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创新驱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思考

2016-04-16王英杰

奋斗 2016年5期
关键词:绥化市高新技术人才

王英杰



以创新驱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思考

王英杰

一、绥化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态势

近年来,绥化市紧紧围绕调结构、转方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思路,依托区位和资源优势,巩固存量、扩大增量,全力开展招商引资,大上产业项目,全市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也在迅速成长。

2015年,全市通过国家科技部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20户,涉及高新技术产品生产企业90多户,约占企业总数的7.68%;企业共开发生产高新技术产品120多种,几乎涵盖了新能源、新材料、新型环保、生物、信息、现代装备制造等六大新兴产业,包括市直开发区在内的所有10个县(市、区)都有分布。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203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9%,实现增加值51亿元,占GDP比重为4%;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和增加值分别比2010年增长了139.5%和140.5%,年均分别递增24.4%和24.5%。一些县(市、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快,像西部的安达市、肇东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18.8亿元和14.6亿元,分别占其GDP的5.73%和3.4%,青冈、明水、庆安、望奎4县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也已经占到GDP的2%以上,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又一重要支柱。

二、制约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是在认识上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有误解,存在畏难思想。大部分县市领导对高新技术产业了解不够,理解有偏差,认为高新技术产业就是航天工程、基因工程、机器人、高端装备制造等高不可攀的行业,小县城根本不敢想、不敢碰;另外,我市多数企业限于资金、人才、硬件设施等自身条件制约,无力研究开发,只能被动进行现有产品生产、安于企业现状,创新动力不足。

二是在人才支撑上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有制约,存在数量明显不足。由于我市仅有一所高等院校,国有科研单位也只有5家农业类科研机构,全市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98万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0.79万人,约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8.79%,企业从事技术开发科研人员约为420人,科技人才匮乏。此外,绥化市多数企业规模不大,企业经济效益一般,科技人员工资福利待遇较低,个人发展机会有限,吸引力弱,也直接导致各类人才呈净流出状态,人才短缺已成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最大障碍。

三是在资金上对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研发动力不够,存在投入不足。绥化市研发活动很大程度上靠争取省和国家的政策支持,财政科技投入微乎其微;多数企业没有研发投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所需资金更无从谈起,自主创新主体作用难以发挥。据不完全统计,我市366户规模以上企业有研发活动的不足50户,约占13%。

四是在综合服务上创新平台功能难以发挥,存在服务缺失。绥化市仅有明水、安达及市本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了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公共信息化服务平台,12户企业建立了省级工程技术中心,但受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硬件设施条件差、缺乏专业技术人员、职责不明等因素制约,处于很少服务或难以为创新型中小科技企业和同行业提供服务状态,创新平台作用发挥有限。同时,全市其余8个县(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还没建有企业孵化器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创新创业型科技企业孵化、信息咨询、金融服务等综合服务无法开展。

三、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对策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参加黑龙江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的“要扬长避短、扬长克短、扬长补短,向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焦发力”精神,我们研究制定了以下对策。

(一)调动多方力量,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一是优化布局,集中打造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发展区。依托区位资源优势及产业发展基础,全市应集中打造安达化工、肇东绿色食品加工和市直新材料3个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以重点园区带动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充分发挥我市异地经济政策作用,实现全市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在重点园区摆放,优先支持重点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升格为国家或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二是招商引资,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优势,重点引进总部经济、世界500强企业、大学科研院所研发、中试成果转化基地等,提升我市产业层次,做大我市高新技术产业总量。三是转型升级,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内生动力。县(市、区)结合本地实际,加速产业转型升级,鼓励新兴产业发展,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在整体产业中的比重;要加快推进以“互联网+”为主的信息化等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传统产业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扶持企业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及其装备,实现以先进设备生产高新技术产品。对企业自主或联合开发生产的高新技术产品,要给予政策扶持,鼓励其快速成长。

(二)推进开展外引内联,尽快形成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一是加快推进区域创新服务机构建设。围绕区域优势主导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和核心竞争力的增强,大力整合区域内资源,建立产业技术联盟、工程技术中心、科技成果中试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器,发挥政策、科研设施、人才、信息等方面综合功效,提升对区域和行业服务功能,促进科技成果引进、吸收、再创新及其产业化,为企业群体的发展创造更为便利的条件。二是切实建立产学研结合的研发机构。针对绥化市的现有情况,研发中心既可以建在有条件的企业,也可以挂靠在大学或科研机构,还可以建在异地中心城市;不具备条件的中小企业,建议采取多家联合方式,集中挂靠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实现借力研究开发。三是鼓励民办科研机构和科技型企业竞相发展。以我省实施的“千户科技型企业行动计划”为契机,落实好各种优惠政策,支持和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科技人员及自然人独立创办科研机构,自主开展对外科技合作,进行技术创新和其它各种技术服务活动。鼓励科研单位、科技人员、大学生或自然人以技术、专利、成果入股等方式进入并改造企业,支持他们领办、参办科技型企业。有关部门在计划安排和优惠政策上形成合力,强化支持,共同推进。

(三)活化用人机制,保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一是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一部分人才。招商引资将是绥化今后较长时间的工作重点,通过招商引资这一载体,同时引进我市所需的技术骨干和经营管理人才。二是通过产学研合作共享一部分人才。要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以产学研合作为平台,统筹考虑企业创新能力提高和科技人才短缺问题,在“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原则下,实现人才共享;在我市企业数量较多的产业园区,尝试当地政府与大学、科研院所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高端人才和技术支撑。三是通过人才市场招聘一批人才。充分发挥本地人才市场作用,利用好外部人才市场,以市场化方式解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所需各类人才;要鼓励人力资源产业的发展,争取培育或引进几家具有国内国外视野的骨干人力资源企业,以企业化、市场化的方式,为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更为高效的人力资源服务。

(四)切实加强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尽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一是建立推动创新发展专项资金。为引导企业及各类主体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市、县两级政府要从有限的财力中,把原用于产业园区建设的资金(产业园区硬件建设已经完备),改用支持科技创新、支持转型升级、支持补足短板等活动,并固定作为创新发展引导资金。二是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要运用经济和政策杠杆,引导、鼓励企业建立科技开发资金,一般企业可按当年销售收入的1%提取,高新技术企业可按当年销售收入的3%提取,并完全用于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和技术开发等科技创新活动。三是拓宽融资渠道。鼓励规模较大、效益较好的高新技术企业积极与券商合作,上市主板或创业板融资,科技型中小企业要争取进入新三板;高新技术企业及科技型企业还可以通过专利等知识产权抵押争取银行贷款,拓展融资渠道。

(作者单位:绥化市科技局)

责任编辑/张博zhangbo@fendouzazhi.cn

猜你喜欢

绥化市高新技术人才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人才云
“我”的说明书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童年趣事
夜空
绥化市粮食局 强化地方储备粮管理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