随时随地展示自我以及自由参与信息制作和广泛传播的机会,这与现代社会要求大学生拥有创新意识、独立自主能力、突破力、自信力和学习力等不谋而合。

2.2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2.2.1动摇传统教育方式的权威

毋庸置疑,新媒体网络技术的发展,尤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满足学生对信息资源的获取是传统教师教育方式遥不可及的。现代大学生由于受到新媒体技术的影响,更加倾向于接受与教师平等交流,不用再坐在教室里静静听教师“讲天书”,而且在网上可以进行任何知识测试并及时评价与反馈,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知识进度安排自己的计划,可以说多数学生现在更加倾向于依赖网络资源,致使教师的中心地位受到威胁。此外,班会、课堂教育等面对面的固定时间空间的教育形式相对单一、内容形式枯燥, 已经很难满足“90后”学生的需求,无法很好的调动现代大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课堂教学内容乏味枯燥,其教育效果可想而知,这种现象为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2.2.2需要提高网络信息资源的辨别力,塑造正确的价值观。

新媒体环境下知识资源丰富,信息多元化,信息的发布者、使用者以及信息的传播渠道各种各样。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给大学生学习知识带来便利的同时,其中也不乏影响。诸如网上使用各种方式微博微信等诬陷名人有损形象的事件,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都会造成各种恶劣的影响。大学生如果不加分析的就认为网络上的信息资源都是真实的,不加辨析的就接受不良思想的影响,其危害不可小视。因此,当前只有提高大学生的新媒体优质资源的高度筛选评判能力,才能通过新媒体平台的使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导,才能使他们掌握理论武器。[6]

尤其现代大学生多数都是“90后”,他们崇尚自由主义、个性独立,但是他们对于新媒体资源的信息多元化、虚拟性和匿名性缺乏独立判断的能力,极容易不加思索的盲目接受西方的某些价值观念和虚假信息,在面对多样化信息时,不会片面相信“官方信息”,相反更容易受负面信息的诱导,导致信息权威的丧失,对权威失去信心,使其在认知方面缺乏不稳定性,影响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与塑造。[7]

2.2.3急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自身素养

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以及广泛使用,尤其对工作在一线的多数辅导员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其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深厚的理论修养,还需要具备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现在的高校学生多数是“90后”,面对新形势,部分辅导员还存在对新媒体的学习力不够、网络技术水平差、新技术运用意识淡薄、缺乏接受新事物的敏锐性、观念更新不够等很多不足之处,[8]综上种种,都需要辅导员对媒体网络进行全面的了解。现今高校学生普遍都在运用网络信息进行自身知识系统的完善,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显得尤为重要。由于网络信息多而杂,必然会存在一些不健康的思想信息,这对学生的思想来说也存在一定的不良影响,再加上一些老教育工作者很难适应媒体网络教育,使得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很难顺利开展。[9]

3新媒体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

3.1积极培养师生的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包括三个环节:接触媒介、获取信息;解读媒介、批判地接收媒介信息[10]。当前高校师生的媒介素养都有待提升,信息获取能力较强但是分辨和独立思考能力不足。多数学生在进行信息传播时,抄袭不显示出处等等。高校应该利用多种渠道对师生进行媒介素养的提升,诸如目前各高校运用QQ、微信、飞信等提高了工作效率,多数高校也组织新媒体专题知识讲座、开设媒介素养选修课等,可以很好的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11]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媒介素养而言,重要的是信息“分析”、“鉴别”、“筛选”、“评价”、“引导”能力的提升和完善,而不仅仅是对学生学习知识的 “说服”、“传递”信息能力的提高。[12]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普及新媒体技术专业知识,不断完善专业素质,掌握网络教育的主动权,更新知识结构,很好的掌握相关知识,努力开展工作。

3.2重视高校学生网上网下活动

新媒体网络技术在高校教学过程中的运用着实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提供了一个富有大量信息资源的交流平台。如何将其很好的利用,是目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首先应该思考的问题。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引导学生从教育资源浩瀚海洋中辨析知识信息的真实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摄取精华知识的学习能力;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努力提高自身新媒体素养,利用新媒体技术平台,与学生平等进行网上网下活动交流,诸如组织校友、网友之间的联欢会,还可以组织网络知识竞赛、网络动画等方式来体现学生现实人际交往关系,来拓展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领域。[13]

3.3完善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校园网络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内涵与功能的重要延伸。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校园网络文化已对师生学习和生活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高校理应积极创建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开展多种文化活动,诸如网络摄影大赛、动漫设计、校园DIY等等,选取内容应符合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特点,向大学生提供积极健康向上的娱乐、生活、学习、就业等方面信息,搭建师生互动交流的平台,鼓励大学生主动参与校园网络文化建设。须知,参与校园文化生活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

3.4建立新媒体监管机制

对高校新媒体信息建立监管机制,引导学生自觉遵守网络道德,杜绝传播虚假有害的信息,共同营造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显得尤为必要。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更是一把双刃剑,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摄取健康积极向上的信息资源,同时建立一套监管机制,相关人员对网络信息进行筛选,屏蔽对大学生身心健康有害的信息。此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应该充分发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重要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干部以及党员的积极性,对本校网络信息,诸如贴吧、QQ、论坛、微博、微信等不良信息以及学生发表的不当言论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删除,坚决切断所有有害信息传播,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14]

总之,就目前国内高校运用新媒体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还处于初步阶段,但毋庸置疑,由于新媒体具有传播能力强、信息传递快、影响范围广、载体便捷、内容贴近大学生等方面的优势,可以看到高校工作者在以后的工作中,整合各种优质教育资源渠道,开发新媒体资源平台建设及使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15]

参考文献

[1]黄冬梅,谢宏彬.关于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4(9):228.

[2]徐敏.利用网络新媒体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J].科学与财富,2012(6):26-27.

[3]徐振祥.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J].思想教育研究,2007(6):25.

[4]罗定华,朱怀忠.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思考[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2(3):23-24.

[5]肖意贞.影响与对策:新媒体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1,24(4):29-33.

[6]刘娜.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建设研究[D].信阳:信阳师范学院,2012:34.

[7]张静,王欢.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信息认知的困境[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2013(2):89-93.

[8]朱宇.新媒体视域下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路[J].媒介教育,2013(2):139-140.

[9]邓红彬.论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3.

[10]段京肃.媒介素养导论[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88.

[11]徐振祥.新媒体的价值影响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8):23-25.

[12]郑元景.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1):107-109.

[13]谢相勋.试论新媒体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1):15-17.

[14]李萌.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4):55-56.

[15]曾紹军,赵万钟.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嬗变与重塑[J].教育与职业,2012(21):48-49.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580(2016)02-0222-04

收稿日期:2015-12-20

作者:谌琴(1983-),女,助教,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